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解凡是徐氏義,稱徐姓名以別之。餘者悉是駰註解,並集觿家義。索隱紀者,記也。本其事而記之,故曰本紀。又紀,理也,絲縷有紀。而帝王書稱紀者,言為後代綱紀也。正義鄭玄注中候氣省圖云:「德合五帝坐星者,稱帝。」又坤靈圖云:「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案: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禮,以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譙周、應劭、宋均皆同。而孔安國尚書序,皇甫謐帝王世紀,孫氏注世本,並以伏犧、神農、黃帝為三皇,少昊、顓頊、高辛、唐、虞為五帝。裴松之史目云「天子稱本紀,諸侯曰世家」。本者,系其本系,故曰本;紀者,理也,統理觿事,系之年月,名之曰紀;第者,次序之目;一者,舉數之由:故曰五帝本紀第一。禮云:「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正義云:「左陽,故記動。右陰,故記言。言為尚書,事為春秋。」
案:春秋時置左右史,故雲史記也。*黃帝者,1少典之子,2姓公孫,名曰軒轅。3生而神靈,弱而能言,4幼而徇齊,5長而敦敏,成而聰明。6>>
注1集解徐廣曰:「號有熊。」索隱案:有土德之瑞,土色黃,故稱黃帝,猶神農火德王而稱炎帝然也。此以黃帝為五帝之首,蓋依大戴禮五帝德。又譙周、宋均亦以為然。而孔安國、皇甫謐帝王代紀及孫氏注系本並以伏犧、神農、黃帝為三皇,少昊、高陽、高辛、唐、虞為五帝。注「號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國君之子故也。亦號軒轅氏。皇甫謐云:「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又據左傳,亦號帝鴻氏也。正義輿地誌云:「涿鹿本名彭城,黃帝初都,遷有熊也。」案:黃帝有熊國君,乃少典國君之次子,號曰有熊氏,又曰縉雲氏,又曰帝鴻氏,亦曰帝軒氏。母曰附寶,之祁野,見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懷孕,二十四月而生黃帝於壽丘。壽丘在魯東門之北,今在兗州曲阜縣東北六里。生日角龍顏,有景雲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黃帝。封泰山,禪亭亭。亭亭在牟陰。
注2集解譙周曰:「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謐曰:「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索隱少典者,諸侯國號,非人名也。又案:國語云「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黃帝、炎帝」。然則炎帝亦少典之子。炎黃二帝雖則相承,如帝王代紀中閒凡隔八帝,五百餘年。若以少典是其父名,豈黃帝經五百餘年而始代炎帝后為天子乎?何其年之長也!又案:秦本紀云「顓頊氏之裔孫曰女修,吞鳥之卵而生大業,大業娶少典氏而生柏翳」。明少典是國號,非人名也。黃帝□少典氏後代之子孫,賈逵亦謂然,故左傳「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亦謂其後代子孫而稱為子是也。譙周字允南,蜀人,魏散騎常侍征,不拜。此注所引者,是其人所著古史考之說也。皇甫謐字士安,晉人,號玄晏先生。今所引者,是其所作帝王代紀也。
注3索隱案:皇甫謐云「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是本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
注4索隱弱謂幼弱時也。蓋未合能言之時而黃帝□言,所以為神異也。潘岳有哀弱子篇,其子未七旬曰弱。正義言神異也。易曰「陰陽不測之謂神」,書云「人惟萬物之靈」,故謂之神靈也。
注5集解徐廣曰:「墨子『年踰十五,則聰明心慮無不徇通矣』。」駰案:徇,疾;齊,速也。言聖德幼而疾速也。索隱斯文未是。今案:徇,齊,皆德也。
書曰「聰明齊聖」,左傳曰「子雖齊聖」,謂聖德齊肅也。又案:孔子家語及大戴禮並作「叡齊」,一本作「慧齊」。叡,慧,皆智也。太史公采大戴禮而為此紀,今彼文無作「徇」者。史記舊本亦有作「浚齊」。蓋古字假借「徇」為「浚」,浚,深也,義亦並通。爾雅「齊」「速」俱訓為疾。尚書大傳曰「多聞而齊給」。
鄭注云「齊,疾也」。今裴氏注雲徇亦訓疾,未見所出。或當讀「徇」為「迅」,迅於爾雅與齊俱訓疾,則迅浚雖異字,而音同也。又爾雅曰「宣,徇,遍也。
浚,通也」。是「遍」之與「通」義亦相近。言黃帝幼而才智周□,且辯給也。
故墨子亦云「年踰五十,則聰明心慮不徇通矣」。俗本作「十五」,非是。案:
謂年老踰五十不聰明,何得云「十五」?
注6正義成謂二十冠,成人也。聰明,聞見明辯也。此以上至「軒轅」,皆大戴禮文。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1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2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3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4治五氣,5蓺五種,6撫萬民,度四方,7教熊羆貔貅貙虎,8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9三戰,然後得其志。十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
注1集解皇甫謐曰:「易稱庖犧氏沒,神農氏作,是為炎帝。」班固曰:「教民耕農,故號曰神農。」索隱世衰,謂神農氏後代子孫道德衰薄,非指炎帝之身,即班固所謂「參盧」,皇甫謐所云「帝榆罔」是也。正義帝王世紀云:「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為少典妃,游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初都陳,又徙魯。又曰魁隗氏,又曰連山氏,又曰列山氏。」
括地誌云:「厲山在隨州隨縣北百里,山東有石穴。*(曰)**[昔]*神農生於厲鄉,所謂列山氏也。春秋時為厲國。」
注2索隱謂用干戈以征諸侯之不朝享者。本或作「亭」,亭訓直,以征諸侯之不直者。
注3集解應劭曰:「蚩尤,古天子。」瓚曰:「孔子三朝紀曰『蚩尤,庶人之貪者』。」索隱案:此紀云「諸侯相侵伐,蚩尤最為暴」,則蚩尤非為天子也。
又管子曰「蚩尤受盧山之金而作五兵」,明非庶人,蓋諸侯號也。劉向別錄云「孔子見魯哀公問政,比三朝,退而為此記,故曰三朝。凡七篇,並入大戴記」。今此注見用兵篇也。正義龍魚河圖云:「黃帝攝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誅殺無道,不慈仁。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以仁義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歎。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沒後,天下復擾亂,黃帝遂畫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鹹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服。」山海經云:「黃帝令應龍攻蚩尤。蚩尤請風伯、雨師以從,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以止雨。雨止,遂殺蚩尤。」孔安國曰「九黎君號蚩尤」是也。
注4正義振,整也。
注5集解王肅曰:「五行之氣。」索隱謂春甲乙木氣,夏丙丁火氣之屬,是五氣也。
注6集解駰案:蓺,樹也。詩云「蓺之荏菽」。周禮曰「榖宜五種」。鄭玄曰「五種,黍、稷、菽、麥、稻也」。索隱藝,種也,樹也。五種即五穀也,音朱用反。此注所引見詩大雅生民之篇。爾雅云「荏菽,戎菽」也,郭璞曰「今之胡豆」,鄭氏曰「豆之大者」是也。正義蓺音魚曳反。種音腫。
注7集解王肅曰:「度四方而安撫之。」正義度音徒洛反。
注8索隱書云「如虎如貔」,爾雅云「貔,白狐」,禮曰「前有摯獸,則載貔貅」是也。爾雅又曰「貙獌似狸」。此六者猛獸,可以教戰。周禮有服不氏,掌教擾猛獸。即古服牛乘馬,亦其類也。正義熊音雄。羆音碑。膍音毗。貅音休。
貙音丑於反。羆如熊,黃白色。郭璞云:「貔,執夷,虎屬也。」案:言教士卒習戰,以猛獸之名名之,用威敵也。
注9集解服虔曰:「阪泉,地名。」皇甫謐曰:「在上谷。」正義阪音白板反。
括地誌云:「阪泉,今名黃帝泉,在媯州懷戎縣東五十六里。出五里至涿鹿東北,與涿水合。又有涿鹿故城,在媯州東南五十里,本黃帝所都也。晉太康地裡志云『涿鹿城東一里有阪泉,上有黃帝祠』。」案:阪泉之野則平野之地也。
注十正義謂黃帝克炎帝之後。
注□正義言蚩尤不用黃帝之命也。
注□集解服虔曰:「涿鹿,山名,在涿郡。」張晏曰:「涿鹿在上谷。」索隱或作「濁鹿」,古今字異耳。案:地理志上谷有涿鹿縣,然則服虔云「在涿郡」者,誤也。
注□集解皇覽曰:「蚩尤頤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氣出,如匹絳帛,民名為蚩尤旗。肩髀頤在山陽郡鉅野縣重聚,大小與闞頤等。傳言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黃帝殺之,身體異處,故別葬之。」
索隱案:皇甫謐云「黃帝使應龍殺蚩尤於凶黎之谷」。或曰,黃帝斬蚩尤於中冀,因名其地曰「絕轡之野。」注「皇覽」,書名也。記先代頤墓之處,宜皇王之省覽,故日皇覽。是魏人王象、繆襲等所撰也。
注□正義平服者即去之。
注□集解徐廣曰:「披,他本亦作『陂』。字蓋當音詖,陂者旁其邊之謂也。
披語誠合今世,然古今不必同也。」索隱披音如字,謂披山林草木而行以信道也。徐廣音詖,恐稍紆也。
