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科幻小說>>葛瑞姆·漢卡克>>上帝的指紋

雲台書屋

第二十七章 大地陰暗,黑雨降臨

  在最後一次冰河時代,地球上所有生靈遭逢一連串的災禍。從其他體型較大的 物種的下場,我們可以推知這些災禍如何影響到人類。這方面的證據有時令人相當 迷惑,誠如達爾文在訪問南美洲後所說的:
  面對物種絕滅的現象,沒有人比我更感到驚訝了。當我在〔阿根廷〕拉普拉達 港(La Plata)發現乳齒象、大懶獸、劍齒獸和其他已經絕種的古生物——它們共 同生活在相當晚近的地質時期——所遺留下的骨骸中嵌著一枚馬齒時,我整個人都 呆住了。西班牙人把馬匹引進南美洲之後,它們在曠野中奔騰出沒,繁衍得十分快 速,這證明南美洲的地理環境適合馬匹生長,那麼,本地土生土長的馬匹為什麼會 在相當晚近的時期絕滅呢1?
  答案當然是冰河時代。它消滅了美洲土生土長的馬匹,也使活躍在這個地區的 一些哺乳動物絕種。物種絕滅的現象,不僅僅發生在西半球。世界其他地區,由於 不同的原因,在漫長的冰河化過程中,不同的時候曾經出現過物種滅絕的現象。以 整個地球來說,遭建滅種噩運的許多物種,大部分是在冰河時代的最後7000年滅絕 的。這段時期,大約是從公元前15000 年∼公元前8000年之間。
  冰原時而擴展,時而消退,導致動物大量死亡。和冰原活動有關的氣候與地質 事件,本質究竟為何,在目前這個階段我們暫且不討論。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場 災難中,海嘯、地震。強烈風暴、冰川作用的突然加劇和消滅,都發揮了重大的作 用。但更重要的是,不論造成這些現象的真正原因為何,最後一次冰河時代所產生 的動亂,導致物種大規模滅絕。
  達爾文在《日誌》(Journal )中指出,這場動亂動搖了「地球的整個架構」 2。例如,在西半球,從公元前15000 年到公元前8000年之間,70多種大型哺乳動 物遭逢滅絕的噩運,包括7 個科的所有北美洲成員和所有長鼻類動物。在這段時期, 暴斃的動物總數超過4000萬頭,但是,絕大部分是在短短2000年中(公元前11000 年∼公元前9000年)被滅絕的。相對之下,在此之前的30萬年中,從地球上消失的 動物大約只有20種。
  晚期的、大規模的動物滅絕現象也發生在歐洲和亞洲。連遙遠的澳大利亞也不 能倖免——在相當短的一段時期,澳大利亞總共喪失了大約19種大型脊椎動物,有 些不是哺乳類。
  阿拉斯加與西伯利亞:大地突然凍結
  13000 年前到11000 年前發生的地質劇變中,災情最慘重的地區,要算阿拉斯 加和西伯利亞北部。環繞北極圈的「死亡地帶」,散佈著無數大型動物的遺骸,包 括許多完整無缺的屍體和大量保存完好的象牙。事實上,在這兩個地區,常常有人 將巨象屍體解凍,割下它們的肉,餵養拖雪車的狗;在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市(Fairbanks), 餐館的菜單上可以看到「巨象排」(mammoth steak )這道菜。一位專家指出: 「那個時候,成千上萬的動物死亡後就立刻凍僵,此後一直保持冰凍狀態,否則的 話,它們的肉和長牙不會保存那麼完好……造成這場大災難的,一定是某種極為強 大的力量。」3「北極生物研究所」(Institute of Arctic Biology )的葛斯瑞 博士(Dr.Dale Guthrie)提到,公元前11000 年,在阿拉斯加生活的動物種類十 分繁多:
  各種各樣的動物生活在一塊:劍齒貓、駱駝、馬、犀牛、驢、長角鹿、獅子、 雪貂、駝羚。想像這情景時,我們難免會對它們居住的世界感到好奇。這些動物跟 我們今天看到的完全不同,因此,我們不得不問:當時的環境應該也不相同吧4?
