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軍事天地>>軍事小說>>新四軍征戰實錄

雲台書屋


  公元1940年。
  新四軍東進北上,在黃橋漂漂亮亮地打了一仗。
  史載,陳毅指揮「黃橋戰役」,為鞏固和擴大蘇北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蘇北,地處上海、南京、蚌埠、徐州側背,盛產糧、棉、鹽等戰略物質,也是日本侵略軍華中和華北兩個戰略集團的接合部。在蘇北堅持敵後游擊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黃橋,位於泰縣、泰興、靖江、如皋等縣的中心。以黃橋為中樞建立根據地,東可向南通、海門敵占區挺進,北可以與八路軍接應。黃橋周圍數縣物產豐富,人口稠密,對新四軍堅持敵後游擊戰十分有利。
  為了貫徹「向東發展」的方針,陳毅、粟裕決心東進黃橋。
  敵人的力量顯然比新四軍強大。
  當時,盤踞在蘇北大部分地區的是國民黨江蘇省主席兼蘇魯戰區副總司令、省保安司令韓德勤指揮的部隊。韓德勤是江蘇泗陽人,早年曾在江蘇陸軍小學、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北伐戰爭時,他任第3師上校參謀長,土地革命戰爭時曾率部參加對紅一方面軍第三次「圍剿」,後來又擔任軍委會委員長重慶行營辦公廳廳長、西安行營辦公廳廳長等職務。淞滬會戰爆發時,他擔任第三戰區參謀長。1938年1月,韓德勤任第24集團軍副總司令,並代理總司令。韓德勤勾結日寇,不斷製造反共磨擦,殘殺抗日軍民。
  日本侵略軍由於兵力不足,也想利用韓德勤的力量來鎮壓蘇北人民的抗日活動。因此,如何對付韓德勤的部隊成為新四軍貫徹東進北上方針的一個重要問題。
  陳毅看到,韓德勤雖然有15萬多軍隊,但派系繁多,各部隊之間矛盾很深,難以統一行動。這些軍隊主要有三部分組成。
  一部分是第89軍,該軍轄第33師、第117師、獨立第6旅、江蘇省常備第1至第10保安旅。這一部分軍隊是韓德勤的「嫡系」。
  第二部分是蘇魯皖邊游擊軍,下轄第1至第11縱隊,共約3萬人,部署在泰州及其附近地區。李明楊為游擊軍總指揮,李長江為副總指揮。他們屬於地方實力派。
  第三部分是由國民黨財政部稅警總團改編的游擊第8軍,由陳太運指揮,名義上隸屬於李明揚和李長江,實際是宋子文系統的力量。
  韓德勤憑借自己的軍隊優勢,時時都想兼併「二李一陳」。「二李一陳」雖然隸屬韓德勤指揮,但對韓德勤的排擠非常不滿,他們暗中聯合,反對韓德勤。因此,這些軍隊之間各懷叵測,明爭暗鬥。
  陳毅和粟裕決定利用這些部隊之間的矛盾,打開蘇北抗戰的有利局面。
  1940年5月8日,陳毅向中央報告:「解決蘇北問題,應先向省韓下手。」在陳毅看來,慘殺抗日游擊隊、製造大小血案的韓德勤已成為蘇北抗戰的主要障礙。要建立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發展蘇北抗戰,必須從韓德勤手中奪取蘇北抗戰的領導權。毛澤東也明確提出:「陳毅部隊,應當加緊向蘇北發展」。
  陳毅的設想是:第一步: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應率領主力迅速轉移到蘇南;第二步:從蘇南渡江北上。
  5月17、19和27日,陳毅三次報中央和項英,促請新四軍軍部及皖南主力迅速向蘇南轉移。
  5月26日,黨中央致電項英、陳毅,不僅同意陳毅的建議,還明確指示:「皖南軍部以速移蘇南為宜」。
  然而,國民黨頑固派不顧抗日戰爭的大局,調動軍隊千方百計地要把陳毅指揮的部隊阻止在江南,形勢很嚴重。當時,陳毅所部8個團已有4個團在蘇北,江南只有4個主力團,即第4團(其中第1營已隨陶勇北渡)、第2團、第3團、新6團。這些部隊中除第4團留在蘇南協同地方武裝堅持鬥爭外,其餘全部開赴蘇北。同國民黨頑固派壓迫新四軍的軍隊相比,江南新四軍兵力薄弱。為此,陳毅曾請求從蘇北調兩個團到江南,以應付頑軍的進攻。
  中央書記處告訴陳毅:4個團的「主力仍應留在蘇北發展但可酌抽一部加強蘇南。」
  然而,由於形勢變化,「酌抽一部」也未能實現。蘇北葉飛率領的挺進縱隊前有日軍、後有韓德勤的頑軍,南下增援的八路軍一時也上不來,處境也很險惡。蘇北的兵力也很單薄。
  劉少奇曾致電中央:「葉飛部隊甚為孤立,有被韓軍消滅之危險」。