東至於海,登丸山,1及岱宗。2西至於空桐,3登雞頭。4南至於江,登熊、湘。5北逐葷粥,6合符釜山,7而邑於涿鹿之阿。8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9官名皆以雲命,為雲師。十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獲寶鼎,迎日推筴。□舉風後、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谷草木,□淳化鳥獸蟲蛾,[二0]旁羅日月星辰水波[二一]土石金玉,[二二]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二三]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二四]
注1集解徐廣曰:「丸,一作『凡』。」駰案:地理志曰丸山在郎邪朱虛縣。
索隱注「丸,一作『凡』」,凡音扶嚴反。正義丸音桓。括地誌云:「丸山即丹山,在青州臨朐縣界朱虛故縣西北二十里,丹水出焉。」丸音紈。守節案:地誌唯有凡山,蓋凡山丸山是一山耳。諸處字誤,或「丸」或「凡」也。漢書郊祀志云「禪丸山」,顏師古云「在朱虛」,亦與括地誌相合,明丸山是也。
注2正義泰山,東嶽也。在兗州博城縣西北三十里也。
注3集解應劭曰:「山名。」韋昭曰:「在隴右。」
注4索隱山名也。後漢王孟塞雞頭道,在隴西。一曰崆峒山之別名。正義括地誌云:「空桐山在肅州福祿縣東南六十里。抱朴子內篇云『黃帝西見中黃子,受九品之方,過空桐,從廣成子受自然之經』,即此山。」括地誌又云:「笄頭山一名崆峒山,在原州平高縣西百里,禹貢涇水所出。輿地誌雲或即雞頭山也。酈元雲蓋大隴山異名也。莊子雲廣成子學道崆峒山,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蓋在此。」案:二處崆峒皆雲黃帝登之,未詳孰是。
注5集解封禪書曰:「南伐至於召陵,登熊山。」地理志曰湘山在長沙益陽縣。
正義括地誌云:「熊耳山在商州上洛縣西十里,齊桓公登之以望江漢也。湘山一名艑山,在岳州巴陵南十八里也。」
注6集解匈奴傳曰:「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索隱匈奴別名也。唐虞已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維,殷曰鬼方,周曰玁狁,漢曰匈奴。正義葷音熏。粥音育。
注7索隱合諸侯符契圭瑞,而朝之於釜山,猶禹會諸侯於塗山然也。又案:
郭子橫洞冥記稱東方朔云「東海大明之墟有釜山,山出瑞雲,應王者之符命」,如堯時有赤雲之祥之類。蓋黃帝黃雲之瑞,故曰「合符應於釜山」也。正義括地誌云:「釜山在媯州懷戎縣北三里,山上有舜廟。」
注8正義廣平曰阿。涿鹿,山名,已見上。涿鹿故城在山下,即黃帝所都之邑於山下平地。
注9正義環繞軍兵為營以自衛,若轅門即其遺像。
注十集解應劭曰:「黃帝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張晏曰:「黃帝有景雲之應,因以名師與官。」
注□正義監,上監去聲,下監平聲。若周邵分陝也。
注□集解徐廣曰:「多,一作『朋』。」索隱與音羊汝反。與猶許也。言萬國和同,而鬼神山川封禪祭祀之事,自古以來帝皇之中,推許黃帝以為多。多猶大也。
注□集解晉灼曰:「策,數也,迎數之也。」瓚曰:「日月朔望未來而推之,故曰迎日。」索隱封禪書曰「黃帝得寶鼎神策」,下云「於是推策迎日」,則神策者,神蓍也。黃帝得蓍以推筭歷數,於是逆知節氣日辰之將來,故曰推策迎日也。正義筴音策。迎,逆也。黃帝受神筴,命大撓造甲子,容成造歷是也。
注□集解鄭玄曰:「風後,黃帝三公也。」班固曰:「力牧,黃帝相也。」
大鴻,見封禪書。正義舉,任用。四人皆帝臣也。帝王世紀云:「黃帝夢大風吹天下之塵垢皆去,又夢人執千鈞之弩,驅羊萬腢。帝寤而歎曰:『風為號令,執政者也。垢去土,後在也。天下豈有姓風名後者哉?夫千鈞之弩,異力者也。
驅羊數萬腢,能牧民為善者也,天下豈有姓力名牧者哉?』於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風後於海隅,登以為相。得力牧於大澤,進以為將。黃帝因著占夢經十一卷。」
藝文志云:「風後兵法十三篇,圖二卷,孤虛二十卷,力牧兵法十五篇。」鄭玄云:「風後,黃帝之三公也。」案:黃帝仰天地置列侯觿官,以風後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聖配下台,謂之三公也。封禪書云「鬼臾區號大鴻,黃帝大臣也。
死葬雍,故鴻頤是」。藝文志云「鬼容區兵法三篇」也。
注□正義言黃帝順天地陰陽四時之紀也。
注□正義幽,陰;明,陽也。占,數也。言陰陽五行,黃帝占數而知之。
此文見大戴禮。
注□集解徐廣曰:「一云『幽明之數,合死生之說』。」正義說謂儀制也。
民之生死。此謂作儀制禮則之說。
注□索隱存亡猶安危也。易曰「危者安其位,亡者保其存」是也。難猶說也。凡事是非未盡,假以往來之詞,則曰難。又上文有「死生之說」,故此云「存亡之難」,所以韓非著書有說林、說難也。正義難音乃憚反。存亡猶生死也。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黃帝造屋宇,製衣服,營殯葬,萬民故免存亡之難。
注□集解王肅曰:「時,是也。」索隱為一句。正義言順四時之所宜而布種百谷草木也。
注[二0]索隱為一句。蛾音牛綺反。一作「豸」。*(豸)*言淳化廣被及之。正義蛾音魚起反。又音豸,豸音直氏反。蟻,蚍蜉也。爾雅曰:「有足曰蟲,無足曰豸。」
注[二一]集解徐廣曰:「一作『沃』。」
注[二二]索隱旁,非一方。羅,廣佈也。今案:大戴禮作「歷離」。離即羅也。
言帝德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及至土石金玉。謂日月揚光,海水不波,山不藏珍,皆是帝德廣被也。正義旁羅猶遍佈也。日月,陰陽時節也。星,二十八宿也。
辰,日月所會也。水波,瀾漪也。言天不異災,土無別害,水少波浪,山出珍寶。
注[二三]正義節,時節也。水,陂障決洩也。火,山野禁放也。材,木也。物,事也。言黃帝教民,江湖陂澤山林原隰皆收采禁捕以時,用之有節,令得其利也。大戴禮云「宰我問於孔子曰:『予聞榮伊曰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者人耶?
何以至三百年?。』」孔子曰:『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也。』」注[二四]索隱炎帝火,黃帝土代之,即「黃龍地螾見」是也。螾,土精,大五六圍,長十餘丈。螾音引。正義螾音以刃反。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1
注1索隱舊解破四為三,言得姓十三人耳。今案:國語胥臣云「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唯青陽與夷鼓同己姓」。又云「青陽與蒼林為姬姓」。是則十四人為十二姓,其文甚明。唯姬姓再稱青陽與蒼林,蓋國語文誤,所以致令前儒共疑。其姬姓青陽當為玄囂,是帝嚳祖本與黃帝同姬姓。其國語上文青陽,即是少昊金天氏為己姓者耳。既理在不疑,無煩破四為三。
黃帝居軒轅之丘,1而娶於西陵之女,2是為嫘祖。3嫘祖為黃帝正妃,4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5青陽降居江水;6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7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筍焉。8黃帝崩,9葬橋山。十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注1集解皇甫謐曰:「受國於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山海經曰『在窮山之際,西射之南』。」張晏曰:「作軒冕之服,故謂之軒轅。」
注2正義西陵,國名也。
注3集解徐廣曰:「祖,一作『俎』。嫘,力追反。」索隱一曰雷祖,音力堆反。正義一作「釤」。
注4索隱案:黃帝立四妃,像后妃四星。皇甫謐云:「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節,生青陽。次妃彤魚氏女,生夷鼓,一名蒼林。
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案:國語夷鼓、蒼林是二人。又案:漢書古今人表彤魚氏生夷鼓,嫫母生蒼林,不得如謐所說。太史公乃據大戴禮,以累祖生昌意及玄囂,玄囂即青陽也。皇甫謐以青陽為少昊,乃方雷氏所生,是其所見異也。
注5索隱玄囂,帝嚳之祖。案:皇甫謐及宋衷皆雲玄囂青陽即少昊也。今此紀下云「玄囂不得在帝位」,則太史公意青陽非少昊明矣。而此又云「玄囂是為青陽」,當是誤也。謂二人皆黃帝子,並列其名,所以前史因誤以玄囂青陽為一人耳。宋衷又云:「玄囂青陽是為少昊,繼黃帝立者,而史不□,蓋少昊金德王,非五運之次,故□五帝不數之也。」
注6正義括地誌云:「安陽故城在豫州新息縣西南八十里。應劭雲古江國也。
地理志亦云安陽古江國也。」
注7索隱降,下也。言帝子為諸侯,降居江水、*[若水]*。江水、若水皆在蜀,即所封國也。水經曰「水出旄牛徼外,東南至故關為若水,南過邛都,又東北至朱提縣為盧江水」,是蜀有此二水也。
注8正義華陽國志及十三州志云:「蜀之先肇於人皇之際。黃帝為子昌意娶蜀山氏,後子孫因封焉。帝顓頊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母曰昌僕,亦謂之女樞。」河圖云:「瑤光如蜺貫月,正白,感女樞於幽房之宮,生顓頊,首戴干戈,有德文也。」
注9集解皇甫謐曰:「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一歲。」索隱案:大戴禮「宰我問孔子曰:『榮伊言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何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至三百年乎?』對曰:『生而人得其利百年,死而人畏其神百年,亡而人用其教百年。』」則士安之說略可憑矣。正義列仙傳云:「軒轅自擇亡日與腢臣辭。還葬橋山,山崩,棺空,唯有劍舄在棺焉。」
注十集解皇覽曰:「黃帝頤在上郡橋山。」索隱地理志橋山在上郡陽周縣,山有黃帝頤也。正義括地誌云:「黃帝陵在寧州羅川縣東八十里子午山。地理志雲上郡陽周縣橋山南有黃帝頤。」案:陽周,隋改為羅川。爾雅雲山銳而高曰橋也。」
帝顓頊高陽者,1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2載時3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4治氣5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北至於幽陵,6南至於交址,7西至於流沙,8東至於蟠木。9動靜之物,十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
