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許多文物、紀念碑、城市和神殿,在歲月的摧殘下消失無蹤,而
最具彈性的宗教傳統卻一直留存下來。這些傳統,不論是記錄在古埃及的金字塔經
文,或是表現在希伯來人的聖經或印度人的吠陀經,都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最不朽的
東西:它們載運著人類的知識,航行在時間的長河中。
秘魯古老宗教傳統的最後守護者是印加人。1532年,西班牙人征服秘魯。往後
30年中,印加人的信仰和「偶像崇拜」習俗被「連根剷除」,他們的財寶被洗劫一
空1。幸而,在印加傳統被徹底遺忘之前,早期的一些西班牙旅客用文字將它的精
髓記錄下來。
儘管當時很少人注意這件事,一些印加傳說確實提到,好幾千年以前,秘魯曾
經出現一個偉大的文明。在當他父老的記憶中,這個文明是維拉科查人創建的,而
這個神秘的族群據說就是納茲卡線條的繪製者。
「大海的浪花」
西班牙「征服者」抵達時,印加帝國的疆域涵蓋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和安第斯
山區,從北邊的厄瓜多爾,經過秘魯全境,向南延伸到智利中部的毛爾河(Maule
River )。貫通這個大帝國的是一個龐大、精良的道路系統:兩條平行的縱貫公路,
長達3600公里,一條沿太平洋海岸南下,另一條穿過安第斯山區。這兩條通衢大道
路面鋪得十分平整,無數橫向道路貫穿其間。此外,這兩條公路也展現出一些設計
和工程上的特色,格外引人矚目,諸如懸空的吊橋和穿過石崖的隧道。創造這個公
路網的顯然是一個科技進步、紀律嚴明、格局恢宏的社會。具諷刺意味的是,這個
公路網後來竟然成為侵略者的幫兇:法蘭西斯科·皮澤洛(Francisco Pizarro )
統率的西班牙軍隊入侵秘魯時,利用四通八達的道路系統,長驅直入印加帝國的心
髒地帶。
印加帝國的首都是庫茲科(COZc0 )——在當地的奎楚亞(Quechua )方言中,
它的意思是「大地的肚臍」。根據傳說,建立這座城市的是太陽神的兩個兒子:曼
科·卡帕克(Manco Ca pac)和瑪瑪·歐克羅(Mama Occlo)。秘魯的印加人雖然
祭拜被稱為「印帝」(Inti)的太陽神,但他們最崇敬的卻是另一位神祇。這位神
抵是「維拉科查」;以它為名的那個族群,據說就是納茲卡線條的繪製者。維拉科
查這個名字,意思是「大海的浪花」2。
巧的是,希臘神話中的愛神阿芙夢黛(Aphrodite )是在海中誕生;她被取名
為阿芙蘿黛,因為「她是浪花(希臘文為aphros)形成的」3。這當然是純粹的巧
合。在安第斯山區居民心目中,維拉科查一直是百分之百的男性。關於這位神祇的
身世和來歷,我們所知僅僅這一點。沒有一位歷史學家知道,西班牙人侵佔秘魯之
前,崇拜維拉科查的教派究竟已經存在多久。這個教派似乎一直存在;事實上,早
在印加人將它納入創世神話,並且在帝國首都庫茲科為它建造一座大廟之前,種種
證據顯示,大神維拉科查已經受到秘魯漫長歷史中的所有民族膜拜。
維拉科查的城堡
離開納茲卡高原幾天後,我和桑莎來到庫茲科城,尋訪那座興建於前哥倫布時
期,奉祀維拉科查神的大廟。這座名為「科裡坎查」(Coricancha)的廟宇早已消
失無蹤。更精確地說,它是被埋在後來興建的幾棟房屋下面。西班牙人保留它那異
常堅固的印加式地基和圍牆下端,在其上建造一座宏偉的、殖民地式的大教堂。
邁步走向教堂大門的當兒,我想起那座曾經矗立在這裡的印加神廟。據說,整
棟廟宇覆蓋著700 多片黃金(每片重達2 公斤),寬闊的庭院栽種著好幾畦黃金打
造的玉米4。這使我聯想到耶路撒冷城的所羅門神殿。根據猶太經文記載,這座廟
宇也用金片裝飾,旁邊也有一座栽種著金樹的神奇果園5。
1650年和1950年的兩場地震,將建立在維拉科查神廟地基上的西班牙「聖多明
哥大教堂」(Cathedral of Santo D0mingo)夷為平地。這座教堂因此重建過兩次。
然而,以典型的印加式施工法——將多邊形石塊相互連鎖,形成一個優美的體系—
—建造的地基和圍牆下端,卻安然逃過這兩場天然災害。除了那座矗立在長方形大
庭院中央,以灰石搭建的八角形高台,這座神廟如今只剩下一些多邊形石塊,以及
