導航雲台書屋>>歷史書籍>>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

雲台書屋

附錄Ⅱ 二百個電影藝術家

(簡歷和影片目錄)


  我們從最重要或最知名的電影藝術家中選出約二百人,在下面列出他們的簡歷和影片目錄。我們不可能將他們的影片全部列出,也不可能把這些影片的攝制人員一一寫出。讀者可參閱本書用作材料來源的著作來瞭解這些影片的合作者、演員等全部情況。我非常感謝菲利浦·愛斯諾爾,他曾熱心地審閱並校訂了本書第五版上的這些簡歷和影片目錄以及世界電影年表。

  影片名稱一般採取攝制國的原文,在括號中註明的則是法文譯名或在法國上映時的譯名。所列年份主要是指首次公映的年份,並非該片開拍、攝完或試映的年份。1

  --------

  1本附錄共列有206個電影藝術家,主要為電影導演,按姓名第一個字母次序編排。由於全世界影片數量極大,加以各國語言文字不同,所以原書在涉及片名、人名與年份上不免會發生差錯,除有據可查者已作更正外,其餘一律按原文譯出。所列影片片名基本上照原文直譯,法文譯名非必要者均已刪去,過去我國有舊譯名者,附記於括弧內,以供參考。——譯者

  沙拉·阿布·塞伊夫

  (SalahAbouSeif,埃及)

  1915年4月12日生於開羅。

  先為剪輯師,後導演影片。1947年:《永記在心》。1948年:《安泰爾與阿布拉》。1950年:《鷹》(與阿列森德利尼合導)。1952年:《工人哈桑》。1954年:《妖魔》。1956年:《螞蝗》,《強壯的人》。1958年:《死路》。1959年:《我尋找自由》。1960年:《活人中的死人》。1962年:《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1968年:《第二個妻子》。1970年:《伊斯蘭教的黎明》。

  羅伯特·阿爾德裡奇

  (RobertAldrich,美國)

  1918年8月9日生於克蘭斯頓(羅得島)。曾任雷諾阿、勒文、洛塞、卓別林的助手。1954年:《流氓布隆柯》,《韋臘克魯斯港》。1955年:《死命地吻我》,《大刀記》(主要演員傑克·帕倫斯,伊達·呂比諾)。1956年:《攻擊》。1960年:《憤怒的群山》(又名《在雅典的背叛》)。1961年:《最後的日落》。1962年:《索多姆和戈莫爾》。1963年:《嬰兒珍妮的遭遇》。1964年:《別作聲,親愛的夏洛特》。1965年:《鳳凰飛翔》。1967年:《十二怒漢》。1971年:《布蘭蒂希小姐沒有蘭花》。

  C·亞歷山大洛夫

  (C·DEFGHIJKLMN,蘇聯)

  1903年2月23日生於葉卡傑琳堡。

  曾協助愛森斯坦導演《戰艦波將金號》,《十月》,《總路線》和《墨西哥萬歲》。1934年:導演《快樂的人們》。1936年:《大馬戲團》。1938年:《伏爾加—伏爾加》。1943年:《唯一的家庭》。1947年:《春》。1949年:《易北河兩岸》(《易北河會師》)。1952年:《作曲家格林卡》。1961年:《俄羅斯的紀念品》。

  亞歷山大·亞歷克賽耶夫

  (AlexandreAlexeiff,法國動畫片家)

  1901年8月5日生於喀山(俄國)。

  早先是雕刻家,1930年後發明「插針銀幕」的技術。導演過很多廣告短片。1933年:《荒山之夜》。1943年:《過路人》(在加拿大攝制)。1963年:《鼻子》,並為奧遜·威爾斯的《審判》一片攝製片頭字幕。

  安德列·安托瓦

  (AndreAntoine,法國)

  1858年1月31日生於裡摩日,1943年10月19日死於布裡根。

  「自由戲劇」的創始人,導演影片。1916年:《科西嘉兄弟》(根據大仲馬原作改編)。1917年:《罪人》(根據科貝原作改編)。1918年:《海上勞工》(根據雨果原作改編)。1920年:《塞格利埃家的小姐》(根據朱爾·桑陀原作改編)。1921年:《土地》(根據左拉原作改編)。1922年:《阿萊城的姑娘》(根據都德原作改編),《雲雀和山雀》(格利葉編劇;該片迄未發行)。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MichelangeloAntonioni,意大利)

  1912年9月29日生於費拉雷,曾做過影評家、記者、助理導演和編劇(和卡爾內,德·桑蒂斯,羅西裡尼,費裡尼,拉都達等人合作)。最初為紀錄片導演。

  1942—1947年:《波河上的人們》。1948年:《聯合國》(短片)。1949年:《甜蜜的謊言》(短片)。1950年:《妖魔的別墅》,《一個愛情的故事》(主要演員:季洛蒂,露茜亞·鮑賽)。1952年:《被征服的人》。1953年:《不帶茶花的女人》,《自殺的誘惑》(收入集錦片《城市裡的愛情》)。1955年:《女友們》(《婦女之間》,根據巴威塞小說改編,主要演員:羅西·德拉哥,費爾澤蒂,法布裡齊)。1958年:《喊叫》(主要演員:斯蒂威·科什蘭,阿利達·瓦利,巴齊·布萊爾)。1960年:《奇遇》(主要演員:費爾澤蒂,莫妮卡·維蒂)。1961年:《夜》(主要演員:馬斯特羅亞尼,讓娜·莫羅)。1962年:《蝕》(主要演員:莫妮卡·維蒂,阿蘭·德隆)。1964年:《紅色沙漠》(在英國攝制)。1970年:《扎布裡斯基角》。

  安東尼·阿斯奎斯

  (AntonyAsquith,英國)

  1902年11月9日生於倫敦,1970年去世,英國首相阿斯奎斯爵士之子。1925年擔任助理導演。

  1927年:《流星》(與A.W.布蘭伯爾合導)。1928年:《地下》。1929年:《達特摩爾山莊》。1930年:《告英格蘭》。1932年:《跳舞吧,美麗的姑娘》。1935年:《莫斯科的夜晚》。1938年:《賣花女》(與李思廉·霍華德合導,根據肖伯納的戲劇改編,主要演員:李思廉·霍華德與溫迪·希勒)。1939年:《沒有眼淚的法國人》(根據特倫斯·拉梯甘的話劇改編)。1941年:《自由電台》,《茅屋出租》,《安靜的婚禮》。1942年:《未受檢查的信》,《我們在黎明時潛入海底》。1943年:《半樂園》(勞倫斯·奧立弗主演)。1944年:《煤氣燈下的范妮》。1945年:《通往星球之路》(編劇:T.拉梯甘,主要演員:M.雷德格萊夫與約翰·米爾斯)。1948年:《陽光燦爛》(根據T.拉梯甘話劇改編)。1949年:《溫斯洛的小伙子》。1950年:《勃朗寧版本》。1951年:《有恆的重要性》(根據奧斯卡·王爾德的話劇改編,M.雷德格萊夫主演)。1953年:《網》。1954年:《青年情侶》。1956年:《軍事法庭》。1958年:《處決命令》。1959年:《誹謗》。1960年:《零》(短片,貝克特編劇)。1961年:《百萬富翁》。1962年:《憐憫》。1963年:《過邊境前的七小時》、《重要人物》、(《國際飯店》)。1965年:《黃種女人羅爾斯·羅伊斯》。

  克勞籍·奧當—拉哈

  (ClaudeAutant—Lara,法國)1903年8月5日生於呂扎爾什,畢業於「美術學校」。1919—1922年擔任萊皮埃的佈景設計師和雷內·克萊爾的助手。1923年導演影片《社會新聞》(先鋒派影片,四年後方始上映)。1925年:《建立小家庭》。1930—1932年在好萊塢擔任美國影片的法語版配音譯制工作。1933年:導演《西佈雷特》(根據克洛瓦塞與雷納爾多漢的小歌劇改編,編劇:奧朗什,台詞:J.普列維)。1942年:《西逢的結婚》(根據基普的原作改編),《情書》。1943年:《杜斯》(根據米謝爾·達維夫人的小說改編,編劇:奧朗什與博斯特,主要演員:奧黛特·喬懷尤,羅傑·畢谷,瑪蓋麗特·莫雷諾)。1945年:《西爾維與鬼魂》。1947年:《情魔》(根據拉狄蓋的小說改編,編劇與台詞:奧朗什與博斯特,主要演員:傑拉·菲利普,米歇爾·普萊斯勒)。1949年:《請你照料阿梅麗》(根據T.費多原作改編,主要演員:達妮埃爾·達裡尤與德賽利)。1951年:《紅色旅店》(主要演員:費南台爾與法朗索瓦絲·羅珊)。1953年:《青苗》(根據柯萊特的原作改編)。1954年:《紅與黑》(根據斯湯達的原作改編,編劇:奧朗什與博斯特,主要演員:達妮埃爾·達裡尤,傑拉·菲利普)。1955年:《夜間的瑪格麗特》。1956年:《穿越巴黎》(根據馬賽爾·艾梅小說改編,編劇:博斯特與奧朗什,主要演員:布爾維爾,迦本)。1958年:《在不幸的時候》(根據喬治·西姆農原作改編,編劇:博斯特和奧朗什,主要演員:迦本,碧姬·巴鐸,艾德維奇·費耶爾)。1959年:《賭徒》(根據陀思妥耶夫斯基原作改編,傑拉·菲利普主演)。1959年:《健壯的牝馬》。1960年:《舊金山的賽船》,《情侶的森林》。1961年:《你決不會殺人》(在南斯拉夫攝制)。1962年:《亨利四世萬歲》,《愛情萬歲》,《基督山伯爵》。1963年:《殺人犯》。1965年:《白衣女人的日記》。1968年:《布爾日的聖芳濟修士》。1969年:《笨蛋們》。

  胡安·安東尼奧·巴爾台姆

  (JuanAntonioBardem,西班牙)1922年出生。1951年與貝朗加合作攝劇《馬歇爾,歡迎你》。1954年:導演《喜劇演員》,《幸福的復活節》。1955年:《騎車人之死》(主要演員:露茜婭·鮑賽,阿爾貝托·克洛薩斯)。1956年:《大街》(主要演員:貝斯蒂·布萊爾,何塞·蘇瓦雷斯)。1957年:《復仇記》。1959年:《奏鳴曲》。1960年:《午後五點鐘》。1963年:《一個女人死了》。1965年:《機器鋼琴》。1968年:《戰爭的最後一天》。

  雷吉納爾德·巴格

  (ReginaldBarker,美國)

  1886年生於蘇格蘭,1937年9月25日逝於好萊塢。托馬斯·英斯培養的主要導演。

  1914年:《受蔑視的人們》,《無家可歸的人》(W.S.哈特主演),《懦夫》(查爾斯·雷伊主演)。1916年:《文明》(托馬斯·英斯合導,W.S.哈特主演)。《雅利安人》,《地獄之門》,《有教養的兒童》。1916年:《偉大的兄弟》,《絕望的城市》,《裡約翰的復仇》(《伏爾夫·勞利》)。1918年:《克隆太克的卡門》,《某夫人》。1923年:《永恆的鬥爭》。1925年:《大分水嶺》。1929年:《密西西比的賭棍》。1935年:《治病者》。

  O.巴爾涅特

  (O.OILJFP,蘇聯)

  1902年6月16日生於莫斯科,1965年逝於裡加。原為電影演員,1922年曾在庫裡肖夫的「電影實驗室」中學習過。導演影片。1925年:《孟德小姐》(費道爾·奧齊普合導)。1927年:《帶帽盒的女郎》。1928年:《特魯布納亞路的房子》,《時事》。1913年:《解凍》。1933年:《城郊》。1936年:《在藍色的海邊》。1939年:《九月的一夜》(又名《斯達漢諾夫的生活》)。1940年:《老騎兵》。1941年:《勇敢》。1944年:《悲慘的一夜》。1947年:《偵察員的功勳》。1948年:《生活篇章》(馬契列特合導)。1950年:《不平凡的夏天》。1955年:《莉亞娜》。1958年:《摔跤者與小丑》(與尤金合導)。1960年:《老騎師》。1961年:《阿努什卡》。雅克·德、巴隆塞利(JacquesdeBaroncelli,法國)1881年5月25日生於布亞爾格(沃克呂茲省),1951年1月12日逝於巴黎。

  導演過百餘部影片。1917年:《海上王》。1919年:《拉蒙喬》。1921年:《高老頭》。1923年:《內娜》。1924年:《冰島漁夫》。1929年:《女人和傀儡》。1934年:《克蘭格比爾》。1937年:《米歇爾·斯特洛戈夫》。1942年:《朗謝公爵夫人》。1947年:《蒙面劍俠》。

  萊多·德·巴羅斯

  (LeitaodeBarros,葡萄牙)1896年生於里斯本,導演。1928年:《漁村挪撒萊》(紀錄片)。1929年:《海上的瑪麗亞》。1931年:《悍婦》。1937年:《小樹林》。1942年:《阿拉·阿里巴》。1945年:《死去的女王》。1946年:《詩人喀摩安斯》。

  比·斯·巴魯阿

  (P.C,Barua,印度)

  1951年11月29日逝於加爾各答。

  孟加拉語電影的先驅者,曾創建「新戲劇公司」。導演影片。1935年:《德孚達斯》。1936年:《超脫》。1937—1940年:《權利》,《生活》,《普利賈·巴赫巴特》。

  E.鮑艾爾

  (E.OIQRL,俄國)

  1917年逝於克裡米亞,俄國電影藝術的先驅者。導演影片。1913年:《駝背人》,《犯罪的激情》。1914年:《死裡求生》,《死亡的櫃子》,《淚水》。1915年:《愛情勝利之歌》。1916年:《為生活而生活》,《銀幕皇后》,《掙脫鎖鏈》。1917年:《警鐘》,《天鵝之死》,《革命者》。

  雅克·貝蓋爾

  (JacquesBecker,法國)

  1906年6月15日生於巴黎,1960年2月20日逝於巴黎。1932—1938年擔任讓·雷諾阿的助手。1934年開始導演《克利斯托巴爾的黃金》(未攝完,由別人完成)。1942年:《最後的王牌》。1943年:《紅手古比》(編劇:韋裡,主要演員:費爾南·勒杜。1945年:《花邊》(主要演員:R.魯洛,密捨琳·普萊斯爾)。1947年:《安東尼夫婦》(主要演員:羅傑·畢谷,克萊爾·瑪菲)。1949年:《七月的約會》。1951年:《愛德華與卡羅琳》。1952年:《金盔》(主要演員:雷幾亞尼,西蒙·西涅萊)。1954年:《別碰這筆錢》(主要演員:讓·迦本)。1955年:《阿里巴巴》(主要演員:費爾南台爾)。1957年:《亞森羅平》(根據莫裡斯·勒勃朗的小說改編,主要演員:R.拉穆勒)。1958年:《蒙巴那斯街十九號)(主要演員:傑拉·菲利普)。1960年:《地洞》。

  英格瑪·伯格曼

  (IngmarBergman,瑞典)

  1918年7月14日生於烏普薩拉,宮廷牧師之子。先在業餘劇團、後在哥特堡、赫爾辛堡以及斯德哥爾摩王家劇院擔任戲劇導演。他是電影編劇與導演。

  1944年:《折磨》(編劇伯格曼,由阿爾夫·斯約堡導演)。1945年:《危機》(伯格曼編導,根據萊克·菲休的原著改編)。1946年:《雨中情侶》(由伯格曼和H.格列沃紐斯根據奧斯卡·勃拉森的話劇改編)。1947年:《開往印度的船》(又名《永恆的幻影》,由伯格曼根據馬丁·索台爾耶姆的話劇改編)。1947年:《地獄中的音樂》(由伯格曼根據達格瑪爾·埃德克維斯特的話劇改編,主要演員:海伊·塞斯特林,B.馬爾姆斯登)。1948年:《港口城市》(由伯格曼根據奧爾·朗斯堡的短篇小說改編,攝影:根那爾·菲休,主要演員:N.—C.強森,本格特·艾克隆特等),《監獄》(伯格曼編劇,攝影:戈蘭·斯登堡,主要演員:D.斯維爾斯倫德,B.馬爾姆斯登)。1948年:《夏娃》(編劇:R.古斯塔夫·莫蘭德爾)。1949年:《渴望》(編劇:H.格列沃紐斯根據比爾吉特·騰格羅特的小說改編,攝影:根那爾·菲休,主要演員:埃娃·亨寧,B.馬爾姆斯登,比爾吉特·騰格羅特)。1949年:《走向快樂》(伯格曼編劇,主要演員:M.尼爾森,B.馬爾姆斯台姆)。1950年:《夏日遊戲》(由伯格曼和格列沃紐斯編劇,攝影:根那爾·菲休,主要演員:M.B.尼爾森,B.馬爾姆斯白姆,阿爾夫·克捷林)。1950年:《這兒不會發生這種事》(編劇:格列沃紐斯,主要演員:阿爾夫·克捷林,西格納·哈索,烏爾夫·帕爾姆)。1952年:《婦女們的期待》(伯格曼編劇,攝影:根那爾·菲休,主要演員:阿尼塔·勃約爾克,埃娃·達爾貝克,B.馬爾姆斯登,B.尼爾森)。1952年:《和莫尼卡在一起的夏天》(編劇:P.A.福格爾斯特洛姆,攝影:根那爾·菲休,主要演員:哈里特·安德松,拉爾斯·艾克堡)。1953年:《市集商人之夜》(伯格曼編劇,主要演員:阿克·格隆堡,H.安德松,安德斯·艾克,古德倫·布羅斯特)。1954年:《戀愛的一課》(伯格曼編劇,主要演員:埃娃·達爾貝克,H.安德松)。1955年:《婦女們的夢》(伯格曼編劇,主要演員:埃娃·達爾貝克)。1955年:《夏夜的微笑》(伯格曼編劇,攝影:根那爾·菲休和阿克·尼爾松,主要演員:烏拉·約科爾松,根那爾·布約翰斯特蘭德,埃娃·達爾貝克,H.安德松)。1956年:《第七封印》(伯格曼編劇,攝影:根那爾·菲休,主要演員:馬克斯·馮·西多夫,尼爾斯·波潑,碧比·安德松)。1958年:《野草莓》(伯格曼編劇,攝影:根那爾·菲休,主要演員:維克多·斯約史特洛姆,英格麗·圖林,碧比·安德松)。1958年:《生命的開始》(編劇:烏拉·伊沙克松和伯格曼,攝影:馬克斯·維倫,主要演員:埃娃·達爾貝克,英格麗·圖林,碧比·安德松)。1959年:《面孔》。1960年:《處女泉》,《魔鬼的眼睛》。1961年:《猶在鏡中》(主要演員:馬克斯·馮·西多夫,哈利特·安德松)。1962年:《領聖體者》。1963年:《沉默》。1964年:《所有這些婦女》。1966年:《假面》。1968年:《狼的時刻》。1969年:《恥辱》。1969年:《宗教儀式》(電視片)。1970年:《情慾》。1971年:《接觸》(主要演員:碧比·安德松,艾略特·古爾德)。

  斯圖亞特·勃拉克頓

  (StuartBlackton,美國)

  1875年1月5日生於謝謝爾德(英國),1941年死於好萊塢,和格裡菲斯一起被認為是美國電影界最重要的先驅者。

  1896年創辦維太格拉夫公司,曾為該公司導演或監製過下列影片。1897年:《屋頂上的竅賊》。1898年:《扯下西班牙國旗》。1903年:《一個法國紳士》。1905年:《福爾摩斯》,《鮑蓋爾先生》,《幽默的面部表情》(動畫片)。1907年:《鬧鬼的旅館》(採用逐格拍攝法攝制)。1908年:《真實生活的景象》(組片,一直拍到1913年)。1914年:《基督教徒》。1915年:《和平的戰鬥吶喊》。此後到英國拍片。1922年:《光榮的歷險》。1923年:《吉卜賽騎士》。1926年:《熱烈的追求》(最後一部影片)。

  奧古斯特·布洛姆

  (AugustBlom,丹麥)

  1869年12月26日生於丹麥,1947年1月10日死於哥本哈根。最初為演員,後導演影片。

  1906年:《單目鏡》。1910年:《魯濱遜漂流記》,《人生的暴風雨》(主要演員:約漢納斯·梅育),《哈姆萊特》。1911年:《獄門之旁》(主要演員:普西蘭德,克拉拉·邦托彼丹,奧古斯泰·布拉德),《普梯法爾夫人》(主要演員:普西蘭德),《飛行員和新聞記者的妻子》(主要演員:普西蘭德,愛爾塞·弗勒立希,《舞女情史》(主要演員:阿斯泰·尼爾森),《死者的未婚妻》。1912年:《總督的女兒》(主要演員:羅伯特·狄尼森),《黑衣首相》。1913年:《報紙的力量》(主要演員:奧拉夫·豐斯),《一夜之愛》,《大西洋號》(編劇:蓋爾哈特·霍普特曼)。1914年:《勞動的光榮》,《恐怖政治下的結婚》(根據S.米卡厄利斯原作改編,主要演員:普西蘭德),《為了祖國》。1915年:《漁夫的女兒》,《搜捕流氓的偵探》。1918年:《印度王的愛妃》,《伯爵夫人的名譽》(根據保爾·林德豪斯原作改編),《花邊》,《到十字架之海》。1919年:《普羅米修斯》(主要演員:克拉拉·邦托彼丹)。1920年:《托爾瓦德森傳》。1925年:《她們喜愛龍騎兵》。

  弗蘭克·鮑沙其

  (FrankBorsage,美國)

  1893年4月23日生於美國鹽湖市,1962年7月死於好萊塢。先是演員,1913年起擔任導演。1919年:《詼諧曲》。1927年《七重天》(主要演員:珍妮·蓋諾和查爾斯·法萊爾)。1929年:《河》(主要演員:蓋諾和法萊爾)。1932年:《告別武器》(《戰地情天》,根據海明威原作改編)。1933年:《青空天國》(主要演員:斯賓塞·屈賽,洛麗泰·楊)。1934年:《小人物現在如何?》(根據法拉達原作改編)。1935年:《沒有比此更大的光榮》。1936年:《慾望》(瑪琳·黛德麗與賈利·古柏主演,劉別謙協助導演)。1948年:《月出》。1962年:《漁夫西蒙》。

  羅貝爾·布萊松

  (RobertBresson,法國)

  1907年9月25日生於布羅蒙—拉—茂特(多姆山省)。畫家,曾為雷內·克萊爾的助手。

  1934年:導演《公事》(中型喜劇片)。1943年:《罪惡的天使》(編劇:R.P.布呂克貝爾熱和布萊松本人,台詞:讓·吉羅杜,攝影:阿戈斯梯尼,主要演員:雷內·福爾,珍妮·奧爾特,M.H.達斯岱,米拉·巴雷利)。1945年:《布勞涅森林的婦人》(編劇:布萊松,根據狄德羅原作改編,台詞:J.谷克多,攝影:阿戈斯梯尼,佈景:馬克斯·杜伊,主要演員:瑪麗亞·卡沙雷斯,愛利娜·拉布爾戴特,呂西安娜·鮑嘉爾特,保爾·貝納爾,讓·馬爾夏)。1950年:《鄉村教士日記》(編劇:布萊松,根據喬治·貝爾納諾的小說改編,攝影:佈雷爾,主要演員:克勞德·萊杜,尼科爾·拉德米拉爾,Dr.吉貝爾)。1956年:《死刑犯越獄》(編劇:布萊松,根據安德烈·德維尼的回憶錄改編,攝影:佈雷爾,佈景:p.夏博尼埃,音樂:莫扎特,主要演員:弗朗索瓦·勒台裡埃,C.勒格蘭希,M.比爾布洛克,R.莫諾)。1960年:《扒手》。1962年:《聖女貞德的受審》。1966年:《巴爾塔扎爾的機遇》。1967年:《穆霞特》(編劇:布萊松,根據拉穆茲原作改編)。1969年:《一個溫柔的女人》(編劇:布萊松,根據陀思妥耶夫斯基原作改編,主要演員:多米尼克·桑達)。1971年:《夢想家的四個夜晚》(編劇:布萊松,根據陀思妥耶夫斯基原作改編)。

  理查德·布魯克斯

  (RichardBrooks,美國)

  1912年5月18日生於費城。

  早先為狄米屈利克、達辛、赫斯頓編劇。1952年導演:《美國的截止期限》。1953年:《我最後一次看到巴黎》。1955年:《學校風潮》。1956年:《最後的追蹤》。1957年:《某些有價值的東西》,《卡拉馬佐夫兄弟》。1959年:《熱鐵皮屋頂上的貓》。1961年:《艾爾茂·居特裡》。1962年:《美麗的小鳥》。1965年:《吉姆爵士》。1966年:《行家們》。1967年:《冷靜》(根據杜魯門·卡波特的小說改編)。1969年:《快樂的結局》。1971年:《美元》。

  克拉倫斯·布朗

  (ClarenceBrown,美國)

  1890年5月10日生於克林頓(馬薩諸塞州)。1915年後成為莫理斯·都納爾的助手。1919年起導演影片。

  1922年:《黑暗中的亮光》。1925年:《妖婦琪琪》(主演:N.塔爾麥奇)。1927年:《肉與魔》(根據蘇德曼原作改編,主要演員:葛麗泰·嘉寶,拉斯·漢松,約翰·基爾倍特)。1930年:《安娜·克麗斯蒂》(根據E.奧尼爾原作改編,主要演員:葛麗泰·嘉寶,瑪麗·特萊斯勒)。1935年:《安娜·卡列尼娜》(根據托爾斯泰原作改編,主演:嘉寶)。1939年:《雨來了》(根據布隆姆菲爾德原作改編)。1940年:《愛迪生傳》。1945年:《人間喜劇》(根據薩洛揚原作改編)。1947年:《鹿苑長青》。1950年:《掘墓人》(根據福克納原作改編)。1952年:《普利茅斯歷險記》。

  托德·勃期寧

  (TodBrowning,美國)

  1882年7月12日生於路易斯維爾(肯塔基州),死於1962年。美國恐怖片的創始人(1925—1930),主要的演員為倫·強內。1917年:《吉姆·布魯佐》(為D.W.格裡菲斯的「三角影片公司」攝制)。

  1918年:《哪一個女人!》,《復仇》,《厚臉皮的美女》等。1919年:《本領高妙的竊賊》。1920年:《斯坦布爾的處女》。1921年:《逍遙法外》。1922年:《在兩面旗子下》。1923年:《漂泊》等。1924年:《危險的調情》。1925年:《三個歹徒》。1926年:《黑色鳥》,《到曼達萊的道路》。1927年:《展覽會》,《陌生人》。1928年:《桑給巴爾的西部》。1929年:《東部地區》,《第十三把椅子》。1930年:《紳士強盜》。1931年:《德拉庫拉》(《千歲怪人》,編劇:杜德萊·墨菲根據勃拉姆·斯托克小說改編,攝影:卡爾·弗洛恩德,主要演員:貝洛·呂戈西)。1932年:《魔鬼的玩偶》。1939年:《出賣奇跡》。

  路易斯·布努艾爾

  (LuisBunuel,法國、西班牙、墨西哥)1900年2月22日生於卡蘭大(阿拉貢地區),1925年左右到法國,擔任讓·愛浦斯坦的助手。

  1928年:導演《一條安達魯狗》(編劇:布努艾爾和薩爾瓦多·達利,主要演員:比埃爾·巴茄夫,西蒙娜·瑪勒伊)。1930年:《黃金時代》(編劇:布努艾爾和達利,主要演員:加斯東·莫篤,麗亞·利斯,馬克斯·埃爾斯特,皮埃爾·普萊衛,阿爾蒂加斯)。1932年:《無糧的土地》(紀錄片,編劇:布努艾爾和皮埃爾·於尼克,攝影:埃利·羅泰爾。該片直到1936年才准上映)。

  1933—1935年,在馬德里擔任商業性影片的製片人與導演。1936—1939年,領導西班牙共和國電影處。1940—1945年在美國,以後到墨西哥導演影片。1945年:《大娛樂場》(攝影:拉克·德拉倍爾,主要演員:L.拉馬爾克,J.尼格萊特)。1949年:《大笨蛋》。1950年:《坦比戈》,《被遺忘的人們》(編劇:布努艾爾,攝影:費格羅阿,作曲:R.哈夫特,主要演員:斯戴拉·英達,米蓋爾·英克隆)。1951年:《蘇珊娜》(主要演員:羅西泰·金塔娜)。1952年:《一個沒有愛情的女人》(根據莫泊桑原作《皮埃爾和讓》改編)。1952年:《升天》(編劇:M.阿爾托拉吉爾,攝影:菲利普斯,主要演員:卡梅利塔·貢扎萊斯,馬努艾爾·唐德)。1953年:《粗野漢》(編劇:布努艾爾與阿爾科利扎,主要演員:彼特羅·阿曼達利茲),《他》(編劇:布努艾爾與阿爾科利扎,攝影:費格羅阿,主要演員:阿爾都羅德·科爾多瓦,黛麗亞·加爾塞斯)。1954年:《魯濱遜漂流記》(根據笛福原作改編,攝影:Al.菲利普斯,主要演員:丹·奧赫林希,費利普·德·阿爾巴)。1954年:《乘電車旅行的幻想》。1955年:《呼嘯山莊》(編劇:布努艾爾與烏尼克根據勃朗特原作改編,主要演員:霍爾格·米斯特拉爾,莉麗亞·拉多),《河流與死亡》。1956年:《這叫做黎明》(編劇:布努艾爾與讓·費雷根據E.羅勃爾斯的小說改編,主要演員:G.馬夏爾,呂西亞·博斯,吉亞尼·愛斯波西托)。1956年:《一個罪犯的生活》(編劇:R.烏西格利,主要演員:E.阿龍索,M.斯特恩)。1957年:《死於花園》(編劇:布努艾爾,蓋諾,阿爾科利扎根據J.A.拉古爾的小說改編,主要演員:G.馬夏爾,西蒙·西涅萊)。1958年:《納薩琳》。1959年:《埃爾保的熱度在升高》(主演:傑拉·菲利普)。1960年:《少女》。1961年(在西班牙):《比麗迪安娜》(主要演員:蘇爾維亞·比納爾,弗蘭西斯戈·拉巴爾)。1962年(在墨西哥):《毀滅天使》。1964年(在法國):《女僕日記》。1965年(在墨西哥):《沙漠裡的西蒙》。1967年(在法國):《白日美人》(卡特琳娜·德諾芙主演)。1968年(在法國):《銀河》。1970年(在西班牙):《特莉斯蒂娜》(根據貝雷斯·加爾多斯的小說改編,卡特琳娜·德諾芙主演)。

  克利斯蒂·卡本納

  (ChristyCabanne,美國)

  1888年生於聖—路易,1950年10月15日逝於費城。由格裡菲斯培養,導演了道格拉斯·范朋克早期成功的影片。

  1915年:《綿羊》等。1918年:《強盜在裡面》(斯特勞亨主演)。1926年:《賭城艷史》。1930年:《陰謀》。1933年:《第十一號命令》。1940年:《殭屍之手》。1942年:《剛果鼓聲》。

  米謝爾·卡柯亞尼斯

  (MichelCacoyannis,希臘)

  1922年生於塞浦路斯。

  1953年:《星期日醒來》。1955年:《史泰拉恨史》(G.馮達斯與梅林娜·梅爾庫裡主演)。1956年:《黑衣女郎》。1958年:《信用破產》。1961年:《沉船遺物》。1962年:《厄勒克特拉》(根據歐裡庇底斯原作改編)。1965年:《希臘人佐爾巴》。1971年:《特洛亞的婦女們》。

  阿貝爾·卡普拉尼

  (AlbertCapellani,法國)

  1870年生於巴黎,1931年逝於巴黎。原為阿爾漢布拉劇院的經理,安東尼的朋友。1905年起在百代公司任導演。

  1906年:《報復的刑罰》,《神燈》。1907年:《唐璜》,《灰姑娘》。1908年:《穿靴的貓》,《驢皮公主》,《聖女貞德》,同年任「作家及文學家電影協會」的藝術指導。1908年:《戴白手套的人》(主要演員:苔芳丹,格雷蒂雅)。1909年:《小酒店》(根據左拉原作改編,主要演員:阿爾基耶,格雷蒂雅)。1910年:《阿泰莉》(主要演員:德·馬克斯),《兩孤女》。1911年:《巴黎聖母院》、《巴黎的秘密》(根據歐仁·蘇原作改編,主要演員:保羅·卡普拉尼)。1912年:《悲慘世界》(根據雨果原作改編)。1913年:《誘惑》(根據裡什潘原作改編,主要演員:克勞斯,米斯坦蓋)。1913年:《萌芽》(根據左拉原作改編)。1914年:與安德烈·安托瓦合作攝制《九三年》(根據維克多·雨果原作改編,大戰期間被禁止上映,到1920年才開始發行)。1916年:《愛情的遺物》,《被禁止的夢想》。1917—1920年,在美國擔任拿基摩瓦公司的導演。1911年:《一個故事的結局》,《西方》,《以眼還眼》。1918年:《走出霧外》。1919年:《紅燈》。1922年:《姊妹們》(M.達維斯主演)。