注1集解皇甫謐曰:「都帝丘,今東郡濮陽是也。」索隱宋衷云:「顓頊,名;
高陽,有天下號也。」張晏云:「高陽者,所興地名也。」
注2索隱言能養材物以任地。大戴禮作「養財」。
注3索隱載,行也。言行四時以象天。大戴禮作「履時以象天」。履亦踐而行也。
注4索隱鬼神聰明正直,當盡心敬事,因制尊卑之義,故禮曰「降於祖廟之謂仁義」是也。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謂山川之神也。能興雲致雨,潤養萬物也,故己依馮之剬義也。剬,古制字。
注5索隱謂理四時五行之氣以教化萬人也。
注6正義幽州也。
注7正義址音止,交州也。
注8集解地理志曰流沙在張掖居延縣。正義濟,渡也。括地誌云:「居延海南,甘州張掖縣東北千六十四里是。」
注9集解海外經曰:「東海中有山焉,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樹,屈蟠三千里。
東北有門,名曰鬼門,萬鬼所聚也。天帝使神人守之,一名神荼,一名鬱壘,主閱領萬鬼。若害人之鬼,以葦索縛之,射以桃弧,投虎食也。」
注十正義動物謂鳥獸之類,靜物謂草木之類。
注□正義大謂五嶽、四瀆,小謂丘陵墳衍。
注□集解王肅曰:「砥,平也。四遠皆平而來服屬。」索隱依王肅音止蜀,據大戴禮作「砥礪」也。
帝顓頊生子曰窮蟬。1顓頊崩,2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
注1索隱系本作「窮系」。宋衷云:「一雲窮系,謚也。」正義帝舜之高祖也。
注2集解皇甫謐曰:「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皇覽曰:「顓頊頤在東郡濮陽頓丘城門外廣陽裡中。頓丘者城門,名頓丘道。」索隱皇甫謐云:「據左氏,歲在鶉火而崩,葬東郡。」又山海經曰:「顓頊葬鮒魚山之陽,九嬪葬其陰。」
帝嚳高辛者,1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2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3高辛於顓頊為族子。
注1集解張晏曰:「少昊以前,天下之號象其德。顓頊以來,天下之號因其名。
高陽、高辛皆所興之地名;顓頊與嚳皆以字為號:上古質故也。」索隱宋衷曰:
「高辛地名,因以為號。嚳,名也。」皇甫謐云:「帝嚳名□也。」正義帝王紀云:「盈母無聞焉。」
注2正義蟜音居兆反。本作「橋」,音同。又巨遙反。帝堯之祖也。
注3集解皇甫謐曰:「都亳,今河南偃師是。」
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1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
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2明鬼神而敬事之。3其色鬱鬱,其德嶷嶷。4其動也時,其服也士。5帝嚳溉執中而□天下,6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7
注1正義帝王紀云:「帝盈高辛,姬姓也。其母生見其神異,自言其名曰岌。
齠齔有聖德,年十五而佐顓頊,三十登位,都亳,以人事紀官也。」
注2正義言作歷弦、望、晦、朔,日月未至而迎之,過而送之,上「迎日推策」是也。
注3正義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
言明識鬼而敬事也。
注4索隱鬱鬱猶穆穆也。嶷嶷,德高也。今案:大戴禮「郁」作「神」,「嶷」作「俟」。
注5索隱舉動應天時,衣服服士服,言其公且廉也。
注6集解徐廣曰:「古『既』字作水旁。『□』字一作『尹』。」索隱即尚書「允執厥中」是也。正義溉音既。言帝盈治民,若水之溉灌,平等而執中正,□於天下也。
注7正義以上大戴文也。
帝嚳娶陳鋒氏女,1生放勳。2娶娵訾氏女,生摯。3帝嚳崩,4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崩)*,5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
注1索隱鋒音患。案:系本作「陳酆氏」。皇甫謐云「陳鋒氏女曰慶都」。慶都,名也。正義鋒音患。又作「豐」。帝王紀云「帝盈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
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後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簡狄,生□,次妃陳豐氏女,曰慶都,生放勳。次妃娵訾氏女,曰常儀,生帝摯」也。
注2正義放音方往反。勳亦作「勳」,音許雲反。言堯能放上代之功,故曰放勳。謚堯。姓伊祁氏。帝王紀云:
「帝堯陶唐氏,祁姓也。母慶都,十四月生堯。」
注3索隱案:皇甫謐云「女名常宜」也。正義娵,足須反。訾,紫移反。
注4集解皇甫謐曰:「在位七十年,年百五歲。」皇覽曰:「帝嚳頤在東郡濮陽頓丘城南台陰野中。」
注5索隱古本作「不著」,音張慮反。俗本作「不善」。不善謂微弱,不著猶不著明。衛宏云:「摯立九年而唐侯德盛,因禪位焉。」正義帝王紀云:「帝摯之母於四人中班最在下,而摯於兄弟最長,得登帝位。封異母弟放勳為唐侯。
摯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侯德盛,諸侯歸之,摯服其義,乃率腢臣造唐而致禪。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禪,乃封摯於高辛。」今定州唐縣也。
帝堯者,1放勳。2其仁如天,3其知如神。4就之如日,5望之如雲。6富而不驕,貴而不舒。7黃收純衣,8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9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十百姓昭明,合和萬國。
注1集解謚法曰:「翼善傳聖曰堯。」索隱堯,謚也。放勳,名。帝嚳之子,姓伊祁氏。案:皇甫謐云「堯初生時,其母在三阿之南,寄於伊長孺之家,故從母所居為姓也」。正義徐廣云:「號陶唐。」帝王紀云:「堯都平陽,於詩為唐國。」徐才宗國都城記云:「唐國,帝堯之裔子所封。其北,帝夏禹都,漢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恆山之西。其南有晉水。」括地誌云:「今晉州所理平陽故城是也。平陽河水一名晉水也。」
注2集解徐廣曰:「號陶唐。」皇甫謐曰:「堯以甲申歲生,甲辰即帝位,甲午征舜,甲寅舜代行天子事,辛巳崩,年百一十八,在位九十八年。」
注3索隱如天之涵養也。
注4索隱如神之微妙也。
注5索隱如日之照臨,人鹹依就之,若葵藿傾心以向日也。
注6索隱如雲之覆渥,言德化廣大而浸潤生人,人咸仰望之,故曰如百谷之仰膏雨也。
注7索隱舒猶慢也。大戴禮作「不豫」。
注8集解徐廣曰:「純,一作『□』。」駰案:太古冠冕圖云「夏名冕曰收」。
禮記曰「野夫黃冠」。鄭玄曰「純衣,士之祭服」。索隱收,冕名。其色黃,故曰黃收,像古質素也。純,讀曰緇。
注9集解徐廣曰:「馴,古訓字。」索隱史記「馴」字徐廣皆讀曰訓。訓,順也。言聖德能順人也。案:尚書作「俊德」,孔安國云「能明用俊德之士」,與此文意別也。
注十集解徐廣曰:「下云『便程東作』,然則訓平為便也。」駰案:尚書並作「平」字。孔安國曰「百姓,百官」。鄭玄曰「百姓,腢臣之父子兄弟」。索隱古文尚書作「平」,此文蓋讀「平」為浦耕反。平既訓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辯章」。古「平」字亦作「便」,音婢緣反。便則訓辯,遂為辯章。鄒誕生本亦同也。
乃命羲、和,1敬順昊天,2數法3日月星辰,4敬授民時。5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暘谷。6敬道日出,便程東作。7日中,星鳥,以殷中春。8其民析,鳥獸字微。9申命羲叔,居南交。十便程南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鳥獸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虛,□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鳥獸毛毨。[二0]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二一]便在伏物。[二二]日短,星昴,以正中冬。[二三]其民燠,鳥獸氄毛。[二四]歲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正四時。[二五]信飭[二六]百官,觿功皆興。
注1集解孔安國曰:「重黎之後,羲氏、和氏世掌天地之官。」正義呂刑傳云:
「重即羲,黎即和,雖別為氏族,而出自重黎也。」案:聖人不獨治,必須賢輔,乃命相天地之官,若周禮天官卿、地官卿也。
注2正義敬猶恭勤也。元氣昊然廣大,故雲昊天。釋天云:「春為蒼天,夏為昊天,秋為旻天,冬為上天。」而獨言昊天者,以堯能敬天,大,故以昊大言之。
注3索隱尚書作「歷象日月」,則此言「數法」,是訓「歷象」二字,謂命羲和以歷數之法觀察日月星辰之早晚,以敬授人時也。
注4正義歷數之法,日之甲乙,月之大小,昏明遞中之星,日月所會之辰,定其天數,以為一歲之歷。
注5正義尚書考靈耀云:「主春者,張昏中,可以種稷。主夏者,火昏中,可以種黍菽。主秋者,虛昏中,可以種麥。主冬者,昴昏中,可以收斂也。」天子視四星之中,知民緩急,故雲敬授民時也。
注6集解尚書作「嵎夷」。孔安國曰:「東表之地稱嵎夷。日出於暘谷。羲仲,治東方之官。」索隱舊本作「湯谷」,今並依尚書字。案:淮南子曰「日出湯谷,浴於咸池」,則湯谷亦有他證明矣。又下曰「昧谷」,徐廣云「一作『柳』」,柳亦日入處地名。太史公博采經記而為此史,廣記異聞,不必皆依尚書。蓋郁夷亦地之別名也。正義郁音隅。陽或作「暘」。禹貢青州云:「嵎夷既略。」案:
嵎夷,青州也。堯命羲仲理東方青州嵎夷之地,日所出處,名曰陽明之谷。羲仲主東方之官,若周禮春官卿。
注7集解孔安國曰:「敬道出日,平均次序東作之事,以務農也。」索隱劉伯莊傳皆依古史作平秩音。然尚書大傳曰「辯秩東作」,則是訓秩為程,言便課其作程者也。正義道音導。便,程,並如字,後同。導,訓也。三春主東,故言日出。耕作在春,故言東作。命羲仲恭勤道訓萬民東作之事,使有程期。