  埋藏這些動物遺骸的阿拉斯加軟泥,看起來就像一層細緻的、灰黑色的沙土。 根據新墨西哥大學奚本教授(Professor Hibben)的觀察,冰凍在這層軟泥中的是:
  扭曲的動物遺骸和橫七豎八的樹幹,摻雜著結晶的冰塊和一層層泥炭和青苔… …美洲野牛、馬、狼、熊、獅子……顯然,在某種力量威迫下整群動物驟然死亡… …這一堆堆動物或人類的屍體,絕不可能是尋常的自然力量造成的……5
  在不同的地層,學者發現,石造手工藝品「冰藏在地下深處,跟冰河時代的動 物遺骸放置在一塊。這個現象證明,人類和已經絕種的動物曾經共同生活在阿拉斯 加」。6在阿拉斯加軟泥中,學者還發現:
  強烈的大氣騷動所留下的證據。哺乳動物和美洲野牛的屍體支離破碎,扭曲成 一團,彷彿被憤怒的天神一掌殛斃似的。在一個地方,我們找到一隻巨象的前腿和 肩膀,焦黑的骨骼上還輪附著一些肌肉、趾甲和毛髮。附近,我們發現一頭野牛的 頸項和頭顱,脊柱的筋腔和韌帶依然完好,覆蓋在牛角上的角質素也完整無缺。這 些動物身上完全看不到刀痕或其他類似的傷痕〔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它們絕不是 死於獵人之手)。就像稻草人一樣,它們被撕成碎片,遺骸散佈各處——儘管這些 動物有些體重高達好幾噸。跟一堆堆骨骸摻雜在一塊的,是一株株歪七扭八、糾結 成一團的樹木。在一層細緻的沙土覆蓋下,這些骨骸和樹木永遠被冰藏起來7。
  類似的景象,我們在西伯利亞也看得到。約莫在同一個時期,西伯利亞也發生 災難性的氣候改變和地質動盪。這裡的冰凍巨象墳場,自羅馬時代以來,就一直被 象牙商人「開採」;據估計,在20世紀初,10年之間這兒就生產出2 萬對像牙。
  再一次,我們察覺,某一種神秘的力量似乎隱藏在幕後,主導這些大規模的物 種滅絕行動。一般學者認為,皮堅肉厚。渾身毛茸茸的巨象能夠適應寒冷的天氣, 因此,我們在西伯利亞發現它們的遺骸並不感到詫異。然而,令人百思不解的是, 人類的遺骸竟然埋藏在巨象身邊,此外還有其他根本不適合在寒地生長的物種:
  西伯利亞北部的平原曾經養育過大量的犀牛、羚羊。馬、野牛和其他食草動物 ;它們是許多種食肉動物——包括劍齒貓——捕食的對象……就像那些巨象,這些 動物活動的範圍遠及西伯利亞北端,直抵北冰洋岸,甚至更往北進入裡雅科夫(Lyakhov) 和新西伯利亞群島,那兒距離北極只有很短的路程8。
  研究人員證實,公元前11O00 年大災難發生之前居住在西伯利亞的34種動物, 包括奧西普巨象(Ossip's mammoth )、巨鹿、穴居的土狼和獅子,其中至少有28 種只適合居住在溫帶地區。這一來,我們就必須面對一個令人困惑的事實:越往北 走,我們就發現越多巨象和其他動物的遺骸。這跟我們的預期完全相反。事實上, 最早發現新西伯利亞群島(位於北極圈內)的探險家就曾描述,群島中的幾座島嶼, 幾乎完全是由巨象的骨骼和長牙堆疊成的。誠如19世紀法國動物學家喬治·居維埃 (Georges Cuvier)指出的,這個現象證明:「那些地區的氣候,以往並不那麼寒 冷,因為這群動物不可能存活在這樣的低溫下。顯然,這些動物死亡的那一刻,它 們居住的土地就開始凍結。」9還有大量證據顯示公元前11000 年左右,西伯利亞 的氣溫驟降,變得十分寒冷。勘探新西伯利亞群島時,北極探險家愛德華·馮托爾 男爵(Baron Eduard von T0ll )找到「一隻劍齒虎的遺骸和一株高達70英尺的果 樹。這株倒下的樹木,完好地保藏在永凍層中,樹根和種子都完整無缺。青翠的葉 子和成熟的果實仍舊依附在樹枝上……今天,在新西伯利亞群島,惟一生長的樹木 只有1 英吋高的柳樹。」