  弗蘭克·卡普拉

  (FrankCapra,美國)

  1897年5月19日生於意大利巴勒摩。

  1921年攝制第一部影片《幕後快照》,為哈爾·洛區主演的喜劇片設計噱頭,並導演成套兒童片《我們的一夥》。此後,導演哈萊·朗東主演的影片。1926年:《漂泊者》,《健壯的人》,《長褲子》。以後導演的影片多由他自己編劇。1928年:《海底偵察》。1930年:《空閒的女人》。1931年:《飛艇》,《奇跡的女人》(B.斯坦維克主演,裡斯金編劇),《淡金髮女人》,《禁止》。1932年:《美國的瘋狂病》(編劇:裡斯金)。1933年:《一日貴婦》(裡斯金編劇,梅伊·羅伯遜主演)。1934年:《一夜風流》(編劇:裡斯金,主要演員:克拉克·蓋博,克勞台爾·科爾貝特,伯勞德衛·比爾)。1936年:《第茲先生進城》(《富貴浮雲》,編劇:裡斯金,主要演員:賈利·古柏,喬安·亞瑟)。1937年:《消失的地平線》(根據J.希爾頓小說改編,裡斯金編劇)。1938年:《你不能奪去別人的幸福》(根據G.S.考夫曼和M.哈特的話劇改編,裡斯金編劇,主要演員:J.斯德華特,J.亞瑟,E.阿諾爾德)。1939年:《斯密士先生到華盛頓》(《民主萬歲》,編劇:布克曼與福斯特,主演:J.斯德瓦特,喬安·亞瑟,克勞德·雷恩斯)。1940年:《這是約翰陀》(《教授除奸》,編劇:裡斯金,主要演員:賈利·古柏,B.斯坦維克)。1942年:《砒霜與老婦》。1942—1944年:《我們為何而戰》,六部成套的宣傳片,與裡特瓦克、赫斯登等人合制。1946年:《奇妙的生活》(主演:史都華)。1948年:《聯邦一州》。1950年:《福星高照》。1951年:《新郎來到》(B.克勞斯比主演)。1959年:《頭上一個洞》(F.西娜特拉主演)。1962年:《一口袋的奇跡》(《一日貴婦》的重拍片)。

  馬賽爾·卡爾內

  (MarcelCarne,法國)

  1909年8月18日生於巴黎,原為新聞記者,後任雷內·克萊爾與費戴爾的助手。

  1930年:《諾讓——星期天的樂園》(紀錄片》。1936年:《珍妮》(對白:雅克·普列維,作曲:柯斯馬,主要演員:弗朗索瓦絲·羅珊,阿貝爾·普雷讓)。1937年:《怪事》。1938年:《霧碼頭》(根據馬克奧倫原作改編,編劇:雅克·普列維,作曲:若貝爾,佈景:特勞內,攝影:肖弗坦,主要演員:讓·迦本,米歇爾·摩根,米歇爾·西蒙,皮埃爾·伯拉塞爾)。《北方旅館》。1939年:《天色破曉》(編劇:雅克·維奧,對白:雅克·普列維,主要演員:讓·迦本,敘爾·貝裡,阿爾萊蒂,雅克林·勞倫)。1942年:《夜間來客》(編劇與對白:雅克·普列維與拉羅區,主要演員:阿蘭·居尼,阿爾萊蒂,敘爾·貝裡,F·勒杜)。1945年:《天堂兒女》(編劇與對白:雅克·普列維,主要演員:J—L.巴羅爾,阿爾萊蒂,皮埃爾·伯拉塞爾,瑪麗亞·卡沙雷,馬賽爾·埃朗)。1946年:《夜之門》(編劇與對白:雅克·普列維,作曲:科斯馬,佈景:特勞內,主要演員:伊夫·蒙當,娜泰麗·納蒂埃,S.雷吉阿尼,皮埃爾·伯拉塞爾)。1949年:《海港的瑪麗》。1951年:《朱麗葉特或夢的解答》,傑拉·菲利普主演)。1953年:《黛萊絲·拉甘》(根據左拉原作改編,主要演員:西蒙·西涅萊,拉夫·瓦洛納)。1954年:《巴黎的空氣》(主要演員:讓·迦本,羅朗·勒薩弗爾)。1956年:《我來的那個國家》(主演:吉爾培·貝科)。1958年:《弄虛作假的人》(編劇:卡爾內和西古爾)。1961年:《空地》。1963年:《給小鳥吃的繁縷草》。1965年:《曼哈頓的三間房》。1967年:《幼狼》。1971年:《被指使的殺人犯》。

  雷納托·卡斯代拉尼

  (RenatoCastellani,意大利)

  1913年9月4日生於菲納萊(利古裡亞區)。

  1941年:導演《槍擊》。1942年:《莎莎》。1948年:《羅馬陽光下》。1949年:《春天來了》。1950年:《兩分錢的希望》。1954年:《羅米歐與朱麗葉》。1957年:《盒中夢》。1959年:《城市裡的地獄》。1961年:《匪徒》。1963年:《怒海狂濤》。1967年:《魔影》。1969年:《短暫的季節》。阿爾倍托·卡瓦爾康蒂(AlbertoCavalcanti,巴西、法國、英國)1897年2月6日生於里約熱內盧(巴西),做過佈景師,主要為萊皮埃的影片設計佈景。

  1926年:《只有幾小時》(Ph.埃利阿主演)。1927年:《小麗莉》,《沒有眼睛的列車》(編劇:德呂克)。1928年:《在碼頭上》(主要演員:C.海斯林,Ph.埃利阿)。1929年:《小紅帽》(主要演員:C.海斯林和讓·雷諾阿)。1932年定居倫敦,為郵政總局攝制影片,參加英國紀錄學派的工作。1936年:《煤礦工人》(紀錄片)。1943年:《伊林製片廠的生產》。1944年:《查理的香檳酒》。1945年:《深夜》(與其他四位導演合作攝制)。1946年:《尼柯拉斯·尼克爾比》。1947年:《我是一個逃亡者》。1949—1954年(在巴西)導演並監製:《強盜》(根據利瑪·德·巴雷托的小說改編)。1953年:《海洋之歌》。1956年(在奧地利):《彭蒂拉先生及其僕人馬蒂》(根據布萊希特的話劇改編)。1959年(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婚禮》(根據阿貝爾·赫爾曼原作改編,主要演員:德·西卡,馬丁·卡羅爾)。1960—1964年(在英國):攝制電視片。

  優素福·沙欣

  (YoussefChahine,埃及)

  生於1919年。

  1951年:導演《阿明老爹》,《尼羅河之子》。1952年:《列車上的女人》。1953年:《沒有男人的婦女們》,《地獄天堂》。1954年:《沙漠魔鬼》。1955年:《黑色的河流》。1956年:《永別了,我的愛情》,《我愛的是你》。1957年:《中央車站》。1958年:《阿爾及利亞姑娘賈米拉》(《阿爾及利亞姑娘》)。1959年:《永遠屬於你》。1962年:《薩拉丁》。1964年:《當白日來臨時》。1965年:《賣戒指的人》(在黎巴嫩攝制)。1968年:《人和尼羅河》。1969年:《大地》。1970年:《選擇》。

  查爾斯·斯賓賽·卓別林

  (CharlesSpencerChaplin,美國、英國)

  1889年4月16日生於倫敦。曾在卡爾諾啞劇劇團充當喜劇演員。

  1931年底與麥克·塞納特所領導的啟斯東公司簽訂合同。1914年:主演三十五部啟斯東公司的影片,其中有《謀生》(卓別林的第一部影片,由亨利·雷曼導演並擔任配角)、《威尼斯兒童賽車記》、《他喜歡的消遣》、《瑪蓓爾開汽車》、《在酒館中被捕》(第一部和瑪蓓爾·瑙爾曼合演並由卓別林導演的影片)、《擊倒》、《園場棒球》、《麵團炸彈》、《蒂麗情史》(六本的影片,由麥克·塞納特導演,主要演員:瑪麗·德雷斯勒,瑪蓓爾·瑙爾曼,麥克·斯溫,卻斯特·康克令,查理·茄茲,斯利姆·薩茂維爾,漢克·曼,奧爾·聖瓊斯等人)。1915年:為愛賽耐公司自編自導、自演了十二部影片,其中有《他的新職業》,《夜出》(愛德娜·潘維安絲第一次拍片),《在公園裡》,《流浪漢》,《夏爾洛當學徒》,《夏爾洛當銀行工友》,《夏爾洛當水手》,《遊藝場的一夜》,《卡門》,《警察》。1916—1917年,為互助影片公司攝制十二部影片,即《百貨店巡視員》,《夏爾洛當救火員》,《流浪漢》,《某天上午》,《伯爵》,《高利貸者》(《當鋪》),《銀幕之後》,(《夏爾洛拍電影》),《溜冰場》,《安樂街》,《治療》,《移民》,《冒險家》。1917年6月,他與第一國家公司簽訂攝片合同。1918年:《狗的生涯》,《夏爾洛從軍記》。1919年:《田園詩》,《歡樂的一天》。1921年:《嬰兒》(《尋子遇仙記》,主要配角:賈克·柯根,愛德娜·潘維安絲——1915年之後一直在卓別林的影片中當他的配角,攝影:羅利·托賽羅——1915年之後一直為卓別林的影片擔任攝影師),《有閒階級》。1922年:《發工資的日子》。1923年:《朝聖者》,《巴黎一婦人》(卓別林未參加演出。主要演員:愛德娜·潘維安絲,亞道夫·孟郁,卡爾·密勒,查理斯·弗蘭德等人)。1925年:《淘金記》(主要配角:麥克·斯溫,喬治亞·海爾)。1928年:《馬戲團》(主要配角:亞倫·迦爾西亞,梅爾娜·肯尼第,亨利·伯格曼等)。1931年:《城市之光》(主要配角:芙吉妮亞·契裡爾,亞倫·迦爾西亞,漢克·曼恩等)。1936年:《摩登時代》(主演:寶蓮·高黛,漢克·曼·卻斯特·康克令,亨利·伯格曼,亞倫·迦爾西亞等)。1946年:《大獨裁者》(主要配角:賈克·奧凱,寶蓮·高達德等)。1947年:《凡爾杜先生》(主要配角:瑪莎雷葉等)。1952年:《舞台生涯》(主要配角:克萊爾·勃洛姆,在英國攝制)。1957年:《一個國王在紐約》(主要配角:唐·亞丹姆斯)。1966年:《香港女伯爵》(卓別林未演出,主要演員:索菲亞·羅蘭,馬龍·白蘭度)。

  愛·舒伯

  (S.T.UQV,蘇聯女導演)

  1894—1959年和維爾托夫一同創造了根據舊的紀錄片剪輯而成的蒙太奇影片。

  1927年導演:《羅曼諾夫王朝的滅亡》,《偉大的前程》。1928年:《尼古拉二世的俄羅斯與列夫·托爾斯泰》。1930年:《今天》。1932年:《共青團參加電氣化建設》。1934年:《地下鐵道》。1937年:《蘇維埃國家》。1938年:《西班牙》。1940年:《蘇聯電影二十年》(普多夫金合導)。

  1947年:《在阿拉克斯彼岸》。

  本傑明·克利斯登森(BenjaminChristensen,丹麥)1879年生於丹麥,1959年4月3日逝世。先是演員,後為導演。1913年:《神秘客》(主要演員:克利斯登森,卡倫·卡貝爾森)。1916年:《復仇之夜》。1920年(在瑞典):《歷代的妖術》。1923年(在德國):《他的妻子》,《不相識的女子》(主要演員:威利·弗利基,裡爾·達谷佛)。1926年(在美國):《魔鬼的船貨》(主要演員:諾曼·希勒)。1928年:《凶宅》。1930年:《革命》(主要演員:隆·強內)。1931年回到丹麥,導演了下列影片:1939年:《離婚者的子女》(主要演員:克利斯登森,格雷特·霍梅爾,S.弗利德伯格)。1940年:《孩子》。1941年:《與我同歸》。1942—1950年在丹麥經營一家電影院。

  雷內·克萊爾

  (ReneClair,法國)

  原名雷內·修梅特。1898年11月11日生於巴黎。1919年當新聞記者,然後在費雅德指導下當演員,並擔任雅克·德·巴隆塞裡的助手。他在法國導演的全部影片均由自己編劇。

  1924年:《沉睡的巴黎》(主要演員:阿爾培·普雷讓),《休息節目》(編劇:皮卡比亞,作曲:埃裡克·薩蒂,主要演員:J.波爾林)。1925年:《紅磨坊的幽靈》,《幻想的旅行》。1926年:《風的俘虜》。1927年:《意大利草帽》(根據拉比什和米契爾的戲劇改編,佈景:L.梅爾孫,主要演員:阿貝爾·普雷讓,保爾·奧利維埃,阿麗絲·梯索等)。1928年:《兩個膽小鬼》。1930年:《巴黎屋簷下》(佈景:梅爾孫,攝影:貝裡納爾,主要演員:普雷讓,莫篤,波拉·伊雷利)。1931年:《百萬法郎》(根據喬治·貝爾和吉耶莫的戲劇改編,作曲:阿爾芒·貝爾納和范·派裡斯,主要演員:雷內·勒費弗爾,安娜蓓拉,保爾·奧利維埃等)。1932年:《自由屬於我們》(作曲:G.奧立克,主要演員:R.科爾迪,H.馬爾尚等)。1933年:《七月十四日》(主要演員:安娜蓓拉,G.裡戈,R.科爾迪)。1935年:《最後的億萬富翁》(主要演員:F.馬基,維尼卡·萊克)。1944年:《明日發生的事情》(主要演員:馬克斯·地利)。1938年:在英國導演《鬼魂西行》(主要演員:R.唐那特),《假消息》。以後到美國。1941年:《新奧爾良的情婦》(主要演員:M.黛德麗)。1942年:《我娶了一個女巫》(主要演員:F.馬基,維羅尼卡·萊克)。1944年:《明日發生的事情》(主要演員:狄克·鮑威爾,林達·達涅爾)。1945年:《天網恢恢》。後回到法國。1947年:《沉默是黃金》(主要演員:莫理斯·許伐利埃,瑪賽爾·德裡恩)。1950年:《魔鬼的美》(主要演員:傑拉·菲利普)。1952年:《夜來香》(主要演員:傑拉·菲利普,吉娜·羅洛伯麗季達,瑪爾蒂娜·卡羅爾)。1955年:《大演習》(主要演員:傑拉·菲利普,米契爾·摩根)。1957年:《百合門》(主要演員:皮埃爾·伯拉塞爾,喬治·布拉桑,H.維達爾)。1960年:《婚姻》(收入集錦片《法國女人與愛情》中)。1962年:《全世界的黃金》(主演:布爾維爾)。1965年:《風流的節日》(主要演員:皮埃爾·卡塞爾)。

  雷內·克雷芒

  (ReneClement,法國)

  1913年3月8日生於波爾多。原習建築,業餘愛好電影,後來成為紀錄片攝影師。

  1938年導演《注意你的左側》(短片,主要演員:雅克·塔蒂)。1942年:《鐵路職工》(紀錄片)。1943年《大田園曲》(紀錄片)。1946年:《鐵路的戰鬥》(編劇:克雷芒和柯萊特·奧特利,攝影:阿勒岡)。1946年:《安靜的父親》(諾埃爾—諾埃爾合作導演並主演)。1946年:《美女與野獸》(與讓·谷克多合作導演並編劇,讓·馬萊主演)。1947年:《該死的人們》(編劇:孔巴內茲,台詞:強松,攝影:阿勒岡,主要演員:H.維達爾,P.貝爾納,米契爾·奧克萊,達利奧,福斯科·賈捨蒂,弗洛倫斯·馬爾利)。1949年:《鐵窗之外》(又名《馬拉巴加監獄》,法意合製片,編劇:柴伐梯尼與S.C.達米科,台詞:奧朗什與博斯特,攝影:L.巴日,主要演員:米契爾·摩根,J.馬萊)。1952年:《禁止的遊戲》(編劇:博斯特和奧朗什,根據弗朗索瓦·布瓦葉爾的原作改編,攝影:R.敘亞爾,主要演員:布麗吉特·福捨,G.布敘利)。1954年:《裡波阿先生》(在英國攝制,編劇:克雷芒和H.米爾斯,根據路易·埃蒙原作改編,台詞:R.克諾,攝影:O.莫裡斯,主要演員:傑拉·菲利普,瓦勒利,霍布遜,讓·格林伍德)。1956年:《謝爾惠絲》(編劇:奧朗什與博斯特,根據左拉原作改編,攝影:R.敘亞爾,作曲:奧立克,主要演員:瑪麗亞·謝爾,弗朗索瓦·貝利埃,蘇茜·德萊爾)。1958年:《太平洋堤壩》(與意大利、美國共同製片,編劇:克雷芒與歐文·肖,根據瑪格麗特·杜拉原作改編,攝影:奧特洛·馬岱利,主要演員:亞爾瓦娜·曼加諾,安東尼·貝爾金斯,阿麗達·瓦利,理查德·孔特,約塞芬·范·弗利特)。1960年:《陽光普照》。1961年:《活著多麼快樂》。1963年:《此日此時》。1964年:《諂媚的人們》。1966年:《巴黎在燃燒嗎?》。1969年:《雨中過客》。1970年:《樹下的房子》。1971年:《兔子在田野賽跑》。

  H.G.克魯佐

  (H.G.Clouzot,法國)

  最初是編劇和台詞作家,編寫《反叛者》(1938年),《家裡的陌生人》(1941年)的劇本,以後導演影片。1942年:《殺人犯住在二十一號》(主要演員:皮埃爾·弗雷斯納,蘇西·德萊爾)。1943年:《烏鴉》(編劇與台詞:夏汪斯與克魯佐,主要演員:皮埃爾·弗雷內,G.勒克萊爾,拉爾蓋)。1949年:《巴黎警察局》(主要演員:B.布利埃,L.約凡,蘇西·德萊爾)。1949年:《曼儂》。1950年:《米蓋特和她的母親》。1952年:《恐懼的代價》(主要演員:伊夫·蒙當,夏爾·瓦內爾)。1954年:《邪惡的人》(主要演員:西蒙·西涅萊,保爾·茂利斯)。1955年:《畢加索的秘密》。1956年:編寫《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劇本(與費利·雷米合作,克裡斯蒂安·雅克導演)。1957年:《間諜》。1960年:《真相》。1967年:《女囚犯》。

  阿爾弗萊德·柯林斯

  (AlfredCollins,英國)

  蒙太奇的創始人,導演的影片有:1903年:《汽車中的結婚》,《賽馬日的故事》。1904年:《可惡的黃蜂》。1905年:《外僑問題》,《俄羅斯戰艦上的暴動》(第一部描寫波將金號的影片)。

  愛米爾·科爾

  (EmileCohl,法國,動畫片作家)

  原名愛米爾·庫爾特。1857年1月4日生於巴黎,1938年1月21日逝於巴黎。1878年起從事繪畫工作,師事安德烈·基爾。後成為漫畫家。

  1907年:在高蒙公司擔任編劇與導演。1908年8月:繪製第一部法國動畫片《幻燈戲》。同年,又製作動畫片《木偶的惡夢》,《活動的火柴》,《木偶的悲劇》及《木偶兄弟》。1909年:《變形》,《冒煙的燈》,《隔壁的房客》,《活躍的微生物》,《紛亂的襯衣》。1910年:《新印象派畫家》,《小浮士德》(木偶片),《重換腦子的人》。1911—1912年:《萬能的人》,《紙片歷險記》。1912—1914年在美國製作成套動畫片《斯努堪斯》(根據麥克·馬努斯的作品改編)。1918年:回到法國,製作《懶漢奇遇記》(根據福爾頓作品改編)。

  查爾斯·克裡希頓

  (CharlesCrichton,英國)

  1910年8月6日生於華拉賽。

  1945年:導演《油漆的船》。1946年:《午夜》(與人合導)。1947年:《呼喊》。1948年:《另一個肖利》。1951年:《拉凡德山的暴徒》。1953年:《開往梯菲爾德的小火車》。1959年:《兩性的鬥爭》。

  詹姆斯·克魯茲

  (JamesCruze,美國)

  1884年3月27日生於猶他州,父母為丹麥人,1942年8月4日卒於好萊塢。1911年在好萊塢擔任演員,主要在1914年的分集影片《百萬美元的秘密》中演出。1915年後導演影片。

  1919年:《巨人谷》以及由華萊士·雷德主演的許多影片。1920年:《結婚狂》和其他由胖子阿勃克爾演出的一些影片。1923年:《篷車》。1925年:《騎馬的乞丐》。1929年:《偉大的嘉寶》(主要演員:馮·斯特勞亨)。1932年:《如果我有百萬美元》(與劉別謙合導)。1935年:《薩特的黃金》。1939年:《監獄的護士》。

  喬治·顧柯

  (GeorgeCukor,美國)

  1899年7月7日生於紐約。1920—1930年間擔任舞台導演。1930年:為邁爾斯東的《西線無戰事》一片編寫台詞。1932年:導演《八時餐會》(根據G.S.考夫曼和E.費勃爾的戲劇改編,編劇:弗蘭西斯·馬裡翁,主要演員:讓·哈爾羅和巴裡摩爾兄弟,M.特萊斯勒等)。1933年:《小婦人》(根據路易·奧爾柯特的小說改編,主要演員:凱瑟琳·赫本)。1935年:《大衛·科波菲爾》。1936年:《卡米爾》(根據M.戈蒂埃的小說改編,主要演員:葛麗泰·嘉寶,羅伯特·泰勒)。1938年:《假日》(根據P.巴裡的小說改編,主要演員:凱瑟琳·赫本,加利·葛蘭特)。1941年:《費城故事》(主要演員:凱瑟琳·赫本,加利·格蘭特)。1942年:《火焰的看守者》(主要演員:斯賓塞·屈賽與凱瑟琳·赫本)。1944年:《煤氣燈下》(《郎心似鐵》,主要演員:查爾斯·鮑育,英格麗·褒曼)。1948年:《雙重生活》。1949年:《亞當的肋骨》(主要演員:斯賓賽·屈賽,凱瑟琳·赫本)。1951年:《男大當婚》(主要演員:尤迪·豪利台)。1954年:《此事應發生在你身上》(主演尤迪·豪利台)。1955年:《一個明星的誕生》(主要演員:尤迪·加蘭德,詹姆士·馬松)。1957年:《女人們》。1958年:《狂風》。1961年:《穿紅粉緊身衣的女魔》,《百萬富翁》。1962年:《小販的報告》。1964年:《窈窕淑女》(主要演員:奧德麗·赫本,雷克斯·哈里遜,斯坦萊·霍洛威)。1969年:《傑斯丁》。

  路易·達更

  (LouisDaguin,法國)

  1908年5月30日生於加萊。

  1941年:《我們的孩子們》。1942年:《夫人與死者》。1943年:《諸聖節的旅客》。1946年:《祖國》。1947年:《布根岡兄弟》。1948年:《曙光》。1950年:《僅次於上帝的主人》。1955年(於維也納):《漂亮的朋友》。1959年(於布加勒斯特):《草原烈火》。1960年(於柏林):《女野心家》(又名《攪水女人》)。

  敘爾斯·達辛

  (JuiesDassin,美、法等國)

  1912年12月18日生於美國康乃狄克州的米德爾城。

  1941年:《洩露的心事》。1947年:《暴力》。1948年:《城市貧民區》。1949年:《盜賊的公路》。1950年(在英國):《城市之夜》。1955年:《強盜們的毆鬥》。1957年:《該死的人》。1958年:《法律》。1960年:《從非星期天》。1962年:《費德拉》。1964年:《托普卡比》。1969年(於美國):《掛慮》。1970年(於法國):《黎明時的諾言》(於法國)。

  路易·德呂克

  (LouisDeluc,法國)

  1890年10月14日生於卡杜安(多爾多涅省),1924年3月22日卒於巴黎。新聞記者、作家、劇作家(寫過《德·馬克斯一家》,《酒吧間的人們》,《來自柏林的先生》,《電影叢林》),以後成為電影編劇。1919年:《西班牙的節日》(謝爾曼·杜拉克導演,主要演員:加斯東·莫篤,讓·都魯,夏娃·弗朗西斯),《黑煙》(導演:雷內·古瓦發爾)。根據他自己所寫的劇本導演的影片:1920年:《沉默》(主要演員:西諾萊)。1921年:《狂熱》(主要演員:夏娃·弗朗西斯,加斯東·莫篤,范·達埃爾,福蒂,萊翁·摩西納克等)。1922年:《流浪女》(主要演員:夏娃·弗朗西斯,傑納·阿弗利爾,羅傑·卡爾,安德列·達旺)。1924年:《洪水》(根據A.柯爾梯斯原作改編)。1926年:《沒有眼睛的列車》(導演:卡瓦爾康蒂,編劇:德呂克)。

  盧卡斯·德瑪雷

  (LucasDemare,阿根廷)

  1910年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

  1939年:導演《辛戈羅》。1940年:《高卓人的牧師》。1942年:《高卓人的戰爭》。1945年:《未開墾的草原》。1951年:《島上的人》。1956年:《最後的一條狗》。1958年:《大牆後面》。1959年:《扎夫拉》。

  西席·地密爾

  (CecilBlountDeMille,美國)1881年8月12日生於阿什費爾德(馬薩諸塞州),卒於1959年1月21日。曾做過演員,劇作家。

  1913年:為傑西·拉斯基導演第一部影片《異種婚姻》(主要演員:鄧斯丁·法努姆),《弗吉尼亞州人》。1914年:《加利福尼亞》,《振作起來》,《凱米奧·吉爾蓓》等片。1915年:《欺騙》(主要演員:早川雪洲,范尼·瓦德),《卡門》(主演:謝拉爾丁·法拉爾,華萊士·雷德)。1916年:《瑪麗亞·羅莎》。1917年:《聖女貞德》(主要演員:謝拉爾丁·法拉爾),《魔石》,《美國小姑娘》(主演:M.璧克馥),《被上帝忘記的女人》等片。1918年:《低音合唱》,《最高的贖買》等片。1919年:《異種婚姻》,《同生共死》,《不要更換你的丈夫》,《男性與女性》(根據詹姆士·巴利的小說改編,主要演員:格洛麗亞·史璜遜,湯姆士·米漢)。1920年:《你為什麼更換妻子?》。1921年:《禁果》,《阿那托爾案件》。1922年:《星期六晚上》。1923年:《十誡》。1924年:《換夫記》。1926年:《伏爾加船夫》。1927年:《萬王之王》。1928年:《芝加哥》。1929年:《不信上帝的少女》。1930年:《撒旦夫人》。1932年:《十字記號》(主要演員:C.科貝爾,F.馬區)。1934年:《克萊奧帕特拉》(《埃及女王》,《傾國傾城》)。1935年:《十字軍東征記》。1936年:《草原上的人》(《布法羅·比爾》,主要演員:賈利·古柏)。1939年:《太平洋聯盟》(又名《太平洋快車》)。1940年:《西北騎警隊》。1944年:《瓦謝爾博士的故事》。1946年:《不可征服的人》。1951年:《參孫與達麗拉》。1952年:《地球上最壯觀的景象》。1956年:《十誡》(重拍片,主要演員:查爾頓·赫斯頓,安尼·巴克斯特,德伯拉·帕蓋特等)。

  朱塞佩·德·桑蒂斯

  (GiuseppedeSantis,意大利)1917年2月17日生於羅馬以南的豐迪。1939—1942年:在羅馬的實驗中心學習,並為《電影》雜誌的影評家。

  1942年:擔任《沉淪》一片的助理導演,並與維斯康蒂合作編寫該片劇本。1946年:擔任《太陽仍將升起》一片的助理導演,並與浮加諾合作編寫該片劇本。1947年:導演《悲慘的追逐》。1948年:《艱辛的米》(主要演員:西爾瓦娜·蒙迦諾,賴夫伐洛納)。1949年:《橄欖樹下無和平》。1951年:《羅馬十一時》(編劇:德·桑蒂斯,柴伐梯尼,E.貝特裡等。主演:露西亞·鮑賽,卡拉·代爾·波齊奧,雷阿·派陀伐尼,賴夫·伐洛納,艾倫娜·伐爾齊等)。1953年:《安娜·柴契奧找不到丈夫》,《在戀愛的日子裡》。1956年:《人與狼》。1958年:《一年長的道路》(在南斯拉夫攝制)。1960年:《男子氣的姑娘》。1964年:《前進或者死亡》。

  維多里奧·德·西卡

  (VictoriodeSica,意大利)1902年生於弗羅齊諾內附近索拉。曾做過音樂廳的演員,並在1930—1940年許多影片中演出。

  1939年成為導演,拍攝《紫玫瑰》。1940年:《品行不端的瑪德蘭》。1941年:《德肋撒的禮拜五》,《女修道院裡的燒炭黨人》。1942年:《孩子們在注視我們》(編劇:柴伐梯尼,主要演員:伊莎·葆拉美)。1946年:《天國之門》(導演於1944—1945年,編劇:柴伐梯尼,攝影:阿爾多·湯蒂)。1946年:《擦鞋童》(編劇:柴伐梯尼、阿爾台依等,主要演員:弗朗科·英戴爾朗奇,瑪麗亞·康普)。1948年:《偷自行車的人》(編劇:柴伐梯尼,攝影:蒙杜奧利,蘇索·達米科等,主要演員:朗培爾托·馬齊奧拉尼等)。1951年:《米蘭的奇跡》(編劇:柴伐梯尼,蘇索·達米科等,主要演員:艾瑪·格拉瑪蒂卡,弗朗切斯科·加利沙諾,寶拉·斯托巴)。1952年:《溫別爾托·D》(編劇:柴伐梯尼,攝影:A.格拉齊亞蒂,主要演員:卡爾洛·巴蒂斯梯,M.P.卡西裡奧)。1953年:《終點站》(主要演員:M.克利夫脫,J.瓊斯)。1955年:《那不勒斯的黃金》(編劇:柴伐梯尼,馬羅泰等,根據馬羅泰原作改編,攝影:阿爾多·湯蒂,主要演員:索菲婭·羅蘭,德·西卡,西爾瓦娜·蒙迦諾,托托等)。1956年:《屋頂》(編劇:柴伐梯尼,攝影:蒙杜奧利,主要演員:G.貝洛塔,G.裡斯特利齊)。1960年:《喬恰拉姑娘》(主演:索菲婭·羅蘭)。1961年:《最後的審判》。1962年:《七○年的薄卡丘》。1963年:《阿爾托那的被監禁者》。1964年:《昨天、今天與明天》。1965年:《意大利式的結婚》。1966年:《一個新的世界》。1968年:《情侶》。1969年:《葵花》。1970年:《芬齊—孔梯尼家的花園》。

  沃爾特·迪斯尼

  (WaltDisney,美國,動畫片作家)

  1901年12月5日生於芝加哥,1966年12月15日逝世。

  1922—1923年:攝制了七部動畫片,其中有《小紅帽》。1923—1926年:攝制系列動畫片《愛麗絲漫遊仙境記》(如《愛麗絲在卡通國》等)。1926—1927年:《幸運的兔子奧斯瓦爾德》(由26部動畫片組成)。1927—1928年:與尤布·伊佛克斯合作,創作了「米老鼠」這個形象的動畫片。1928年,第一批米老鼠的有聲片:《威利號汽船》,《瘋狂的飛機》。1929年:第一批滑稽交響樂影片《骷髏舞》(音樂:聖一桑的樂曲《死亡的舞蹈》)。1932年:第一部彩色的滑稽交響樂影片《花木》。1933年:《三隻小豬》。1934年:《米老鼠漫遊記》,《蚱蜢與螞蟻》,《龜與兔》,以及最早的唐老鴨動畫片。1935年:《三隻小狼》,《米老鼠的歌劇》,《白雪公主》。1939年:《沃爾特·迪斯尼的作品大展覽》。1940年:《木偶奇遇記》,《幻想曲》(音樂:巴赫、柴可夫斯基、保爾·杜卡斯、貝多芬、斯特拉文斯基、邦基埃利、莫索爾斯基和舒伯特的樂曲)。1941年:《懶惰的龍》,《小飛象》。1942年:《小鹿班比》,《向朋友們致敬》。1943年:《以空軍取勝》(紀錄片,根據A.D.塞瓦爾斯基原作改編)。1944年:《三騎士》。1946年:《演奏我的音樂》。1947年:《南國新歌》(根據J.C.哈利斯的小說《雷慕斯叔叔》改編)。1948年:《玩笑和自由幻想》。1950年:《灰姑娘》。1951年:《愛麗絲漫遊仙境記》。1953年:《波得·潘》。1959年:《森林美人》。1960年:《一百零一個達爾馬提人》。1961年:《一百零一個達爾馬提人》。1963年:《魔術師梅爾林》。1964年:《瑪麗·波賓斯》。1966年:《叢林的故事》。