依稀可見的整體設計,供後人憑弔。據說,當初庭院鋪著55公斤的純金6。神廟的
前殿坐落在庭院兩邊,建築形式十分優雅,牆壁上端尖細,呈圓錐形,羅列著一座
座用整塊花崗石精工雕鑿成的神龕。
我們漫步在庫茲科城狹窄的、鋪著鵝卵石的街道上。瀏覽週遭的景物,我發覺,
西班牙人強加在古老印加文化上的東西,不僅僅是那座大教堂而已——這整座城市
在外人眼裡,彷彿罹患了輕微的精神分裂症。山坡上聳立著寬敞的殖民地式宅邸,
裝設著陽台,色彩十分淡雅,有如蠟筆畫一般。然而,這些房子大多建立在印加地
基上,有些甚至全盤抄襲科裡坎查神廟的多角形設計。在一條名為「哈同魯米約克」
(Hatun rumiyoc )的巷子裡,我駐足片刻,觀賞牆上一幅用無數個石子鑲嵌成、
結構十分繁複的拼圖。這些石子形狀各異,大小不等,但全都完美地結合起來,以
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角度連鎖在一起。雕鑿這些石塊,將它們組合成如此複雜的形
式,肯定需要高超的技術和悠久的建築傳統。在一塊石板上,我發現12個角和12個
邊,而這塊石板和週遭石板結合得十分緊密,連薄薄的一張紙都寨不進縫隙。
留著鬍子的異鄉人
16世紀初葉,西班牙人開始強力摧毀秘魯文化之前,維拉科查的神像矗立在科
裡坎查廟最神聖的內殿。根據當時的記載,這座神像是用大理石雕成;據說,這位
神祇的「頭髮、膚色、五官、身上穿的衣服和腳上趿的拖鞋,像極了西方畫家描繪
的使徒聖巴托羅纓(Saint Bartholomew )」。7根據其他人的描述,維拉科查神
的容貌卻像耶穌另一位門徒聖湯瑪斯(Saint ThomaS)。3我特地查閱一些有插圖
的基督教經籍,發現這兩位聖徒都被描繪成身材削瘦、留著鬍子、年過半百的白種
人,身上穿著飄逸的長衫,腳上趿著拖鞋。下文我們會談到在當時信徒心目中,維
拉科查神的長相確實是這個樣子。不管他的來歷如何,他總不會是美洲印第安人,
因為一般印第安男人膚色比較黝黑,臉上毛髮稀疏。鬍鬚濃密、皮膚白皙的維拉科
查,反倒像高加索人種。
16世紀的印加人也把維拉科查當成白種人。他們的傳統和宗教信仰塑造出來的
這位神祇長的就是這副模樣,因此,當皮膚白皙、留著鬍子的西班牙人登陸他們的
國境時,他們還以為是維拉科查率領手下的天兵神將回到秘魯——根據古老的傳說,
維拉科查曾經許諾,總有一天它會回到子民身邊。這個有趣的巧合,使率領西班牙
軍隊入侵秘魯的皮澤洛擁有決定性的戰略和心理優勢,讓他能夠在往後的戰役中,
一舉消滅在人數上佔優勢的印加部隊。
到底誰是維拉科查人的原型呢?
註釋:1關於這段歷史,可參閱巴布羅·約瑟神父著《剷除秘魯偶像崇拜習俗
》一書。Father Pablo joseph ,The Extirpation of Ldolatry in Peru (trans
lated from the Spanish by L .Clark Keating ),University of Kentucky Press,
1968.
2《世界神話與傳說百科全書》,657 頁。The Facts on File Encyclopaedi
a of W0rld Mythology and Legend ,London and Oxford ,1988,p .657 .
3蒙克雷夫《繪圖古典神話指南》,153 頁。A .R .H0pe Moncreiff,The
lllustrated Guide to Classical Mythology,BCA ,London,1992,P .153 .
4《剷除秘魯偶像崇拜習俗》,181 頁。
5《猶太百科全書》,第2 卷,105 頁。Jewish Encyclopaedia,Funk and Wagnell,
New York,1925,vol .Ⅱ,p .105 .
6《剷除秘魯偶像崇拜習俗》,182 頁。
7《世界神話與傳說百科全書》,658 頁。
3例如,奧斯朋《南美洲神話》,8l頁。H.Osborne ,South American Mythology,
Paul Hamlyn ,L0ndon,1968,P .8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