注8集解孔安國曰:「日中謂春分之日也。鳥,南方朱鳥七宿也。殷,正也。
春分之昏,鳥星畢見,以正仲春之氣節。轉以推孟、季,則可知也。」正義下「中」音仲,夏、秋、冬並同。
注9集解孔安國曰:「春事既起,丁壯就功,言其民老壯分析也。」乳化曰字。
尚書「微」作「尾」字。說*(文)*云「尾,交接也」。
注十集解孔安國曰:「夏與春交,此治南方之官也。」索隱孔注未是。然則冬與秋交,何故下無其文﹖且東嵎夷,西昧谷,北幽都,三方皆言地,而夏獨不言地,乃雲與春交,斯不例之甚也。然南方地有名交址者,或古文略舉一字名地,南交則是交址不疑也。正義羲叔主南方官,若周禮夏官卿也。
注□集解孔安國曰:「為,化也。平序分南方化育之事,敬行其教,以致其功也。」索隱為依字讀。春言東作,夏言南為,皆是耕作營為勸農之事。孔安國強讀為「訛」字,雖則訓化,解釋亦甚紆回也。正義為音於偽反。命羲叔宜恭勤民事。致其種殖,使有程期也。
注□集解孔安國曰:「永,長也,謂夏至之日。火,蒼龍之中星,舉中則七星見可知也,以正中夏之*[氣]*節。」馬融、王肅謂日長晝漏六十刻,鄭玄曰五十五刻。
注□集解孔安國曰:「因,謂老弱因就在田之丁壯以助農也。夏時鳥獸毛羽希少改易也。革,改也。」
注□正義和仲主西方之官,若周禮秋官卿也。
注□集解徐廣曰:「一無『土』字。以為西者,今天水之西縣也。」駰案:
鄭玄曰「西者,隴西之西,今人謂之兌山」。
注□集解徐廣曰:「一作『柳谷』。」駰案:孔安國曰「日入於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此居治西方之官,掌秋天之政也」。
注□集解孔安國曰:「秋,西方,萬物成也。」
注□索隱虛,舊依字讀,而鄒誕生音墟。案:虛星主墳墓,鄒氏或得其理。
注□集解孔安國曰:「春言日,秋言夜,互相備也。虛,玄武之中星。亦言七星皆以秋分日見,以正三秋也。」
注[二0]集解孔安國曰:「夷,平也。老壯者在田,與夏平也。毨,理也。毛更生*(曰)*整理。」
注[二一]集解孔安國曰:「北稱幽都,謂所聚也。」索隱山海經曰「北海之內有山名幽都」,蓋是也。正義案:北方幽州,陰聚之地,命和叔居理之。北方之官,若周禮冬官卿。
注[二二]索隱使和叔察北方藏伏之物,謂人畜積聚等冬皆藏伏。屍子亦曰「北方者,伏方也」。尚書作「平在朔易」。今案:大傳云「便在伏物」,太史公據之而書。
注[二三]集解孔安國曰:「日短,冬至之日也。昴,白虎之中星。亦以七星並見,以正冬節也。」馬融、王肅謂日短晝漏四十刻。鄭玄曰四十五刻,失之。
注[二四]集解徐廣曰:「氄音茸。」駰案:孔安國曰「民入室處,鳥獸皆生氄毳細毛以自溫也」。
注[二五]索隱夫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是天度數也。而日行遲,一歲一周天;月行疾,一月一周天。日一日行一度,月一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
至二十九日半強,月行天一□,又逐及日而與會。一年十二會,是為十二月。
每月二十九日過半。年分出小月六,是每歲余六日。又大歲三百六十六日,小歲三百五十五日,舉全數雲六十六日。其實一歲唯余十一日弱。未滿三歲,已成一月,則置閏。若三年不置閏,則正月為二月。九年差三月,則以春為夏。十七年差六月,則四時皆反。以此四時不正,歲不成矣。故傳曰「歸余於終,事則不悖」是也。
注[二六]集解徐廣曰:「古『氣』字。」
堯曰:「誰可順此事﹖」1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2堯曰:「吁!頑凶,不用。」3堯又曰:「誰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4堯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5堯又曰:「嗟,四岳,6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7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皆曰鯀可。8堯曰:「鯀負命毀族,不可。」9岳曰:「□哉,試不可用而已。」十堯於是聽岳用鯀。九歲,功用不成。□
注1正義言將登用之嗣位也。
注2集解孔安國曰:「放齊,臣名。」正義放音方往反。鄭玄云:「帝堯胤嗣之子,名曰丹朱,開明也。」案:開,解而達也。帝王紀云:「堯娶散宜氏女,曰女皇,生丹朱。」汲頤紀年云:「後稷放帝子丹朱。」范汪荊州記云:「丹水縣在丹川,堯子朱之所封也。」括地誌云:「丹水故城在鄧州內鄉縣西南百三十里。丹水故為縣。」
注3集解孔安國曰:「吁,疑怪之辭。」正義左傳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凶,訟也。言丹朱心既頑嚚,又好爭訟,不可用之。
注4集解孔安國曰:「讙兜,臣名。」鄭玄曰:「共工,水官名。」正義兜音斗侯反。
注5正義漫音莫干反。共工善為言語,用意邪僻也。似於恭敬,罪惡漫天,不可用也。
注6集解鄭玄曰:「四岳,四時官,主方岳之事。」正義嗟歎鴻水,問四岳誰能理也。孔安國云:「四岳,即上羲和四子也。分掌四岳之諸侯,故稱焉。」
注7集解孔安國曰:「懷,包;襄,上也。」正義湯音商,今讀如字。蕩蕩,廣平之貌。言水奔突有所滌除,地上之物為水漂流蕩蕩然。案:懷,藏,包裹之義,故懷為包。釋言以襄為駕,駕乘牛馬皆在上也。言水襄上乘陵,浩浩盛大,勢若漫天。
注8集解馬融曰:「鯀,臣名,禹父。」
注9正義負音佩,依字通。負,違也。族,類也。鯀性很戾,違負教命,毀敗善類,不可用也。詩云「貪人敗類」也。
注十正義□音異。孔安國云:「□,已;已,退也。言餘人盡已,唯鯀可試,無成乃退。」
注□正義爾雅釋天云:「載,歲也。夏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李巡云:「各自紀事,示不相襲也。」孫炎云:「歲,取歲星行一次也。祀,取四時祭祀一訖也。年,取禾谷一熟也。載,取萬物終更始也。載者,年之別名,故以載為年也。」案:功用不成,水害不息,故放退也。至明年得舜,乃殛之羽山,而用其子禹也。
堯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踐朕位﹖」1岳應曰:「鄙筍忝帝位。」2堯曰:「悉舉貴戚及疏遠隱匿者。」觿皆言於堯曰:「有矜在民閒,曰虞舜。」3堯曰:「然,朕聞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頑,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4堯曰:「吾其試哉。」5於是堯妻之二女,6觀其德於二女。7舜飭下二女於媯汭,8如婦禮。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9五典能從。乃□入百官,百官時序。賓於四門,四門穆穆,諸侯遠方賓客皆敬。十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堯以為聖,召舜曰:「女謀事至而言可績,三年矣。□女登帝位。」
舜讓於德不懌。□正月上日,□舜受終於文祖。文祖者,堯大祖也。[一五]
注1集解鄭玄曰:「言汝諸侯之中有能順事用天命者,入處我位,統治天子之事者乎?」正義孔安國云:「堯年十六,以唐侯升為天子,在位七十載,時八十六,老將求代也。」
注2正義四岳皆雲,鄙俚無德,若便行天子事,是辱帝位。言己等不堪也。
注3集解孔安國曰:「無妻曰矜。」正義矜,古頑反。
注4集解孔安國曰:「不至於奸惡。」正義烝,之升反,進也。言父頑,母嚚,弟傲,舜皆和以孝,進之於善,不至於奸惡也。
注5正義欲以二女試舜,觀其理家之道也。
注6正義妻音七計反。二女,娥皇、女英也。娥皇無子,女英生商均。舜升天子,娥皇為後,女英為妃。
注7正義視其為德行於二女,以理家而觀國也。
注8集解孔安國曰:「舜所居媯水之汭。」索隱列女傳雲二女長曰娥皇,次曰女英。系本作「女瑩」。大戴禮作「女匽」。皇甫謐云:「媯水在河東虞鄉縣歷山西。汭,水涯也,猶洛汭、渭汭然也。」正義飭音□。下音胡亞反。汭音芮。
舜能整齊二女以義理,下二女之心於媯汭,使行婦道於虞氏也。括地誌云:「媯汭水源出蒲州河東南山。許慎云:『水涯曰汭。』案:地記云『河東郡青山東山中有二泉,下南流者媯水,北流者汭水。二水異源,合流出谷,西注河。媯水北曰汭也』。又云『河東縣二里故蒲□城,舜所都也。城中有舜廟,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壇』。」
注9集解鄭玄曰:「五典,五教也。蓋試以司徒之職。」
注十集解馬融曰:「四門,四方之門。諸侯腢臣朝者,舜賓迎之,皆有美德也。」
注□索隱尚書云「納於大麓」,谷梁傳云「林屬於山曰麓」,是山足曰麓,故此以為入山林不迷。孔氏以麓訓錄,言令舜大錄萬幾之政,與此不同。
注□集解鄭玄曰:「三年者,賓四門之後三年也。」
注□集解徐廣曰:「音亦。今文尚書作『不怡』。怡,懌也。」索隱古文作「不嗣」,今文作「不怡」,怡即懌也。謂辭讓於德不堪,所以心意不悅懌也。
俗本作「澤」,誤爾,亦當為「懌」。
注□集解馬融曰:「上日,朔日也。」正義鄭玄云:「帝王易代,莫不改正。
堯正建丑,舜正建子,此時未改,故依堯正月上日也。」
注□集解鄭玄曰:「文祖者,五府之大名,猶周之明堂。」索隱尚書帝命驗曰:「五府,五帝之廟。蒼曰靈府,赤曰文祖,黃曰神鬥,白曰顯紀,黑曰玄矩。
唐虞謂之五府,夏謂世室,殷謂重屋,周謂明堂,皆祀五帝之所也。」正義舜受堯終帝之事於文祖也。尚書帝命驗云:「帝者承天立五府,以尊天重象也。五府者,黃曰神鬥。」注云:「唐虞謂之天府,夏謂之世室,殷謂之重屋,周謂之明堂,皆祀五帝之所也。文祖者,赤帝熛怒之府,名曰文祖。火精光明,文章之祖,故謂之文祖。周曰明堂。神斗者,黃帝含樞紐之府,名曰神鬥。鬥,主也。土精澄靜,四行之主,故謂之神鬥。周曰太室。顯紀者,白帝招拒之府,名顯紀。紀,法也。金精斷割萬物,故謂之顯紀。
周曰總章。玄矩者,黑帝汁光紀之府,名曰玄矩。矩,法也。水精玄味,能權輕重,故謂之玄矩。周曰玄堂。靈府者,蒼帝靈威仰之府,名曰靈府。周曰青陽。」
於是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舜乃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1遂類於上帝,2禋於六宗,3望於山川,4辯於腢神。5揖五瑞,擇吉月日,見四岳諸牧,班瑞。6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祡,7望秩於山川。8遂見東方君長,合時月正日,9同律度量衡,十修五禮[一一]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為摯,□如五器,卒乃復。