  斯坦萊·多南

  (StanleyDonen,美國)

  1924年4月13日生於哥倫比亞,在巴斯比·伯克萊與珍尼·凱利的培養下,專門攝制舞蹈片。

  1949年:《紐約一日》(與凱利合導)。1952年:《雨中曲》(與凱利合導)。1954年:《七兄弟的七個新娘》。1955年:《紐約的晴天》。1956年:《滑稽的臉》。1960年:《又一次動情》。1961年:《芳草青青》。1962年:《該死的美國佬》。1964年:《猜字遊戲》。1965年:《阿拉伯花飾》。1966年:《二人同路》。1967年:《眼花繚亂》(美、英合拍)。1969年:《樓梯》。

  M.頓斯闊伊

  (M.O.WXYZ[X ,蘇聯)

  1901年3月8日生於敖德薩。

  1928年:導演《在大城市裡》,《褲褲子弟》。1929年:《人的價值》(上述三部彩色影片均與阿維爾巴赫合作攝制)。1930年:《異鄉河岸》。1934年:《火》。1934年:《幸福之歌》(與列高申合作攝制)。1938年:《童年》。1939年:《在人間》。1940年:《我的大學》(上述三部影片組成三部曲,均根據高爾基原作改編)。1942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根據奧斯特洛夫斯基原作改編)。1944年:《虹》(根據M.華西列夫斯卡婭的小說改編)。1946年:《寧死不屈》。1948年:《鄉村女教師》(主演:瑪列茨卡婭)。1950年:《阿里泰到山裡去》。1954年:《我們的冠軍》。1956年:《母親》(根據高爾基原作改編,主要演員:B.瑪列茨卡婭,A.巴塔洛夫)。1959年:《流淚的馬》。1960年:《福瑪·高爾捷耶夫》(根據高爾基原作改編)。1962年:《孩子們好!》。1966年:《母親的心》,《母親的忠誠》。1969年:《夏裡亞賓》。

  A.杜甫仁科

  (A..].WMN

  1894年生於烏克蘭的索斯尼支,1956年11月25日卒於莫斯科。

  曾任教師、領事館秘書、新聞漫畫家和電影劇作家。1926年:導演《愛的果實》。1927年:《外交隨從的公文皮包》。1928年:《茲文尼郭拉》(編劇:約翰孫與猶爾迪克)。1929年:《兵工廠》(編劇:杜甫仁科,攝影:W.捷姆茨基,主要演員:斯瓦申科,尼古拉·納達姆斯基,馬喬卡)。1930年:《土地》(由上一影片的演員和攝制組製作)。1932年:《伊凡》(編劇:杜甫仁科,攝影:W.捷姆茨基)。1935年:《航空城》(編劇:杜甫仁科,攝影:基賽,金靜,斯米爾諾夫)。1939年:《肖爾斯》(編劇:杜甫仁科,攝影:E.高爾達賓柯,主演:_.薩莫依洛夫)。1940年:《解放》(紀錄片)。1943年:《烏克蘭之戰》(紀錄片,導演:索倫采娃,波迪克,總導演:杜甫仁科)。1945年:《烏克蘭在烽火中》(紀錄片,導演:索倫采娃,總導演:杜甫仁科)。1949年:《米丘林》(描寫植物學家米丘林一生的彩色片,編劇:杜甫仁科)。1956年之後,索倫采娃根據杜甫仁科的腳本攝制了:1958年:《海之歌》。1961年:《烽火年代》。1965年:《傑斯納河》。

  卡爾·德萊葉

  (CarlDreyer,丹麥、法、德等國)1889年2月3日生於哥本哈根。先是新聞記者,以後寫出第一個電影劇本。

  1912年:為拉斯莫斯·奧梯森編寫《酒店女郎》的劇本。1913—1918年:為麥德遜,布洛姆,狄尼森等人編寫劇本。1920年導演:《審判長》(主要演員:H.賀夫,V.裡卜特,E.皮奧,H.台納生)。1921年於瑞典:《瑪格利特夫人的第四次結婚》(主要演員:H.卡爾貝瑞,G.阿爾姆羅斯,E.雷德)。1921年於丹麥:《撒旦的日記》(編劇:德萊葉,主要演員:J.梅育,C.邦托波丹,C.維特等,攝影:G.肖納沃伊特。由四個描寫撒旦惡行的插曲即《基督受難》,《宗教審判》,《法國大革命》,《芬蘭的布爾什維克》組成)。1922年於德國《馬德隆格的記錄》(《讓我們彼此相愛》,主要演員:J.梅育,U.蓋達洛夫,R.波雷斯拉渥斯基)。於丹麥:《話說從前》(主要演員:C.邦托波丹,S.梅特林格,P.葉隆多爾夫)。1924年於德國:《米卡葉爾》(根據海爾曼·邦的小說改編,主要演員:M.克利斯強斯,克利斯登森,W.斯雷扎克,攝影:馬特,弗洛恩德)。1925年於丹麥:《一家之主》(主要演員:J.梅育,A.霍爾姆,M.尼爾孫)。1926年於挪威:《空中旅行》(根據傑可布·B.布爾的小說改編,主要演員:E.西哲內,T.台爾巴克,S.萊梅爾斯,A.斯特爾曼)。1928年於法國:《聖女貞德的受難》(編劇:德萊葉與德泰爾,攝影:馬特,佈景:H.伐爾姆,合作者:讓和瓦蘭丁·雨果,主要演員:法爾康納蒂,西爾萬,M.休茲等)。1930年:《女吸血鬼》(編劇:Ch.尤爾和德萊葉,攝影:馬特和路易·內,佈景:H.伐爾姆,主要演員:M.休茲,J.威斯特)。1935年後在哥本哈根當新聞記者。1940年:《憤怒的日子》(根據維爾斯強生的小說改編,編劇:德萊葉,克努德森,斯柯丹森,佈景:E.哈斯,攝影:C.安德生,主要演員:L.茂溫,I.羅斯,S.尼倫達姆)。1945年:《兩個人》(於瑞典)。1946年後為丹麥政府拍攝紀錄片,其中有,1948年:《古老的丹麥教堂》。1955年:《諾言》(根據卡琪·孟克的戲劇改編)。1964年:《日特魯德》(根據H.索德爾堡的戲劇改編,主要演員:N.P.羅德,B.羅希)。

  斯拉坦·杜多夫

  (SlatanDudow,德國)

  1903年1月30日生於保加利亞的扎裡勃羅德,1961年死於車禍。劇作家,布萊希特的合作者(合作編寫了《人對人》,《母親》)。1930年:導演《柏林工人的住宿情況》短片。1932年:《旺貝·庫勒》(《冰冷的肚子》,編劇:布萊希特和奧特瓦爾德,作曲:H.艾斯勒,主要演員:H.梯萊,E.布什)。1934年:《肥皂泡》(台詞:雅克·普列維)。1949年:《每日的糧食》(編劇:杜多夫,貝葉爾,屠萊克,作曲:H.艾斯勒)。1950年:《本廷的一家》(編劇:J.貝希爾,杜多夫,庫巴,合作導演:梅切克,作曲:艾斯勒,主要演員:M.德爾夏夫特)。1954年:《戰勝黑夜》(編劇:斯特恩兄弟)。1956年:《科倫上尉》(編劇:切斯諾—海爾,杜多夫,主要演員:E.傑斯卻內克)。1959年:《迷惘的愛情》。

  謝爾曼·杜拉克

  (GermainDulac,法國女導演)

  1882年生於亞眠的賽捨—施奈德爾,1942年7月卒於巴黎,早先為戲劇評論家,1914年前後參加電影工作。

  1915年:《敵對的姊妹》(編劇:I.I.艾爾朗傑,主要演員:S.德普雷)。1916年:《神秘的傑奧》,《生活的風暴》。1917年:《瘋人魂》(插曲影片,編劇:杜拉克)。1919年:《西班牙的節日》(編劇:德呂克,主要演員:加斯東·莫篤,E.弗朗西斯,都魯)。1921年:《太陽之死》(A.諾克斯主演)。1923年:《微笑的伯戴夫人》(根據安德烈·奧貝的話劇改編,主要演員:格雷蒂拉,G.德爾摩茲)。

  1924年:《城市裡的魔鬼》。1925年:《藝術家的靈魂》(主要演員:科林,伐內爾,G.馬內)。1926年:《貝殼與僧侶》(編劇:安托南·阿爾多)。1927—1930年:《旅行的邀請》,《第927號唱片》(根據肖邦的樂曲攝制),《阿拉伯花飾》(作曲:德彪西),《主題與變奏曲》。1930年後到1940年,擔任「法國新聞片」的導演。

  E.A.杜邦

  (E.A.Dupont,德國)

  1891年12月25日生於薩克斯的蔡茨。1956年12月12日卒於好萊塢。

  先在柏林當記者,後成為影評家。

  1918年:導演《自取的郵件》,《流氓》等片。1919—1920年:導演一些由M.林達主演的插曲片。1921年:《蓋耶爾瓦利》(亨利·鮑登主演)。1922年:《她和三個人》(亨利·鮑登主演)。1923年:《舊法律》(主要演員:亨利·鮑登,歐內斯特·德依區)。1925年:《雜耍場》(編劇:比林斯基,攝影:K.弗洛恩德,主要演員:強寧斯,L.D.普蒂,W.瓦德)。1927年(於好萊塢):《愛我,世界是我的》,(於德國):《紅磨坊》(O.切科瓦主演)。1929—1930年(在英國):《大西洋》等影片。1931年(於德國):《向死神致敬》。1933年到1940年(在美國):攝制多部影片。1950年在好萊塢做演員經理人,並為電視台拍片。

  於利恩·杜維威爾

  (JulienDuvivier,法國)

  1896年10月8日生於裡爾,1967年10月26日逝世。曾任奧狄翁劇院的舞台監督,後為亨利·埃第望的編劇。1920年後攝制了許多無聲片,其中有:

  1924年:《魯盧爾德城的悲劇》,《改造人生的機器》(紀錄片,敘述電影的歷史,與亨利·勒帕日合作攝制)。1925年:《胡蘿蔔須》。1928年:《梯麗莎·馬爾丹的奇妙生活》。1930年:《大衛·高爾德》(根據I.涅米羅渥斯基的小說改編,主要演員:哈萊·鮑爾)。1931年:《五惡紳》。1932年:《胡蘿蔔須》(根據敘爾·雷納爾原作改編,主要演員:哈萊·鮑爾,羅伯·利南),《一個人頭》。1934年:《瑪麗亞·夏普德蓮》。1935年:《哥爾柯達》,《西班牙殖民地軍團》(編劇:斯派克和杜維威爾,主要演員:安娜蓓拉,讓·迦本,比埃·雷諾阿)。1936年:《同心協力》(編劇:斯派克,主要演員:V.羅芒斯,C.伐乃爾,讓·迦本)。1937年:《逃犯貝貝》(編劇:阿修爾貝與杜維威爾,台詞:讓遜,攝影:克魯謝,主要演員:迦本,M.巴蘭,L.諾羅,夏爾潘,莫篤,S.法勃,L.格利道等)。1937年:《舞會手冊》(編劇:杜維威爾,台詞:讓遜,齊茂,薩爾芒,主要演員:M.蓓爾,F.羅珊,L.約凡,哈萊·鮑爾等,作曲:約倍特)。1938年於美國:《翠堤春曉》。1939年於法國:《窮途末路》(編劇:斯派克與杜維威爾,主要演員:約凡,M.西蒙,V.弗蘭桑)。1940年:《如此父子》。1940—1944年(在好萊塢):《麗梯亞》,《騙子》,《肉慾與幻想》。1945年(於法國):《恐慌》。1948年於英國:《安娜·卡列尼娜》。1951年:《巴黎天空下》。1952年:《唐·卡米羅的小天地》(主要演員:費南台爾)。1953年:《昂裡埃特的節日》,《唐·卡米羅的歸來》。1954年:《莫裡齊歐斯事件》。1955年:《我青年時代的瑪麗安娜》。1956年:《殺人者的時代》。1957年:《穿雨衣的人》。1957年:《家常瑣事》。1959年:《瑪麗十月》。1961年:《火刑》。1962年:《魔鬼與十誡》。1963年:《雞肉》。1967年:《惡魔來信》。

  C.愛森斯坦

  (C.M.R

  FJaPF J,蘇聯)

  1898年1月23日生於裡加,1948年2月11日逝於莫斯科。1919年參加紅軍,在軍隊中繪製宣傳畫,設計佈景並擔任舞台導演。1923年為無產階級文化劇院導演了一部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話劇,劇中穿插了一部影片。

  1923年,將弗立茨·朗格的《馬布斯博士》剪輯為俄語版,在《左翼》雜誌上發表關於「雜耍蒙太奇」的論文。1924年導演《罷工》(編劇:愛森斯坦,副導演:亞歷山大洛夫,攝影:基賽)。1925年:《戰艦波將金號》(編劇:阿加疆諾娃,副導演:亞歷山大洛夫,攝影:基賽,主要演員:安東諾夫,哥馬羅夫,巴爾斯基,敖德薩的市民與「紅色艦隊」的水兵協助演出)。1928年:《十月》(編劇:愛森斯坦與亞歷山大洛夫,攝影:基賽)。1926—1929年:《總路線》(編劇:愛森斯坦和亞歷山大洛夫,攝影:基賽,主要演員:M.拉賓卡,K.瓦西裡耶夫,修克馬列夫等)。1929年(在法國):《傷感曲》(導演:亞歷山大洛夫,愛森斯坦監製)。1930年去好萊塢,未攝成一部影片。1931—1932年(於墨西哥):《墨西哥萬歲》(只留下底片就離開美洲,1932年由索爾·雷塞爾從該底片中剪輯成《墨西哥風暴》一片,1939年,又由瑪麗·塞頓剪輯成《在太陽下》一片)。1936年:《白靜草原》(未攝完)。1939年:《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攝影:基賽,作曲:普羅柯菲耶夫,主要演員:契爾卡索夫,奧赫洛普科夫等)。1945年:《伊凡雷帝》(編劇:愛森斯坦,作曲:普羅柯菲耶夫,主要演員:契爾卡索夫,S.碧爾曼,L.采裡科夫斯卡婭等)。1948年:《伊凡雷帝》第二集(攝於1944—1946年間,合作者同上,攝影:莫斯克文和基賽,主要演員:契爾卡索夫,S.碧爾曼,卡道奇民柯夫)。

  讓·愛浦斯坦

  (JeanEpstein,法國)

  1899年3月26日生於華沙,1953年4月2日逝於巴黎。散文作家。1921—1922年發表《向電影致敬》,《詩韻學》與《從埃特納火山看電影》。

  製作的影片:1922年:《巴斯德傳》(與伯諾阿·萊維合作攝制的第一部影片),《紅色的旅店》。1923年:《忠實的心》(主要演員:琪娜·馬內,萊翁·馬篤)。1924年:《美麗的尼維爾內斯河》(根據A.都德原作改編),《異教徒的山區》(紀錄片)。1925年:《莫哥爾的獅子》(主要演員:莫茲尤幸),《招貼廣告》。1926年:《羅培·馬蓋爾歷險記》。1927年:《莫普拉》,《柯達克》。1928年:《厄捨古廈的倒塌》(根據埃德加·坡的原作改編),《三面鏡》(根據保爾·莫朗原作改編),《他的頭顱》,《最後的土地》。1930年:《莫爾旺山脈》。1931年:《海洋中的黃金》。1937年:《建造者》(長紀錄片)。1946年發表《一架機器的智慧》一書。1947年:《戰勝風暴的人》。發表《魔鬼的電影》一書。1955年發表《電影的精神》(遺著)。

  弗·艾爾姆列爾

  (b.c.RLdEFL,蘇聯)

  1898年5月13日生於列基察(立陶宛),1966年逝世。1926年:導演《紙做的小皇后》,《暴風雨的孩子們》(兩部影片均與約翰遜合作攝制)。1927年:《雪堆裡的房子》。1928年:《巴黎一靴匠》。1929年:《帝國的廢墟》(或稱《失去記憶的人》,編劇:艾爾姆列爾與維諾格拉茨卡婭,主要演員:尼基金娜)。1932年:《迎展計劃》(與尤特凱維奇合作攝制)。1934年:《農民》。1938年:《偉大的公民》(第一集)。1939年《偉大的公民》(第二集,編劇:勃列曼與布爾琴楚夫,主要演員:波哥留勃夫)。1943年:《她在保衛祖國》(主要演員:瑪列茨卡婭)。1945年:《偉大的轉折》(編劇:艾爾姆列爾與奇爾斯科夫,主要演員:安德烈·阿勃裡科索夫,沃爾科夫)。1955年:《未說完的故事》(主要演員:邦達爾丘克、貝斯特裡茨卡婭)。1958年:《第一天》。1961年攝制了一些電視片。

  費德裡科·費裡尼

  (FedericoFellini,意大利)

  1920年1月20日生於裡米尼。1936—1943年為漫畫家、演員與新聞記者。1942年起為電影編劇,合作編劇的有:《向前去,那裡有工作》(由馬利奧·鮑那德導演),《第四頁》(由N.曼扎裡導演)。1943年:《花圃》(由M.鮑那德導演),《幻覺》(由J.德·裡姆爾導演)《最後的馬車》(由M.馬托利導演),《誰曾看見?》(由G.阿列桑德裡尼導演)。1945年:《羅馬,不設防城市》(由羅西裡尼導演),1946年:《游擊隊》(由羅西裡尼導演)。1947年:《艾比斯谷波的犯罪》(由拉都達導演),《鐵石心腸》(由拉都達導演),《流浪的猶太人》(由阿列桑德裡尼導演)。1948年:《在法律的名義下》(由謝爾米導演),《波河上的磨坊》(由拉都達導演),《愛情》(由羅西裡尼導演)。1950年:《希望之路》(由謝爾米導演),《被囚禁的波斯人》(由卡曼西尼導演),《聖弗蘭西斯哥》(由羅西裡尼導演)。1951年:《自衛的城市》(由謝爾米導演),《匪巢》(由謝爾米導演),《獻給美麗的卡梅麗拉》(由G.巴斯蒂納導演),《歐洲51年》(由羅西裡尼導演)。1952年:《意大利的兄弟》(由F.沙拉斯尼導演)。1958年:《小運氣》(由弗利波導演,G.瑪茜娜主演)。

  他自己導演的影片有:

  1950年:《雜技之光》(與拉都達合作編導,主要演員:C.德爾基奧,G.瑪茜娜,J.基茲米耶爾等)。1952年:《白酋長》(與比內利,法拉亞諾合作編劇,主要演員:A.索爾蒂,B.波沃)。1953年:《城市裡的愛情》(集錦片中一個插曲:《婚姻介紹所》),《浪蕩兒》(與比內裡,弗拉約諾共同編劇,主要演員:索爾蒂,F.莫特林基,F.法勃裡茲等)。1954年:《道路》(攝影:C.卡爾裡尼,主要演員:A.奎恩,R.巴塞哈爾特,G.瑪茜娜)。1955年:《騙子》(與比內利,弗拉約諾合作編劇,主要演員:B.克勞福特,R.巴塞哈爾特,F.法勃裡茲,G.瑪茜娜)。1957年:《卡比利亞的夜》(與弗拉約諾、比內利合作編劇,攝影:A.湯蒂,主要演員:G.瑪茜娜,F.馬爾茲,F.貝裡葉,A.納扎裡)。1960年:《甜蜜的生活》。1963年:《八部半》(主演:C.卡爾迪納爾,馬斯特洛亞尼)。1965年:《朱麗葉與精靈》(主要演員:G.瑪茜娜)。1968年:《癲狂三步曲》(與另外兩位導演合作攝制)。1969年:《愛情神話》。1970年:《小丑們》(電視片)。1971年:《羅馬風情》(主要演員:D.貢扎萊茲,M.格拉漢)。

  愛米裡奧·弗南台茲

  (EmilioFernandez,墨西哥)1904年3月26日生於洪多(科阿韋拉州),逝於1968年。最初為演員,綽號「印第安人」。

  導演影片。1942年:《熱情島》(攝影:J.德拉貝爾,主要演員:P.阿緬達利茲)。1942年:《我是一個真正的墨西哥人》。1943年:《野花》(攝影:費格羅阿,主要演員:M.馬格達萊諾,費爾德,羅夫萊斯)。1944年:《瑪麗亞·康狄萊裡亞》(編劇:費南台茲與馬格達萊諾,攝影:費格羅亞,主要演員:桃樂萊絲·德爾裡奧,P.阿緬達利茲)。1945年:《被遺棄的人》,《墨西哥女郎》。1946年:《貝比塔·希姆納茲》(攝影:A.菲利普斯)。1947年:《珍珠》(攝於1945年,編劇:斯坦貝克,攝影:費格羅亞,主要演員:阿緬達利茲,瑪麗亞·艾倫娜·蓋斯)。1947年:《一見鍾情》(編劇:費南台茲,B.阿拉斯拉基,I.德馬蒂諾,攝影:費格羅阿,主要演員:瑪麗亞·費利克斯,P.阿緬達利茲)。1948年:《隱藏的激流》(編劇:費南台茲和馬格達萊諾,攝影:費格羅阿,主演:瑪麗亞·費利克斯,多朗戈·索萊爾,C.L.莫克特蘇馬)。1948年:《瑪克羅維亞》。1949年:《墨西哥底層》,《農村的婦女》,《失寵的女人》。1950年:《生活中的一天》。1951年:《罪惡的犧牲者》。1951年:《馬裡亞島嶼》(編劇:費南台茲和馬格達萊諾,攝影:費格羅阿,主要演員:彼得羅·英方特,羅索拉·雷維爾塔斯)。1951年:《可愛的祖國》,《親愛的姑娘》。1952年:《阿卡普爾柯》,《你和海洋》,《當濃霧升起的時候》。1953年:《漁網》(編劇:費南台茲和N.貝特蘭,攝影:A.菲利普斯,主要演員:R.波德斯塔,C.阿爾瓦拉多,A.西爾維斯特雷)。1953年:《新聞報導》。1954年:《拐騙》。1955年:《白玫瑰》(在古巴攝制,編劇:費南台茲與馬格達萊諾,攝影:費格羅阿,主要演員:R.卡那多,G.卡夫雷拉,A.索萊爾),《燃燒的大地正在熄滅》(在阿根廷攝制)。1956年:《苦難》。1958年:《叛逆》。

  何塞·費雷拉

  (JoseFerreyra,阿根廷)

  1889年8月28日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1943年1月29日逝於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電影藝術的先驅者。

  編導影片。1915年:《加魯法的一夜》。1917年:《死神的探戈舞》。1921年:《高卓族的女人》,《當布宜諾斯艾利斯沉睡的時候》。1922年:《布宜諾斯艾利斯——夢幻的城市》。1923年:《佛羅里達大街上的切卡舞》。1925年:《最後的探戈舞》,《晚間的小風琴》。1927年:《貝爾德翁·維基塔》。1931年:《住在海港的穆尼基塔斯》。1933年:《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街道》。1935年:《阿爾西納橋》。1937年:《城裡的青年人》。1939年:《欽貝拉》。1941年:《婦女和森林》。

  亨利·費斯吉爾

  (HenriFescourt,法國)

  1880年11月23日生於貝齊埃爾,1966年逝世。

  1912—1914年為高蒙公司攝制了許多影片。1920年:《馬蒂亞·桑多夫》。1922年:《盧爾塔比爾》。1924年:《大人物》。1925年:《悲慘世界》。1927年:《馬爾泰之家》。1929年:《基督山伯爵》。1937年:《西歐》。1942年:《死灰復燃》。

  路易·費雅德

  (LouisFeuillade,法國)

  1874年生於埃羅省的呂內爾,1925年2月死於巴黎。曾做過《十字架報》的記者,當過電影編劇,1906年左右成為高蒙公司的導演。1907年:《行走如飛的郵差》,《惡癖》,《銀行鈔票》,《吸鐵人》。1910年:《基督徒喂獅》。1911—1913年攝制組片《真實的生活》,其中包括《污點》,《托拉斯》,《誠實的人們》,《母親們的命運》,《深淵上的橋樑》,《凶狠的人》,《苦役犯的秘密》,《生或死》等影片(所有這些影片均由羅傑·納瓦爾主演)。還拍攝了組片《貝貝》與《布德玷》等。1913—1914年:組片《芳托馬斯》(共五部,主要演員:羅傑·納瓦爾,喬治·梅爾希奧,伊芙特·安德萊耶爾)。1915年:《吸血鬼》(主要演員:慕茜陀拉)。1916—1917年:《猶台克斯》(兩套組片,編劇:阿瑟·貝爾內德,主要演員:R.克雷斯泰)。1918年:《葡月》,《梯明》。1919年:《巴拉巴斯》。1920年:《巴裡捨特》。1921年:《孤女》。1922年:《復仇》。1923年:《高塞林納》。1924年:《兩女孩》。1925年:《烙印》。

  雅克·費戴爾

  (JacquesFeyder,法國)

  別名雅克·弗萊戴裡克斯。1888年7月24日生於伊克塞爾,1948年5月25日逝於瑞士。1912—1915年為演員,後為加斯東·拉威爾的副導演。1915年開始獨立導演影片。

  1917—1918年:根據特裡斯當·貝爾納的劇本攝制影片:《養老院的老婦們》,《同伴》等片。1919年:《拼寫錯誤》(編劇:費戴爾,主要演員:Ch.戴尚)。1921年:《亞特蘭梯德》(根據皮埃爾·伯諾阿的原作改編,主要演員:納比埃科夫斯卡,梅爾希奧,安傑羅)。1923年:《克蘭格比爾》(根據阿納托爾·法朗士的原作改編,主要演員:M.德·費洛第)。1924—1925年(在瑞士):《孩兒面》(編劇:費戴爾,攝影:布列爾和巴爾蓋爾,主要演員:小福雷)。1926年(在奧地利):《幻象》(編劇:敘爾·羅曼),(在法國):《格裡畢希》(主要演員:弗朗索瓦絲·羅珊),《卡門》(主要演員:R.梅萊爾)。1928年(在德國):《黛萊絲·拉甘》(根據左拉原作改編,主要演員:吉娜·馬內斯,W·齊爾捨,珍尼—瑪麗·洛倫)。1929年(在法國):《新的老爺們》(根據弗萊爾與格羅瓦塞的話劇改編)。1929—1933年(在好萊塢):攝制了六部影片,其中有《吻》(主要演員:葛麗泰·嘉寶),《綠色的鬼魂》,《如果皇帝知道此事》(主要演員:呂居埃與羅珊)。1934年(在法國):《大賭博》(編劇:斯派克與費戴爾,主要演員:P.R.威爾姆,羅珊,瑪麗·貝爾,夏爾·瓦內爾)。1935年(在法國):《米摩莎公寓》(編劇:斯派克與費戴爾,主要演員:羅珊,P.貝爾納,阿萊爾姆)。1936年:《英雄的狂歡節》(原作:斯派克,編劇與台詞:B.齊茂,副導演:卡爾內,攝影:斯特拉德林,佈景:L.梅爾孫,服裝:本達,主要演員:F.羅珊,阿萊爾姆,J.穆拉,L.敘衛等)。1937年(在英國):《無甲的騎士》(根據詹姆士·希爾頓小說改編)。1938年(在德國):《旅行的人們》。1939年(在法國):《北方的法律》。1942年(在瑞士):《一個女人的失蹤》(主要演員:羅珊)。1946年:監製《碎石路》(布利斯坦導演)。

  (RobertJ.Flaherty,美國,紀錄片導演)

  1884年2月16日生於密執安州鐵山,1951年7月23日逝於紐約。畢業於密執安礦山學校,曾在北美洲極北部從事勘探工作,1913年前後開始業餘攝制影片。

  1920—1922年:《北極人納努克》(編劇與攝影:弗拉哈迪)。1923—1926年:《摩阿拿》(編劇與攝影:弗拉哈迪)。1925年:《一個陶磁工人的故事》,《二十四美元的海島》。1927—1928年:《南海白影》(編劇:弗拉哈迪和R.多依爾,導演:范戴克,主要演員:M.勃呂,L.托萊斯。弗拉哈迪未等影片攝完已經離去,故未在片中署名)。1928—1931年:《禁忌》(根據弗拉哈迪原作改編,編劇:茂瑙與弗拉哈迪,攝影:F.克勞斯貝,導演:茂瑙,主要演員:雷利與馬塔希)。1931年去歐洲。1932年(在英國):《工業的英國》(攝影:弗拉哈迪,剪輯:格裡爾遜)。1932—1934年(在英國):《亞蘭島人》(導演與攝影:弗拉哈迪,編劇:羅伯特,法朗西斯和大衛·弗拉哈迪)。1935—1937年:協助佐爾坦·柯爾達攝制《象童》。1939—1942年(在美國):《土地》(編劇與攝影:弗拉哈迪,該片由美國農業部出資攝制,由於內容過於悲觀,迄未公映)。1948年:《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編劇:弗拉哈迪,剪輯:海倫娜·范·登根)。

  亞力山大·福特

  (AlexandreFord,波蘭)

  1908年12月24日生於羅茲,深受法國先鋒派、愛森斯坦與普多夫金的影響,從拍攝短片開始導演工作。

  1930年:《黎明時刻》,《羅茲——波蘭的曼徹斯特》。1930年《護身符》(無聲片,主要演員:伊倫娜·格林,伊娜·阿德利安)。1932年:《街頭夥伴》(編劇:M.艾梅爾和A.沃利卡,攝影:斯坦烏爾澤爾)。1934年:《覺醒》(編劇:奧爾加·福特和敘利安·圖維姆,攝影:S.沃爾,副導演:W.雅庫鮑夫斯卡,主要演員:St.扎拉茨,B.西基耶維奇)。1934年:《薩布拉》(在巴勒斯坦攝制,編劇:奧爾加·福特和M.蘇肖沃爾斯基,攝影:韋爾梅耶爾,主要演員:哈比瑪意第緒話劇院的演員,有阿拉伯語、意第緒語與波蘭語三種版本)。1935年:《前進》(短片,與J.馬利尼亞克合導)。1935年:《祖母不再擔心》(與M.瓦斯辛斯基合導)。1936年:《我們到達目的地》(故事性紀錄片)。1937年:《維斯杜拉河畔的人們》(海倫娜·波古斯修斯卡,J.科爾納茨基與扎爾茨基合導)。1942—1945年在蘇聯重建的波蘭軍隊中創立電影處,攝制新聞片與紀錄片,其中有《列寧諾戰役》和《馬伊達內克》。1944—1945年,國家電影組織「波蘭影片公司」創辦人之一。1948年:《邊界上的街》(又名《真理無國界》)。1952年:《肖邦的青年時代》。1954年:《巴爾斯卡大街上的五個人》。1958年:《一周的第八天》。1960年:《條頓騎士》。1965年:《自由的第一天》。

  約翰·福特

  (JohnFord,美國)

  原名西恩·奧菲爾納。1895年2月1日生於緬因州的伊麗莎白角。從1914年起就在好萊塢擔任副導演。1917年開始擔任導演(共拍了12部影片),此後用他哥哥過去的名字傑克·福特(演員兼導演,此時已改名為弗朗西斯·福特)拍了許多西部片。