十絕種的動物死亡前所吃的食物,也同樣顯示西伯利亞氣 溫驟降所帶來的災難實在非同小可:「在刺骨的嚴寒中,巨像一頭接一頭暴斃。死 亡來得太突然,巨象吞下的食物來不及消化……我們在巨象的嘴巴和肚子裡找到野 草、風信子、金鳳花、菖蒲和野豆,全都保存完好,一眼就可以辨認出來。」□不 必說,在今天的西伯利亞,這些植物是不可能生長的。公元前11000 年,它們卻在 西伯利亞出現,因此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那個時候,西伯利亞的氣候一定相當溫和, 甚至溫暖,適合萬物生長。在世界其他地區,冰河時代的結束給大地帶來新的生機, 為什麼在西伯利亞這個早期的樂園福地,它卻帶來永恆的冬天?這個問題,且讓我 們留待本書第8 部解答。這裡我們只想指出:12000 年前到130O0 年前的這段時期 中,嚴寒的天氣突然降臨西伯利亞,很快就把這塊土地變成一片凍原。這使我們回 想起伊朗的祆教傳說:原本每年享受7 個月夏天的樂土,一夕之間,被轉變成冰雪 覆蓋的荒原,每年有10個月是苦寒的冬天。
  千座火山一齊爆發
  許多災難神話提到那個氣候酷寒、天空陰暗、含瀝青的熾熱黑雨傾盆而下的時 代。一連好幾百年,涵蓋西伯利亞、加拿大育康地區(the Yukon )和阿拉斯加大 部分土地的「死亡圈」,所呈現的想必就是這樣一幅景象。在這片土地上,「一層 層火山灰散佈在軟泥中,覆蓋著成堆的骨骸和象牙。顯然,物種的滅絕和火山的大 規模爆發是同時發生的」□。許多證據顯示,威斯康星冰川消退期間,火山活動格 外頻繁□。遠離阿拉斯加凍原的南方地區,數以干計的史前動物和植物一齊沉陷在 洛杉磯附近有名的拉勒裡亞(La Brea )焦油坑中。那兒挖掘出來的動物遺骸包括 野牛、馬、駱駝、樹獺。巨象、乳齒象和至少700 只劍齒虎。考古學家還找到一整 副人類骨骼,關節已經脫落,全身被瀝青包裹,瀝青中摻混著一種已經滅絕的兀鷹 留下的骨骸。拉勒裡亞地區發現的遺骸,「破碎、扭曲、混雜、糾纏成一團」,顯 示這一帶的確發生過一場突然降臨的、災情極為慘重的火山災變□。加州其他兩個 地點——卡子特裡亞(Carpinteria )和麥基屈克(Mckittrick)——的瀝青坑, 也發掘出具有代表性的冰河時代晚期鳥類和哺乳動物遺骸。在聖皮德羅河谷(San Pedro Valley),乳齒象的骨骸被挖掘出來時,四肢仍然挺立著,全身被厚厚的火 山灰和泥沙包裹住。在科羅拉多州佛洛裡斯坦湖(Lake Floristan)和俄勒岡州約 翰戴伊盆地(John Day Basin)發現的化石,也是從成堆的火山灰中挖掘出來的。
  在「威斯康星冰川作用」的末期,毀滅無數物種的火山爆發似乎特別猛烈,然 而,在整個冰河時代,火山活動卻持續進行著,不僅發生在北美洲,也出現在中南 美洲、北大西洋、亞洲大陸和日本。
  我們實在很難想像,生活在那個怪異的、可怖的時代的人類,面對持續不斷的 火山活動,日子到底是怎麼過的。讀者只需回想一下,1980年美國華盛頓州聖海倫 斯火山(Mount Saint Helens)爆發時噴火高層大氣中的花椰菜形狀煙霧就能夠體 會到,當一連串火山在世界各地順序爆發時,受影響的絕不只是本地的生靈,連全 球氣候都會遭受嚴重破壞。
  據估計,聖海倫斯火山總共噴出1 立方公里的熔岩,但比起冰河時代的火山爆 發,只能算小巫見大巫。威力比較可觀的是印尼火山克拉卡托亞(Krakatoa)。它 在1883年爆發時,總共奪走3600O 條人命,爆炸聲直傳到3000英里外。從異他海峽 (Sunda Strait)的震央捲起的海嘯,高達100 英尺,有如千軍萬馬般洶湧過爪哇 海和印度洋,把輪船捲進幾英里深的內陸,在遙遠的非洲東部和美洲西海岸引發洪 水。18立方公里的熔岩,以及大量火山灰和塵土被噴進大氣層;往後兩年多,全世 界的天空都明顯地陰暗下來,落日變得特別的紅。在這段期間,全球平均氣溫顯著 下降,因為火山灰中的粒子把陽光反射回天空。