□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歸,至於祖禰廟,□用特牛禮。五歲一巡狩,腢後四朝。□□告以言,[二0]明試以功,車服以庸。[二一]肇十有二州,決川。[二二]象以典刑,[二三]流宥五刑,[二四]鞭作官刑,[二五]撲作教刑,[二六]金作贖刑。[二七]眚陴過,赦;[二八]怙終[二九]賊,刑。[三0]欽哉,欽哉,惟刑之靜哉![三一]
注1集解鄭玄曰:「璇璣,玉衡,渾天儀也。七政,日月五星也。」正義說文云:「璇,赤玉也。」案:舜雖受堯命,猶不自安,更以璇璣玉衡以正天文。璣為運轉,衡為橫簫,運璣使動於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器也,觀其齊與不齊。今七政齊,則己受禪為是。蔡邕云:「玉衡長八尺,孔徑一寸,下端望之,以視星宿,並縣璣以象天,而以衡望之,轉璣窺衡,以知星宿。璣徑八尺,圓週二丈五尺而強也。」鄭玄云:「運轉者為璣,持正者為衡。」尚書大傳云:「政者,齊中也。謂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為政也,道正而萬事順成,故天道政之大也。」
注2集解鄭玄曰:「禮祭上帝於圜丘。」正義五經異義云:「非時祭天謂之類,言以事類告也。時舜告攝,非常祭也。」王制云:「天子將出,類於上帝。」鄭玄云:「昊天上帝謂天皇大帝,北辰之星。」
注3集解鄭玄曰:「六宗,星、辰、司中、司命、風師、雨師也。」駰案:六宗義眾矣。愚謂鄭說為長。正義周語云「精意以享曰禋」也。孫炎云:「禋,絜敬之祭也。」案:星,五緯星也。辰,日月所會十二次也。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也。風師,箕星也。雨師,畢星也。孔安國云:「四時寒暑也,日月星也,水旱也。」禮祭法云:「埋少牢於大昭,祭時也。禳祈於坎壇,祭寒暑也。王宮,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禜,祭星。雩禜,祭水旱也。」司馬彪續漢書云:「安帝立六宗,祀於洛陽城西北亥地,禮比大社。魏因之。至晉初,荀顗言新祀,以六宗之神諸家說不同,乃廢之也。」
注4集解徐廣曰:「名山大川。」正義望者,遙望而祭山川也。山川,五嶽、四瀆也。爾雅云:「梁山,晉望也。」
注5集解徐廣曰:「辯音班。」駰案:鄭玄曰「腢神若丘陵墳衍」。正義辯音遍。謂祭腢神也。
注6集解馬融曰:「揖,斂也。五瑞,公侯伯子男所執,以為瑞信也。堯將禪舜,使腢牧斂之,使舜親往班之。」正義揖音集。周禮典瑞云:「王執鎮圭,尺二寸。公執桓圭,九寸。侯執信圭,七寸。伯執躬圭,五寸。子執谷璧,男執蒲璧,皆五寸。言五瑞者,王不在中也。」孔文祥云:「宋末,會稽修禹廟,於廟庭山土中得五等圭璧百餘枚,形與周禮同,皆短小。此即禹會諸侯於會稽,執以禮山神而埋之。其璧今猶有在也。」
注7集解馬融曰:「舜受終後五年之二月。」鄭玄曰:「建卯之月也。祡祭東嶽者,考績。祡,燎也。」正義案:既班瑞腢後即東巡者,守土之諸侯會岱宗之岳,焚柴告至也。王者巡狩,以諸侯自專一國,威福任己,恐其壅遏上命,澤不下流,故巡行問人疾苦也。風俗通云:「太,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始也,長也,萬物之始,陰陽交代,故為五嶽之長也。」案:二月,仲月也。仲,中也,言得其中也。
注8正義乃以秩望祭東方諸侯境內之名山大川也。言秩者,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
注9集解鄭玄曰:「協正四時之月數及日名,備有失誤。」正義既見東方君長,乃合同四時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周禮:「太史掌正歲年以序事,頒正朔於邦國。」則節氣晦朔皆天子頒之。猶恐諸侯國異,或不齊同,因巡狩合正之。
注十集解鄭玄曰:「律,音律;度,丈尺;量,斗斛;衡,斤兩也。」正義律之十二律,度之丈尺,量之鬥斛,衡之斤兩,皆使天下相同,無制度長短輕重異也。漢律歷志云:「虞書云『同律度量衡』,所以齊遠近,立民信也。律有十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呂。律以統氣類物,一曰黃鐘,二曰太蔟,三曰姑洗,四曰蕤賓,五曰夷則,六曰無射。呂以旅陽宣氣,一曰林鐘,二曰南呂,三曰應鐘,四曰大呂,五曰夾鐘,六曰中呂。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起黃鐘之管長,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為一分,十分為一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而五度審矣。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黃鐘之龠,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為一龠,合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鬥,十斗為斛,而五量嘉矣。衡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輕重也。本起於黃鐘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而五權謹矣。衡,平也。權,重也。」
注□集解馬融曰:「吉、凶、賓、軍、嘉也。」正義周禮「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祇,以凶禮哀邦國之憂,以賓禮親邦國,以軍禮同邦國,以嘉禮親萬民」也。尚書堯典云「類於上帝」,吉禮也;「如喪考妣」,凶禮也;「腢後四朝」,賓禮也;大禹謨云「汝徂征」,軍禮也;堯典云「女於時」,嘉禮也。女音女慮反。
注□集解鄭玄曰:「即五瑞也。執之曰瑞,陳列曰玉。」
注□集解馬融曰:「三孤所執也。」鄭玄曰:「帛,所以薦玉也。必三者,高陽氏後用赤繒,高辛氏後用黑繒,其餘諸侯皆用白繒。」正義孔安國云:「諸侯世子執纁,公之孤執玄,附庸之君執黃也。」案:三統紀推伏羲為天統,色尚赤。神農為地統,色尚黑。黃帝為人統,色尚白。少昊,黃帝子,亦尚白。
故高陽氏又天統,亦尚亦。堯為人統,故用白。
注□正義羔、鴈也。鄭玄注周禮大宗伯云:「羔,小羊也,取其腢不失其類也。鴈,取其候時而行也。卿執羔,大夫執鴈。」案:羔、鴈性馴,可生為贄。
注□正義雉也。馬融云:「一死雉,士所執也。」案:不可生為贄,故死。
雉,取其守介死不失節也。
注□集解馬融曰:「摯:二生,羔、鴈,卿大夫所執;一死,雉,士所執。」
正義摯音至。贄,執也。鄭玄云:「贄之言至,所以自致也。」韋昭云:「贄,六贄:孤執皮帛,卿執羔,大夫執鴈,士執雉,庶人執鶩,工商執雞也。」
注□集解馬融曰:「五器,上五玉。五玉禮終則還之,三帛已下不還也。」
正義卒音子律反。復音伏。
注□正義禰音乃禮反。何休云:「生曰父,死曰考,廟曰禰。」
注□集解鄭玄曰:「巡狩之年,諸侯見於方岳之下。其閒四年,四方諸侯分來朝於京師也。」
注[二0]正義□音遍。言遍告天子治理之言也。
注[二一]正義孔安國云:「功成則錫車服,以表顯其能用也。」
注[二二]集解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廣大,分置并州。燕、齊遼遠,分燕置幽州,分齊為營州。於是為十二州也。」鄭玄曰:「更為之定界,浚水害也。」
注[二三]集解馬融曰:「言咎繇制五常之刑,無犯之者,但有其象,無其人也。」
正義孔安國云:「像,法也。法用常刑,用不越法也。」
注[二四]集解馬融曰:「流,放;宥,寬也。一曰幼少,二曰老耄,三曰蠢愚。
五刑,墨、劓、剕、宮、大辟。」正義孔安國云:「以流放之法寬五刑也。」鄭玄云:「三宥,一曰弗識,二曰過失,三曰遺忘也。」
注[二五]集解馬融曰:「為辨治官事者為刑。」
注[二六]集解鄭玄曰:「撲,檟楚也。撲為教官為刑者。」
注[二七]集解馬融曰:「金,黃金也。意善功惡,使出金贖罪,坐不戒慎者。」
注[二八]集解鄭玄曰:「眚陴,為人作患害者也。過失,雖有害則赦之。」
注[二九]集解徐廣曰:「一作『觿』。」
注[三0]集解鄭玄曰:「怙其奸邪,終身以為殘賊,則用刑之。」
注[三一]集解徐廣曰:「今文云『惟刑之謐哉』。爾雅曰『謐,靜也』。」索隱注「惟形之謐哉」,案:古文作「恤哉」,且今文是伏生口誦,恤謐聲近,遂作「謐」也。
讙兜進言共工,1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2共工果淫辟。3四岳舉鯀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岳強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三苗4在江淮、荊州5數為亂。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6以變北狄;7放驩兜於崇山,8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9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一0]以變東夷:四芊而天下鹹服。
注1正義讙兜,渾沌也。共工,窮奇也。鯀,檮杌也。三苗,饕餮也。左傳云「舜臣堯,流四凶,投諸四裔,以御魑魅」也。
注2正義工師,若今大匠卿也。
注3正義匹亦反。
注4集解馬融曰:「國名也。」正義左傳雲自古諸侯不用王命,虞有三苗,夏有觀扈。孔安國云:「縉雲氏之後為諸侯,號饕餮也。」吳起云:「三苗之國,左洞庭而右彭蠡。」案:洞庭,湖名,在岳州巴陵西南一里,南與青草湖連。
彭蠡,湖名,在江州潯陽縣東南五十二里。以天子在北,故洞庭在西為左,彭蠡在東為右。今江州、鄂州、岳州,三苗之地也。
注5正義淮,讀曰匯,音胡罪反,今彭蠡湖也。本屬荊州。尚書云「南入於江,東匯澤為彭蠡」是也。
注6集解馬融曰;「北裔也。」正義尚書及大戴禮皆作「幽州」。括地誌云:「故龔城在檀州燕樂縣界。故老傳雲舜流共工幽州,居此城。」神異經云:「西北荒有人焉,人面,朱□,蛇身,人手足,而食五穀禽獸,頑愚,名曰共工。」
注7集解徐廣曰:「變,一作『燮』。」索隱變謂變其形及衣服,同於夷狄也。
徐廣雲作「燮」。燮,和也。正義言四凶流四裔,各於四夷放共工等為中國之風俗也。
注8集解馬融曰:「南裔也。」正義神異經云:「南方荒中有人焉,人面鳥喙而有翼,兩手足扶翼而行,食海中魚,為人很惡,不畏風雨禽獸,犯死乃休,名曰驩兜也。」