  1923年改名約翰·福特,成為A級影片的導演,攝制《凱未奧·吉爾比》(主要演員:約翰·吉爾蓓與讓·阿瑟)。1924年:《鐵騎》(主要演員:G.奧勃利恩,M.貝拉米等)。1928年:《四個兒子》(有聲片),《拿破侖的理髮師》(對白片)。1929年:《敬禮》。1932年:《沒有女人的男人》(《鐵與血》,編劇:約翰·福特)。1931年:《造箭的工匠》(根據辛克萊·劉易士小說改編,主要演員:R.柯爾曼)。1934年:《失蹤的巡邏兵》(編劇:杜德萊·尼克爾斯與加雷特·福特,根據P.麥克唐納原作改編,主要演員:V.麥克拉格倫,B.加羅夫,W.福特,R.迭尼)。1935年:《滿城風雨》(編劇:裡斯金,主要演員:魯濱遜),《告密者》(《革命叛徒》,編劇:杜德萊·尼克爾斯,根據L.奧弗拉哈迪的小說改編,攝影:J.奧古斯特,作曲:M.斯戴納,佈景:V.N.波格萊斯和Ch.吉爾克,主要演員:麥克拉格倫,P.福爾斯特,M.格拉哈姆)。1936年:《鯊魚島上的囚犯》,《蘇格蘭女王》。1937年:《北斗星》。1939年:《驛車》(《關山飛渡》,編劇:杜德萊·尼克爾斯,攝影:B.格萊隆和R.賓格爾,主要演員:克萊爾·特萊伏爾,約翰·韋恩,約翰·卡拉丁,湯姆斯·密捨爾等),《青年林肯》。1940年:《憤怒的葡萄》(《怒火之花》,根據斯坦倍克的小說改編,編劇:N.約翰遜,攝影:G.托蘭德,主要演員:H.方達,J.達威爾,J.卡拉丁等),《漫長的歸程》(根據尤琴·奧尼爾的原作改編,攝影:G.托蘭德)。1941年:《煙草路》(根據卡爾德威爾的原作改編),《青山翠谷》(根據勒威林的原作改編)。1947年:《我親愛的克萊門汀》(《蕩寇志》),《逃亡者》(《烈士魂》,編劇:杜德萊·尼克爾斯,根據葛萊漢姆·格林的原作改編,攝影:G.費格羅阿,主要演員:H.方達和桃樂萊絲·德爾裡奧)。1948年:《要塞風雲》,《三教父》。1949年:《戴黃髮帶的女郎》。1950年:《當維利凱旋歸來的時候》,《大河》。1951年:《這是朝鮮》(紀錄片)。1952年:《沉靜的人》。1953年:《摩甘波》,《陽光燦爛》。1954年:《長灰色線條》。1955年:《羅伯茨先生》。1956年:《搜索者》。1957年:《老鷹的翅膀》。1957年:《倫敦警察局的吉登》(在英國攝制)。1958年:《最後的歡呼》(編劇:斯賓塞·屈塞)。1959年:《騎兵們》。1960年:《魯特萊基軍曹》,1961年:《二騎士》。1962年:《扼殺自由瓦倫士的人》。到這年為止已攝制了約120部影片。1962年:《西部征服記》。1965年:《切耶納一家》。1965年:《青年卡西迪》(由傑克·卡迪夫拍完)。1966年:《七婦人》。

  喬治·弗朗敘

  (GeorgesFranju,法國)

  1916年4月12日生於富熱爾(伊爾—維蘭省)。與亨利·朗格盧瓦共同創辦法國電影資料館。

  1942年起拍攝紀錄片。1948年:《獸血》。1951年:《殘廢軍人宮》。1952年:《偉大的梅裡愛》。1954年:《塵埃》。1958年:《第一夜》。之後導演故事片。1959年:《頭撞牆》。1960年:《沒有臉的眼睛》。1961年:《向殺人犯猛烈開火》。1962年:《苔麗絲·台斯蓋魯》。1964年:《猶台克斯》。1965年:《騙子湯馬斯》。1967年:《白帷幕》(電視片)。1970年:《莫雷教士的過失》(根據左拉的小說改編)。

  阿貝爾·岡斯

  (AbelGance,法國)

  1889年10月25日生於巴黎。詩人、作家、哲學家及演員。1912年在百代公司擔任編劇,編寫《祖父的犯罪》,《黎希留時代的一個月夜》,《蒙娜·麗莎的哀史》三劇本,導演了《恐怖的面具》一片(主演:D.馬克斯)。1915年開始攝制故事片:《阿克爾堡的悲劇》,《杜普博士的瘋狂》,《十點鐘之謎》,《美的源泉》,《峭壁上的狂人》,《潛望鏡》,《波濤的故事》。1916年:《帕迪的英雄氣概》,《司特拉斯公司》,《廢墟之花》,《紅鬍子》(分集影片),《毒瓦斯》,《生活的權利》,《死亡地帶》。1917年:《哀痛的母親》(主要演員:艾米·蘭,菲爾曼·傑米埃,亞爾芒·泰利埃)。1918年:《第十交響樂》(主要演員:艾米·蘭,塞弗蘭·馬爾斯,讓·都魯)。1919年:《我控訴》(主要演員:塞弗蘭·馬爾斯)。1922年:《車輪》(主演:伊維·克勞斯,皮埃爾·馬尼埃,G.德·格拉沃納,塞弗蘭·馬爾斯)。1927年:《拿破侖傳》(攝影:克魯格,孟德維勒,比雷爾,呂卡斯,於貝爾,E.皮埃爾,副導演:安德烈阿尼,西斯蒙,H.克勞斯,都爾疆斯基,伏爾柯夫,主要演員:迪厄多內,吉娜·馬內,H.克利梅爾,P.埃裡阿,P.巴茄夫,達米阿,阿爾托,范·達埃爾,庫伯茨基,M.許茨,瑪格麗特·岡斯,夏卡都尼,E.布費等)。1931年:《世界末日》。1932年:《哀痛的母親》。1934年:《茶花女》。1935年:《呂克萊斯·波爾齊亞》,《傑羅姆·貝羅》。1936年:《貝多芬的不朽情史》(主要演員:安妮·杜柯,哈利·包爾)。1937年:《我控訴》,《拐騙婦女的人》,《鐵工廠老闆》。1939年:《路易絲》。1940年:《失樂園》(主要演員:F.格拉威,密歇琳·普萊斯爾)。1941年:《盲目的維納斯》。1943年:《弗拉卡斯上尉》。1953年:《七月十四日》(「多面景」短片)。1955年:《內斯爾炮塔》。1957年:放映「大銀幕」電影,將《拿破侖傳》與《我控訴》以及幾部「多面景」短片改成三面銀幕的立體電影。1960年:《奧斯特裡茨戰役》。1963年:《西拉諾迎戰達塔·尼昂》。1966年:《瑪麗·杜多爾》(電視片)。

  五所平之助

  (日本)

  生於1902年2月1日,導演過百餘部影片。

  1925年:《天空無雲》。1927年:《隱秘的夢》,《木偶姑娘》。1928年:《農村新娘》。1931年:《鄰家的太太和老婆》(日本最早幾部對白片之一)。1933年:《伊豆的舞女》。1934年:《以一切活著的人的名義》。1935年:《生活的重擔》。1936年:《黑夜女魂》,《花束之歌》。1937年:《無名的人們》。1941年:《新雪》。第二次大戰期間,故意離開製片的工作。1947年:《再來一次》。1948年:《影子》。1949—1950年,被列入支持東寶製片廠罷工鬥爭的黑名單上。1951年:《遠方的雲》。1952年:《早晨的衝突》。1953年:《煙囪林立的地方》。1954年:《大阪的小旅店》,《伊豆的舞女》(第二版),《愛情與死亡之間的峽谷》,《雄雞再鳴》。1955年:《青春時代》。1958年:《輓歌》。1959年:《農村新娘》。1960年:《當女人戀愛的時候》。1961年:《北方哀歌》。1962年:《媽媽,你應該嫁人》。1963年:《一百萬個姑娘》。

  讓·格萊米永

  (JeanGremillon,法國)

  1902年10月3日生於貝葉,1959年11月26日卒於巴黎。1924—1925年:與攝影師貝利納爾共同攝制了十五部紀錄片和一部先鋒派影片:《機械照相》。1927年:《海濱燈塔》(攝影:貝利納爾,作曲:格萊米永)。1928年:《馬爾東納》(編劇:阿爾努,主要演員:杜蘭,阿塔納肖)。1929年:《燈塔看守人》(根據P.奧梯埃與克羅克曼的戲劇改編,編劇:雅克·費戴爾,攝影:貝利納爾)。1930年:《小麗絲》,(編劇:斯派克,主要演員:N.西比爾斯卡婭,阿爾科維,貝爾托)。1931—1936年:攝制商業性影片。其中有1935年(在西班牙):《陶洛羅莎》(《痛苦的女人》)。1937年:《情慾》(主要演員:迦本)。1938年:《怪僻的維克多先生》(編劇:斯派克,台詞:M.阿夏爾,主要演員:雷繆)。1939—1941年:《拖船》(編劇:斯派克,凱雅特,普萊衛,根據H.凡爾塞勒的小說改編,主要演員:讓·迦本,米契爾·摩根)。1942年:《夏日時光》(編劇與台詞:拉羅區與普列維,攝影:帕希,主要演員:伯拉捨爾,M.雷諾,P.貝爾納)。1944年:《天空屬於你們》(編劇與台詞:瓦朗坦與斯派克,主要演員:M.雷諾,C.瓦內爾)。1944—1946年:《六月六日拂曉》(《諾曼第登陸》,紀錄片,作曲:格萊米永)。1949年:《白色的爪》。1950年:《生命的美》(紀錄片,P.卡斯特協助導演)。1951年:《怪僻的某夫人》。1952年:《占星術》(短紀錄片)。1953年:《一個女人的愛情》(主演:米歇爾·普萊斯勒)。1955年:《畫像館》(彩色紀錄片)。1956年:《織布機》(紀錄片)。

  約翰·格裡爾遜

  (JohnGrierson,英國)

  1898年生於蘇格蘭丁斯城,卒於1972年。紀錄片導演與製片人。1929年導演《飄網漁船》,1932年與弗拉哈迪合作攝制《工業的英國》,1934年與E.安斯梯合作攝制《格蘭東號拖船》。但他主要是製片人和英國紀錄學派的創始人。1930—1933年:擔任「帝國商品推銷局」電影處處長。他集合了巴錫爾·瑞特、阿瑟·艾爾頓、斯圖亞特·雷格、保爾·羅沙、約翰·泰勒、哈萊·瓦特、唐納爾德·泰勒、埃德加·安斯梯等人攝制紀錄片,並邀請弗拉哈迪到英國工作。1934—1937年:為英國郵政總局攝制宣傳片,聘請A.卡瓦爾康蒂到英國工作,監製下列各片。1935年:《錫蘭之歌》(巴錫爾·瑞特導演)。1936年:《夜郵》(巴錫爾·瑞特與哈萊·瓦特導演)。1936年:《房屋問題》(安斯梯導演),《顏色盒》與《虹的舞蹈》(李恩·拉伊繪製的抽像動畫片),《豐富的糧食》(安斯梯導演)。1937年:《我們生活在兩個世界》(卡瓦爾康蒂導演)。1938年:《北海》(哈萊·瓦特導演)。1939—1945年,在加拿大,作為「電影專員」,領導國家電影局的工作,攝制了諾曼、麥克拉倫、約裡斯·伊文思、斯坦萊·傑克遜、悉德尼·紐曼、詹姆士·貝瓦利基、葛拉漢姆·麥金斯、洛拉·波爾東等人導演的影片。1947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1947—1950年:領導英國新聞局的電影處工作。1951年,作為製片人,為「三人小組」的成員。1954年:作為製片人,到黑非洲為「南豪爾製片廠」製作影片。

  D.W.格裡菲斯

  (DavidWarkGriffith,美國)

  1875年1月22日生於美國肯塔基州拉格蘭格一個南北戰爭中破產的南方家庭,1948年7月23日逝於好萊塢。曾從事過各種職業,當過巡迴劇團中的小角色。1907—1908年在愛迪生公司和比沃格拉夫公司擔任電影演員和編劇。1908—1913年擔任比沃格拉夫公司的主要導演。

  第一部影片攝制於1908年6月:《陶麗歷險記》。1908年攝制了四十七部影片,其中有《黃金迷》(根據傑克·倫敦原作改編),《許多年以後》(根據坦尼孫原作改編)。1909年攝制了138部影片,其中包括《命運線》,《雷夢娜》。1911年攝制了67部影片,其中有《隆台爾的報務員》,《愛諾克·阿登》(根據坦尼孫原作改編),《最後一滴水》,《戰鬥》。1922年攝制了60部影片,其中有《人類的創始》,《底河的沙子》(根據查爾斯·金斯萊的詩改編),《看不見的敵人》,《豬巷火槍手》,《紐約的帽子》,《大屠殺》。1913年攝制了17部影片,其中有《母愛》,《水和石油》,《沙漠上的兩個人》(全部影片均由皮萊·皮采爾攝影)。1908—1913年,在比沃格拉夫公司培養了很多演員,其中包括琳達·阿維特蓀(以後是他的妻子),馬麗昂·黎奧那德,弗蘭克·鮑威爾,弗洛倫斯·勞倫斯,麥克·塞納特,奧文·摩爾,瑪麗·璧克馥,羅伯特·哈隆,詹姆士·寇克伍德,亨利·華爾泰爾,瑪蓓爾·瑙曼,唐納爾德·克利斯浦,伯蘭基·斯維特,里昂納爾·巴裡摩爾等人;弗蘭克·伍茲和喬治·泰爾維利久此時為格裡菲斯的編劇人。1913年:離開比沃格拉夫公司。1914年:攝制《原始人》,《貝斯利亞的朱蒂絲》,《兩性的鬥爭》,《逃亡》,《家,甜蜜的家》,《良心的報復》。1915年:《一個國家的誕生》(根據托馬斯·狄克松的小說改編,編劇:格裡菲斯與弗蘭克·伍茲,主要演員:亨利·華爾德豪爾,梅·馬區,麗蓮·吉許,羅伯特·哈隆)。1915—1916年為三角影片公司監製四十部影片,主要由阿蘭·德凡,保爾·鮑威爾、克利斯蒂·卡本納、約翰·愛默生、愛德華·狄隆、悉德尼·佛蘭克林、賈克·康威等人導演。還為幾部影片編寫劇本,其中有《小綿羊》(道格拉斯·范朋克主演的第一部影片)。1916年:《黨同伐異》(編劇與剪輯:格裡菲斯,副導演:W.S.范達克,馮·斯特勞亨,G.西格曼,J.海納貝利,主要演員:麗蓮·吉許,M.馬區,羅伯特·哈隆,薩姆·德·格拉斯,蒙特·勃呂,托德·勃朗寧,密裡安·古柏,貝西·勒夫,尤琴·帕萊特,約瑟芬·克勞威爾,康斯坦斯·泰爾麥奇,阿爾弗萊德·帕蓋特等)。1918年:《世界的心》(主要演員:麗蓮·吉許,羅伯特·哈隆,約瑟芬·克勞威爾,馮·斯特勞亨,諾埃爾·考華德等)。1918年:《人生最大的一件事》。1919年:《幸福谷的故事》,《癡情的蘇茜》(主要演員:麗蓮·吉許),《被摧殘的花朵》(根據托馬斯·伯克的小說改編,主要演員:麗蓮·吉許,裡希,巴泰爾梅斯,唐納爾德·克利斯浦)。1920年:《被崇拜的舞女》,《愛情之花》,《走向東方》(《賴婚》,主要演員:麗蓮·吉許,裡希,巴泰爾梅斯,瑪麗·梅·克賴東·海爾)。1921年:《夢想街》(主要演員:卡羅爾·登普斯特)。1922年:《暴風雨中的孤兒》(《兩孤女》,根據丹納萊原作改編)。1923年:《恐怖之夜》,《白玫瑰》。1924年:《阿美利加》。1925年:《美妙的生活》,《馬戲團女郎》。1926年:《撒旦的悲哀》。1928年:《愛情的勝利》。1929年:《兩性的鬥爭》,《街頭女郎》。1930年:《林肯傳》(主演:華爾特·休斯頓)。1931年:《鬥爭》。

  保羅·格裡莫

  (PaulGrimault,法國動畫片作家)

  1905年5月23日生於塞納河畔的納維爾。畫家。

  1930—1936年:作為動畫片的導演,和奧朗什與普列維等人一起,參加攝制幾部廣告片的工作。1937年起單獨攝制廣告動畫片。1937年:《電的現象》(「星涅馬斯科甫」式寬銀幕影片)。1939—1941年:《大熊星座的遊客》(長片,未拍完)。1942年:《賣筆記本的商人》(短片,奧朗什編劇)。1943年:《稻草人》(短片,奧朗什編劇)。1945年:《偷避雷針的人》(短片,奧朗什編劇)。1946年:《魔笛》(短片,蘭哈特編劇)。1947年:《小兵士》(短片,普列維編劇)。1947—1952年:《牧羊女與掃煙囪的人》(長片,編劇:普列維)。1953—1965年:若幹部廣告片。

  安裡哥·格佐尼

  (EnricoGuazzoni,意大利)

  生於1876年9月18日,卒於1959年9月24日。

  1909年:《馬卡貝兄弟》。1910年:《耶路撒冷的光復》,《梅薩琳》,《羅馬的劫掠》。1911年:《布魯杜斯傳》。1913年:《你往何處去》,《安東尼與克萊奧帕特拉》,《凱撒的陰謀》。1916年:《泰利安太太》(主要演員:麗狄亞·波萊裡)。1917年:《耶路撒冷的光復》,《法比奧拉》(主要演員:A.諾威利,A.波萊蒂,A.巴爾托利)。1920年:《羅馬的劫掠》。1922年:《梅薩琳》(主要演員:裡娜·狄·裡居羅)。1935年:《布隆國王》。1939年:《星星在閃耀》。1941年:《黑色的金子》。1942年:《福爾娜麗娜》。共導演過50—100部影片。

  C.格拉西莫夫

  (C.A.CFLIHTdMN,蘇聯)

  1896年生於烏拉爾的茲拉托烏斯克。

  早年為演員,主要在柯靜采夫和特拉烏別爾格的影片中演出。1934年起導演影片。1934年:《我愛你》。1936年:《七勇士》。1937年:《共青城》。1939年:《教師》。1941年:《假面舞會》。1944年:《大地》。1948年:《青年近衛軍》。1952年:《鄉村醫生》。1957—1959年:《靜靜的頓河》(根據肖洛霍夫原作改編,分三集)。1962年:《人與獸》。

  霍華德·霍克斯

  (HowardW.Hawks,美國)

  1896年5月30日生於印第安納州的亞哥森。第一次大戰時當過驅逐機駕駛員,後成為電影編劇導演。

  1927年:《每個港口都有一個女人》(主要演員:路易絲·布魯克斯,V.麥克拉格倫,R.阿姆斯特朗)。1930年:《拂曉偵察》(編劇:J.M.桑德斯,主要演員:巴泰爾海斯,小范朋克,Fr.麥克休斯,C.科克)。1931年:《刑事法典》。1932年:《人群怒吼》(主要演員:詹姆士·卡格尼),《疤臉大盜》(《疤臉人》,劇作:本·海區特,改編:S.I.密勒,J.L.馬辛,B.摩根,主要演員:保羅·茂尼,鮑裡斯·卡洛夫,安·德伏拉克,喬治·拉弗特)。1933年:《今天我們活著》。1934年:《二十世紀特別快車》(根據ch.利荷蘭德的劇作改編,主要演員:L.巴裡摩爾,C.隆巴德)。1936年:《蠻族的海岸》(編劇:本·海區特,麥克阿瑟),《來而取之》(與W.惠勒合作編劇,攝影:馬特,G.托蘭特,主要演員:E.阿諾爾德)。1938年:《養育嬰兒》(主要演員:K.海普般,加利·葛蘭特)。1939年:《只有天使才有翅膀》(攝影:J.華格,主要演員:加利·格蘭特,J.阿瑟,T.契爾)。1941年:《約克軍曹》。1943年:《空軍》(《空中堡壘》,編劇:D.尼古爾斯,主要演員:加費爾德,H.卡雷)。1943年:《護航艦K225號》。1946年:《長眠》(主要演員:亨弗萊·鮑嘉,L.巴科爾)。1948年:《一支歌曲的誕生》(主要演員:坦尼·凱依)。1949年:《我是一個男人》,《戰時新郎》(主要演員:加利·葛蘭特)。1953年:《紳士喜歡金髮女郎》(主要演員:瑪麗蓮·夢露)。1955年:《法老的土地》。1959年:《布拉沃河》。1962年:《哈塔利》。1963年:《他喜歡的運動》(主要演員:洛克·赫德遜)。1965年:《紅線七千尺》。1966年:《黃金國》(主要演員:約翰·韋恩,羅伯特·楚姆)。1970年:《洛博河》(主要演員:約翰·韋恩)。

  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

  (AlfredHitchcock,英國、美國)1899年8月13日生於英國,先從事廣告工作,後成為電影編劇與導演。

  1925年:《娛樂場》(主要演員:浮琴尼亞·瓦爾斯與邁爾斯·德爾)。1926年:《山鷹》,《房客》(攝影:G.溫梯米格利亞,主要演員:伊伏爾·諾威羅)。1927年:《下坡路》,《水性楊花》(根據諾埃爾·考華德原作改編),《耳環》。1928年:《農民之妻》。1929年:《訛詐》(攝影:J.柯克斯,主要演員:安妮·翁特拉,唐納爾德·卡爾索普)。1930年:《愛爾斯特裡的呼聲》(英國第一部對白片》,《裘諾與孔雀》(根據奧卡賽的話劇改編)。1931年:《謀殺案》,《騙局》(根據高爾斯華綏原作改編)。1932年:《怪僻的富翁》。1933年:《維也納的華爾茲舞》。1934年:《知情太多的人》(主要演員:彼得·勞爾,勞斯裡·班克斯,皮埃爾·弗雷內,諾拉·普利比姆)。1935年:《三十九級台階》(《國防大秘密》,根據約翰·布坎的小說改編,主要演員:羅伯特·唐納特,瑪德蘭·卡洛爾)。1936年:《破壞》(攝影:B.諾爾斯,主要演員:蘇爾維亞·薛德耐,約翰·羅德爾)。1937年:《年輕的姑娘》。1938年:《失蹤的女人》(攝影:J.柯克斯)。1939年:《牙買加旅店》(根據D.杜摩裡埃原作改編,主要演員:查爾斯·勞頓)。1940年赴好萊塢,攝制《麗貝卡》(《蝴蝶夢》,根據D.杜摩裡埃原作改編,主要演員:瓊·芳登,勞倫斯·奧立弗),《外國記者》(攝影:馬特)。1941年:《斯密斯夫婦》,《猜疑》(《春閨疑雲》,主要演員:加利·格蘭特,瓊·芳登)。1942年:《破壞者》。1943年:《疑影》(主要演員:約瑟夫·柯頓,戴萊莎·瑞特)。1944年:《救生船》(編劇:斯坦貝克,主要演員:T.班克海德,W.本狄克斯)。1945年:《螺旋梯》(《迷魂咒》,主要演員:英格麗·褒曼,G.倍克)。1946年:《聲名狼藉》(《美人計》,主要演員:英格麗·褒曼)。1948年:《繩索》。1950年:《舞台上的決鬥》。1951年:《列車上的陌生客》(根據D.海斯米斯的小說改編,主要演員:法萊·葛蘭格,羅·伯特·華格),1953年:《我承認犯罪》(主要演員:M.克裡夫特,A.巴克斯特)。1954年:《電話謀殺案》(立體片)。1954年:《後窗》,(主要演員:格蕾絲·凱利)。1955年:《知情太多的人》(1934年影片重拍)。1956年:《捉賊記》(主要演員:格蕾絲·凱利),《哈里的糾紛》。1957年:《弄錯的罪犯》。1958年:《眩暈》(《迷魂記》)。1959年:《西北偏北》。1962年:《精神病患者》。1963年:《群鳥》。1964年:《瑪爾尼》。1966年:《撕裂的帷幕》(主要演員:保羅·紐曼)。1969年:《黃玉》。1971年:《瘋狂》。

  霍爾格—麥德森

  (Holger—Madsen,丹麥)

  1878年4月11日生於丹麥,1943年12月1日卒於哥本哈根。先為演員,後成為導演。

  1913年:《機器鋸子》(主要演員:麥德森,T.梅育,A.興丁),《白人婦女的販賣記》,《女舞蹈演員》。1914—1916年:《鴉片夢》(主要演員:A.布魯謝特),《鬼魂》,《神秘的友誼》,《復活》,《福音傳教士》,《戰爭與愛情》。1916年:《永久的和平》。1918年:《天上的船》。1934年:《從哥本哈根到卡隆德堡》。

  約翰·哈勃萊

  (JohnHubley,美國動畫片作家)

  生於1914年5月21日。1936—1945年,在華爾特·迪斯尼手下當佈景師與動畫片繪製者,以後又到波蘇斯托夫在1950年創立的「動畫片聯合攝制公司」拍攝《馬古先生》與《啞童發音》。1951年:《招徠生意》。以後到歐洲。1956年:《星號歷險記》。1952年:《哈倫的星期三》。1958年:《柔軟體操》。1959年:《月亮鳥》。1960年:《太陽的子孫》。1962年:《關於星星和人》(長片)。1963年:《洞穴》。1964年:《帽子》。

  約翰·赫斯頓

  (JohnHuston,美國)

  1906年8月4日生於密蘇里州的內華達。

  先為惠勒、狄特爾、勞爾·華爾許、霍華特·霍克斯的影片編劇。1941年開始導演:《馬爾他之鷹》。1947年:《寶石嶺》。1948年:《緩慢調》。1949年:《我們過去是異鄉人》。1950年:《柏油路的叢林》(《珠寶盜劫案》)。1951年:《紅色勇敢章》。1952年:《非洲女王》。1953年:《紅磨坊》,《戰勝魔鬼》。1956年:《莫比·狄克》(《捕鯨記》)。1957年:《天知道艾利松先生》。1958年:《野蠻人與歌伎》。1959年:《天堂之根》。1960年:《不可饒恕》。1961年:《不合時宜的人們》。1962年:《弗洛伊德》。1963年:《名單上最後一人》。1964年:《大蜥蠍之夜》。1965年:《聖經》。1967年:《王家俱樂部》(與別人合導)。1968年:《金色眼睛中的映像》。1969年:《有罪的大維》。1969年:《愛情和死亡的歷程》。1970年:《克里姆林宮的來信》。

  今井正

  (日本)

  1912年1月8日生於東京。

  1942年導演《瞭望塔的敢死隊》。1944年:《殘酷的海洋》。1947年:《戰爭與和平》(與山本薩夫合導)。1948年:《人民的敵人》。1950年:《重逢之前》。1951年:《不,我們要活下去》。1952年:《回聲學校》(《山彥學校》)。1953年:《百合塔》,《濁江》。1957年:《種稻的人》。1958年:《暗無天日》。1959年:《阿菊與阿勇》。1960年:《白色的懸崖》。1961年:《海港燈火》。1962年:《日本老婦》。1963年:《武士道》。1964年:《越後的故事》。1969年:《天河的橋》。

  托馬斯·哈伯·英斯

  (ThomasHarperInce,美國)1882年11月6日生於紐約州新港,1924年11月19日卒於好萊塢。其父母為演員,他本人曾在外省巡迴劇團中當過演員,偶爾也在格裡菲斯或勃拉克頓的影片裡擔任角色。

  1911年導演《他們第一次的誤會》和其他幾部影片(瑪麗·璧克馥主演)。1911年10月到1912年9月,攝制了近百部長一本的影片,主要是為「皮松101公司」拍攝西部片,擔任製片人與導演,其中有:《橫越平原》,《襲擊者》,《逃兵》,《西部金礦區的姑娘》,《上校的兒子》等等。1912年底:《為了古巴的自由》,《紅桃愛司》,《復仇女神》,《康莊大道》,《過去的影子》,《克斯特的最後一次戰鬥》(這些影片主要由查爾斯·雷伊,弗蘭西斯·福特,早川雪洲,R.B.威斯特等人演出,編劇為G.沙利文)。1913年:《大使的信使》,《寵兒》,《火舌》,《海的故事》,《南方的驕傲》,《參軍號召》,《標記》,《1849年的幾天》(編劇:G.沙利文和J.G.霍克斯,主要演員:同上及F.鮑沙其,G.庫那德等)。1914年:根據G.沙利文的劇本,攝制:《最後的界線》,《神的憤怒》,《蓋茨堡戰役》,《颱風》。他還監製了許多影片,主要有:《夜間》(由R.巴格導演),《意大利人》(由G.貝班與R.巴克根據G.沙利文的劇本導演),以及名為《裡奧·吉姆》的分集片(由R.巴格與J.斯托姆導演,W.S.哈特主演)。1915年監製許多影片,成為凱皮公司和三角公司一系列影片的製片人,其中有《懦夫》(R.巴格導演,G.蘇利文編劇,查爾斯·雷伊主演),《群狼》(導演與編劇同前)。1916年:《文明》(R.巴格合導,編劇:G.蘇利文,攝影:J.奧古斯特),還監製了《雅利安人》,《文明的產兒》等片(均由R.巴格導演)。1917—1918年,監製R.巴格、查爾斯·密勒、歐文·維拉特、弗蘭克·鮑沙其、阿瑟.羅森、V.謝爾辛格、Al.派克、賈克·康威、R.B.威斯特等人導演的影片,其中有《愚鈍的人》(V.謝爾辛格導演),《黃金的法律》(R.巴格導演),《維護法律》(R.巴格導演),《她的代價》(R.B.威斯特導演),《某夫人》(R.巴格導演),《克隆太克的卡門》(R.巴格導演)。1917—1919年,監製由W.S.哈特自演自導的影片,包括:《眼睛明亮的人》(查爾斯·雷伊主演,由V.謝爾辛格和J.斯托爾姆先後導演)。1921—1924年,與馬謝爾·尼蘭、蘭伯特·希耶爾、J.G.韋雷、莫理斯·都納爾以及他的弟弟拉爾夫·英斯創建「聯合製片人公司」。他監製的最後一部影片是根據奧尼爾原作改編的《安娜·克裡斯蒂》。

  尤里斯·伊文思

  (JorisIvens,荷蘭紀錄片導演)

  1898年生於內伊梅根。

  1913年:《勃朗登特·斯特拉爾》。1928年:《橋》。1929年(與M.弗蘭肯合作〉:《雨》,《衝擊礁巖的浪花》。1930年:《我們在建設》(第一部描寫須德海排水工程的紀錄片)。1931年:《工業交響樂》,《木餾油》(與德爾維爾合作)。1932年:《英雄之歌》(又名《共青團》,在蘇聯)。1933年:《須德海》(《新地》)。1935年:《布利納奇礦區》(與斯托爾克合作),《戰士季米特洛夫》(與汪根海姆合作)。1937年:《西班牙的土地》。1939年(在中國):《四萬萬人民》。1940年:《權力與土地》(在美國)。1942年:《警報》(在加拿大)。1945年:《印度尼西亞在呼喚》。1947—1949年:在波蘭、捷克斯洛伐克與保加利亞攝制大型紀錄片:《開始的年頭》。1950年(在波蘭):《和平一定在全世界勝利》。1951年(在民主德國):《友誼一定在全世界勝利》(與e.培利耶夫合作,關於柏林青年聯歡節的彩色紀錄片)。1954年(在民主德國):《激流之歌》。1956年:《調皮鬼梯爾》(《傳奇英雄》,主演:傑拉·菲利普)。1958年:《塞納河與巴黎相逢》(《塞納河畔》,編劇:喬治·薩杜爾)。1958年在中國拍攝紀錄片,有《雪》等。1959年:《意大利不是窮國》。1960年:《明天在南圭拉》(在馬裡)。1961年:《古巴紀行》,《武裝的人民》(在古巴)。1963年:《瓦爾帕萊索》(在智利)。1965年:《天空,大地》(在越南)。1966年:《西北風》(在法國),《歐洲之港鹿特丹》(在荷蘭)。1967年:《十七度線》(在越南)。1970年:《人民和他們的槍》(在越南,羅麗丹與塞爾讓協助)。

  維克多蘭·雅塞

  (VictorinJasset,法國)

  1862年生於阿登省的菲梅,1913年逝於巴黎。原為扇形畫畫家,雕刻家,服裝設計師,1900年任「跑馬場」劇院的啞劇導演。1905年:為高蒙公司第一次導演影片:《癮士夢》。1906年:《基督受難》。1907年:在馬賽與喬治·阿都合作攝制影片。1908年:《科西嘉之魂》,《尼克·卡特》(主要演員:克勞斯,裡阿佩爾,M.多弗雷,C.基雍,M.格蘭傑),《裡弗爾·畢爾》。1909年:《走私犯梅斯卡爾》,《山鷹》,《路易十四時代殺害新教徒的龍騎兵》。1910年:《海盜莫爾根》。1911年:《齊哥馬爾》(主要演員:J.安德裡奧,阿爾基耶,C.巴爾圖),《唐璜的末日》,《吸鴉片的人》。1912年:《齊哥馬爾對尼克·卡特的鬥爭》,《玻璃棺材》,《贖罪》,《夜間的呼喊》。組片《生活的戰鬥》,包括《遺囑》,《土地》,《破壞者》,《輿論運動》等。1913年:《神出鬼沒的齊哥馬爾》,《巴勞》,《普洛戴亞》(第一集)。