  在火山活動頻繁的冰河時代,地上生靈面對的不只是一座克拉卡托亞火山,而 是千百座。一連串火山爆發的結果,首先,冰川作用加劇進行,因為陽光被火山噴 出的熾熱煙霧阻隔,使原本就很低的氣溫降到更低。同時,火山將大量二氧化碳噴 進大氣中,而二氧化碳是一種會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因此,我們可以推測,當火 山恢復平靜時,全球氣候會有某種程度的回升。有幾位學者認為,大冰原的持續擴 展和消退,肇因於火山活動與氣候之間有如「拉鋸戰」般的互動□。
  全球大洪水
  地質學家大都同意,到了公元前8000年,北美洲的威斯康星大冰原和歐洲的沃 姆大冰原,已經全面消退。冰河時代總算結束了。然而,冰河時代結束之前的7O00 年,卻是氣候和地質變動最劇烈的時期——劇烈到令人無法想像。少數倖存的人類 部落,從一個災禍逃離,馬上又得面對另一場劫難,惶惶不可終日,急急如喪家之 犬。偶爾大地恢復寧靜,他們就盼望噩運從此遠離。可是,當大地上的冰川開始溶 化時,他們卻又得時時忍受洪水的肆虐。以往被數以10億噸計的冰塊擠壓到「軟流 層」(asthenospher)的地殼,這時趁著冰塊溶化又冒出頭來,有時相當急速,結 果引發強烈地震,空氣中充滿可怕的聲響。
  有時情況特別糟糕。遭逢滅種噩運的動物,大多死在公元前11000 年到公元前 9000年之間,而這段時期正是氣候變動最劇烈的時候。誠如地質學家英柏瑞(John Imbrie)指出的:「大約11000 年前,地球上發生一場氣候大革命。」□沉澱作用 加速進行;大西洋表面的海水溫度驟然上升,幅度達攝氏6 到10度。
  造成物種絕滅的另一個動盪時期,出現在公元前150O0 年到公元前13000 年之 間。在上一章我們發現,大約17000 年前,「塔茲威爾大推進」將冰原擴展到最大 的範圍,接著,在往後不到2O00年中,冰原急速地、持續地消溶,使北美洲和歐洲 數百萬平方英里的土地徹底非冰河化。
  有些地區的情況很特殊:阿拉斯加整個西部、加拿大育康地區、西伯利亞大部 (包括今天全世界氣候最寒冷的新西伯利亞群島),直到冰河時代將近結束之前, 一直是不被冰原覆蓋的地區。大約12000 年前,這些地區才突然變得十分寒冷,結 果活活凍死了很多巨象和其他大型哺乳動物。
  別的地區呈現的卻是另一幅景象。當時,歐洲大部分土地被掩埋在2 英里厚的 冰層下。在北美洲大部分地區情況也是如此。那裡的冰原從位於哈得遜灣(Hudson Bay )附近的中心向外擴展,涵蓋整個加拿大東部、新英格蘭和美國中西部大部分 地區,一路延伸到北緯37度,直抵密西西比河谷的辛辛那提市南郊,距離赤道也不 算太遙遠了。
  根據專家估算,在高峰時期(1700年前),覆蓋北半球的冰層總體積達600 萬 立方英里。當然,南半球也經歷類似的冰川作用,一如我們在前文提到的。構成無 數冰山的水源,由世界的海洋提供——那時的海平面比現在低400 英尺左右。
  就在這個時期,氣候的鐘擺猛然轉向。冰原的全面溶化發生得那麼突然,涵蓋 的區域那麼遼闊,以致學者把它稱為「某種奇跡」□。以地質學的術語來說,在歐 洲它代表的是溫暖氣候的「波林階段」(Bolling phase ),在美洲則是「佈雷迪 間冰段」(Brady interstadial)。在這兩個地區:
  需要4 萬年時間才逐漸發展完成的冰山,在短短2O00年中就消失無蹤。顯然, 我們不能用尋常的、逐步發生作用的氣候因素來解釋這個現象(我們通常使用這些 因素解釋冰河時代)……冰川的迅速溶化顯示,某種不尋常的因素影響到當時的氣 候。根據我們推算,大約16500 年前,這個因素第一次出現,200O年後,它就摧毀 了大部分——數目可能高達3/4 ——的冰川。
  此外,證據顯示,冰川的全面溶化,大部分發生在1000年或更短的時間內□。
  無可避免地,冰川的全面溶化所造成的第一個後果就是海平面急遽上升——上 升的幅度可能高達350 英尺。島嶼和大陸橋消失在海水中,低窪的海岸線被淹沒。 海嘯不時發生,吞沒岸上的高地。海嘯消退後,在陸地上遺留下無可磨滅的痕跡。
  在美國,「冰河時代海洋生物的遺骸,出現在密西西比河東邊的墨西哥灣海岸 上,有些地點的高度達海拔200 多英尺」□。在密歇根州,研究人員在散佈著冰河 堆積物的沼澤中發現兩隻鯨魚的骨骼。在佐治亞州,海洋堆積物出現在海拔160 英 尺的陸地上;在佛羅里達州北部則出現在240 英尺的高地上。得克薩斯州的位置, 在「威斯康星冰川作用」所涵蓋的地區的南邊,但在這裡的海洋堆積物中,研究人 員卻找到冰河時代的陸地哺乳動物遺骸。另一組海洋堆積物,包含海象。海豹和至 少五種鯨魚的遺骸,散佈在加拿大東北各省和北極海岸。在北美洲太平洋海岸的許 多地區,冰河時代海洋堆集物擴散到「200 多英里的內陸」□。安大略湖北岸,海 拔大約440 英尺的陸地上,研究人員發現一隻鯨魚的骨路;在佛蒙特州海拔500 多 英尺的地點,他們找到另一隻鯨魚的遺骸;在加拿大蒙特利爾一魁北克海拔600 英 尺的地區,他們又發現一隻鯨魚。
  世界各地流傳的洪水神話一再提及,人類和動物逃到高山上,躲避不斷高漲的 浪潮。化石記錄證實,冰原消溶時這種情況的確發生過,但是,逃到山上的生靈卻 往往不能倖免於難。例如,法國中部孤立的山丘頂端,岩石的裂縫中塞滿地質學家 所說的「含骨角礫岩」(osseous breccia ),裡頭包含巨象、長毛犀牛和其他動 物的破碎骨骼。法國東部勃良地(Burgundy)吉奈山(Mount Genay )高達1430英 尺的山巔上,「散佈著角礫岩,裡頭包含巨象、馴鹿、馬和其他動物的遺骸」。在 歐洲南端的直布羅陀,研究人員「在動物的骨骸中,找到一顆人類臼齒和舊石器人 類使用的燧石」(21)。
  英吉利海峽岸邊的普裡茅斯市(Plymouth)附近,研究人員在巨象、犀牛、馬、 熊、野牛、狼和獅子的遺骸中找到一隻河馬的骨骼。西西里島巴勒摩市(Palermo ) 週遭的山丘上,學者發現「大量的河馬骨骸,場面有如古希臘羅馬的『百牛大祭祀」 (22)。在這些和其他證據的基礎上,牛津大學前地質學教授約瑟·普萊斯崔治 (Joseph Prestwich)做出這樣的論斷:冰原迅速消溶期間,歐洲中部、英格蘭以 及地中海的島嶼科西嘉。薩丁尼亞和西西里,好幾次被大水淹沒。根據他的推論:
  洪水逼臨時,成群動物撤退到深山中,後來卻發現自己被大水圍困,脫身不得 ……無數動物擠成一團,闖進附近的洞窟,後來被洪水追上,葬身水中……山坡上 的砂礫和大塊大塊的岩石被水流沖刷下來,將動物的骨骸砸得粉碎……早期人類的 某些部族一定也經歷過這場大災難(23)。
  同一時期,中國似乎也發生類似的大水災,在北京附近的山洞中,研究人員發 現,巨象和水牛的骨骼跟人類的遺骸准聚在一起(24)。有幾位學者認為,在西伯 利亞,巨象的屍骨和碎裂的樹木混雜在一塊,是因為「一場大海嘯將樹木連根拔起, 把糾纏成一團的動物屍體掩埋在泥沙中。在北極地區,這些遺骸凍結得非常堅實, 因此,直到今天,仍然完好地保藏在永凍層中」(25)