注9集解馬融曰:「西裔也。」正義括地誌云:「三危山有三患,故曰三危,俗亦名卑羽山,在沙州敦煌縣東南三十里。」神異經云:「西荒中有人焉,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飛,為人饕餮,淫逸無理,名曰苗民。」又山海經雲大荒北經「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也。
注十集解馬融曰:「殛,誅也。羽山,東裔也。」正義殛音紀力反。孔安國云:「殛,竄,放,流,皆誅也。」括地誌云:「羽山在沂州臨沂縣界。」神異經云:「東方有人焉,人形而身多毛,自解水土,知通塞,為人自用,欲為欲息,皆*(曰)*雲是鯀也。」
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攝行天子之政,薦之於天。堯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1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2以思堯。堯知子丹朱之不肖,3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4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辟丹朱於南河之南。5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6是為帝舜。
注1集解徐廣曰:「堯在位凡九十八年。」駰案:皇覽曰「堯頤在濟陰城陽。
劉向曰『堯葬濟陰,丘□皆小』。呂氏春秋曰『堯葬谷林』。」皇甫謐曰「谷林即城陽。堯都平陽,於詩為唐國」。正義皇甫謐云:「堯即位九十八年,通舜攝二十八年也,凡年百一十七歲。」孔安國云:「堯壽百一十六歲。」括地誌云:
「堯陵在濮州雷澤縣西三里。郭緣生述征記云『城陽縣東有堯頤,亦曰堯陵,有碑』是也。」括地誌云:「雷澤縣本漢城陽縣也。」
注2正義尚書「三載,四海遏密八音」是也。
注3索隱鄭玄云:「肖,似也。不似,言不如父也。」皇甫謐云:「堯娶散宜氏之女,曰女皇,生丹朱。又有庶子九人,皆不肖也。」
注4索隱父子繼立,常道也。求賢而禪,權道也。權者,反常而合道。正義五帝官天下,老則禪賢,故權試舜也。
注5集解劉熙曰:「南河,九河之最在南者。」正義括地誌云:「故堯城在濮州鄄城縣東北十五里。竹書雲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又有偃朱故城,在縣西北十五里。竹書雲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案濮州北臨漯,大川也。河在堯都之南,故曰南河,禹貢「至於南河」是也。其偃朱城所居,即「舜讓避丹朱於南河之南」處也。
注6集解劉熙曰:「天子之位不可曠年,於是遂反,格於文祖而當帝位。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
虞舜者,1名曰重華。2重華父曰瞽叟,3瞽叟父曰橋牛,4橋牛父曰句望,5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
以至舜七世矣。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庶人。
注1集解謚法曰:「仁聖盛明曰舜。」索隱虞,國名,在河東大陽縣。舜,謚也。皇甫謐云「舜字都君」也。正義括地誌云:「故虞城在陝州河北縣東北五十里虞山之上。酈元注水經雲干橋東北有虞城,堯以女嬪於虞之地也。又宋州虞城大襄國所封之邑,杜預雲舜後諸侯也。又越州余姚縣,顧野王雲舜後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雲余姚。縣西七十里有漢上虞故縣。會稽舊記雲舜上虞人,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也。周處風土記雲舜東夷之人,生姚丘。」括地誌又云:「姚墟在濮州雷澤縣東十三里。孝經援神契雲舜生於姚墟。」案:二所未詳也。
注2集解徐廣曰﹕「皇甫謐云『舜以堯之二十一年甲子生,三十一年甲午徵用,七十九年壬午即真,百歲癸卯崩』。」正義尚書雲﹕「重華協於帝。」孔安國雲。「華謂文德也,言其光文重合於堯。」瞽叟姓媯。妻曰握登,見大虹意感而生舜於姚墟,故姓姚。目重瞳子,故曰重華。字都君。龍顏,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
注3正義先後反。孔安國雲﹕「無目曰瞽。舜父有目不能分別好惡,故時人謂之瞽,配字曰『叟』。叟,無目之稱也。」
注4正義橋又音嬌。
注5正義句,古侯反。望音亡。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1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像傲。瞽叟愛後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順事父及後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解。
注1索隱皇甫謐云:「舜母名握登,生舜於姚墟,因姓姚氏也。」
舜,冀州之人也。1舜耕歷山,2漁雷澤,3陶河濱,4作什器於壽丘,5就時於負夏。6舜父瞽叟頑,母嚚,弟象傲,皆欲殺舜。舜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在側。
注1正義蒲州河東縣本屬冀州。宋永初山川記云:「蒲□城中有舜廟,城外有舜宅及二妃□。」括地誌云:「媯州有媯水,源出城中。耆舊傳雲即舜厘降二女於媯汭之所。外城中有舜井,城北有歷山,山上有舜廟,未詳。」案:媯州亦冀州城是也。
注2集解鄭玄曰:「在河東。」正義括地誌云:「蒲州河東縣雷首山,一名中條山,亦名歷山,亦名首陽山,亦名蒲山,亦名襄山,亦名甘棗山,亦名質山,亦名狗頭山,亦名薄山,亦名吳山。此山西起雷首山,東至吳□,凡十一名,隨州縣分之。歷山南有舜井。」又云:「越州余姚縣有歷山舜井,濮州雷澤縣有歷山舜井,二所又有姚墟,雲生舜處也。及媯州歷山舜井,皆雲舜所耕處,未詳也。」
注3集解鄭玄曰:「雷夏,兗州澤,今屬濟陰。」正義括地誌云:「雷夏澤在濮州雷澤縣郭外西北。山海經雲雷澤有雷神,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也。」
注4集解皇甫謐曰:「濟陰定陶西南陶丘亭是也。」正義案:於曹州濱河作瓦器也。括地誌云:「陶城在蒲州河東縣北三十里,即舜所都也。南去歷山不遠。
或耕或陶,所在則可,何必定陶方得為陶也?舜之陶也,斯或一焉。」
注5集解皇甫謐曰:「在魯東門之北。」索隱什器,什,數也。蓋人家常用之器非一,故以十為數,猶今云「什物」也。壽丘,地名,黃帝生處。正義壽音受。顏師古云:「軍法,伍人為伍,二伍為什,則共器物,故謂生生之具為什器,亦猶從軍及作役者十人為火,共畜調度也。」
注6集解鄭玄曰:「負夏,□地。」索隱就時猶逐時,若言乘時射利也。尚書大傳曰「販於頓丘,就時負夏」,孟子曰「遷於負夏」是也。
舜年二十以孝聞。三十而帝堯問可用者,1四岳鹹薦虞舜,曰可。於是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舜居媯汭,內行彌謹。堯二女不敢以貴驕事舜親戚,2甚有婦道。堯九男皆益篤。3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4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5一年而所居成聚,6二年成邑,三年成都。7堯乃賜舜絺衣,8與琴,為築倉廩,予牛羊。瞽叟尚復欲殺之,使舜上塗廩,瞽叟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9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為匿空十旁出。□舜既入深,瞽叟與象共下土實井,□舜從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為已死。像曰「本謀者象。」象與其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堯二女,與琴,像取之。牛羊倉廩予父母。」象乃止舜宮居,□鼓其琴。舜往見之。像鄂不懌,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爾其庶矣!」□舜復事瞽叟愛弟彌謹。於是堯乃試舜五典百官,皆治。
注1正義可用,謂可為天子也。
注2正義二女不敢以帝女驕慢舜之親戚。親戚,謂父瞽叟,後母弟象,妹顆手等也。顆音苦果反。
注3正義篤,惇也。非唯二女恭勤婦道,九男事舜皆益惇厚謹敬也。
注4正義韓非子「歷山之農相侵略,舜往耕,開年,耕者讓畔」也。
注5集解史記音隱曰:「音游甫反。」駰謂寙,病也。正義苦,讀如盬,音古。
盬,麤也。寙音庾。
注6正義聚,在喻反,謂村落也。
注7正義周禮郊野法云「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也。
注8正義絺,□遲反,細葛布衣也。鄒氏音竹几反。
注9索隱言以笠自扞己身,有似鳥張翅而輕下,得不損傷。皇甫謐云「兩傘」,傘,笠類。列女傳云「二女教舜鳥工上廩」是也。正義通史云:「瞽叟使舜滌廩,舜告堯二女,女曰:『時其焚汝,鵲汝衣裳,鳥工往。』舜既登廩,得免去也。」
注十索隱音孔。列女傳所謂「龍工入井」是也。
注□正義言舜潛匿穿孔旁,從他井而出也。通史云:「舜穿井,又告二女。
二女曰:『去汝裳衣。龍工往。』入井,瞽叟與象下土實井,舜從他井出去也。」
括地誌云:「舜井在媯州懷戎縣西外城中。其西又有一井,耆舊傳雲並舜井也,舜自中出。帝王紀雲河東有舜井,未詳也。」
注□索隱亦作「填井」。
注□集解劉熙曰:「舜以權謀自免,亦大聖有神人之助也。」
注□正義扶問反。
注□正義宮即室也。爾雅云「室謂之宮」。禮云「命士已上,父子異宮」也。
注□索隱言汝猶當庶幾於友悌之情義也。如孟子取尚書文,又云「惟茲臣庶,女其於予治」,蓋欲令象共我理臣庶也。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1世得其利,謂之「八愷」。2高辛氏有才子八人,3世謂之「八元」。4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5不隕其名。至於堯,堯未能舉。舜舉八愷,使主后土,6以揆百事,莫不時序。7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8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9