  漢弗萊·詹寧斯

  (HumphreyJennings,英國紀錄片導演,1907—1950)1939年:《閒暇的時光》(與別人合作),《最初的幾天》。1940年:《工人的福利》,《倫敦能堅持下去》(與哈萊·瓦特合作)。1941年:《不列顛的心臟在傾聽不列顛》。1943年:《倫敦大火記》。1944年:《麗莉·瑪蓮的真實故事》。1945年:《給梯摩西的日記》。1946年:《戰敗的人民》。1947年:《昆伯蘭的故事》。1949年:《隱約的小島》。1950年:《家庭照片》。同年在希臘猝死。

  M.卡拉托卓夫

  (M.[IEIPM

  MN,蘇聯)

  1903年12月23日出生。

  先是攝影師,1939年開始導演:《斯瓦涅季亞的鹽》。1941年:《瓦利裡·契卡洛夫》。1950年:《陰謀》。1959年:《第一車隊》。1952—1957年:《費利克斯·捷爾任斯基》。1959年:《雁南飛》(攝影:烏魯謝夫斯基,主要演員:塔基亞娜·薩莫伊洛娃)。1960年:《一封未寄出的信》。1965年:《我是古巴》。1970年:《紅帳篷》(主要演員:彼得·芬奇)。

  羅曼·卡爾曼

  (P.[ILdFJ,蘇聯)

  1906年11月26日生於敖德薩,是新聞片與紀錄片的著名攝影師。

  1933年拍攝第一批影片,其中有《莫斯科》。1936—1937年:《關於西班牙事件》(新聞片)。1938年:《中國在保衛自己》。1940年:《謝多夫號破冰船》(與別人合作攝制),《新世界的一天》。1940年:《在中國》。1943年:《堅守列寧格勒》。1945年:《阿爾巴尼亞》。1947年:《紐倫堡審判》。1951年:《蘇維埃土庫曼》。1952年:《蘇維埃格魯吉亞》。1953年:《裡海的油井》,《海在燃燒》。1955年:《越南》。1959年:第二次放映全景電影。1961年:《烽火中的島》(於古巴)。1965年:《偉大的愛國戰爭》。1969年:《柏林同志》。

  海爾摩特·考特納

  (HelmutKautner,德國)

  1908年2月25日生於杜塞爾多夫。影片導演。1939年:《基特和環球會議》。1940年:《人要衣裝》。1941年:《再見,弗蘭西斯卡》。1943年:《夜間燈光》。1947年:《在以往的日子裡》。1949年:《蘋果熟了》。1950年:《結局》。1951年:《最後的橋》(主要演員:瑪麗亞·謝爾)。1955年:《巴伐利亞的路易二世》。1956年:《魔鬼將軍》,《沒有星星的天空》,《一個佛蘭德族的姑娘》。1958年:《我的孩子》。1959年:《剩下的是一片沉寂》。1960年:《不聲不響》。

  耶爾齊·卡瓦萊羅維奇

  (JerzyKawalerowicz,波蘭)1922年1月19日生於格渥茲迪埃克,曾為萬達·雅庫波夫斯卡的助理導演。

  1951年導演《鄉村磨坊》。1953—1954年:《紙漿廠》(共兩集)。1956年:《影子》。1957年:《戰爭的真正結束》。1959年:《夜間列車》。1961年:《修女約安娜》。1966年:《法老》。1969年:《遊戲》。1971年:《瑪達蓮娜》(於意大利)。

  愛利亞·卡贊

  (EliaKazan,美國)

  1909年9月7日生於康斯坦丁堡。1945年:《長春樹》。1948年:《君子協定》。1949年:《萍姬》。1950年:《街頭恐慌》。1951年:《慾望號街車》。1952年:《薩巴達萬歲》。1953年:《被繩索緊縛著的人》。1954年:《在江邊》。1955年:《伊甸園東方》。1956年:《玩偶女郎》。1957年:《人群中的臉》。1960年:《咆哮的河流》。1962年:《芳草地》(《天涯何處無芳草》)。1964年:《阿美利加,阿美利加》。1969年:《協議》。

  勃斯特·基頓

  (BusterKeaton,美國)

  1896年10月4日生於堪薩斯州的匹克威,1966年2月1日卒於好萊塢。

  早年出身於音樂廳,1917—1918年做法蒂的配角。1919—1923年主演組片《馬萊克》。1923年主演:《三個時代》,《我們的好客之道》。1924年:《小福爾摩斯》,《航海者》。1925年:《到西部去》。1926年:《將軍號》。1928年:《攝影師》。1929年:《群眾演員》。1930年:《勃斯特上戰場》。1931年:《勃斯特結婚》。1932年:《多情的鐵匠》。1933年:《啤酒大王》。1934年:《愛麗捨田園之王》(於法國)。1943年:《月亮上的潘》(於墨西哥)。在下列影片中擔任一般角色:1950年:《日落大道》(懷爾德導演)。1952年:《舞台生涯》。1964年:在電視片中演出。1965年:《D音影片》(與A.施內德和S.貝克特共同演出)。

  吉恩·凱利

  (GeneKelly,美國)

  1912年8月23日生於匹茲堡,著名的舞蹈家與舞蹈學家,有時獨立導演,有時與人合作攝制影片。

  1949年:《紐約一日》(與斯坦利·多南合導)。1951年:《一個美國人在巴黎》(《花都艷舞》,與米納利合作)。1952年:《雨中曲》(與多南合作)。1954年:《布裡加東村》(與米納利合導)。1955年:《紐約風景畫》(與st.多南合導)。1956年:《舞會請柬》。1960年:《地道情史》。1962年:《羊腿》。1970年:《哈羅,陶利!》。

  e.赫依費茨

  (e.f.Xe gTh,蘇聯)

  1905年12月17日生於明斯克。

  與扎爾赫伊合作導演下列各片,1930年:《迎面風》。1936年:《波羅的海代表》。1940年:《政府委員》。1942年:《我叫蘇赫·巴托爾》。1945年:《日本的戰敗》(紀錄片)。1946年:《以生活的名義》。1948年:《珍貴的種子》。此後單獨導演影片:1954年:《大家庭》。1956年:《魯勉柴夫案件》。1961年:《帶吧狗的女人》(根據契訶夫原作改編)。1962年:《地平線》。1963年:《不滅的火焰》。1966年:《在C城》。

  亨利·金

  (HenryKing,美國)

  1896年1月24日生於弗吉尼亞州的克裡斯蒂安堡。先是演員,後在托馬斯·英斯的領導下擔任導演。

  1921年:《孝子大衛》(《孝子復仇記》,主演,理查德·巴斯勒美)。1922年:《小寶貝》。1923年:《狂怒》。1924年:《白修女》。1925年:《羅莫拉》。1926年:《史泰拉恨史》。1932年:《賽珍會》。1934年:《風流的瑪麗》。1936年:《鄉村醫生》,《倫敦勞合船舶協會》。1938年:《芝加哥大火記》。1939年:《傑斯·詹姆士》。1940年:《過去的小紐約》。1943年:《白衣天使》。1944年:《威爾遜傳》。1945年:《阿達諾的鐘聲》。1948年:《來自炮台的大尉》。1949年:《狐狸王子》(主要演員:奧遜·威爾斯,泰萊·鮑威爾)。1950年:《夜間十二時》。1951年:《大衛德與蓓絲西芭》。1952年:《乞利馬扎羅的雪》(根據海明威原作改編)。1956年:《戀愛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情》(根據韓素音原作改編)。1958年:《太陽照樣升起》(根據海明威原作改編)。1959年:《這個地球是我的》。1961年:《溫柔的夜》。

  木下惠介

  (日本)

  生於1912年12月5日。

  1943年:《熱鬧的海港》。1946年:《大曾根家的早晨》。1948年:《破戒》。1950年:《破鼓》,《卡門回故鄉》。1953年:《日本的悲劇》。1954年:《二十四隻眼睛》。1958年:《楢山節考》。1961年:《辛酸的心》,《永遠的愛》。1962年:《兩人走過幾春秋》。1963年:《青年人唱著》。1964年:《香華》。

  衣笠貞之助

  (日本)

  生於1896年1月1日。1917年曾在戲劇中專演女角。1922年起共導演過150部以上的影片。

  1922年導演第一部影片:《兩隻小鳥》。1924年:《戀愛》,《桐雨》。1925年:《日輪》。1926年:《瘋狂的一頁》。1927年:《轎子》。1928年:《十字路》。1929—1930年到蘇聯和歐洲旅行。1931年:《黎明之前》。1932年:《忠臣譜》。1933年:《兩個燈籠》。1934年:《一口寶刀打天下》。1935年:《雪之丞的變化》。1937年:《大阪夏季比賽》。1938年:《蛇公主》。1941年:《川中島會戰》。1946年:《夜喚的武士》。1947年:《女演員》。1952年:《大佛開眼》。1954年:《地獄之門》。1955—1957年:《義仲周圍的三個女人》,《火花》。1959年:《白鷺》(主要演員:山本,川崎),《慾火》。1960年:《燈籠》。1961年:《阿琴與佐助》。1963年:《妖僧》。

  尼科斯·孔杜洛斯

  (NikosKoundouros,希臘)

  1926年生於克里特島。

  1954年:《魔城》。1956年:《雅典的吃人惡魔》。1958年:《亡命徒》。1960年:《河》。1962年:《雅歌》。1964年:《年輕的愛神們》。1969年:《梅杜斯女神的面孔》。

  亞歷山大·柯爾達

  (AlexandreKorda,匈牙利、英國、美國)1893年9月16日生於匈牙利的脫凱葉,1956年1月23日逝世。

  1916年開始在匈牙利從事導演工作。

  1922年:《參孫與達麗拉》(主要演員:瑪麗亞·柯爾達)。1923年:《不相識的摩根》(主要演員:W.克勞斯),《馬克西姆家的婦人》(主要演員:瑪麗亞·柯爾達)。1927年(在好萊塢):《海倫情史》(主要演員:劉易士·斯通,瑪麗亞·柯爾達)。1930年(在好萊塢):《野百合花》。1931年(在法國):《馬利尤斯》。1932年(在法國):《馬克西姆家的婦人》。1933年(在英國):《亨利八世》(攝影:貝利納爾,主要演員:查爾斯·勞頓,R.杜那特,M.奧勃隆)。1934年(在英國):《唐璜秘史》(主要演員:道格拉斯·范朋克)。1936年:《倫勃朗傳》(攝影:貝利納爾)。1940年(在好萊塢):《漢密爾頓的情婦》。1942年:《蠻荒誌異》。從1945年到1958年,在英國當製片人。

  A.庫裡肖夫

  (i.j.[QEFaMN,蘇聯)

  1899年12月31日出生,卒於1970年。1916年曾為鮑艾爾的佈景師,以後成為導演。

  1917年:《普雷特工程師的計劃》,《沒有唱完的情歌》。1918—1919年:在軍隊中擔任攝影師。1920年:《在紅色戰線上》(紀錄片)。1922年建立一個先鋒派的組織「電影實驗室」,門生有普多夫金、巴爾涅特等人。1923—1924年:《西方先生在布爾什維克國家裡的奇遇》(編劇、助理導演與主演有巴爾涅特,普多夫金,霍赫洛娃等人)。1925年:《死光》(編劇:普多夫金根據A.托爾斯泰原作改編,主演:巴爾涅特,普多夫金,霍赫洛娃)。1926年:《遵守法律》(編劇:史克洛夫斯基根據傑克·倫敦的小說改編,攝影:庫茲涅佐夫,主要演員:霍赫洛娃,科馬洛夫,福格爾)。1927年:《您的女朋友》。1929年:《快活的金絲雀》。1930年:《乙街2號》。1931年:《四十顆心》。1933年:《薔薇色墨水》(根據傑克·倫敦的小說改編)。1940年:《西伯利亞人》。1941年,與霍赫洛娃合作導演:《跳入火山口》。1942年:《鐵木耳的宣誓》。

  C.M.柯靜采夫與i.特拉烏別爾格

  (C.c.[MTJhFN,i.k.lLIQVFLm蘇聯)

  C.M.柯靜采夫1905年生於基輔,i.特拉烏別爾格生於1902年。〔讀者不要把他同他的弟弟_.特拉烏別爾格(1905—1940)相混,後者曾導演過《蒙古列車》(1930和《蒙古的兒子》〕。柯靜采夫和特拉烏別爾格從1922年在彼得堡與尤特凱維奇創立「奇異演員養成所」時起就一直合作,他們在「奇異演員養成所」曾攝制過四部先鋒派影片。1924年:《十月黨人事件》。1926年:《魔鬼的車輪》,《外套》(根據果戈理的原作改編)。1927年:《大事業同盟》。1928年:《新巴比倫》。1930—1931年:《一個女性》。1934年:《馬克辛的青年時代》。1937年:《馬克辛的歸來》。1939年:《革命搖籃維堡區》。1950年:《外科醫生彼洛果夫》(特拉烏別爾格單獨導演)。柯靜采夫獨立導演的有:1957年:《堂吉訶德》(主演:契爾卡索夫)。1964年:《哈姆萊特》。1970年:《李爾王》。

  德巴基·庫馬爾·博斯

  (DebakiKumarBose,印度)

  1898年11月25日生於孟加拉邦的布德萬。

  早年從事民族解放鬥爭,在1925年成為電影編劇。1929年開始導演影片:《潘沙哈爾》。1933年:《虔誠的布倫王子》。1934年:《悉達》。1935年:《尚蒂達斯》。1936年:《人生是戲》。1937年:《革命》。1938年:《維蒂亞巴迪》。1941—1946年:《阿浦納加爾》,《克利希那·利拉》,《拉特那登》。1949年:《詩人》。

  黑澤明

  (日本)

  1910年3月23日生於東京,1936年後成為其影編劇與助理導演,第二次大戰中開始導演工作。

  1943年:《姿三四郎》。1944年:《最溫和的人》。1945年:《虎跡追蹤》。1946年:《無愧於我的青春》。1947年:《美妙的星期天》。1948年:《泥醉天使》。1949年:《無聲的戰鬥》。1949年:《野狗》。1950年:《在下次會面之前》,《羅生門》(攝影:宮川,主要演員:三船敏郎,京町子,編劇:橋本),《醜聞》。1951年:《白癡》(根據陀思妥耶夫斯基原作改編)。1951年:《黎明越獄記》。1952年:《活著》(編劇:橋本,小國,主要演員:志村喬)。1954年:《七武士》(編劇:橋本,小國,主要演員:志村喬,宮口,三船敏郎,津島惠子)。1955年:《活人的記錄》(編劇:小國,橋本,主要演員:三船敏郎),《蛛網宮堡》(編劇:小國,橋本,根據莎士比亞原作《麥克白》改編,主演:三船敏郎,山田五十鈴)。1958年:《在底層》(編劇:小國,根據高爾基的戲劇改編,攝影:山崎,主要演員:三船敏郎,山田五十鈴)。1958年:《暗堡》(編劇:小國,菊島,橋本,攝影:山崎,主要演員:三船敏郎,上原)。1960年:《壞蛋睡得最香》。1961年:《保鏢》。1962年:《椿三十郎》。1963年:《贖金》(《天堂與地獄》)。1965年:《紅鬍子》。1971年:《電車聲》。

  弗立茨·朗格

  (FritzLang,德國、美國)

  1890年12月5日生於維也納,原為建築工程師,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參軍,負傷後從事電影劇本的寫作,有《狂人俱樂部裡的婚禮》,《希爾德·瓦倫與死神》,由喬·梅伊于1916—1917年間拍成電影。1919年導演第一部影片《混血兒》(主演:吉娜·朗格爾與卡爾·福克特),以後又攝制了《蜘蛛》,《蝴蝶夫人》等影片。1921年:《疲倦的死》(《三生記》,編劇:弗立茨·朗格與哈布,佈景:伐爾姆,赫爾特與羅裡格,攝影:F.A.華格納,主要演員:L.達谷佛,W.強遜,B.哥茨克)。1922年:《馬布斯博士》(編劇:弗立茨·朗格與哈布,攝影:C.霍夫曼)。1923—1924年:《尼伯龍根》(編劇:弗立茨·朗格與哈布,佈景:O.洪特,E.格特爾胡德,K.福爾勒萊許特,攝影:G.裡陶,C.霍夫曼,服裝:古德利安,主要演員:R.裡希特,馮·施萊托夫,M.蕭恩等)。1926年:《大都會》(根據馮·哈布小說改編,編劇:哈布與弗立茨·朗格,佈景:O.洪特,E.格特爾福德,K.福爾勃萊許特,攝影:K.弗洛恩德,主要演員:B.海爾姆,G.弗洛立希,R.K.羅格,F.拉斯普)。1928年:《間諜》(主要演員:G.毛爾斯,W.弗裡基)。1928年:《月裡嫦娥》。1932年:《M》(《可詛咒的人》,編劇:哈布與弗立茨·朗格,佈景:福爾勃萊許特與E.哈斯拉,攝影:F.A.華格納,主演:P.洛爾)。1933年:《馬布斯博士的遺囑》。此後到法國。1933年:《利裡奧姆》(根據莫爾納原作改編,台詞:齊茂,攝影:馬特,主要演員:查爾斯·鮑育)。以後回到好萊塢。1936年:《狂怒》(編劇:N.克拉斯納,主要演員:S.屈賽與S.悉德尼)。1937年:《你只活一次》(編劇:G.湯納與G.倍克,攝影:L.夏姆洛伊,主要演員:H.方達,S.悉德尼)。1938年:《你與我》。1940年:《弗蘭克·詹姆士的歸來》。1941年:《西方聯合》,《搜索》。1942年:《劊子手也死亡》。1943年:《恐怖內閣》。1944年:《窗前女人》(《綠窗艷影》)。1945年:《紅色的街道》(《長恨夫》,根據拉·弗夏狄埃的小說《娼婦》改編)。1947年:《斗篷與匕首》(《魔窟喋血記》)。1948年:《門後的秘密》。1950年:《菲律賓的美國游擊隊》。1952年:《夜間的衝突》。1953年:《蘭梔子花》(主要演員:安娜·巴克斯特)。1954年:《人的慾望》(根據左拉的《衣冠禽獸》改編)。1955年:《明月艦隊》。1956年:《當城市沉睡的時候》(主要演員:達娜·安德魯斯,伊達·呂比諾)。1957年:《超越合理的懷疑之外》。1958年回到西德攝制:《印度的墳墓》。1961年:《邪惡的馬布斯博士》。

  哈萊·朗東

  (HarryLangdon,美國)

  1884年6月15日生於衣阿華州的康梯布拉夫,1944年12月22日卒於好萊塢。

  出身於音樂廳,1924—1925年間在麥克·塞納特的短片中演出。1926年:《強壯的人》(F.卡普拉導演),《飄泊者》(H.愛德華茲導演)。1927年:《長褲》(卡普拉導演)。他自己導演的影片有《三人成群》。1928年:《追蹤的人》,《心慌意亂》。

  斯坦·勞萊與奧立弗·哈台

  (StanLaurelandOliverHardy,美國)勞萊,1890年6月16日生於英國,逝於1965年5月23日;哈台,1892年1月18日生於亞特蘭大,1957年8月7日逝於好萊塢。哈台在1912—1918年為劉賓公司與百代公司主演短片,1918—1925年為維太格拉夫公司主演短片,1926年,在哈爾·洛區的公司裡為拉利·西蒙演出了題為《基哥托》的各種影片,並與在倫敦卡爾諾劇團同卓別林藝友、啞劇演員斯坦·勞萊開始合作。兩人在1927—1931年間共同主演了多部短片。

  1931年:《患難之交》。1932年:《收起你的煩惱!》。1934年:《好萊塢舞會》。1936年:《吉卜賽女郎》。1937年:《勞萊與哈台在西部地區》。1938年:《軟骨蟲》。1940年:《牛津的優秀生》。1944年:《喧囂》。1945年:《鬥牛士們》。1952年:《珊瑚島》(最後一部影片,在法國攝制)。

  大衛·裡恩

  (DavidLean,英國、美國)

  1908年3月25日生於英國克羅伊登,先為攝影師、剪輯師,1928年協助阿斯奎斯攝制《賣花女》。

  1942年與諾埃爾·考華德合作導演《我們服務的海洋》,以後一直同考華德合作攝制影片。1942年:《天倫之樂》。1943年:《快樂的幽靈》。1945年:《短暫的相會》(《相見恨晚》,攝影:克拉斯卡,主要演員:S.約翰遜,T.霍華德)。1946年:《遠大的前程》(《孤星血淚》)。1947年:《奧利佛·退斯特》(《霧都孤兒》)。1948年:《熱情的朋友》。1950年:《瑪德蘭》。1953年:《聲音的障礙》。1954年:《霍布孫的選擇》。1955年:《在威尼斯的休假》(主要演員:凱瑟琳·赫本)。1957年:《桂河橋》(根據比埃·布勒的原作改編,主要演員:A.基內斯,早川雪洲,W.霍爾登)。1963年:《阿拉伯的勞倫斯》。1965年:《日瓦戈醫生》。1970年:《瑞安的女兒》。

  羅歇·萊昂阿特

  (RogerLeenhardt,法國)

  1903年7月23日生於巴黎。

  原為評論家(在《思想》雜誌與《法蘭西文學報》上發表影評),曾導演與監製了許多部紀錄片。1946年:《電影的誕生》。1951年:《維克多·雨果》。1954年:《弗朗索瓦·莫裡亞克》。)並導演長片。1948年:《最後的假期》。1962年:《午夜的約會》。

  保羅·萊尼

  (PaulLeni,德國)

  1885年7月8日生於德國,1929年初逝於好萊塢,是萊因哈特的學生,先為佈景師,後為導演。

  1918年:《荊妻》(主要演員:威格納)。1921年:《費埃斯戈》(主要演員:H.米倫道爾夫)。1921年,與吉斯納合作攝制《後樓梯》(編劇:卡爾·梅育,主要演員:H.鮑登,W.狄特爾,F.考特納)。1924年:《蠟人館》(主要演員:強寧斯·C.伐伊德,W.克勞斯,W.狄特爾,編劇:漢立克·加倫,佈景:萊尼與A.雍格)。1927年(在美國):《貓與金絲雀》(根據約翰·維拉德的小說改編,主要演員:拉·普蘭特,C.海爾)。1928年:《中國鸚鵡》,《笑面人》(主要演員:C.伐伊德)。1929年:《最後的警告》(主要演員:勞拉·拉·普蘭特)。

  馬賽爾·萊皮埃

  (MarcelL』Herbier,法國)

  1890年4月23日生於巴黎。先是詩人,曾寫過《在秘密的賭博場裡》,也寫過戲劇劇本(如《死人的分娩》,1919年)。第一次大戰期間入伍,在法國陸軍攝影隊工作,成為電影編劇。

  1918年:編寫電影劇本《激流》與《布克萊特》,由梅爾康東與埃維爾攝成影片。1917年攝制了一部用暈化手法的實驗性影片《幻景》。1919年:《法蘭西的玫瑰》(主要演員:J.卡特蘭與C.弗朗士),《羊棚》(根據貝恩斯坦原作改編)。1920年:《真理的狂歡節》(主要演員:S.德普萊,P.卡普拉尼,佈景:奧當—拉哈),《海上的人》(根據巴爾扎克原作改編,主要演員:R.卡爾,J.卡特蘭,M.普拉陀)。1921年:《銀行家普羅米修斯》,《命運山莊》。1922年:《黃金國》(攝影:呂卡斯,主要演員:卡特蘭,普拉多,E.弗朗西斯,P.Ph.埃裡亞)。1922年:《唐璜與浮士德》(佈景:R.J.加爾尼埃,服裝:奧當—拉哈)。1923年:《無情的女人》(編劇:麥克奧倫,佈景:M.斯蒂文斯,費爾南·萊謝爾,卡瓦爾康蒂,作曲:達留斯·米約,主要演員:G.勒布朗,J.卡特蘭)。1925年:《復活節之火》(根據皮藍德婁原作改編,佈景:卡瓦爾康蒂與梅爾遜,攝影:魯托瓦與布伊夏爾,主要演員:莫茲尤辛,普拉多,P.巴茄夫,M.西蒙)。1926年:《暈頭轉向》(根據梅萊的戲劇改編)。1927年:《鬼迷心竅》(根據德拉魯·馬特魯斯的小說改編)。1928年:《金錢》(根據左拉原著改編,主要演員:B.海爾姆,A.阿貝爾,阿爾科威)。1929年:《王子之夜》(根據凱賽爾原作改編)。1930年:《愛情的產物》(根據巴塔葉原作改編)。1931年:《黑衣女人的香水》,《黃色房間的秘密》(根據G.勒魯原作改編)。此後攝制了許多有聲片,其中有:1936年:《重要日子的前夜》。1937年:《無聲的堡壘》。1939年:《幸福的喜劇》。1942年:《幻想之夜》(編劇:沙旺斯,主要演員:格拉威與米歇爾·普萊斯勒,攝影:蒙塔齊爾)。1943年:《可尊敬的卡特琳娜》。1951年:《龐貝城的末日》。1953年:《小姐的父親》。1954年起為電視台攝制影片。

  麥克斯·林戴

  (MaxLinder,法國)

  原名加伯裡爾·勒維埃爾,1883年12月16日生於吉倫特省的聖呂貝縣。1925年10月30日卒於巴黎。1902年以最優秀的成績畢業於波爾多的音樂學院,在巴黎昂比居劇院擔任小角色,在《兩孤女》,《一個兒子的犯罪》中演出。以後在雜耍劇場演出《米凱特與他的母親》(1906年)與《國王》(1908年)。1905年7月在百代公司演出第一部影片《初出茅廬》(喜劇片)。此後三年中在百代公司的影片中擔任不重要的喜劇或悲劇角色,同時仍在舞台上演出。1907年主演《流氓的空想》,《丑角的故事》,《上吊者》與《初學溜冰》。1908—1909年在安德烈·第特去意大利之後,百代公司與麥克斯·林戴簽訂合同,自此脫離戲劇界,主演《偶遇》,《飛行師麥克斯》,《小伙子》,《征服》,《美國人的結婚》。這位演員自己編寫電影劇本,並開始採用麥克斯·林戴這個藝名(這個名字是他根據雜耍劇場和他同事的兩個著名的演員麥克斯·迭爾利與馬賽爾·林戴的名字集合而成)。1910年:《炸彈》,《小壞蛋》,《放映電影》,《浪漫女郎》,《克服膽小病》,《好事好報》,《巧妙的襲擊》,《基勒洛爾因愛好做了強盜》,《我要一個孩子》,《麥克斯滑雪》,《麥克斯心猿意馬》,《麥克斯走錯樓層》,《愛之過深》,《遊戲婚姻》,《魔笛》,《別出心裁的越野賽跑》,《拳擊冠軍》,《我的獵犬》,《第一次拍電影》,《誰是殺人犯?》,《太小的鞋》,《麥克斯洗澡》。1911年:《麥克斯找未婚妻》,《被催眠的麥克斯》,《麥克斯錯過和富人結婚》,《麥克斯和丈母娘》。以後由於長期生病,林戴不能繼續每週拍攝一部影片。此後攝制的影片有:《男女鄰居》,《麥克斯在家裡》,《麥克斯決鬥》,《麥克斯和金雞納酒》。1912年,大部分影片是與女演員珍妮·萊努亞爾合演的,如《麥克斯與珍妮想演戲》,《麥克斯創造新式樣》,《麥克斯與他的狗迪克》,《麥克斯·林戴對尼克·溫特的鬥爭》,《他能有什麼?》,《成功的戲法》,《不安的一夜》。同年七月,柏林製片廠以二十萬法郎的報酬請林戴拍攝影片一個月,攝制了《娘兒們》,《農場艷史》,《新奇的賭注》,《因愛好而成畫家》,《麥克斯和做所有家務的女僕》。九月,林戴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與納比埃柯夫斯卡巡迴演出:《堅固的愛情》,《蜜月旅行》,《麥克斯因愛好成了拳師》,《達達蘭的對手》,《友好協定》,《麥克斯想長高》,《小故事》,《乘水上飛機綁架》,《電話結婚》。1913年:《怕水》,《麥克斯與雕像揭幕典禮》,《幽會》,《麥克斯因愛好成了騎手》,《意外的婚姻》,《麥克斯競技》,《鬥牛師麥克斯》,《情敵》,《麥克斯決鬥》,《麥克斯休假》,《麥克斯和煎餅》。1913年9月到俄國演出,每次演出收入三千法郎:《麥克斯不喜歡貓》,《情書》,《麥克斯的帽子》,《音樂大師麥克斯》,《麥克斯的征討》,《攝影師麥克斯》,《麥克斯的休假》。1914年:《救險勳章》,《魔術師麥克斯》,《麥克斯說英語》,《別吻你的女傭人》,《治腳醫生麥克斯》,《麥克斯受勳》,《麥克斯當飯店領班》,《麥克斯爭風吃醋》,《麥克斯與女醫生》,《1914年8月2日》(與加比·莫爾萊合演)。1915年:《麥克斯鬥拳》,《麥克斯在兩道火線之間》。1917年(在美國攝制):《麥克斯來訪》,《麥克斯開出租汽車》。1919年(在法國攝制):《小咖啡館》(導演:雷蒙·貝爾納,根據特裡斯登·貝爾納的原作改編)。1921年:《請你做我的妻子》(在美國攝制)。1922年:《窮火槍手》。1923年:《倒霉的七年》。1924年(在法國):《救命》(導演:阿貝爾·岡斯)。1925年(在奧地利):《馬戲大王》。該年麥克斯·林戴因神經失常,與妻子一同自殺。

  哈洛德·勞埃德

  (HaroldLloyd,美國)

  1893年4月20日生於內布拉斯加州的布查德,逝於1971年。出身於音樂廳,1911—1914年拍攝頭幾部影片。1915—1918年拍攝系列片《孤獨的陸克》。1918年塑造了「盧易」這個人物(戴玳瑁架眼睛的小艇水手)。1918—1921年攝制系列喜劇短片。1921年:《不心甘情願的水手》。1922年:《傑克醫生》。1923年:《安全最後》(《爬樓記》),《為什麼發愁?》。1924年:《害羞的姑娘》。1925年:《大學新生》。1928年:《快速前進》。1929年:《歡迎危險》。1930年:《捷足先登》。1939年:《銀河》。1938年:《小心謹慎的教授》。1947年:《瘋狂的星期三》(普萊斯頓·史都爾奇斯導演)。

  約瑟夫·洛塞

  (JosenhLosey,美國、英國)

  1909年1月4日生於威斯康星州的拉克羅斯。

  1945年:《他手中的一枝槍》。1948年:《毛頭小伙子》。1949年:《亡命徒》。1950年:《遊蕩者》,《可惡的人》。1950—1951年間在意大利和英國化名攝制了一些影片。1956年:《無情的時代》,《不明的日期》。1961年:《罪犯》。1962年:《夏娃》。1963年:《僕人》。1964年:《國王與國家》。1966年:《謙虛的勃萊茲》。1967年:《車禍》。1968年:《景氣》。1968年:《秘密典禮》。1970年:《風景畫上的人像》。1971年:《送信人》。

  1972年:《暗殺托洛茨基》。

  歐恩斯特·劉別謙

  (ErnstLubisch,德國、美國)1892年1月28日生於柏林,1947年11月30日卒於好萊塢,曾在萊因哈特導演的一些喜劇片中充當演員。

  1916年導演第一部影片《平古斯鞋店》(編劇:H.克拉利)。1918年開始拍攝戲劇片《木乃伊的眼睛》,《卡門》(主要演員:D.尼格利,H.裡德克)。1919年:《杜巴萊夫人》(編劇:奧爾本與克拉利,攝影:斯派克,主要演員:D.尼格利,裡德克,強寧斯),《牡蠣公主》,《煙》(根據斯特林堡原作改編,阿斯泰·尼爾森主演),《木偶新娘》。1920年:《黑白姊妹》,《雪地上的羅米歐與朱麗葉》,《愛妃蘇姆隆》。1921年:《女後安娜傳》,《野貓》。1922年:《法老之妻》。1923年(在好萊塢):《羅西泰》(主要演員:瑪麗·璧克馥)。1924年:《結婚集團》,《三個女人》,《禁入的樂園》。1925年:《溫德米爾太太的扇子》(根據O.王爾德原作改編,主要演員:R.考爾曼)。1927年:《王子學生》。1928年:《愛國男兒》(主要演員:強寧斯)。1930年:《愛情的檢閱》(《璇宮艷史》,主要演員:M.許伐裡埃與J.麥克唐納),《蒙地卡羅》(《賭城艷史》)。1931年:《微笑的中尉》(主要演員:M.許伐裡埃與CI.科爾貝特)。1932年:《中斷的搖籃曲》(根據莫裡斯·羅斯當的原作改編),《與君相處一小時》(主要演員:M.許伐裡埃與J.麥克唐納),《天堂的糾紛》(主要演員:M.霍布金斯,K.法朗西斯與H.馬歇爾)。《如果我有一百萬美元》。1933年:《生活計劃》(根據A.薩伏阿的原作改編)。1939年:《妮諾基卡》。1940年:《街角的商店》。1941年:《不穩的感情》。1942年:《生死問題》(編劇:E.J.梅育,攝影:馬特,根據劉別謙的一個題材攝制)。1943年:《天堂可以等待》。1945年:《宮廷丑史》(《禁入的樂園》新版)。1946年:《克魯尼·勃朗》。1948年:《穿貂皮大衣的夫人》(與普雷明格合作導演)。