  南美洲各地,研究人員也挖掘出冰河時代的化石:「平日不相往來的動物(食 肉動物和食草動物)跟人類的遺骸混雜地堆聚在一起。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在範圍 遼闊的區域內,陸地和海洋生物的化石摻混在一塊,埋藏在同一個地層中。」(26)
  在洪水肆虐下,北美洲的災情也十分慘重。威斯康星大冰原消溶時,在地上創 造出巨大的、短暫的湖泊;洪水迅速湧入湖中,一路上淹死不知多少生物,然後才 徐徐退去,幾百年後整個湖泊才乾涸。例如,西半球最大的冰河湖泊亞格西茲湖 (Lake Agassiz),面積一度廣達11萬平方英里,涵蓋今天加拿大馬尼托巴省(Manitoba)、 安大略省和薩斯喀徹溫省(Saskatchewan),以及美國北達科塔州和明尼蘇達州的 部分地區。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湖泊維持不到1000年。它的存在顯示,冰原突然溶 化,帶來一場災難性的大洪水後,大地又恢復安寧。
  祛除成見,正視歷史
  長久以來,學界一直認為,大約11000 年前人類才開始移居西半球,但近來的 考古發現卻顯示,這段歷史比我們想像的長遠得多。在阿拉斯加育康地區的「老烏 鴉盆地」(Old Crow Basin),加拿大研究人員找到25000 年前遺留下的石製器具。 在南美洲南部的秘魯和火地群島發現的人類骸骨和遺物,經專家鑒定,歷史可追溯 到公元前12000 年;研究人員在南美洲發現的另一批遺物,經考證,則是公元前23000 年到公元前19000 年之間遺留下來的。在這些和其他證據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合 理地推斷,人類移居美洲,至少在35000 年前就已經開始,隨之而來的是一波接一 波的移民潮。」(27)
  冰河時代移居美洲的人類,從西伯利亞出發,渡過連接東西半球的白令陸橋, 在17000 年前到10000 年前之間,遭逢到最可怕的情況。那時,威斯康星冰川驟然 溶解,使全球海平面上升350 英尺,引發前所未見的氣候和地質劇變。一連7000年, 地震、火山爆發、大洪水和詭異的、間歇出現的寧靜,主導西半球人類的日常生活。 也許就是為了這個緣故,他們的神話一再講述大火、洪水、黑暗時期、太陽的創造 與毀滅。
  此外,一如前文提到的,在這方面西半球的神話並不孤立;它和東半球的神話 有某種關聯。世界各地的傳說提到「大洪水」、「大寒」、「大動亂的時代」這類 經驗時,呈現出一些顯著的共同點。同樣的經驗被一再講述。這點不足為奇——冰 河時代和它產生的效應畢竟是全球現象。更耐人尋味的是,同樣的象徵和題旨不斷 出現在這些神話中:一個好人和他的家庭,神靈的開示,地上所有生物的種子,漂 流洪水上的船,抵禦酷寒的圍場,讓未來人類的祖先躲藏的樹洞,洪水消退後被放 出去尋找陸地的鳥兒和其他動物……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神話提到「奎札科特爾」和「維拉科查」這類人物。 據說,他們是在洪水消退後的黑暗時代來到這個世界,向劫後餘生、驚魂甫定的民 眾傳授建築、天文、科技和法律的知識。
  給人類帶來文明和教化的這些英雄究竟是誰?難道,他們只是先民通過想像力 捏造出來的人物?他們到底是神還是人?如果他們是人,有沒有可能,他們以某種 方式介入這些神話,把它轉變成一種保藏知識、留傳後代的工具?