注1集解名見左傳。
注2集解賈逵曰:「愷,和也。」索隱左傳史克對魯宣公曰:「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倉舒、隤皚、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
注3集解名見左傳。
注4集解賈逵曰:「元,善也。」索隱左傳:「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
注5索隱謂元、愷各有親族,故稱族也。濟,成也,言後代成前代也。
注6集解王肅曰:「君治九土之宜。」杜預曰:「后土地官。」索隱主土。禹為司空,司空主土,則禹在八愷之中。正義春秋正義云:「後,君也。天曰皇天,地曰后土。」
注7正義言禹度九土之宜,無不以時得其次序也。
注8索隱契為司徒,司徒敷五教,則契在八元之數。
注9正義杜預云:「內諸夏,外夷狄也。」案:契作五常之教,諸夏太平,夷狄向化也。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1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2少□氏3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4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5此三族世憂之。至於堯,堯未能去。縉雲氏6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7天下惡之,比之三凶。8舜賓於四門,9乃流四凶族,遷於四裔,十以御螭魅,□於是四門辟,言毋凶人也。
注1集解賈逵曰:「帝鴻,黃帝也。不才子,其苗裔讙兜也。」
注2正義慝,惡也。一本云「天下之民,謂之渾沌」。渾沌即讙兜也。言掩義事,陰為賊害,而好兇惡,故謂之渾沌也。杜預云:「渾沌,不開通之貌。」神異經云:「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藏,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扺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名渾沌。」又莊子云:「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忽乃相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
儵與忽謀欲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案:言讙兜性似,故號之也。
注3集解服虔曰:「金天氏帝號。」
注4集解服虔曰:「謂共工氏也。其行窮而好奇。」正義謂共工。言毀敗信行,惡其忠直,有惡言語,高粉飾之,故謂之窮奇。案常行終必窮極,好諂諛奇異於人也。神異經云:「西北有獸,其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聞人□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輒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輒殺獸往饋之,名曰窮奇。」
案:言共工性似,故號之也。
注5集解賈逵曰:「檮杌,頑凶無疇匹之貌,謂鯀也。」正義檮音道刀反。杌音五骨反。謂鯀也。凶頑不可教訓,不從詔令,故謂之檮杌。案:言無疇匹,言自縱恣也。神異經云:「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很,一名難訓。」
案:言鯀性似,故號之也。
注6集解賈逵曰:「縉雲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任縉雲之官也。」
正義今括州縉雲縣,蓋其所封也。
字書雲縉,赤繒也。
注7正義謂三苗也。言貪飲食,冒貨賄,故謂之饕餮。神異經云:「西南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性很惡,好息,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強者奪老弱者,畏腢而擊單,名饕餮。」言三苗性似,故號之。
注8集解杜預曰:「非帝子孫,故別之以比三凶也。」正義此以上四處皆左傳文。或本有並文次相類四凶,故書之,恐本錯脫耳。
注9正義杜預云:「辟四門,達四聰,以賓禮觿賢也。」
注十集解賈逵曰:「四裔之地,去王城四千里。」
注□集解服虔曰:「螭魅,人面獸身,四足,好惑人,山林異氣所生,以為人害。」正義御音魚呂反。螭音丑知反。魅音媚。案:御魑魅,恐更有邪諂之人,故流放四凶以御之也。故下云「無凶人」也。
舜入於大麓,烈風雷雨不迷,堯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堯老,使舜攝行天子政,巡狩。舜得舉用事二十年,而堯使攝政。攝政八年而堯崩。三年喪畢,讓丹朱,天下歸舜。而禹、皋陶、1契、後稷、伯夷、夔、龍、倕、益、彭祖2自堯時而皆舉用,未有分職。3於是舜乃至於文祖,謀於四岳,辟四門,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論帝德,行厚德,遠佞人,4則蠻夷率服。舜謂四岳曰:
「有能奮庸5美堯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為司空,可美帝功。」
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維是勉哉。」禹拜稽首,讓於稷、契與皋陶。
舜曰:「然,往矣。」6舜曰:「□,黎民始饑,7汝後稷播時百谷。」8舜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馴,9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寬。」十舜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奸軌,□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維明能信。」□舜曰:「誰能馴予工﹖」[一八]皆曰垂可。於是以垂為共工。□舜曰:「誰能馴予上下[二0]草木鳥獸﹖」皆曰益可。於是以益為朕虞。[二一]益拜稽首,讓於諸臣朱虎、熊羆。[二二]舜曰:「往矣,汝諧。」遂以朱虎、熊羆為佐。[二三]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禮﹖」[二四]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為秩宗,[二五]夙夜維敬,直哉維靜絜。」[二六]伯夷讓夔、龍。舜曰:「然。[二七]以夔為典樂,教囁子,[二八]直而溫,[二九]寬而栗,[三0]剛而毋虐,簡而毋傲;[三一]詩言意,歌長言,[三二]聲依永,律和聲,[三三]八音能諧,毋相奪倫,神人以和。」[三四]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三五]舜曰:「龍,朕畏忌讒說殄偽,振驚朕觿,[三六]命汝為納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三七]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三八]敬哉,惟時相天事。」[三九]三歲一考功,三考絀陟,遠近觿功鹹興。分北三苗。[四0]
注1正義高姚二音。
注2索隱彭祖即陸終氏之第三子,籛鏗之後,後為大彭,亦稱彭祖。正義皋陶字庭堅。英六二國是其後也。契音薛,殷之祖也。伯夷,齊太公之祖也。夔,巨龜反,樂官也。倕音垂,亦作「垂」,內言之官也。益,伯翳也,即秦、趙之祖。彭祖自堯時舉用,歷夏、殷封於大彭。
注3正義分音符問反,又如字。分謂封疆爵土也。
注4正義舜命十二牧論帝堯之德,又敦之於民,遠離邪佞之人。言能如此,則夷狄亦服從也。
注5集解馬融曰:「奮,明;庸,功也。」
注6集解鄭玄曰:「然其舉得其人。汝往居此官,不聽其所讓也。」
注7集解徐廣曰:「今文尚書作『祖饑』。祖,始也。」索隱古文作「阻饑」。
孔氏以為阻,難也。祖阻聲相近,未知誰得。
注8集解鄭玄曰:「時,讀曰蒔。」正義稷,農官也。播時謂順四時而種百谷。
注9集解鄭玄曰:「五品,父、母、兄、弟、子也。」王肅曰:「五品,五常也。」正義馴音訓。
注十集解馬融曰:「五品之教。」
注□集解鄭玄曰:「猾夏,侵亂中國也。」
注□集解鄭玄曰:「由內為奸,起外為軌。」正義亦作「宄」。
注□集解馬融曰:「獄官之長。」正義案:若大理卿也。
注□集解馬融曰:「五刑,墨、劓、剕、宮、大辟。三就,謂大罪陳諸原野,次罪於市朝,同族適甸師氏。既服五刑,當就三處。」正義孔安國云:「服,從也,言得輕重之中正也。」案:墨,點鑿其額,涅以墨。劓,截鼻也。剕,刖足也。宮,淫刑也,男子割勢,婦人幽閉也。大辟,死刑也。
注□正義度音徒洛反。尚書作「宅」。孔安國云「五刑之流,各有所居」也。
注□正義案:謂度其遠近,為三等之居也。
注□集解馬融曰:「謂在八議,君不忍刑,宥之以遠。五等之差亦有三等之居:大罪投四裔,次九州之外,次中國之外。當明其罪,能使信服之。」
注□集解馬融曰:「謂主百工之官也。」
注□集解馬融曰:「為司空,共理百工之事。」
注[二0]集解馬融曰:「上謂原,下謂隰。」
注[二一]集解馬融曰:「虞,掌山澤之官名。」
注[二二]索隱即高辛氏之子伯虎、仲熊也。正義孔安國云:「朱虎,熊羆,二臣名。垂、益所讓四人,皆在元凱之中也。」
注[二三]正義為益之佐也。
注[二四]集解馬融曰:「三禮,天神、地只、人鬼之禮也。」鄭玄曰:「天事、地事、人事之禮。」
注[二五]集解鄭玄曰:「主次秩尊卑。」正義若太常也。漢書百官表云「王莽改太常曰秩宗」,依古也。孔安國云:「秩,序;宗,尊也。主郊廟之官也。」
注[二六]正義靜,清也。絜,明也。孔安國云:「職典禮,施政教,使正直而清明。」
注[二七]正義孔安國云:「然其推賢,不許其讓也。」
注[二八]集解鄭玄曰:「國子也。」案:尚書作「冑子」,囁冑聲相近。正義囁,冑雉反。孔安國云:「冑,長也。謂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以歌詩蹈之舞之,教長國子中和祗庸孝友。」