  路易·盧米埃爾

  (LouisLumiere,法國)

  1864年10月5日生於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於邦多爾。工業家,1894年秋發明「盧米埃爾活動電影機」,並攝制第一部影片:《工廠大門》。

  1895年攝制了四十部影片,其中有:《碟子旋轉》、《肖達的工廠》、《金魚缸》、《鴕鳥》、《火車到站》、《出港的船》、《海水浴》、《拆牆》、《貓的午餐》、《玩玩具的兒童》、《鐵匠》、《海上風暴》、《新船下水》、《馬蹄鐵匠》、《賽球》、《玩紙牌》、《下棋》、《消防員》(共四部)、《兒童吵架》、《葉子戲》、《嬰兒的午餐》、《恬靜的家庭生活》、《水澆園丁》、《變形的帽子》、《機器肉店》、《套麻袋賽跑》、《攝影師》、《蒙面跳遠》、《騎兵表演》、《里昂的哥德裡埃廣場》、《貝爾古廣場》、《火車到站》、《偽裝的膝行人》。

  諾爾曼·麥克拉倫

  (NormanMclaren,英國、加拿大,動畫片作家)

  1914年4月11日生於蘇格蘭的斯特林。

  1933年畢業於格拉斯哥美術學校,創辦了一個電影俱樂部,導演了《七分鐘到五點》(紀錄片,十六毫米,先鋒派影片,長六分鐘)。1935年:《攝影機造出伍皮》(先鋒派影片,十六毫米,長十八分鐘),《彩色的雞尾酒》(抽像性動畫片,長六分鐘)。1936年:《無止境的地獄》(長三十分鐘,反對戰爭的紀錄片與動畫片),進格裡爾遜領導的郵政總局工作,拍攝了《書籍交易》(長十二分鐘,紀錄片),《海軍新聞》(紀錄片,長十分鐘),《熱愛飛翔》(動畫片,長六分鐘)。1939年,為「倫敦影片中心」拍攝《馴服的火焰》(廣告紀錄片,長二十四分鐘)。此後去美國,拍攝長兩分鐘的動畫片:《快板》,《倫巴舞》,《諧謔曲》,《星條旗》,《小點點》。1940年:《黑笨漢》,《矮鬼》(長九分鐘)。1941年應格裡爾遜邀請到加拿大電影處工作,拍攝《給克裡斯蒂娜斯的早到郵件》,《代表勝利的V》(在底片上作畫,長兩分鐘)。1942年:《母雞霍普》,《五對四》(底片上作畫)。1943年:《美元跳舞》(在底片上作畫,長五分鐘)。1944—1945年:《雲雀》,《划船》(畫面固定,靠移動攝影與化入化出產生效果)。1946年:《在高山上》(長三分鐘)。1946年:《小小的幻想》(長三分三十秒,由「自行繪製的」色粉畫組成)。1947年:《D調小提琴》(在底片上作畫,沒有畫格,長兩分鐘),《灰色小母雞》(色粉畫)。1948年,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派遣到中國。1949年:《憂慮滾開》(底片上畫的抽像畫)。1951年:為倫敦聯歡節拍攝《現在是時候了》(長三分鐘),《一個圓圈是圓的》(長十分三十秒,立體聲的立體動畫片)。1952年:《幻想》(長八分鐘),《鄰居們》(特技片,長九分鐘),《兩件小事》。1954年:《瞬間的空白》(長七分鐘,在底片上繪製的版畫),《節奏舞》(由活動數字組成)。1957年:《椅子的故事》(特技片,長十分鐘)。1958年:《山鳥》。1961年:《平行線》。1964年:《炮》。1965年:《鑲嵌畫》。

  阿爾弗萊·馬善

  (AlfredMachin,法國)

  生於1877年,逝於1929年。

  1901—1911年:拍攝以巴比拉斯為主角的喜劇系列片:《昂貴的糧食》,《福伊納爾不是工團主義者》。1912年:《燃燒的黃金》,《乞丐造反》。1913—1914年:《綁架婦女》,《滑鐵廬之戰》,《萬惡的戰爭》。1923年:《阿捷爾山之謎》。1924年:《像人那樣的野獸》。1925年:《乞丐的心》。1927年:《恐怖莊園》。

  亞歷山大·麥肯德裡克

  (AlexandreMackendrick,英國、美國)1912年:在英國導演《充裕的威士忌酒》。1951年:《穿白衣服的人》。1953年:《瑪奇號貨船》。1955年:《勾引女人的人》。在美國攝制:1958年:《成功的誘惑》。1960—1962年攝制電視片。1964年:《一個身高十英尺的小伙子》。1965年:《牙買加的大風》。

  約瑟夫·L·曼凱維茨

  (JosephL.Mankiewicz,美國)

  1909年2月11日生於賓夕法尼亞州的威爾克斯巴勒。

  先為弗立茨·朗格、喬治·顧柯等人的編劇,1946年開始導演:《龍宮》。1947年:《穆伊爾夫人遇鬼記》。1948年:《給三個妻子的信》。1949年:《外國人住的房子》。1950年:《夏娃》。1952年:《五個手指》。1953年:《凱撒傳》。1954年:《赤腳的伯爵夫人》。1955年:《人與玩偶》。1957年:《沉默的美國人》。1960年:《去年夏天》。1961—1963年:《克萊奧帕特拉》(《埃及女王》)。1965—1966年:《蜜罐》。1970年:《從前有一個駝背人》。

  尼諾·馬爾托格裡奧

  (NinoMartoglio,意大利)

  1870年9月3日出生,卒於1921年9月15日。

  1913年:《浪漫曲》(主要演員:比娜·梅尼契利)。1914年:《布蘭哥上尉》(與羅貝托·達納西合作導演,主要演員:喬瓦尼·格拉索,維吉尼亞·巴利斯特裡埃裡)。1914年:《迷失在黑暗中》(根據羅貝托·勃拉哥的戲劇改編,主要演員:瑪麗亞·卡爾米,喬瓦尼·格拉索,維吉尼亞·巴利斯特裡埃裡,狄利奧·隆巴第)。1915年:《黛萊絲·拉甘》(根據左拉原作改編,主要演員:嘉欽塔·彼扎娜,瑪麗亞·卡爾米,狄利奧·隆巴第,喬瓦尼·格拉索)。

  馬克斯三兄弟

  (MarxBrothers,美國)

  格勞喬·馬克斯(GrouchoMarx,1895—1961)

  哈波·馬克斯(HarpoMarx,1893—1965)

  契科·馬克斯(ChicoMarx,1891年生)

  主演影片。1929年:《椰子》。1930年:《動物的叫聲》(《哈哈笑》)。1931年:《猴子生意》。1933年:《野鴨湯》。1935年:《歌劇院之夜》。1936年:《在賽馬場的一天》。1939年:《在馬戲團》。1940年:《到西部去》。1941年:《大商店》。1946年:《卡薩布蘭卡的一夜》。1949年:《快樂的戀愛》。

  溫貝托·莫羅

  (HumbertoMauro,巴西)

  1897年4月30日生於米納斯吉拉斯州沃爾塔格蘭德。

  1925年:《瓦拉達奧火山》(8.5毫米影片)。1926年:《在生命的春天》。1927年:《失去的財寶》(主要演員:洛拉·利斯,B.莫羅,M.塞拉諾)。1928年:《灰下火》(攝影:E.勃拉西爾,主要演員:N.萊伊,L.索羅阿,M.塞拉諾,P.方托爾)。1929年:《礦工血》(攝影:E.勃拉西爾,主要演員:C.桑多斯,M.布艾諾,L.索羅阿,A.利爾等)。1930年:《不接吻的嘴唇》(主要演員:L.羅薩,P.莫蘭諾等)。1933年:《兇惡的人》(編劇:O.G.門德斯,主要演員:D.貝利尼,L.馬裡瓦爾)。1932年:《巴西的發現》(主要演員:A.西爾伐,R.卡蒙)。1934年:《婦女城》(編劇:漢立克·龐吉蒂,主要演員:比比·費雷伊諾,卡門·桑多斯。1934年協助卡門·桑多斯導演《我的情史》(主要演員:卡門·桑多斯,珍尼·科斯塔,A.盧扎達)。1942年:《陶土》(主要演員:卡門·桑多斯,C.吉馬拉埃斯,C.拉德伊拉)。1952年:《索達德之歌》(由莫羅和他全家在米納斯吉拉斯州的沃爾塔格蘭德演出攝制)。

  卡爾·梅育

  (KarlMayer,德國)

  電影編劇,1892年生於奧地利的格拉茨,1944年卒於倫敦。1920年與H.雅諾維支合作編寫《卡裡加裡博士》的劇本(由維內導演)。《羅斯·貝恩德》(根據G.霍布曼的原作改編,維內導演)。1921年:《後樓梯》(萊尼與吉斯內爾導演),《鐵道》(魯普·皮克導演),《伏格洛德城堡》(茂瑙導演)。1922年:《瓦尼娜》(根據斯湯達原作改編,V.格爾拉赫導演),《朱麗小姐》(根據斯特林堡原作改編)。1923年:《聖蘇爾維斯特之夜》(魯普·皮克導演),《驅逐》(根據C.霍夫曼原作改編,茂瑙導演)。1924年:《最卑賤的人》(茂瑙導演),《黑暗的勢力》。1925年:《格裡齊許斯的故事》(格爾拉赫導演)。1926年:《柏林的末班馬車》(C.倍斯導演,魯普·皮克主演)。1927年:《柏林——一個大都市的交響樂》(羅特曼導演),《日出》(根據蘇德曼原作改編,茂瑙導演)。1930年:《俄國姑娘亞利安娜》(根據克勞德·阿內特原作改編,保爾·欽內爾導演)。1931年:《殺人犯》(根據C.法雷爾原作改編,C.貝恩哈特導演)。1932年:《夢中的嘴唇》(欽內爾導演)。

  喬治·梅裡愛

  (GeorgesMelies,法國)

  1861年12月8日生於巴黎,1938年1月21日卒於巴黎,羅培·烏坦劇院的經理。

  第一部影片攝於1896年5月:《玩紙牌》。此外在1896年還攝制了80部長20米的影片,其中有:《恐怖的一夜》,《貴婦失蹤》,《快速畫家》,《魔鬼莊園》。1897年攝制了58部影片:《鮑呂斯唱歌》,《最後的子彈》,《攻克托爾拿窩斯》,《希臘海戰》,《巴黎姑娘的沐浴》,《浮士德與瑪格麗特》。1898年:《魔術》(一部用停拍和替換的特技影片),《戰艦梅因號》,《皮克馬利翁與葛拉迭》,《威廉·退爾歷險記》,《天文學家之夢》,《魔窟》(用迭印手法攝制),《多頭人》(用遮擋和黑背景攝制)。1899年:《克萊奧帕特拉》,《新娘就寢》,《女修道院裡的魔鬼》,《水上行走的基督》,《德萊孚斯案件》(第一部有20個場面的長片),《灰姑娘》(第一部童話片)。1900年:《聖女貞德》,《聖誕夜之夢》,《魔術書》。1901年:《小紅帽》,《藍鬍子》,《夏朗頓的逃犯》,《橡皮頭人》,《聖母的奇跡》。1902年:《月球旅行記》,《魯濱遜漂流記》,《格利佛遊記》。1903年:《地獄的土風舞》,《音樂狂》,《仙女國》,《浮士德在地獄》。1904年:《浮士德》,《塞維爾的理髮師》,《太空旅行記》。1905年:《聖誕節的天使》,《天方夜譚中的宮殿》,《倫敦塔》,《巴黎——蒙地卡羅兩小時的汽車旅行》,《裡普·范溫克爾》。1906年:《煙囪打掃人賈克》,《放火犯》,《魔鬼的惡作劇》,《仙女卡拉波斯》(又名《致命的匕首》)。1907年:《海底兩萬里》,《英吉利海峽下的隧道》。1908年:《日蝕》,《哈姆萊特》,《莎士比亞寫凱撒大帝》,《歷代的文明》,《火神》,《底比斯城的女預言家》,《人不可貌相》,《盧利》,《塔拉斯貢城的塔塔蘭》,《巴黎到紐約的汽車競賽》,《貞女升天》,《祖母的故事與兒童的夢》,《醉女神》,《鐘神》,《蜻蜓仙子》,《活木偶》。1909—1910年:《奇特的水療法》,《靈虛幻景》,《如果我是國王》。1911年:《閔希豪遜男爵的幻想》。1912年:《北極征服記》,《灰姑娘》。1913年:《雪中騎士》,《布利瓊家的旅行》。共攝制了430部影片。

  文森特·米納利

  (VincenteMinnelli,美國)

  1902年(或1908年)12月28日生於芝加哥。

  --------

  1據彼特·莫裡斯所著《電影導演字典》所列,米納利生於1913年。——譯者。

  1942年:《空中樓閣》。1944年:《到聖路易找我》。1945年:《約蘭達和小偷》(F.阿斯泰爾主演),《齊格菲歌舞大王》。1949年:《包法利夫人》。1950年:《新娘的父親》。1951年:《一個美國人在巴黎》。1952年:《壞人與美人》。1953年:《樂隊車》。1954年:《布裡加東》。1965年:《熱愛生活》(《凡高傳》)。1957年:《茶與同情》。1958年:《姬姬》(《金粉世界》),《不願參加社交生活的少女》。1959年:《奔跑而來的人》。1960年:《鈴聲在響》,《從山上搬來的家》。1961年:《啟示錄四騎士》。1963年:《另外的十五天》。1965年:《沙漠騎士》(《磯鷂》)。1971年:《在晴朗的日子裡你能永遠看見》(《梅林達》)。

  溝口健二

  (日本)

  1898年5月16日生於東京,1956年8月24日卒於京都。早年研究美術,1920年開始當助理導演。

  1922年拍攝第一部影片《愛情復甦之日》,《813》(根據莫裡斯·勒勃朗的《亞森·羅賓》改編)。1923年:《魯賓莫諾》(偵探片),《銅錢王》(偵探片)。1924年:《丹東》,《無人知道的遺址》(偵探片),《山岡之歌》,《霧之港》(根據E.奧尼爾原作改編),《血與靈》。1925年:《街頭小景》。1926年:《紙人傷春》,《不給錢不打仗》。1927年:《帶孝的新娘麗莉》(根據高爾茲華綏原作改編)。1928年:《一個小學女教員的愛情》。1929年:《東京進行曲》。從1923至1929年間攝制的影片中,許多都取材自明治時代的著名小說。1929年:《都市交響樂》。1930年:《故鄉》(第一部有聲片)。1932年:《愛情復甦之日》,1932年:《可是他們還在繼續干》。1933年:《當今的氏族神》,《瀑布飛瀉》,《祗園的節日》。1934年:《神風連隊》。1935年:《羊脂球》(根據莫泊桑原作改編),《虞美人草》。1936年:《祗園姊妹》,《浪華悲歌》(編劇:溝口健二與吉川,主要演員:山田五十鈴)。1937年:《愛與怨的峽谷》。1938年:《殘菊物語》。1940年:《大阪的女人》(《浪花女》)。1941年:《一個演員的生涯》,《元祿忠臣譜》(前集)。1942年:《元祿忠臣譜》(後集)。1943年:《第三代團十郎》(分三集)。1947年:《女人的勝利》,《女演員須磨子的戀愛》。1948年:《夜間女人》。1950年:《雪夫人的命運》(木暮實千代主演)。1951年:《武藏野夫人》(森田中主演)。(1951年:《西鶴一代女》(《春子的一生》,京町子主演)。1952年:《雨月物語》(攝影:宮川,主演:京町子)。1953年:《祗園姊妹》(重拍片)。1954年:《近松物語》,《山椒大夫》。1955年:《楊貴妃》(與香港合作攝制,彩色片,攝影:杉山,主要演員:京町子,森,山村)。1955年:《瀆神的英雄》(《新平家物語》)。1956年:《紅線地帶》。共攝制了100部左右影片。

  安傑·蒙克

  (AndrzeiMunk,波蘭導演)

  1921年10月16日生於克拉科夫,1961年9月死於車禍。1951—1954年,拍攝短紀錄片。1955年導演:《佩藍色十字架的人們》。1956年:《鐵軌上的一個人》。1957年:《埃羅伊卡》。1961年:《轉售好運》。1964年:《女乘客》(未拍完,由他的合作者完成)。

  F.W.茂瑙

  (F.W.Murnau,德國、美國)

  原名F.W.布隆浦,1889年12月28日生於威斯特伐利亞的茂瑙,1931年3月11日在美國死於車禍。早年攻讀藝術史,在第一次大戰期間參加空軍。1919年導演:《穿藍衣服的男孩》,《駝背人與舞女》,《魔王》。1920年:《雅努斯的頭顱》(主要演員:C.伐伊德,M.許內喀爾)。1921年:《伏格洛德城堡》(編劇:卡爾·梅育,B.菲特爾),《慾望》(主要演員:C.伐伊德,O.豐斯)。1922年:《女走私犯瑪麗莎》,《吸血鬼諾斯費拉杜》(編劇:卡萊恩,攝影:F.A.華格納,佈景:A.格勞,主要演員:M.施勒克,G.馮·范根海姆,G.施羅德),《幻影》(根據G.霍夫曼原作改編,編劇:馮·哈布),《燃燒的大地》(編劇:馮·哈布,A.羅森,W.漢斯,攝影:F.A.華格納與C.弗洛恩德,主要演員:利亞德普蒂)。1923年:《大公爵的財政》(編劇:馮·哈布),《驅逐》(根據蘇德曼原作改編)。1924年:《最卑賤的人》(編劇:卡爾·梅育,攝影:C.弗洛恩德,主要演員:強寧斯)。1925年:《偽君子》(根據莫裡哀原作改編,編劇:卡爾·梅育,攝影:C.弗洛恩德,佈景:勒裡格與赫爾特,主要演員:W.克勞斯,L.達谷佛,強寧斯)。1926年:《浮士德》(編劇:漢斯·基塞爾,攝影:霍夫曼,佈景:勒裡格與赫爾特,主要演員:G.艾克曼,強寧斯,C.霍恩,W.狄特爾,Y.吉爾蓓特)。此後到好萊塢工作。1927年:《日出》(根據蘇德曼原作改編,攝影:K.斯特拉斯和C.羅捨,編劇:卡爾·梅育,主要演員:J.蓋納與G.奧勃利恩)。1928年:《四惡魔》(根據H.班格原作改編)。1929年:《都市女郎》。1928—1931年:《禁忌》(與弗拉哈迪合作攝制)。

  勞倫斯·奧立弗

  (LaurenceOlivier,英國)

  1907年5月22日生於多金,1925年起擔任戲劇演員,1929年開始當電影演員,領導「老維克劇院」。作為導演和主要演員,攝制根據莎士比亞原作改編的影片。1945年:《亨利五世》。1948年:《哈姆萊特》。1956年:《理查三世》。

  曼努埃爾·德·奧利維羅

  (ManueldeOliveira,葡萄牙)

  1905年12月12日生於帕沙馬利那斯。

  1929年:《杜羅河上的苦工》。1942年:《街頭少年》。1956年:《畫家與城市》。1959年:《麵包》。1960年:《愛情的秘密》。1961年:《狩獵》。

  麥克斯·奧菲爾斯

  (MaxOphuls,德、法、美)

  原名麥克斯·奧本漢默,1902年5月16日生於薩爾布魯克,1957年3月26日故世。曾做過新聞記者、演員,1928年後在佈雷斯勞與柏林任戲劇導演,後來作為電影導演,拍攝了第一部影片。1930年:《我們喜歡魚肝油》。1932年:《被出賣的新娘》(根據斯美唐納的歌劇改編)。1932年:《愛情故事》(編劇:奧弗爾斯,庫特·亞歷山大和漢斯·威爾赫姆,根據阿瑟·施尼茨勒的話劇改編,主要演員:M.施奈德,W.裡本內奈,O.契訶娃)。1933—1940年在法國拍片。1934年:《有人劫走一個男人》。1934年:《眾人之妻》(在羅馬)。1934年:《錢財糾紛》(在阿姆斯特丹)。1935年:《神曲》(編劇:柯萊特·奧弗爾斯和J.G.奧裡奧爾)。1936年:《軟心腸的敵人》。1937年:《吉原》(編劇:德科布拉,攝影:肖弗坦,主要演員:P.R.威爾姆,M.塔那卡,早川雪州)。1938年:《維特》。1939年:《曇花一現》。1940年:《從梅耶林到薩拉熱窩》。1940年到1949年在美國。1947年:《流亡者》。1948年:《陌生女人的來信》(《巫山雲》,編劇H.科赫與奧弗爾斯,根據斯蒂芬·茨威格原作改編,主要演員:瓊·芳丹,路易·喬丹)。1949年:《被捕》。1950—1957年在法國。1950年:《輪舞曲》(編劇:J.納坦松與奧弗爾斯,根據阿瑟·施尼茨勒的原作改編,攝影:C.馬特拉,主要演員:安東·華爾布魯克,西蒙·西涅萊,雷基亞尼、傑拉·菲利普等)。1951年:《快樂》(編劇:納坦松與奧弗爾斯,根據莫泊桑原作改編,攝影:馬特拉和阿戈斯提尼,佈景:奧博納,主要演員:讓·迦本、伯拉寒爾、D.達裡尤、G.莫萊等)。1953年:《某夫人》(根據路易絲·德·維爾摩蘭原作改編,主要演員:德·西卡,D.達裡尤,查爾斯·鮑育)。1954年:《洛拉·蒙戴斯》(與西德合作,編劇:A.瓦德曼特、納坦松與奧弗爾斯,根據C.S.勞朗的原作改編,作曲:奧利克,佈景:多博納,主要演員:瑪爾蒂娜·卡羅爾,彼得·烏斯蒂諾夫,安東·華爾布魯克,Y.德斯尼)。

  小津安二郎

  (日本)

  1903年12月15日生於東京,1963年12月15日卒於東京。1928年:導演《南瓜》。1930年:《小職員的生活》。1931年:《東京的合唱》。1932年:《生來第一次看到》。1933年:《瞬間的幻想》。1934年:《浮萍物語》。1935年:《東京一宿》。1936年:《獨生子》。1942年:《從前有一個父親》。1948年:《風中的母雞》。1949年:《晚春》。1952年:《粗茶淡飯的滋味》。1953年:《東京物語》。1956年:《早春》。1957年:《東京暮色》。1958年:《春分時節的花卉》。1959年:《浮草》。1960年:《小陽春》。1961年:《小早川家的秋天》。1962年:《秋日午後》。1963年:《秋刀魚的味道》。

  G.W.派伯斯特

  (G.W.Pabst,德國、法國、奧地利)1895年生於維也納,1967年逝世。曾任新維也納劇院劇務主任,後擔任卡爾·弗勒立希的編劇,1922年編寫電影劇本《路易絲·米勒林》。

  1923年:導演《寶藏》(編劇:派伯斯特,主要演員:W.克勞斯)。1925年:《沒有歡樂的街》(編劇:W.哈斯,根據H.倍托爾的小說改編,攝影:G.齊伯爾,主演:W.克勞斯、阿斯泰·尼爾森、葛麗泰·嘉寶、W.蓋爾特、艾斯特拉基、埃昂納爾、漢松)。1926年:《一個靈魂的秘密》(主要演員:W.克勞斯、麗爾·達米泰)。1927年:《珍妮情史》(編劇:愛倫堡與L.華依達,攝影:F.A.華格納)。1928年:《潘朵拉的魔盒》(根據惠特金的話劇改編,主要演員:L.布魯克斯),《危機》(主要演員:B.海爾姆、G.迪塞爾,J.托雷瓦)。1929年:《一個失蹤少女的日記》(編劇:R.雷恩納特,主要演員:L.布魯克斯與F.拉斯普),《白地獄》(與弗蘭克合作)。1930年:《1918年的西部戰線》(根據E.約翰遜的原作改編,編劇:華依達,攝影:C.梅坦與F.A.華格納)。《夏娃的醜事》(主要演員:亨利·鮑登)。1931年:《三分錢的歌劇》(布萊希特根據約翰·蓋伊的話劇改編,作曲:K.伐埃爾,編劇:華依達,貝拉·巴拉茲,佈景:安德烈耶夫,攝影:F.A.華格納,主要演員:(德語版)卡洛拉·內亞,R.福爾斯特,F.拉斯普,(法語版)普萊讓,弗洛萊爾,莫篤)。1932年:《同志之誼》(《煤礦慘劇》,編劇:卡爾奧登)。1932年:《亞特蘭梯德》。1934年:《堂吉訶德》(編劇:莫蘭德與阿努克斯,根據塞萬提斯原作改編,攝影:法卡斯與鮑梯埃,作曲:J.伊伯特,主要演員:夏裡亞賓,多爾維爾)。同年在好萊塢攝制:《現代英雄》(根據布隆姆菲爾德原作改編)。1935年(在法國):《自上而下》。1937年:《女大夫》。1939年(在法國):《上海的悲劇》,《苦惱的姑娘們》。1941年(在德國):《喜劇演員》,《費利納》。1943年(在德國):《巴拉塞爾蘇斯》。1948年(在奧地利):《審判》。1949年:《神秘的深淵》(在奧地利)。1952年(在羅馬):《無聲的聲音》。1953年:《蠢事》。1955年(在維也納):《希特勒的末日》。1956年(在慕尼黑):《此事發生在七月二十日》(編劇:古斯塔夫·馬查蒂)。1956年:《獻給貝蒂娜的玫瑰花》。

  讓·班勒維

  (JeanPainleve,法國,紀錄片導演)1902年11月20日生於巴黎,父保爾·班勒維是數學家與政界人物,原習醫。

  1928年他的第一部科學片上映:《章魚》(攝影:A.雷蒙)。1929年:《海蝟》,《水甲蟲》(攝影:A.雷蒙),《棘魚的卵》(攝影:J.班勒維),《海蜇》(攝影:A.雷蒙),《諾爾梅醫生的血清》,《狗的復活》。1930年:創辦科學電影研究所,上映《寄生蟹》(攝影:雷蒙,作曲:喬貝爾),《蟹與蝦》(攝影:E.洛泰爾,作曲:德蘭諾伊)。1931年:《纖難的分裂》,《海藻細胞染色體的運動》。1932年:《硝酸銀的起電盤》。1934年:《海馬》(攝影:Q.雷蒙,作曲:D.米洛)。1936年:《漁船上的顯微鏡》。1937年:《組織培養》,《藍鬍子》(由R.貝爾特朗製作的活動雕像片,作曲:喬貝爾,解說:A.—P.杜福爾),《空中旅行》,《第四維》(編劇:聖.—拉格,解說:A.—P.杜福爾),《生存鬥爭的數學表現》(編劇:柯斯坦辛,攝影與特技:A.—P.杜福爾)。1939年:《法蘭西的發明家》(音樂:喬貝爾,攝影:梅約爾,至1945年才上映)。1945年:《大蝙蝠》(攝影:班勒維,作曲:D.艾林頓)。1947年:《淡水的殺手》(攝影:班勒維),《我們的星球—地球》(作曲:G.貝納爾,A.—P.杜福爾解說),《巴斯德的科學生活》(與魯吉爾合作攝制,作曲:G.貝納爾,攝影:弗拉德塔爾),《兒童的遊戲》(1948年改名為《舞蹈的文字》,以後又改名為《動力學的文字》,攝影:弗拉德塔爾)。

  喬瓦尼·帕斯特隆納

  (GiovanniPastrone,意大利)1882年9月13日生於阿斯蒂,1959年6月27日卒於都靈,最初為技師、製片人,後來擔任「意大拉影片公司」的導演,從1909—1910年起攝制過許多各種樣式的影片。

  1912年與L.波格涅托合作導演《特洛伊的陷落》(主要演員:A.諾威利與A.卡波齊)。1913年改名比埃斯·福斯科,攝制《卡比利亞》(編劇:鄧南遮,攝影:S.休蒙,主要演員:L.瓜蘭塔,U.馬柴托,I.A.馬齊尼,B.帕格諾)。1914年:《王家母虎》(主要演員:P.梅尼卻裡)。1915年:《火》(主要演員:P.梅尼卻裡與F.馬利)。1919年:《海達·迦勃萊爾》。

  萊昂斯·彼雷

  (LeoncePerret,法國)

  1880年生於尼奧爾,1935年卒於尼奧爾。

  1908—1912年為高蒙公司攝制了許多影片。1913—1914年拍攝《萊昂斯》系列片《巴黎的孩子》,《少年水手的故事》,《金錢的力量》等。1914—1915年:《祖國的呼聲》,《伊塞爾河的英雄》等。1916—1918年(在美國):《永遠不要忘記》,《拉斐特在我們中間》,《光榮之星》。1919年:《第十三把椅子》。1920年:《鑽石王國》。1923年(在法國):《克尼格斯馬克》。1925年:《不客氣的太太》。1926年:《裸體女人》。1933年:《薩福》。1934年:《可笑的女才子》。

  D.G.巴爾吉

  (D.G.Phalke,印度)

  1870年生於孟買地區納西克附近的特林巴克,卒於1944年2月16日。原為照相師與製版師。

  1912年在法國高蒙公司見習,1913年攝制《哈里什昌德拉國王》,創辦「印度斯坦影片公司」。1914年:在納西克—沙維特利建立一家製片廠,攝制《迷人的巴斯馬蘇爾》,到倫敦旅行。1915—1917年:《錢德拉哈·圖格拉姆》(根據T.卡利沙達原作改編),還拍攝了其他十六部長片。1918年:《火燒楞加城》,《訖裡什那傳》。1919年:《卡利亞之死》。1923年:《薩蒂拉·瑪納汗達》,《薩圖·巴哈姆》。巴爾吉是印度電影的創始人,曾培養了巴布勞·潘恩特這位1920—1940年中最傑出的導演。

  魯普·皮克

  (LupuPick,德國)

  1886年1月2日生於羅馬尼亞,1931年逝世。先是演員,後為導演。

  1915年:《恐怖之夜》。1920年:《毀滅之夜》。1921年:《傻瓜》,《鐵道》(編劇:卡爾·梅育,主要演員:W.克勞斯,P.奧托,E.波斯卡)。1923年:《聖蘇爾維斯特之夜》(攝影:G.西伯爾,編劇:卡爾·梅育,主要演員:E.克勒普弗爾,E.波斯卡,F.裡查德)。1924年:《遊艇悲劇》。1925年:《裝甲的地下室》。1926年:《野鴨子》(根據易卜生原作改編)。1928年:《拿破侖在聖赫勒拿島》。1929年:《倫敦之夜》。

  普多夫金

  (B.N.]QKMNGTJ,蘇聯)

  1893年2月6日生於奔薩,1953年6月30日逝於裡加。1915年參軍,1916年被德軍俘虜,後越獄。當過化學技師、音樂師、業餘演員,1920年,與卡爾金一起攝制了一部關於伏爾加一帶饑饉情況的影片,1922年參加庫裡肖夫的實驗室工作,擔任編劇與演員。1925年攝制關於巴甫洛夫學說的科學紀錄片《腦的機能》及短喜劇片《棋迷》。1926年:《母親》(編劇:扎爾赫伊,根據高爾基小說原作改編,攝影:格洛夫尼亞,主要演員:巴拉諾夫斯卡婭,巴塔洛夫)。1927年:《聖彼得堡的末日》(編劇:扎爾赫伊,攝影:格洛夫尼亞,主要演員:丘魏洛夫、巴拉諾夫斯卡婭)。1928年:《成吉思汗的後代》(編劇:布裡克,攝影:格洛夫尼亞,主要演員:英基士諾夫)。1929年:在柏林當演員,演出《活屍》一片(根據托爾斯泰原作改編,導演:奧齊普)。1932年:《普通事件》。1933年:《逃兵》。1938年:《勝利》(編劇:扎爾赫伊)。1939年:《米寧與波扎爾斯基》(與多列爾合作)。1940年:《蘇維埃電影二十年》(與舒伯合作攝制)。1941年:《蘇沃洛夫大元帥》(與多列爾合作攝制)。1945年:《海軍上將納希莫夫》(攝影:格洛夫尼亞與洛瓦,編劇:布霍夫斯金,主要演員:吉基,普多夫金)。1950年:《俄羅斯航空之父茹闊夫斯基》。1953年:《瓦西裡·波爾特尼科夫的歸來》(根據C..尼古拉耶娃的小說《收穫》改編)。