  這些想法表面看來荒誕不經。然而,在本書第5 部我們會發現,異常精確、合 乎科學標準的天文資料和數據,一再顯現於某些神話中,而這些神話跟大洪水的傳 說同樣古老、同樣廣為流傳。
  他們的科學知識究竟來自何方?
  註釋:1達爾文《物種源始》,企鵝版,322 頁。Charles Darwin,The Origin of Species,Penguin ,London,1985,P .322 .
  2達爾文《搭乘皇家海軍兵艦「獵犬號」環遊世界從事博物學與地質學研究之 日誌》,1834年1 月9 日的記載。Charles Darwin,Journal of Re Searches into the Natural History and Geology of Countries Visited During The Voyage Of HMS Beagle ROUnd the WOrd ,entry for 9January 1834 .
  3《極地之道》,258 頁。
  4大衛·霍普金斯等《貝林吉亞史前生態學》,309 頁。DaVid M .HOP Kins, et a!;The Palaeoecology of Beringia ,Academic Press,New York,1982, p 309 .
  5法蘭克·奚本《失落的美洲人》,引述自(極地之道),275 頁及其後各頁。 Frank C .Hibben,The LOst Americans,cited in The Path of the Pole ,p .275ff .
  6雷尼《阿拉斯加中部地區考古研究》,《古代美洲》第5 卷,307 頁。F . Ralney,『Archaeological Invstigations In Central Alaska,』American An tiquity ,volume V,1940,p .307 .
  7《極地之道》,275 頁及其後各頁。
  8同上,255 頁。
  9喬治·居維埃《地球歷史上的變革和災難》,1829年版。Georges Cuvi er , Reuolutions and Catastroph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Earth,1829.
  十引述自《極地之道》,256 頁。
  □伊凡·桑德遜《急速冰凍的巨象之謎》,《星期六晚郵報》週刊,1960年1 月16日,82頁。Ivan T.Sanderson ,「Riddle of the Quick -Frozen Gi ants,」 Sturday Euening Post.
  □《極地之道》,277 頁。
  □同上,132 頁。
  □普萊斯《新地質學》,579 頁。G .M .Price ,The NeW Geology ,1932, p 579 .
  □《極地之道》,132 ∼135 頁。
  □《解開冰河時代之謎》,129 頁。
  □《極地之道》,150 頁。
  □同上,148 ∼149 頁。
  □傅林特《冰河地質學與洪積世》,294 —295 頁。R .F .Gleacial Geology and the Pleisocenet Epoch ,1947,pp.294 -5 .
  □同上,362 頁。
  (21)約瑟·普萊斯崔治《論最後地質時期結束時的某些現象及其對洪水傳說 的影響》,36、48頁。Joseph Prestwich,On Chrtain Phenomena Be IOnging to the Close Of the Last Geological Period and on Their Bearing upon the Tradiion Of the Flood,Macmillan ,London,1895,pp.36,48.
  (22)同上,50頁。
  (23)同上,51∼52頁。
  (24)李氏《中國地質研究》,370 頁。J .S .Lee ,The Geology of China, Lon don .1939,p .370 .
  (25)《極地遷徙與大陸漂流》,經濟化石學與礦物學學會專刊第10號,165 頁。Polar Wandering and Continental Drift ,Society of Economic Pale ontologists and Mineralogists ,Special Publication No,10,Tulsa ,1953,p 165 .
  (26)狄萊爾與歐普《南美洲物種滅絕的證據》,收錄於《極地之道》,292 頁。J .B .Delair and E.F .oppe,「The Evidence of Violent Extinction In South America,」in Path Of the Pole ,p .292 .
  (27)《人類的進化》,92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