注[二九]集解馬融曰:「正直而色溫和。」
注[三0]集解馬融曰:「寬大而謹敬戰慄也。」
注[三一]正義孔安國云:「剛失之虐,簡失之傲,教之以防其失也。」
注[三二]集解馬融曰:「歌,所以長言詩之意也。」正義孔安國云:「詩言志以導其心,歌詠其義以長其言也。」
注[三三]集解鄭玄曰:「聲之曲折又依長言,聲中律乃為和也。」正義孔安國云:
「聲,五聲,宮、商、角、征、羽也。律謂六律六呂,十二月之音氣也。當依聲律和樂也。」
注[三四]集解鄭玄曰:「祖考來格,腢後德讓,其一隅也。」正義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也。孔安國云:「倫,理也。八音能諧,理不錯奪,則神人鹹和,命夔使勉也。」
注[三五]集解鄭玄曰:「百獸,服不氏所養者也。率舞,言音和也。」正義於音烏。孔安國云:「石磬,音之清者。拊亦擊也。舉清者和,則其餘皆從矣。樂感百獸,使相率而舞,則神人和可知也。」案:磬,一片黑石也。不音福尤反。
周禮云「夏官有服不氏,掌服猛獸,下士一人,徒四人」。鄭玄云「服不服之獸也」。
注[三六]集解徐廣曰:「一云『齊說殄行,振驚觿』。」駰案:鄭玄曰「所謂色取仁而行違,是驚動我之觿臣,使之疑惑」。正義偽音危睡反。言畏惡利口讒說之人,兼殄絕奸偽人黨,恐其驚動我觿,使龍遏絕之,出入其命惟信實也。此「偽」字太史公變尚書文也。尚書偽字作「行」,音下孟反。言己畏忌有利口讒說之人,殄絕無德行之官也。
注[三七]正義孔安國云:「納言,喉舌之官也。聽下言納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必信也。」
注[三八]集解馬融曰:「稷、契、皋陶皆居官久,有成功,但述而美之,無所復氣。禹及垂已下皆初命,凡六人,與上十二牧四岳,凡二十二人。」鄭玄曰:「皆格於文祖時所氣命也。」
注[三九]正義相,視也。舜命二十二人各敬行其職,惟在順時,視天所宜而行事也。
注[四0]集解鄭玄曰:「所竄三苗為西裔諸侯者猶為惡,乃復分析流之。」
此二十二人鹹成厥功:皋陶為大理,平,1民各伏得其實;伯夷主禮,上下鹹讓;垂主工師,2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澤辟;3□主稷,百谷時茂;
契主司徒,百姓親和;龍主賓客,遠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違;4唯禹之功為大,披九山,5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職來貢,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於荒服。南撫交址、北發,6西戎、析枝、渠廋、氐、羌,7北山戎、發、息慎,8東長、鳥夷,9四海之內十鹹戴帝舜之功。
於是禹乃興九招之樂,□致異物,鳳皇來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注1正義皋陶作士,正平天下罪惡也。
注2正義工師,若今大匠卿也。
注3正義婢亦反,開也。
注4正義禹九州之民無敢辟違舜十二牧也。
注5正義披音皮義反。謂傍其山邊以通。
注6索隱一句。
注7索隱一句。
注8集解鄭玄曰:「息慎,或謂之肅慎,東北夷。」
注9索隱此言帝舜之德皆撫及四方夷人,故先以「撫」字總之。北發當云「北戶」,南方有地名北戶。又案漢書,北發是北方國名,今以北發為南方之國,誤也。此文省略,四夷之名錯亂。「西戎」上少一「西」字,「山戎」下少一「北」字,「長」字下少一「夷」字。長夷也,鳥夷也,其意宜然。今案:大戴禮亦云「長夷」,則長是夷號。又云「鮮支、渠搜」,則鮮支當此析枝也。鮮析音相近。鄒氏、劉氏云「息並音肅」,非也。且夷狄之名,古書不必皆同,今讀如字也。正義注「鳥」或作「島」。括地誌云:
「百濟國西南海中有大島十五所,皆置邑,有人居,屬百濟。又倭國西南大海中島居凡百餘小國,在京南萬三千五百里。」案:武後改倭國為日本國。
注十正義爾雅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注□索隱招音韶,即舜樂簫韶。九成,故曰九招。
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攝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1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2舜之踐帝位,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謹,3如子道。
封弟象為諸侯。4舜子商均亦不肖,5舜乃豫薦禹於天。6十七年而崩。
三年喪畢,禹亦乃讓舜子,7如舜讓堯子。諸侯歸之,然後禹踐天子位。堯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8以奉先祀。服其服,禮樂如之。以客見天子,9天子弗臣,示不敢專也。
注1集解皇甫謐曰:「舜所都,或言蒲阪,或言平陽,或言潘。潘,今上谷也。」
正義括地誌云:「平陽,今晉州城是也。潘,今媯州城是也。蒲阪,今蒲州南二里河東縣界蒲阪故城是也。」
注2集解皇覽曰:「舜頤在零陵營浦縣。其山九溪皆相似,故曰九疑。傳曰『舜葬蒼梧,像為之耕』。禮記曰『舜葬蒼梧,二妃不從』。山海經曰『蒼梧山,帝舜葬於陽,丹朱葬於陰』。」皇甫謐曰:「或曰二妃葬衡山。」
注3集解徐廣曰:「和敬貌。」
注4集解孟子曰:「封之有庳。」音鼻。正義帝王紀云:「舜弟象封於有鼻。」
括地誌云:「鼻亭神在營道縣北六十里。故老傳雲,舜葬九疑,像來至此,後人立祠,名為鼻亭神。輿地誌雲零陵郡應陽縣東有山,山有象廟。王隱晉書雲本泉陵縣,北部東五里有鼻墟,像所封也。」
注5集解皇甫謐曰:「娥皇無子,女英生商均。」正義譙周云:「以虞封舜子,今宋州虞城縣。」括地誌云:「虞國,舜後所封邑也。或雲封舜子均於商,故號商均也。」
注6索隱謂告天使之攝位也。
注7正義括地誌云:「禹居洛州陽城者,避商均,非時久居也。」
注8集解譙周曰:「以唐封堯之子,以虞封舜之子。」索隱漢書律歷志雲封堯子朱於丹淵為諸侯。商均封虞,在梁國,今虞城縣也。正義括地誌云:「定州唐縣,堯後所封。宋州虞城縣,舜後所封也。」
注9正義為天子之賓客也。
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1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2帝舜為有虞。3帝禹為夏後而別氏,姓姒氏。契為商,姓子氏。4□為周,姓姬氏。5
注1集解徐廣曰:「外傳曰『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虞翻云『以德為氏姓』。又虞說以凡有二十五人,其二人同姓姬,又十一人為十一姓,酉、祁、已、滕、葴、任、荀、厘、姞、儇、衣是也,余十二姓德薄不紀錄。」正義厘音力其反。姞音其吉反。儇音在宣反。
注2集解韋昭曰:「陶唐皆國名,猶湯稱殷商矣。」張晏曰:「堯為唐侯,國於中山,唐縣是也。」
注3集解皇甫謐曰:「舜嬪於虞,因以為氏,今河東大陽西山上虞城是也。」
注4索隱禮緯曰:「禹母修己吞薏苡而生禹,因姓姒氏。」而契姓子氏者,亦以其母吞乙子而生。
注5集解鄭玄駁許慎五經異義曰:「春秋左傳『無駭卒,羽父請謚與族。公問族於觿仲,觿仲對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為氏,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為展氏』。以此言之,天子賜姓命氏,諸侯命族。族者,氏之別名也。姓者,所以統系百世,使不別也。氏者,所以別子孫之所出。故世本之篇,言姓則在上,言氏則在下也。」
太史公曰:1學者多稱五帝,尚矣。2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3薦紳先生難言之。4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5儒者或不傳。6余嘗西至空桐,7北過涿鹿,8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9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十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閒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余並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
注1正義太史公,司馬遷自謂也。自□傳云「太史公曰先人有言」,又云「太史公曰余聞之董生」,又云「太史公遭李陵之禍」。明太史公,司馬遷自號也。
遷為太史公官,題贊首也。虞□云:「古者主天官者皆上公,非獨遷。」
注2索隱尚,上也,言久遠也。然「尚矣」文出大戴禮。
注3正義馴,訓也。謂百家之言皆非典雅之訓。
注4集解徐廣曰:「薦紳□縉紳也,古字假借。」
注5正義系音奚計反。
注6索隱五帝德、帝系姓皆大戴禮及孔子家語篇名。以二者皆非正經,故漢時儒者以為非聖人之言,故多不傳學也。
注7正義余,太史公自稱也。嘗,曾也。空桐山在原州平高縣西百里,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處。
注8正義涿鹿山在媯州東南五十里,山側有涿鹿城,□黃帝、堯、舜之都也。
注9索隱古文□帝德、帝系二書也。近是聖人之說。
注十索隱太史公言己以春秋、國語古書博加考驗,益以發明五帝德等說甚章著也。
注□集解徐廣曰:「弟,但也。史記、漢書見此者非一。又左思蜀都賦曰『弟如滇池』,而不詳者多以為字誤。學者安可不博觀乎?」正義顧,念也。弟,且也。太史公言博考古文,擇其言表見之不虛,甚章著矣,思念亦且不須更深考論。
注□索隱言帝德、帝系所有表見者皆不為虛妄也。
注□正義言古文尚書缺失其閒多矣,而無說黃帝之語。
注□索隱言古典殘缺有年載,故曰「有閒」。然皇帝遺事散軼,乃時時旁見於他記說,□帝德、帝系等說也。故己今采案而備論黃帝已來事耳。
注□正義太史公據古文並諸子百家論次,擇其言語典雅者,故著為五帝本紀,在史記百三十篇書之首。
【索隱述贊】帝出少典,居於軒丘。既代炎歷,遂禽蚩尤。高陽嗣位,靜深有謀。小大遠近,莫不懷柔。爰洎帝嚳,列聖同休。帝摯之弟,其號放勳。就之如日,望之如雲。郁夷東作,昧谷西曛。明□庂陋,玄德升聞。能讓天下,賢哉二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