  奧托·普雷明格

  (OttoPreminger,美國)

  1906年12月5日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

  1936年:《在你的魔力下》。1944年:《洛拉》。1945年:《宮廷醜聞》。1947年:《琥珀》。1948年:《穿貂皮大衣的夫人》(與劉別謙合作攝制)。1948年:《扇子》。1950年:《第十三封信》(克魯佐《烏鴉》的重拍片)。1953年:《藍色的月亮》,《不迂迴的河流》。1954年:《卡門·瓊斯》。1955年:《金臂人》。1957年:《聖女貞德》,《早安,憂愁》。1958年:《褒姬和蓓斯》。1959年:《一件謀殺案的剖析》。1961年:《出埃及記》。1962年:《勸告與同意》。1963年:《紅衣主教》。1965年:《首次勝利》。1966年:《本尼·雷克的失蹤》。1967年:《太陽快點下去》。1968年:《斯吉多》。1969年:《告訴我你愛我,朱妮蒙》。

  雅克·普列維

  (JacquesPrevert,法國)

  1900年2月4日生於法國,詩人與電影編劇。

  為他的哥哥比埃爾·普列維編寫的劇本。1932年:《勝利在望》。1943年:《再見,萊奧納爾!》。1946年:《意外的旅行》。為雷諾阿編寫劇本,1935年:《朗基先生的犯罪》。為馬塞爾·卡爾內編寫的劇本,1936年:《珍妮》,1937年:《怪事》,1938年:《霧碼頭》,1939年:《黎明》,1942年:《夜間來客》(與比埃爾·拉洛希合作編寫),1945年:《天堂兒女》,1946年:《夜之門》。為格裡莫編寫劇本,1946年:《小士兵》。1950年:《牧羊女與掃煙囪的人》。為格萊米永編寫劇本,《夏日時光》(與拉洛希合作編寫)。

  n.普洛塔占諾夫

  (n.D.]LMPI

  IJMN,蘇聯)

  1881年生於莫斯科,1946年逝於莫斯科。原為戲劇演員。1909年作為演員,演出第一部影片《淚泉》(導演:岡察洛夫)。以後成為導演。1911年:導演《囚徒之歌》。1912年:《安菲莎》(根據i.安德烈耶夫的原作改編)。1913年:《玫瑰鮮艷》。1914年:《在生活面前》,《探戈》,《吸血鬼的舞蹈》。1915年:《戰爭與和平》(根據托爾斯泰的原作改編,攝影:列維茨基,主要演員:O.普列奧布拉金斯卡婭,尼科爾斯基,魯勉柴夫),《尼古拉斯·斯塔夫洛金》(根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原作改編,主要演員:莫茲尤辛)。1916年:《錯誤》(編劇與主演:莫茲尤辛),《黑桃皇后》(根據普希金原作改編,主要演員:莫茲尤辛),《死神的舞蹈》(編劇與主要演員:莫茲尤辛)。1917年:《檢察官安德烈·柯楚科夫》(編劇:普洛塔占諾夫,主要演員:莫茲尤辛),《勝利的撒旦》(編劇:布拉捷維奇,主要演員:莫茲尤辛與李森科。該片在1924年被莫茲尤辛部分重拍為《烈火》)。1918年:《謝爾蓋神父》(編劇:伏爾柯夫,根據托爾斯泰的原作改編,主要演員:莫茲尤辛,康多洛娃,蓋達洛夫,李森科)。1919年:《宮廷秘密》(主要演員:莫茲尤辛,裡姆斯基,李森科)。1920—1923年在法國攝制的影片有:1921年:《一夜之愛》,《正義第一》。1922年:《死亡的意義》(根據保爾·布爾傑的原作改編,主要演員:安德烈·諾克斯、亞諾娃、雷內·克萊爾),《罪惡的陰影》。1923年:《不安的經歷》。此後回到莫斯科。1924年:《阿艾裡塔》(根據A.托爾斯泰的原作改編,攝影:傑利亞鮑烏斯基和楚納曼,佈景與服裝:科茲洛烏斯基,艾斯特爾,索洛金娜,主要演員:H.巴塔洛夫,朱麗亞·索倫采娃,A.佩列戈尼茲)。1925年:《他的號召》。1926年:《三百萬盧布的訴訟案》。1927年:《第四十一》(編劇:列昂尼多夫根據拉夫列尼約夫的小說改編,攝影:葉爾莫洛夫,主要演員:A.沃依齊克、科瓦爾—薩姆鮑爾基、M.斯特勞克),《從飯店裡來的人》。1928年:《白鷹》,《堂·迪埃格與貝拉基》。1929年:《物與人》(根據契訶夫的三篇小說改編)。1930年:《聖約爾根節》。1931年:《托米》。1934年:《傀儡》。1937年:《沒有嫁妝》(編劇:普洛塔占諾夫和施威策爾,根據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原作改編)。1943年:《那茲雷金在布哈拉》。n.普洛塔占諾夫一共導演過80多部影片。

  伊凡·培利耶夫

  (e.]oLNFN,蘇聯)

  1901年生於西伯利亞的卡門,卒於1968年。

  1929年:《不相干的婦人》。1930年:《國家官員》。1936年:《黨證》。1938年:《富裕的未婚妻》。1941年:《養豬女與牧羊郎》。1943年:《游擊隊員》。1944年:《戰後下午六點鐘》。1948年:《西伯利亞交響曲》。1949年:《庫班哥薩克》(《幸福的生活》)。1959年:《白癡》。1960年:《不眠之夜》。1962年:《我們共同的朋友》。1968年:《卡拉瑪佐夫兄弟》。

  尤里·萊茲曼

  (_.pI

  dIJ,蘇聯)

  1903年12月15日生於莫斯科。

  1927年:《圈子》。1928年:《苦役》。1930年:《大地在渴望》。1935年:《飛行員》。1937年:《最後一夜》。1942年:《瑪申卡》。1945年:《柏林》(長紀錄片)。1947年:《東方特別快車》。1950年:《金星英雄》。1956年:《生活的一課》。1958年:《黎明發生的事情》(或稱《我媽媽的故事》)。1961年:《如果這真是愛情》。1968年:《你的同時代人》。

  尼古拉斯·雷伊

  (NicholasRay,美國)

  1911年8月7日生於威斯康星州的拉克羅斯。

  早先在電台工作,當過電影編劇。1949年導演:《他們在夜間生活》(《夜間情侶》)。1950年:《在一個荒涼的地方》。1951年:《飛行的海軍陸戰隊員》。1952年:《健壯有力的人》。1954年:《約翰尼·基塔爾》。1955年:《為躲藏而奔跑》。1955年:《無因的反叛》。1956年:《熱血》。1957年:《吉斯·詹姆士的真實故事》,《苦澀的勝利》。1958年:《吹過森林空地的風》(《禁入的森林》)。1959年:《舞會女郎》。1960年:《粗野的無辜者》。1961年:《萬王之王》。1963年:《在北京的五十五天》。

  薩蒂亞吉特·雷伊

  (SatyajitRay,印度)

  1921年5月2日生於加爾各答。

  1955年:《道路之歌》(編劇:拉伊,根據比布迪·班納吉的原作改編,作曲:拉維·尚卡爾,攝影:蘇伯拉泰·米特拉,剪輯:杜拉爾·杜特,主要演員:卡努·班納吉,卡路納·班納吉,烏瑪·達斯古浦塔)。1956年:《不可征服的人們》(主要演員:薩瑪倫·古薩爾,比那卡·森古浦塔,卡魯那·班納吉)。1957年:《音樂廳》。1958年:《點金石》。1959年:《阿普的世界》(主要演員:蘇米特拉·夏台基,薩米拉·泰戈爾)。1960年:《女神》(根據P.穆克爾吉與泰戈爾的小說改編,作曲:阿利·阿巴爾克汗,主要演員:什賀比·比斯瓦斯,蘇米特拉·夏台基,S.泰戈爾)。1961年:《三個女兒》(根據泰戈爾的原作改編),《泰戈爾傳》(中型紀錄片)。1962年:《干城章嘉峰》(編劇、導演與作曲:拉伊,主要演員:阿比希贊)。1963年:《大都市》。1965年:《懦夫和聖人》。1966年:《英雄》。1967年:《動物園》。1969年:《古比和巴戛歷險記》。雷伊導演的影片都由自己編劇,除最後兩部影片之外,所有影片都是蘇伯拉泰·米特拉拍攝的。

  卡洛爾·裡德

  (CarolReed,英國)

  1906年12月30日生於倫敦。

  最初是演員,後來成為導演。1935年:《安逸的海軍候補生》。1937年:《銀行假日》。1939年:《眾星睽視》。1940年:《開往慕尼黑的夜車》。1940年:《基普斯》。1941年:《年輕的辟特先生》。1944年:《前面的道路》。1945年:《真正的光榮》(紀錄片,與加斯東·卡寧合作攝制)。1947年:《孤單的人》(《虎膽忠魂》)。1948年:《墜落的偶像》。1949年:《第三個人》。1951年:《島上的流浪者》。1955年:《中間的人》。1955年:《兩文錢買來的孩子》。1957年:《空中飛人》。1958年:《鑰匙》。1960年:《我們在哈瓦那的代理人》。1962年:《跑步者之歌》。1965年:《痛苦與狂歡》。1967年:《奧立弗》。

  讓·雷諾阿

  (JeanRenoir,法國、美國)

  1894年9月15日出生,著名畫家奧古斯特·雷諾阿之子。第一次大戰期間為陸軍候補軍官,負傷後退伍。曾從事製造陶器,後來成為導演。

  1924年:《水上姑娘》(編劇:萊斯特蘭蓋,雷諾阿的妻子C.海斯琳主演)。1926年:《娜娜》(根據左拉的原作改編,編劇:萊斯特蘭蓋,攝影:巴歇萊與高爾文,主要演員:C.海斯琳,W.克勞斯,J.安傑洛,W.蓋爾特)。1927年:《查爾斯頓舞》,《瑪爾基塔》。1928年:《賣火柴的小女孩》。1929年:《懶兵》(根據莫埃敘·范翁的原作改編,M.西蒙主演)。1929年:《古城比武記》,《窮鄉僻壤》。1931年:《墮胎》,《母犬》(根據拉弗夏迪埃爾的原作改編,攝影:斯巴爾居爾與R.於貝爾,主要演員:M.西蒙,J.馬雷茲,G.弗拉芒)。1932年:《十字街頭之夜》(根據西梅農原作改編),《被救出水的布杜》(根據R.福肖瓦的原作改編,主要演員:M.西蒙,Ch.格朗瓦爾)。1933年:《肖塔爾公司》,《包法利夫人》(根據福樓拜的原作改編)。1935年:《托尼》(編劇:雷諾阿與C.愛因斯坦,監製:帕尼奧爾,攝影:讓·雷諾阿之侄克勞德·雷諾阿,主要演員:布拉威特,台爾蒙,安德萊,J.海麗亞)。1935年:《朗基先生的犯罪》(編劇與台詞:普萊衛,雷諾阿與卡斯塔尼埃提供題材,攝影:巴歇萊,主要演員:R.勒費弗爾,J.貝裡,弗洛雷爾,N.西比爾斯卡婭)。1936年:《生活屬於我們》,《在底層》(根據高爾基的原作改編,主要演員:讓·迦本,敘衛,S.普裡姆)。1936—1946年:《鄉村一角》(根據莫泊桑的原作改編,主要演員:馬爾岡,S.巴塔葉)。1937年:《大夢幻》(編劇:雷諾阿和查爾·斯派克,攝影:馬特拉與克勞德·雷諾阿,主要演員:迦本,斯特勞亨,弗雷內,達裡奧,莫篤,達斯泰,D.派洛)。1937年:《馬賽曲》(編劇:雷諾阿,主要演員:皮埃爾·雷諾阿,敘衛,安德烈克斯,阿爾迪松)。1938年:《衣冠禽獸》(根據左拉的原作改編,編劇與台詞:讓·雷諾阿,攝影:C.庫朗,克勞德·雷諾阿,主要演員:迦本,S.西蒙,勒杜,卡雷特)。1939年:《遊戲規則》(編劇與台詞:讓·雷諾阿,攝影:巴歇萊,佈景:盧裡埃與杜伊,主要演員:達裡奧,諾拉·格雷戈爾,莫篤,卡雷特,P.杜波斯特,米拉·巴雷利)。1939—1940年在羅馬,1941年去好萊塢導演下列影片。1941年:《沼澤地》。1943年:《吾土吾民》(主要演員:查爾斯·勞頓)。1944年:《向法蘭西致敬》。1945年:《南方人》(編劇:讓·雷諾阿,主要演員:斯科特,B.費爾德,B.邦梯)。1946年:《女僕日記》(根據奧克塔夫·米爾波的小說改編,主要演員:P.哥達德,B.梅雷迪絲)。1947年:《海濱浴場上的女人》(根據梅裡美的原作改編,主要演員:瓊·貝內特,查爾斯·比克福德)。1951年(在印度):《大河》(根據魯茂·戈登的原作改編,攝影:克勞德·雷諾阿)。1952年:《金馬車》(主要演員:安娜·瑪格那尼,攝影:克勞德·雷諾阿與H.羅納爾德)。1955年:《法蘭西康康舞》(攝影:克爾伯,主要演員:讓·迦本,弗朗索瓦絲·阿努爾,瑪麗亞·費利克斯)。1956年:《艾倫娜和眾男人》(主要演員:英格麗·褒曼,攝影:克勞德·雷諾阿)。1959年:《草地上的午餐》,《高德裡埃博士的遺囑》。1962年:《被捉住的下士》。1969年:《讓·雷諾阿的小戲劇》(電視片)。

  阿侖·雷乃

  (AlainResnais,法國)

  1922年6月3日生於莫爾比昂省的省府瓦訥市。

  最初拍攝短片,1948年:《凡高》。1950年:《高更》。1951年:《格爾尼卡》。1952年:《雕像也在死亡》(被檢查機關禁映)。1955年:《夜與霧》。1956年:《全世界的記憶》。1958年:《苯乙烯之歌》。(長片)。1959年:《廣島之戀》(編劇:瑪格麗特·杜拉,主要演員:埃曼努艾爾·莉娃)。1960年:《去年在馬裡安巴德》(編劇:羅布—葛利葉)。1963年:《穆裡埃爾,或返回的時光》(編劇:讓·凱洛爾)。1966年:《戰爭結束》(編劇:J.桑普龍,主要演員:伊夫·蒙當)。1967年:《我愛你,我愛你》。

  埃米爾·雷諾

  (EmileReynaud,法國,動畫片作家)1844年生於蒙特羅伊,1918年逝於塞納河畔伊夫裡的痼疾醫院。1877年發明「活動視鏡」,1886年發明「影戲」,在巴黎葛萊凡蠟人館公開放映(1892—1900年)。雷諾是動畫片的創始人,攝有下列各片(編劇、繪畫、佈景、攝影等均由他一人兼任,音樂由加斯東·鮑蘭創作):1889—1891年:《一杯可口的啤酒》。1890—1891年:《丑角和他的狗》。1892年:《可憐的比埃羅》。1894—1895年:《更衣室旁》,《爐邊偶夢》。1896—1897年:《威廉·退爾》,《富梯與巧克力》,《第一支雪茄》(迦裡波主演)。

  米哈依爾·羅姆

  (c.pMdd,蘇聯)

  生於1901年,卒於1971年。

  1934年:《羊脂球》。1937年:《十三人》,《列寧在十月》。1938年:《列寧在一九一八》。1944年:《第217號人》。1948年:《俄羅斯問題》。1952年:《海軍上將烏沙科夫》。1956年:《但丁街兇殺案》。1962年:《一年中的九天》。1965年:《普通法西斯》(紀錄片)。

  羅貝托·羅西裡尼

  (RobertoRossellini,意大利)

  1906年生於意大利。

  1938年:《飛行員魯西阿諾·塞拉》的編劇(導演:阿列森德利尼與維多里奧·墨索里尼)。1941年與羅勃梯斯合作編寫《白色的船》的劇本。以後導演影片。1943年:《飛行員的歸來》,《帶十字架的人》。1945年:《羅馬,不設防城市》(主要演員:安娜·瑪格那尼,法勃裡齊,派格利羅,馬麗亞·米契)。1946年:《游擊隊》。1948年:《愛情》(主要演員:安娜·瑪格那尼》,《德意志零年》。1949年:《殺死壞人的機器》。1950年:《聖弗朗西斯哥》,《斯特隆波裡火山》(主要演員:英格麗·褒曼)。1952年:《歐洲51年》(主要演員:英格麗·褒曼)。1953年:《自由何在?》(主要演員:托托)。1954年:《意大利遊記》(主要演員:英格麗·褒曼,喬治·桑德斯)。1956年:《貞德上火刑台》(根據克勞岱爾和豪納格的原作改編)。1957年(於西德):《恐懼》(根據斯蒂芬·茨威格的原作改編)。1958年:《印度》。1959年:《羅維萊將軍》。1960年:《夜間逃犯》。1961年:《瓦尼娜·瓦尼尼》。1962年:《黑靈魂》。1964年:《鐵器時代》(電視片)。1966年(在法國):《路易十四的執政》(電視片)。1969年:《耶穌使徒們的傳教》(電視片)。1970年:《蘇格拉底》(電視片)。

  讓·魯什

  (JeanRouch,法國)

  1917年5月13日生於巴黎。

  最初攝制短片,1947年:《在黑巫師的國家》。1946年:《萬捷爾伯的魔術師》,《割禮》。攝制的長片有:1949—1952年:《河流之子》。1955年:《瘋狂的主人》(中型影片)。1959年:《我是一個黑人》。1960年:《疊羅漢》。1961年:《夏日記事》。1963年:《懲罰》。1954—1968年:《雅加爾》。1971年:《漸漸地》。

  比麥爾·洛伊

  (BimalRoy,印度)

  1909年7月12日生於孟加拉的達卡,1966年1月卒於孟買。1933—1940年:為新戲劇公司的影片擔任攝影。1943年開始導演:《烏達希爾小道》。1944—1950年:《女同路人》,《帕合拉·阿德米》等片。1950—1954年:《巴恩·貝蒂》,《馬阿》,《巴利尼泰》。1954年:《兩畝地》。1956年:《美麗的新娘》。1957年:《蘇雅泰》。1958年:《德孚達斯》。1959年:《蜜蜂》。1961年:《考試》。1962年:《情書》。1963年:《班蒂尼》。

  華爾特·羅特曼

  (WalterRuttmann,德國)

  1887年12月28日生於法蘭克福,1941年7月15日在蘇聯前線受傷逝於柏林。先是畫家,後為先鋒派影片導演。

  1922—1925年:《作品第一、二、三、四號》。1924年:《鷹之夢》(弗立茨·朗格的影片《尼伯龍根》中的一個插曲)。1927年:《柏林——一個大都市的交響樂》(編劇:卡爾·梅育,攝影:K.弗洛恩德、R.孔采、R.巴貝斯基、L.謝弗爾,作曲:E.邁塞爾)。1927年:與皮斯卡托爾合作《歡呼我們的生活》(在E.托勒的一齣話劇演出中間放映)。1929年:《世界的旋律》(作曲:W.捷勒)。1930年:《週末》(一部沒有人物形象的有聲片)。1931年:協助阿貝爾·岡斯剪輯《世界的末日》(紀錄片),並攝制《午夜》(作曲:舒曼)。1933年:《鋼鐵》(編劇:皮蘭德婁,攝影:M.戴桑諾,作曲:瑪利比埃洛,主要演員:伊莎·波拉與彼得羅·巴斯托雷)。1934年:《天空中的金屬》(紀錄片,作曲:W.格羅諾斯蒂)。1935—1940年:攝制紀錄片。1936—1937年與L.裡芬斯塔爾合作:《民族的節日》。1940年:《德意志機械化部隊》(紀錄片,攝於法國戰場)。

  卡瑪爾·賽列姆

  (KamalSelim,埃及)

  逝於1956年,年僅三十五歲左右。

  1936年:導演影片《幕後》。1940年:《意志》(主要演員:法特瑪·盧什迪,胡森·塞德基)。1941年:《永遠》。1943年:《悲慘世界》(根據雨果原作改編)。1944年:《重大案件》,《二合一》,《星期五晚上》(主要演員:安瓦爾·華德齊與泰西亞·卡利奧卡)。1945年:《殉愛記》(主要演員:萊拉·慕拉德,伊伯拉欣·阿穆達)。1945年:《星期五晚上》。1946年:《呼嘯山莊》(未拍完)。

  麥克·塞納特

  (MackSennett,美國)

  原名邁克爾·辛諾特,1880年1月17日生於魁北克的裡士蒙,父母為愛蘭人,1960年11月5日卒於好萊塢。1909年以後參加格裡菲斯的攝制組,1912年建立啟斯東影片公司。

  導演的第一部影片為《柯尼島上的柯亨》。從1912年至1936年監製了幾百部喜劇片。

  V.森達拉姆(V.Shantaram,印度)

  1900年11月18日生於科爾哈普爾。在巴布勞·潘特的培養下成為演員、導演與製片人。

  1926年:導演《尼塔基·普拉卡爾》。1928—1940年:《阿多米》,《阿瑪爾》,《布巴利》,《巴爾珊》。1936年:《火焰》。1937年:《童婚》。1941年:《鄰居們》。1943年:《沙恭達羅》。1946年:《柯棣華醫生》。1947年:《拉姆約希》。1948年:《刺耳之聲》。1955年:《賈納克》。1958年:《一雙眼睛十二隻手》。1965年:《敲吧,敲吧,石頭!》。

  新籐兼人

  (日本)

  1912年4月22日生於廣島。

  先為編劇,後導演影片。1951年:《愛妻的故事》。1952年:《原子彈災難下的孤兒》。1953年:《雪崩》。1954年:《女人的一生》。1955—1960年:《仁子藝妓》,《群狼》,《漁船「第五福龍丸」》。1961年:《裸島》。1962年:《人》。1963年:《母親》。1965年:《鬼婆》。

  E.B.肖德薩克與茂裡安·古柏

  (E.B.Schoedsack,MerianC.Cooper,美國)

  肖德薩克1893年6月8日生於衣阿華州布拉弗市,第一次大戰期間參加美軍攝影隊工作,戰後與茂裡安·古柏(1893年10月24日生於傑克遜維爾)合作,到中亞細亞拍攝遊牧部落的紀錄片。1923年:《草原》。1926年:《象》。1928年:《蘭哥》。1929年:《四羽毛》。1933年:《金剛》。1933年古柏擔任「雷電華公司」的製片主任,與肖德薩克中止合作。肖德薩克此後單獨導演以下各片。1932年:《最危險的遊戲》。1933年:《盲目的冒險》,《金剛之子》。1934年:《久已失蹤的父親》,與哈沙惠合制《一個孟加拉騎兵的故事》(《戰地英魂》)。1935年:《龐貝城的末日》(《古城末日記》)。1937年:《摩洛哥的騷亂》。1940年:《獨眼博士》。1950年:《大力士喬歐》。1953年:茂裡安·古柏成為「星涅拉馬」寬銀幕電影的製片人。

  阿爾夫·斯約堡

  (AlfSjoqberg,瑞典)

  1903年6月22日生於斯德哥爾摩,1925年後成為劇院的演員、導演,攝制影片。1926年:《最強的一個》(與A.林德霍姆合作導演)。1940年:《冒生命的危險》。1940—1941年:《花開時節》。1941年:《巴比倫的房子》。1942年:《天國之路》(編劇:R.林德斯特洛姆與A.斯約堡,主演:R.林德斯特洛姆)。1944年:《折磨》(編劇:英格瑪·伯格曼與A.斯約堡)。1944年:《宮廷狩獵》。1945年:《遠方的旅行》。1946年:《伊麗斯和上尉的心》。1949年:《只有一個母親》。1950—1951年:《朱麗小姐》(根據斯特林堡的原作改編)。1953年:《芭拉芭斯》(根據諾貝爾獎金獲得者P.拉洛克維斯特的原作改編,主演:U.帕爾姆)。1957年:《跑在最後的兩個人》(編劇:伯格曼)。1954年:《卡琳·曼斯多特》。1959年:《野鳥》。1961年:《法官》。1965年:《島嶼》。1968年:《父親》(根據斯特林堡劇本改編)。

  維克多·斯約史特洛姆

  (VictorSjoqstroqm,瑞典)1879年9月21日生於瑞典奧爾延,1960年1月3日逝於斯德哥爾摩,曾做過演員、舞台導演與劇院經理,1910年起在斯溫司卡公司擔任電影導演。

  1912年:《花匠》(主要演員:斯約史特洛姆、L.蓓克、L.O.泰勒等)。1913年:《英格保·賀姆》,《夢》(根據左拉原作改編)。1914年:《不要審判》,《雪姑娘》,《汽車司機》,《罷工》。1915年:《猶大的金錢》。1918年:《考驗的時候》,《戴麗莎》。1917年:《工程師勒貝爾的奇遇》,《巨浪的日子》,《煤礦女》(主要演員:G.阿爾姆羅斯,K.莫蘭德爾,L.漢松),《生死戀》(根據J.西格特強遜的長詩改編,主要演員:斯約史特洛姆,E.艾拉斯托夫)。1918年:《祖先的聲音》(根據S.拉格洛夫的小說改編)。1919年:《聖多彌僧院》(根據S.拉格洛夫的小說《達萊卡利地區的耶路撒冷》改編),《打碎的表》。1920年:《鬼車魅影》(根據S.拉格洛夫原作改編,攝影:J.迦恩松,主要演員:H.布爾格斯特洛姆,斯約史特洛姆,A.霍爾姆)。1921年:《火的考驗》。1922年:《被包圍的房子》(根據法朗台原作改編)。1923年到好萊塢,攝制下列影片。1923年:《此人是誰》。1924年:《丑角的眼淚》。1925年:《女王懺悔錄》。1926年:《謊語之塔》(根據S.拉格洛夫的原作改編,主要演員:L.強內,N.希拉);《紅字》(根據N.霍桑的原作改編,主要演員:拉爾斯·漢松,麗蓮·吉許)。1927年:《聖潔女》(主要演員:葛麗泰·嘉寶)。1928年:《風》(主要演員:麗蓮·吉許,拉爾斯·漢松)。1929年:《地獄船》,《惡魔的假面目》。1930年:《可愛的女人》。1931年返回瑞典。1937年:《紅袍》(於倫敦,主要演員:安娜蓓拉,C.伐伊德,R.麥塞伊)。1938—1959年,在瑞典當演員,主演過《諾言》(莫蘭德爾導演,1943年攝制)與《野草莓》(1958年由英格瑪·伯格曼導演)。

  喬治·阿爾培特·斯密士

  (G.A.Smith,英國)

  1864年生於英國,1959年6月卒於布賴頓,曾在布賴頓為攝影師。

  1897—1898年曾拍攝下列新聞片:《科西嘉兄弟》,《灰姑娘》,《浮士德》,《幽靈的照片》,《聖誕老人》,《催眠術者》,《神燈》,《滑稽的臉孔》(以上各片中有幾部用迭印方法)。1900年:《讓我再做一次夢》,《祖母的放大鏡》(首次用大特寫鏡頭來剪輯的影片),《望遠鏡中所見的景象》,《約克建造的房子》。1901年:《小醫生》,《遊藝場的兩個老侍者》。1902年:《美術學校的老鼠》,《骯髒的牙齒》。1903年:《瑪麗·珍妮的災禍》,《桃樂珊之夢》。1904年:《自由貿易分店》。1905年:《小證人》。他從1902年起開始採用染色法,這種影片從1909年起,直到1914年前夕曾在電影院上映。

  馬裡奧·索菲西

  (MarioSoffici,阿根廷)

  1900年5月18日生於意大利的佛羅倫薩。

  演員出身,主要在費雷拉的影片中擔任角色。1924年開始導演:《玩偶》。1934年:《龐陀納翁的靈魂》。1935年:《門多西納大棒》。1937年:《北風》。1938年:《一百一十一公里》。1939年:《土地的奴隸》。1940年:《無名英雄》。1940年:《邊境上的一次約會》。1942年:《在另一個世界裡的休假》。1945年:《馬戲團的騎手》。1947年:《雌貓》。1948年:《燃燒的大地》。1951年:《討厭的女人》。1953年:《海上女郎》。1956年:《地下的黃金》。1957年:《蘿莎拉在十一點鐘》。1958年:《布拉瓦島》。1960年:《查法洛尼亞斯》。

  沃爾夫岡·斯陶特

  (WolfgangStaudt,德國)

  1906年10月6日生於薩爾布魯克。

  1943年:《精彩的雜技》。1946年:《兇手在我們中間》。1949年:《輪班》。1951年:《臣僕》。1953年:《矮子木克歷險記》。1955年(在英國):《鼠面人》。1956年:《羅斯·貝爾恩特》。1958年:《大炮奏鳴曲》。1960年:《獻給檢察官的玫瑰花》。1961年:《基爾梅斯》(《我不願做一個納粹分子》)。1961年:《最後的見證》。1963年:《三分錢的歌劇》(重拍片)。

  約瑟夫·馮·斯登堡

  (JosefVonSternberg,美國)1894年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卒於1969年。第一次大戰後僑居美國。

  1923年為攝影師與編劇:《人類之愛》(R.W.尼爾導演)。1928年:《罪惡之街》(斯蒂勒導演)。他最初導演的影片是獨立製作的實驗影片。1925年:《求救的人們》(主要演員:G.阿瑟,G.海爾,S.霍爾姆斯,O.麥基森,O.希登)。1926年:為卓別林導演《海鷗》(主要演員:E.潘維安絲),《逃犯》(從未發行,主要演員:R.阿陀雷,C.納喀爾)。1927年:《下層社會》(編劇:B.海區特,攝影:B.格萊儂,主要演員:G.朋克洛夫特,E.布蘭特,C.布魯克)。1928年:《拖網》(主要演員:W.鮑威爾,E.布蘭特),《紐約的碼頭》(編劇:J.弗士曼,攝影:H.羅森,主要演員:朋克洛夫特,B.康普遜,O.巴克拉諾娃,D.科克),《最後命令》(編劇:哥德裡基,攝影:B.格萊儂,主要演員:強寧斯)。1929年;《雷擊》(主演:朋克洛夫特),《萊那·斯密士案件》(主要演員:E.拉爾斯頓,J.赫爾)。1930年(在德國):《藍天使》(根據亨利希·曼原作改編,攝影:G.裡陶,作曲:F.賀蘭達,佈景:O.洪特,主要演員:強寧斯,瑪琳·黛德麗,H.阿爾巴斯)。同年(於好萊塢):《摩洛哥》(主要演員:瑪琳·黛德麗,賈利·古柏)。1931年:《恥辱》。1932年:《維納斯女神》,《上海快車》。1934年:《紅色女皇》。1935年:《魔鬼女人》(上述五部影片均由瑪琳·黛德麗主演)。1934年:《美國的悲劇》(根據德萊塞原作改編)。1935年:《罪與罰》(根據陀思妥耶夫斯基原作改編)。1941年:《上海的手勢》。1944年:《市鎮》。1951年:《澳門》。1952年:《噴氣式飛機駕駛員》。1953年(在日本):《安納塔漢的故事》。

  喬治·斯蒂文斯

  (GeorgeStevens,美國)

  1908年生於加利福尼亞的奧克蘭。

  開始童年時代擔任演員,曾導演下列影片。1935年:《愛麗絲·亞當斯》。1936年:《安妮·奧克萊》。1937年:《煩惱的少女》。1938年:《活潑的小姐》。1939年:《根嘉·丁》。1947年:《小城傳說》。1943年:《快樂無疆》。1949年:《我懷念媽媽》。1950年:《出名的女人》。1951年:《顯赫的地位》。1953年:《原野奇俠》。1956年:《巨人》。1959年:《安娜·弗蘭克的日記》。1964年:《從未講過的最偉大的故事》。

  莫裡茨·斯蒂勒

  (MauritzStiller,瑞典)

  1883年7月17日生於芬蘭赫爾辛基,1928年11月8日卒於斯德哥爾摩。

  先是戲劇演員,後來成為電影導演。

  1912年:《黑色面具》(主要演員:V.斯約史特洛姆,L.蓓克),《母與女》(主要演員:M.斯蒂勒,A.諾麗),《一個女人的魔力》。1913年:《邊界爭執》(主要演員:E.艾拉斯托夫,R.隆德,E.艾迪),《現代女權運動者》。1914年:《匕首》(主演:拉爾斯·漢松)。1915年:《迭普斯夫人》。1916年:《普利瑪頓南芭蕾舞劇團》(主要演員:J.哈謝爾基斯特,拉爾斯·漢松,L.密捨爾,根據H.瑪格的小說改編)。1917年:《湯姆斯·格拉爾最好的影片》,《他們的第一個嬰兒》(主要演員:斯約史特洛姆)。1918年:《在逆流中》(主要演員:E.艾拉斯托夫,拉爾斯·漢松)。1919年:《漁村》,《阿爾納的寶藏》(根據S.拉格洛夫原作改編)。1920年:《橫渡激流》。1921年:《移居國外的法國貴族》。1922年:《古莊園》(根據S.拉格洛夫的原作改編)。1923年:《哥斯塔·伯爾林的故事》(根據S.拉格洛夫原作改編,主演:拉爾斯·漢松,葛麗泰·嘉寶)。1926年到好萊塢,攝制:《皇家飯店》(主要演員:保爾·尼格利)。1927年:《罪惡之街》(主要演員:強寧斯,F.雷伊)。

  保羅·斯特蘭德

  (PaulStrand,美國)

  1890年10月16日生於紐約。

  1910年做照相師,習業於斯都格裡茨,後來成為電影攝影師。1922年:《紐約曼哈頓區》(紀錄片,查爾斯·歇勒導演)。1923—1930年為各影片公司拍攝新聞片。1934—1935年到墨西哥,作為齊納曼《雷迪斯》一片的製片人與攝影師。1938—1942年導演《祖國》(與赫爾維茨合導,並擔任該片製片人與攝影師),建立「邊疆影片公司」。1946年前是「紐約學派」的主要人物。1950年離開電影界,並離開了美國。

  埃立克·馮·斯特勞亨

  (ErichVonStroheim,美國)1885年9月22日生於奧地利維也納,1957年4月逝於巴黎郊區莫爾巴。1908年左右僑居美國。

  1915—1916年,擔任格裡菲斯《黨同伐異》一片的助理導演。1917年擔任格裡菲斯導演的《廢墟之花》的主角。1918年:導演第一部影片《盲目的丈夫》。1919年:《魔鬼的萬能鑰匙》。1921年:《愚蠢的妻子》(編劇:斯特勞亨,攝影:B.雷諾爾茲,主要演員:斯特勞亨,M.喬治,M.布許,G.克利斯疆柯,D.弗拉,M.波羅)。1922年:《旋轉木馬》(該片由R.約裡安最後完成)。1923年:《貪婪》(根據弗蘭克·諾利斯的小說改編,攝影:B.雷諾爾茲,剪輯:J.諾利斯,主要演員:G.古蘭德,Z.璧茨,J.赫舒爾特)。1925年:《風流寡婦》(主要演員:J.基爾倍特,R.達賽,M.茂萊,T.馬夏爾)。1927年:《婚禮進行曲》(編劇:斯特勞亨,攝影:B.雷諾爾茲與H.摩阿,主要演員:斯特勞亨,M.喬治,F.雷伊,Z.璧茨,M.貝茲)。1928年:《女王凱萊》(葛勞麗亞·史璜遜主演)。

  普萊斯東·史都爾奇斯

  (PrestonSturges,美國)

  1898年8月29日生於芝加哥,1959年8月6日卒於紐約。導演影片。1940年:《偉大的麥金迪》,《七月的聖誕節》。1941年:《夏娃夫人》,《沙利文遊記》。1942年:《棕櫚海濱的故事》。1944年:《向勝利的英雄歡呼》。1945年:《摩根灣的奇跡》。1949年:《美麗的金髮女郎》。1950年:《瘋狂的星期三》。1955年(在法國):《湯普遜少校的記事本》。1955年(在英居):《鳥與蜂》。1958年:《來自芝加哥的紳士》。阿爾納·蘇克斯多夫(ArneSucksdorff,瑞典,紀錄片導演)1917年2月3日生於斯德哥爾摩。

  先拍攝短片。1940年:《奧古斯特狂想曲》。1941年:《夏天的故事》。1944年:《海鷗》。1947年:《城市的節奏》。1948年:《被分割的世界》。1950年:《風與河流》。後拍攝長片。1953年:《大冒險》。1958年(在印度):《弓與笛》。1960年:《樹裡的男孩子》。1965年(在巴西):《在柯珀卡巴納我的家裡》。

  雅克·塔蒂

  (JacquesTati,法國)

  原名為雅克·塔蒂謝夫,1908年10月8日生於塞納—瓦茲省的倍克。先在他父親的工廠裡工作,當鑲框工人,1931年進音樂廳工作,開始在他自己編劇的短喜劇片中擔任主角。

  1932年:《網球冠軍獎》(塔蒂導演)。1934年:《有人想要一頭牲畜》(C.巴爾羅阿導演)。1935年:《愉快的星期天》(J.貝爾導演)。1936年:《注意你的左側》(雷內·克雷芒導演)。自編自導自演《回到大地》。1946年:《郵差學校》。1949年:《節日》(攝影:J.梅爾康東,主要演員:G.德貢布勒,P.法蘭克爾等人以及聖·塞韋爾市的居民)。1952年:《於洛先生的假日》(攝影:J.姆塞爾與雅克·梅爾康東,作曲:A.羅芒,主要演員:N.巴斯科,L.貝洛爾,M.羅拉)。1958年:《我的舅舅》(編劇:塔蒂,J.拉格朗吉,J.洛特,攝影:J.布爾關,作曲:A.羅芒與F.巴塞利民,主要演員:J.塔蒂,J.P.左拉,A.塞爾旺蒂,A.貝庫爾)。1967年:

  《遊戲時間》。1971年:《交通》。

  M.齊阿烏列裡

  (M.R.rTIQLFET,蘇聯)

  1894年生於第比利斯,曾做過裝配工、演員、雕刻家,比列斯基阿明的助理導演。

  1927年導演第一部影片《最後的時刻》。1928年:《小號角》,《斯捷赫尼夫》(與吉甘合作)。1931年:《哈巴爾達》。1934年:《最後的化裝舞會》。1937年:《阿爾申》。1938年:《偉大的曙光》。1942—1943年:《格奧爾基·薩阿卡捷》。1946年:《宣誓》(編劇:巴甫連科,攝影:科斯瑪托夫,主要演員:蓋洛瓦尼、巴甫洛夫、江曾多娃等)。1949年:《攻克柏林》(編劇:巴甫連科,攝影:科斯瑪托夫,作曲:肖斯塔科維奇,主要演員:蓋洛瓦尼、B.安德烈也夫、斯達尼岑、薩維裡耶夫、諾沃科娃、科瓦列娃等)。1952年:《難忘的一九一九》。1958年:《奧泰爾的寡婦》。

  格裡哥利·丘赫萊依

  (C.rQALI ,蘇聯)

  1921年生於烏克蘭。導演。

  1955年:《娜扎爾·斯托多莉婭》。1956年:《第四十一》。1959年:《士兵之歌》。1961年:《晴朗的天空》。1964年:《有一個老漢和一個老婦》。1969年:《斯大林格勒》(紀錄片)。1971年:《紀念品》(紀錄片)。萊奧波爾多·托雷尼爾松(LeopoldTorreNilssen,阿根廷)

  1924年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

  最初和他的父親L.T.裡奧斯一起導演長片。1950年:《奧裡維的罪行》。1953年:《克拉克的兒子》。以後獨立導演影片。1954年:《仇恨的日子》,《母老虎》。1955年:《為聖徒們打扮》。1956年:《被保護人》。1957年:《天使之家》。1958年:《保管人》。1959年:《墮落》。1960年:《最後的節日》,《1900年的一個美男子》。1961年:《被抓住的手》。1962年:《七十乘七》,《晌午睡的時刻致敬》。1966年:《鎖孔裡的眼睛》。1967年:《馬丁·費埃羅》。1969年:《劍傑》。1971年:《古埃梅斯》。

  莫裡斯·都納爾

  (MauriceTourneur,法國、美國)

  1878年2月2日生於巴黎,1961年8月4日卒於巴黎。

  1912—1913年擔任「閃電」公司的導演,攝制《魯爾塔比爾》,《最後的赦免》,《小妹妹》等片。1914年去美國。1914—1915年攝制《母親》,《風雲人物》,《傑米·瓦倫丁》。1916年:《氈帽》(C.金巴爾·揚主演),《小記者》,《馬鞭》。1917年:《氏族的驕傲》(瑪麗·璧克馥主演),《可憐的小姑娘》(瑪麗·璧克馥主演)。1918年:《世界的興起》,《青鳥》(根據梅德林克原作改編),《玩偶之家》(根據易卜生的原作改編),《普呂內拉》,《運動生活》。1919年:《女人》。1920年:《金銀島》(根據斯蒂文森的原作改編),《白圓圈》。1921年:《誘餌》。1922年:《最後的莫希干人》(W.皮萊主演)。1924年:《骷髏島》。1925年:《南海美人魚》。1927年回法國,攝制下列影片。1927年:《船員》(根據蓋賽爾原作改編,主要演員:J.達克斯、C.貝爾、P.德·甘岡)。1930年:《以法律的名義》。1931年:《快樂的騎兵隊》(主要演員:拉繆、費南台爾)。1933年:《兩孤女》。1936年:《參孫》。1939年:《沃爾波納》。1943年:《魔鬼之手》。1948年:《兩個天使的絕境》。

  基裡·透恩卡

  (JiriTrnka,捷克斯洛伐克,動畫片作家)

  生於1910年,逝於1969年。

  畫家、雕刻家、插圖作者,曾是斯庫巴博士的學生,1936年創立木偶劇院,未獲成功。

  1945年在布拉格成為動畫片廠的廠長,攝制《祖父種甜菜》(動畫片)。1946年:《強盜和野獸》(動畫片),《禮物》,《彈簧玩偶》(動畫片,與傑利·布爾岱卡合作編導)。1947—1948年:《捷克年》,包括《狂歡節》,《春》,《夏》,《聖彼洛科普的傳說》,《心花怒放》,《鄉村節日》和《貝特利姆》(作曲:V.特洛揚)。1949年:《牧場之歌》(木偶片),《大提琴的故事》(木偶片,根據契訶夫原作改編),《魔鬼的磨坊》(木偶片),《皇帝的黃鶯》(木偶片,長片,編劇:透恩卡與布爾岱卡,根據安徒生原作改編,攝影:倍森卡,作曲:V.特洛揚)。1950年:《巴雅亞王子》(木偶片,長片,V.內茲瓦爾合作攝制)。1951年:《馬戲團》(剪紙片,短片)。1953年:《捷克的古老傳說》(木偶片,長片,作曲:V.特洛揚)。1955年:《好兵帥克》(長片,由木偶、動畫、剪紙等組成,編劇:透恩卡,根據雅羅斯拉夫·哈塞克的原作與約瑟夫·拉達的連環畫改編)。1959年:《仲夏夜之夢》(根據莎士比亞原作改編)。1961年:《耶穌受難》。1961年:《西貝爾內迪克大娘》。1964年:《手》。

  蔡楚生

  (中國)

  生於1900年左右1。

  --------

  1蔡楚生生於1906年,逝於1968年。——譯者。

  1932年:《南國之春》。1933年:《都會的早晨》。1934年:《漁光曲》。1935年:《新女性》1。1936年:《迷途的羔羊》。1937—1938年:《王老五》。1939年(在香港):《孤島天堂》(主要演員:黎莉莉,姜明,李清)。1940年(在香港):《前程萬里》。1948年:《一江春水向東流》(主要演員:白楊)。1950年後為中國電影局領導人之一。

  --------

  1該片攝於1934年,聯華公司出品。——譯者。

  謝爾蓋·瓦西裡耶夫

  (Z.jIHTEBFN,蘇聯)

  1900年生於莫斯科,1959年卒於莫斯科。國內戰爭期間在紅軍內任職,1924年在列寧格勒學習美術。最初是剪輯師,到1928年,和他的孿生兄弟喬治·瓦西裡耶夫合作導演影片。從這時直到喬治·瓦西裡耶夫於1946年逝世(年僅四十七歲)時止,兩人以「瓦西裡耶夫兄弟」之名共同合作製片。

  最早攝制紀錄片,1929年攝制故事片《睡美人》。1931年:《私事》。1933年:《夏伯陽》(根據i.富爾曼諾夫的原作改編,主要演員:巴保其金、勃利諾夫、米亞斯基諾瓦、彼夫佐夫)。1938年:《沃洛恰葉夫的日子》。1942年:《保衛察裡津》。1943年:《前線》。1954年(在保加利亞):《切普卡的英雄們》。1958年:《十月的日子》(第一集,攝影:A.杜德科,主要演員:契斯特諾科夫)。

  W.維爾托夫

  (W.jFLPMN,蘇聯,紀錄片創作家)

  1896年1月12日生於比亞利斯托克,1954年2月12日卒於莫斯科,原名為考夫曼。父親為圖書館館員,維爾托夫最初是未來派的作曲家(1916年寫過《聽覺實驗室》的曲子),以後在1918—1919年間當編輯,開始拍攝蘇維埃新聞片。1921年後,他組織「電影眼睛派」,從1922年6月到11月主編了電影雜誌片《電影真理報》(共發行十二期)。

  1922年發表「電影眼睛派」宣言。

  1925年攝制:《列寧逝世一年》。1926年:《前進,蘇維埃!》,《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1928年:《第十一年》。1929年:《帶攝影機的人》。1931年:《頓巴斯交響曲》。1934年:《關於列寧的三支歌曲》。1937年:《搖籃曲》。1938年:(與別裡奧克合作)《謝爾蓋·奧爾忠尼啟則》。1941年:《在第一線》(紀錄片)。

  金·維多

  (KingVidor,美國)

  1894年2月8日生於得克薩斯州加爾維斯頓。1915年開始在好萊塢工作,與托馬斯·英斯、D.W.格裡菲斯共同攝制影片。1919年:《路的拐角》,《窮親戚》(主要演員:普羅倫斯·維多)。1920年:《一家光榮》等片。1921年:《天空領航員》(主要演員:C.摩爾)。1923年:《心事》(主要演員:L.泰勒等人)。1923年:《三個聰明的傻瓜》。1924年:《野橘》等片。1925年:《大檢閱》(《戰地之花》,編劇:哈利·平,根據勞倫斯·斯泰倫的原作改編,攝影:J.阿諾爾德,主要演員:J.基爾勃特,R.阿德雷),《吉卜賽女郎》。1926年:《偉大的巴特萊斯》。1928年:《群眾》(編劇:維多,維弗,哈利·平,攝影:H.夏普,主要演員:J.摩雷,E.伯德曼)。1928年:《女政客》(又名《肉包子》,《出風頭的人物》。1929年:《哈利路亞》(《感謝上蒼》,主要演員:D.海恩斯,N.麥凱內)。1930年:《不要為此沉默》,《比利小子》。1931年:《街頭慘劇》。1933年:《陌生人的歸來》。1934年:《我們每天的麵包》(編劇:維多,主要演員:K.莫斯萊,T.金納)。1935年:《結婚之夜》,《薔薇如此紅》。1936年:《得克薩斯州的騎警隊》。1937年:《史泰拉恨史》。1938年:《要塞》(《衛城記》,根據克洛寧原作改編,主演:R.多納特,R.魯捨爾)。1940年:《西北通道》。1940年:《某同志》。1941年:《普爾哈姆陛下》。1944年:《美國的羅曼史》。1945年:《太陽浴血記》(主演:J.柯頓,J.瓊斯,G.派克,L.吉許)。1949年:《泉水源頭》。1952年:《日本戰時的新娘》。1953年:《戴紅寶石戒指的紳士們》(主演:J.瓊斯,G.派克)。1955年:《沒有一顆星的士兵》。1957年:《戰爭與和平》(與索爾達蒂合作導演,根據托爾斯泰原作改編,主演:A.赫本,M.費雷,H.方達)。

  1959年:《索羅門與沙巴女王》。

  讓·維果

  (JeanVigo,法國)

  1905年4月26日生於巴黎,1934年10月5日逝於巴黎,無政府主義者阿爾梅雷達之子。

  1929年:攝制《尼斯的景象》(紀錄片,攝影:B.考夫曼)。1932年:《操行零分》(編劇:維裡,攝影:B.考夫曼、L.貝爾傑,作曲:若貝爾,主演:J.達斯泰、台爾芬)。1932年:《塔利斯》(紀錄片)。1934年:《駁船阿塔朗特號》(編劇:夏旺斯,維果與李埃拉改編,作曲:若貝爾,攝影:B.考夫曼,主要演員:達斯泰、D.派洛、M.西蒙、G.馬加利蒂斯)。

  魯西諾·維斯康蒂

  (LuchinoVisconti,意大利)

  1906年11月2日生於米蘭,先為佈景師,1936年為讓·雷諾阿的助手(攝制《鄉村一角》,《底層》);1939—1940年為科赫的助手(攝制《托斯卡》)。1942年導演《沉淪》(根據J.凱恩的小說改編,編劇:M.阿利卡塔、比特朗傑利、G.普契尼、德·桑蒂斯與維斯康蒂,攝影:A.湯蒂與D.斯卡拉,主要演員:M.季洛蒂、C.卡拉瑪依、J.德朗達、V.都瑟)。1945—1960年擔任舞台導演。導演影片。1948年:《大地在波動》(編劇:維斯康蒂,攝影:G.R.阿爾多,主要演員:西西里島上卡塔那附近的居民)。1951年:《小美人》(主要演員:安娜·瑪格那尼)。1953年:《西亞莫·多內》中的一個插曲。1954年:《情慾》(編劇:維斯康蒂、S.C.達米科、T.威廉斯與P.波爾斯,根據卡米洛·波依托的原作改編,攝影:G.R.阿爾多與N.克拉斯蓋,主要演員:A.瓦利、F.格朗傑爾、M.季洛蒂)。1957年:《白夜》(根據陀思妥耶夫斯基原作改編,主要演員:J.馬萊、M.謝爾)。1960年:《羅科和他的兄弟們》。1962年:《七年的薄卡丘》,《豹》(根據拉姆貝都薩的原作改編,主要演員:B.朗加斯戴爾)。1965年:《桑德拉》(《大熊星》)。1966年:《被迷惑的人》(與其他四個導演合作攝制)。1967年:《陌生人》。1969年:《受苦的人們》。1971年:《魂斷威尼斯》。

  安傑·瓦伊達

  (AndrzejWajda,波蘭導演)

  1926年3月6日生於蘇瓦烏基,最初為亞歷山大·福特的助手。1953年:《一個姑娘的敘述》1。1957年:《下水道》(《他們熱愛生活》)。1958年:《灰燼與鑽石》。1959年:《洛特娜》。1960年:《無辜的巫師》。1961年:《桑孫》。1962年:《二十歲時的愛情》(小喜劇),《西伯利亞的馬克白夫人》(在南斯拉夫)。1965年:《灰燼》。1967年(在英國):《通向天堂的大門》。1968年:《全部出售》。1969年:《驅逐蒼蠅》。1971年:《白樺樹》。

  --------

  1一譯《戰鬥的年輕一代》。——譯者。

  勞爾·華爾許

  (RaoulWalsh,美國)。

  1892年3月11日生於紐約。

  1924年:《巴格達竊賊》(《月宮寶盒》)。1926年:《光榮的代價》。1928年:《薩迪·湯姆森》。1932年:《鮑孚利一家》。1937年:《藝術家與模特兒》。1940年:《黑司令》。1941年:《崇山峻嶺》。1942年:《吉姆先生》。1943年:《北方大搜捕》。1944年:《某種光榮》。1945年:《奧魯克的最後一次賽跑》。1947年:《被追蹤的齊恩納》。1948年:《戰鬥機隊》。1949年:《白頭》。1951年:《遠方的鼓聲》,《沿著大分水嶺前進》。1952年:《武裝的世界》。1953年:《大炮怒吼》。1955年:《高個子們》,《戰鬥的吶喊》。1956年:《國王與四個王后》。1957年:《天使們的樂隊》。1958年:《裸體人與死人》。1959年:《被打斷下顎的警察局長》。1960年:《艾塞爾與國王》。1964年:《第八旅的進攻》。

  奧遜·威爾斯

  (OrsonWelles,美國)

  1915年5月6日生於威斯康星州基諾沙,1931年以來擔任演員,1934年後為廣播電台演出。

  1938年,根據H.G.威爾斯的原作演出廣播劇《宇宙的戰爭》。1941年導演:《公民凱恩》(編劇與台詞:奧遜·威爾斯與曼凱維茨,攝影:G.托蘭德,主要演員:奧遜·威爾斯,J.柯頓,A.摩爾海德,D.科明戈爾、E.斯勞奈)。1942年:《安倍遜大族》(根據B.塔金碩的小說改編,改編、編劇與台詞:奧遜·威爾斯,攝影:柯爾迭斯,主要演員:J.柯頓,T.賀爾特,D.柯斯迭羅,A.摩爾海德)。1944年:《千真萬確》(於拉丁美洲,彩色片,未完成)。1946年:《陌生人》(主要演員:奧遜·威爾斯,L.揚格,E.G.魯賓遜)。1947年:《上海小姐》(編劇:奧遜·威爾斯,根據捨爾伍德·金的小說改編,攝影:查爾斯·勞頓,主要演員:奧遜·威爾斯,麗塔·海華絲,E.斯勞奈)。1948年:《麥克白》(編劇:奧遜·威爾斯,根據莎士比亞原作改編,作曲:J.伊貝爾,攝影:J.L.魯塞爾、J.諾蘭)。1952年:《奧賽羅》(在意大利與摩洛哥,編劇:奧遜·威爾斯,根據莎士比亞的原作改編,攝影:佈雷茲,阿爾多,G.方托,T.福西,佈景:特羅納,主要演員:奧遜·威爾斯,S.克魯梯埃,M.麥克利亞摩伊爾)。1955年:《阿卡汀先生》(於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編劇、佈景與服裝:奧遜·威爾斯,主要演員:奧遜·威爾斯,M.雷德格拉夫,A.塔米洛夫,M.阿育爾,蘇茲、福隆,P.范·埃克,G.阿斯蘭,K.普拉克西努)。1958年:《邪惡的接觸》(於美國,編劇:奧遜·威爾斯,根據W.馬斯特遜的小說改編,攝影:R.梅梯,主要演員:奧遜·威爾斯,Ch.海斯登,J萊伊)。1957—1958年攝制電視片:《堂吉訶德》,在1966年尚未攝完。1962年:《審判》(根據卡夫卡的原作改編,主要演員:A.佩爾金斯,J.莫羅,R.施奈德,A.塔米洛夫,S.福隆)。1966年:《福斯塔夫》(根據莎士比亞的戲劇《亨利四世》改編)。1968年:《一個永垂不朽的故事》(主要演員:讓·莫羅,奧遜·威爾斯等)。1968年:《航行推算》(未完成)。

  比利·懷爾德

  (BillyWilder,美國)

  1906年6月22日生於維也納。

  先為編劇,後當導演。

  1942年:《紅粉軍人》。1943年:《開羅五軍火庫》。1945年:《雙重賠償》。1946年:《失去的週末》。1947年:《皇帝圓舞曲》。1948年:《外交事件》。1950年:《日落大道》。1951年:《大狂歡節》。1952年:《第17號囚房》。1954年:《薩布琳娜》。1955年:《七年之癢》。1956年:《聖路易的靈魂》。1957年:《阿莉安娜》。1958年:《起訴的見證人》。1959年:《男扮女裝》。1960年:《桃色公寓》。1961年:《一、二、三》。1963年:《溫柔的姑娘伊爾瑪》。1964年:《吻我,傻瓜!》。1966年:《發財的甜餅》。

  1969年:《福爾摩斯的私生活》。

  羅伯特·懷斯

  (RobertWise,美國)

  1914年9月10日生於印第安納州的溫切斯特。

  1947年:《為殺人而生》。1948年:《血紅的月亮》。1949年:《巧妙安排》。1950年:《三個秘密》。1951年:《地球不轉的那一天》。1953年:《沙漠的老鼠》。1953年:《如此偉大》。1954年:《行政隨員》。1955年:《目的地——戈壁》。1956年:《特洛依的海倫》。1956年:《獻給一個壞蛋的貢品》。1959年:《我要活》。1960年:《挨不過明天》。1961年:《西區故事》(J.羅賓斯合作導演)。1962年:《鞦韆上的兩個人》。1964年:《音樂之聲》。1966年:《沙石》。1968年:《明星!》。1971年:《安德羅梅達血統》。

  威廉·惠勒

  (WilliamWyler,美國)

  1902年7月1日生於米盧茲,1921年到好萊塢工作。

  約在1927年左右攝制第一部影片:《緩慢的閃電》。1927年:《重級拳擊家》,《快騎手》,《沙漠的灰塵》,《邊境騎士》等。1929年:《孤單的陷阱》,《遭遇》等片。1930年:《大雷雨》,《地獄英雄》。1931年:《分裂的家》。1932年:《一群褐色的斑鳩》。1933年:《法律顧問》。1934年:《魔力》。1935年:《美麗的仙女》,《快樂的欺騙》。1936年:《他們三個人》(根據L.海爾曼的戲劇改編,攝影:G.托蘭德,主要演員:M.奧勃隆,M.霍布金斯,B.格蘭維爾),《來而取之》(與H.霍克斯合作攝制,攝影:馬特與托蘭德,主要演員:E.阿諾爾德);《孔雀夫人》(根據S.劉易士原作改編,攝影:馬特)。1937年:《死巷》(攝影:托蘭德,主要演員:S.舒德內、H.鮑嘉、J.馬克利亞)。1938年:《吉薩蓓爾》(主要演員:B.戴維斯、H.方達)。1939年:《呼嘯山莊》(《魂歸離恨天》,根據艾米莉·勃朗特的原作改編,編劇:B.海區特與麥克阿瑟,攝影:托蘭德,主要演員:勞倫斯·奧立弗與梅爾·奧白朗)。1940年:《西部人》(攝影:G.托蘭德,主要演員:賈利·古柏),《書信》(主要演員:B.戴維斯)。1941年:《小狐狸》(根據L.海爾曼原作改編,攝影:G.托蘭德,主要演員:B.戴維斯、H.馬夏爾)。1942年:《米尼弗夫人》(《忠勇之家》,主要演員:G.嘉遜與W.彼瓊)。1942—1945年為軍隊攝制紀錄片:《曼菲斯美人號》、《光榮贊》。1946年:《我們生活中最美好的年代》(編劇:R.夏渥德,攝影:托蘭德,主要演員:F.馬基,D.安德爾斯)。1949年:《女繼承人》。1951年:《偵察故事》。1952年:《卡莉》。1953年:《羅馬假日》(主要演員:A.赫本、G.派克)。1955年:《絕望的時候》(主要演員:H.鮑嘉,F.馬基)。1957年:《友好的勸告》(主要演員:賈利·古柏)。1958年:《大國》。1959年:《賓虛傳》(在羅馬,第三版)。1961年:《謠言》。1965年:《收稅人》。1966年:《怎樣偷竊一百萬美元》。1968年:《可笑的女郎》。1970年:《L.B.瓊斯的解放》。

  山本薩夫

  (日本)

  生於1910年7月15日。

  先為演員,1935年導演《田園交響樂》(根據安德烈·紀德原作改編)。1949年:《暴力的市街》。1951年:《箱根風雲錄》。1952年:《沒有太陽的街》。1954年:《日沒的地方》。1955年:《正是為了愛》。1957年:《颱風騷動記》。1958年:《紅戰袍》。1961年:《沒有武器的戰鬥》。1963年:《紅水》。1964年:《百孔千瘡的山河》,《颱風》。1965年:《小偷的故事》。

  C.尤特凱維奇

  (C._PGFNTr,蘇聯)

  1904年生於聖彼得堡,曾寫過一本關於麥克斯·林戴的書。1922年與柯靜采夫及特拉烏別爾格一同參加建立先鋒派的團體「奇異演員養習所」,專門從事剪輯工作。以後導演影片。

  1928年:《花邊》。1929年:《黑帆》。1931年:《金山》。1932年:與艾爾姆列爾共同導演《迎展計劃》。1934年:《土耳其的中心安卡拉》(紀錄片,與阿倫什坦共同攝制)。1937年:《礦工》。1938年:《帶槍的人》(根據包哥廷的小說改編)。1940年:《斯維爾德洛夫》。1941—1943年:《好兵帥克歷險記》(一、二集)。1944年:《解放了的法蘭西》(紀錄片)。1946年:《向莫斯科致敬》、《體育大會》(彩色紀錄片)。1950年:《普勒熱瓦爾斯基》。1953年:《斯坎德培》(《偉大的戰士》,攝於阿爾巴尼亞)。1956年:《奧賽羅》(根據莎士比亞的原作改編,作曲:卡查圖利安,主要演員:邦達爾丘克、波波夫、斯柯布采娃)。1958年:《列寧的故事》。1960年:《赫魯曉夫訪問法國》(紀錄片)。1962年:《海濱浴場》(根據馬雅可夫斯基的詩改編,尤特凱維奇與A.卡拉施特諾維奇聯合導演,作曲:羅季昂·契什德林)。1966年:《列寧在波蘭》(主演:施特拉烏赫)。1969年:《契訶夫的戀愛》(主要演員:格林科,瑪麗娜·弗拉迪)。

  C.柴伐梯尼

  (CesareZavattini,意大利)

  1902年9月20日生於呂柴拉·艾米利亞。

  先是新聞記者,1936年當編劇,為卡美裡尼編寫《給我一百萬》的劇本。為德·西卡編寫下列劇本。1942年:《德肋撒的禮拜五》,1943年:《孩子們注視我們》,1944年:《天國之門》,1946年:《擦鞋童》。1948年:《偷自行車的人》,1951年:《米蘭的奇跡》。1952年:《溫別爾托·D》。1953年:《終點站》,1954年:《那不勒斯的黃金》。1960年:《喬恰拉姑娘》。1961年:《最後的審判》。1962年:《七○年的薄卡丘》。為勃拉塞蒂編寫下列劇本。1943年:《雲中四步曲》,1946年:《生活中的一天》。還為別的導演寫過一些劇本。1948年:《馬拉巴加監獄》(R.克萊芒導演)。1952年:《小美人》(維斯康蒂導演)。1951年:《羅馬十一時》(德·桑蒂斯導演)。1950年:《八月的星期天》(魯西諾·艾姆導演)等。他還是集體製片的倡導者,如1952年:《城市裡的愛情》(由安東尼奧尼、拉都達、利薩尼、馬塞利、費裡尼、裡西共同導演)。1960年:《戰爭》(於南斯拉夫,布拉吉克導演)。1963年:《我們是女人》。1964年:《羅馬的秘密》。

  費迪南·齊卡

  (FerdinandZecca,法國)

  1864年生於巴黎,1947年卒於巴黎,安畢居劇院看門人的兒子,曾當過音樂咖啡館演員,1899年在《喜歡音樂的啞巴》中演出。1901年開始導演影片:《七魔鬼城》,《一個犯罪的故事》,《浪子》,《麥金利總統的被刺》,《臥室風暴》,《隧道情史》,《征服天空》。1902年:《酗酒的犧牲者》,《基督受難》,《馬提尼克島上的災難》,《神奇的母雞》。1903年:《賭徒生涯》。1904年:《罷工》。1905年:《黑暗的地下》,《夢遊月球》(與維爾合作),《蹩腳廚師托托》。1907年:《輪迴》,《丑角的一生》,1910年以後導演了許多由勒普朗斯主演的影片,1914年任百代公司美國分公司經理,1920年後擔任「百代兒童影片公司」的經理。

  卡萊爾·齊曼

  (KarelZeman,捷克,動畫片作家)

  生於1910年11月。

  攝制的短動畫片。1946年:《聖誕節之夢》。1947—1948年:分集影片《普羅庫克先生》。1949年:《靈感》。攝制的長動畫片。1950年:《拉弗拉國王》。1952年:《鳥島的寶藏》。1954年:《史前探險遊記》。1958年:《毀滅的發明》。1962年:《克拉克男爵》。1966年:《狂人日記》。1969年:《海克多·塞爾瓦達克的方舟》。最後三部影片將演員演出、動畫和牽線木偶混合在一起,前此的影片則是用各種特技拍攝的木偶片,偶爾也由演員演出。1971年他回到動畫片的老路,拍了《辛巴德歷險記》。

  弗萊德·齊納曼

  (FredZinnemann,美國)

  1907年4月29日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

  1936年在墨西哥與人合作攝制《雷迪斯》。以後拍攝紀錄短片。1944年:導演《第七個十字架》。1948年:《搜索》(《亂世孤雛》),《暴行》。1950年:《男子漢》。1951年:《德肋撒》。1952年:《正午》(《龍城殲霸戰》)。1953年:《走向永生》(《亂世忠魂》)。1956年:《俄克拉荷馬州》。1957年:《一帽子的雨水》。1959年:《修女的故事》。1961年:《無業遊民》。1964年:《復仇之日終於來到》。1966年:《一個任何時候都吃得開的人》。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