  在這種情況下,陳毅只能把加強蘇南兵力的希望寄托在新四軍軍部的東移上。
  但是,項英遲遲不動。新四軍軍部不見東移,而國民黨冷欣的部隊正在向陳毅的部隊步步逼近。
  6月4日,陳毅致電中央,請中央敦促項英率領新四軍軍部東移。
  6月10日,陳毅再次向中央報告:冷欣部隊對我江南指揮部形成大包圍,蘇南我力量不足不能突破,決心東移,到京滬線大舉肅清敵偽勢力,然後決定今後動向。
  項英卻認為,他面臨的形勢比陳毅更嚴重。6月12日,項英打電報給黨中央和陳毅,說國民黨正在增調軍隊,如果軍部向東轉移,很可能遭到國民黨軍隊的進攻,轉移路線正好在兩條河之間,不利於作戰,軍部只能「待機」移動。
  陳毅明白了,依靠新四軍軍部東移來加強蘇南力量的可能性很小。在這種情況下,他毅然決定率部東移。
  6月15日,陳毅向中央和項英、劉少奇發電報。其中說:
  目前只有集中蘇北攻擊韓或者集中蘇南打冷欣兩個途徑。一切應付已到窮盡之時,再不決定必致蘇北蘇南兩方受損。
  在你們未指示前我決心佈置移往蘇北。到蘇北後,皖南軍部方面宜速部署。
  這份電報發出以後,陳毅一面命令部隊準備渡江,一面欺騙敵人,使國民黨頑固派放鬆警惕。
  為此,陳毅讓粟裕率領戰地服務團的演出隊到冷欣的第二游擊區副總指揮部進行慰問演出。為了麻痺國民黨頑固派,陳毅特地讓新婚妻子張茜也一起參加慰問演出。演出前,陳毅又讓作戰科長吳肅到冷欣的副總指揮部進行聯絡。
  演出隊演出時,陳毅卻組織部隊進行北移。
  起初,冷欣得知陳毅派張茜等人一起來演出,以為陳毅的部隊不會向江北轉移,他也放心了。蔣介石曾經親自佈置,要冷欣把陳毅的主力「陷死」在江南。
  當冷欣突然發現陳毅的主力部隊要渡江北上時,非常驚惶,連夜調了一個團趕去堵截,加上原來駐紮在茅山腹地的一個團,共用兩個團的兵力來攔阻陳毅。
  陳毅得知敵人出動,命令新6團配合新4團堅決還擊,肅清北上途中的障礙。
  新6團得知冷欣又派出了鐘鐘山這個團來攔阻新四軍,指戰員們恨得咬牙切齒。原來,新6團在上旬的一次抗日游擊活動中,冷欣派出鐘鐘山這個團秘密跟隨,故意引誘日本鬼子來圍攻新四軍,使新六團遭受嚴重損失,團長段煥競也身受重傷。這一次,鐘鐘山還想演這種把戲。雙方一交火,他們又故意往日本鬼子的據點方向撤退。
  新四軍指戰員早已看透了敵人的鬼把戲,戰鬥中緊追不捨,不讓他們有溜走的機會。
  鐘鐘山被逼得無奈,在慌忙逃退中引起了日軍的「誤會」,部隊傷亡了一大批。
  冷欣派出的兩個團有的被新四軍殲滅,有的遭到日軍打擊,殘部不得不退出茅山腹地,再也不敢接近茅山根據地。
  陳毅率領部隊進抵茅山北麓後,揮戈一轉,往東進入了水網地區,避開了敵人的截擊。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準備渡江北上時,江北的形勢意外地發生了變化。盤踞在蘇北泰州地區的國民黨蘇魯皖邊游擊軍李明揚、李長江在韓德勤的挑撥、拉攏與威脅下,由中立轉向軍事反共,集中了13個團的兵力於6月28日凌晨向郭村的新四軍發起攻擊。戰鬥發起後,李明揚退避幕後,由副總指揮李長江在前線指揮。
  陳毅是在6月28日夜晚得知這一消息的。
  當時,陳毅剛由揚中渡過長江,準備連夜趕往郭村。陳毅原以為「二李」的態度儘管有變化,但對「二李」還是可以爭取的,原定的「滅敵、聯李、反韓」的方針是適用的。但是,當陳毅從蘇北來迎接的人員中得知「二李」的十多個團已經包圍並猛攻郭村時,馬上決定改變策略。
  郭村原來有新四軍的兩個團和1個教導隊。6月下旬,李長江要對李玉生的支隊用武力解決時,新四軍從郭村派出一個團去援救和接應陳玉生支隊,因為這個支隊原來是由共產黨員組織起來的。這樣,郭村只剩下新四軍挺進縱隊主力一團及教導隊。面對十多倍於己的敵人的猛攻,形勢十分危急。儘管陳毅已經急電命令新四軍蘇皖支隊日夜兼程,趕往郭村,但是,韓德勤也會派主力圍攻郭村。
  假如郭村失守,新四軍北上就會處於被動,部隊也要受到損失。
  陳毅瞭解到這些敵情後,退守長江中的新老洲,立即寫了兩封信派人送出。陳毅當時沒有帶電台,只好派人送信。
  一封信給粟裕,要求粟裕「速派主力部隊,克服一切困難,渡江支援」。
  另一封信給李明揚和李長江,勸他們懸崖勒馬,停火言和。
  信發出後,陳毅還在思考。當時,北上的蘇南新四軍主力已經到達鐵路、長江一帶地區,那裡是日本鬼子的重兵封鎖區,國民黨第三戰區冷欣的部隊又在緊緊追趕新四軍江南主力。如果郭村的陣地守不住,長江北岸被韓德勤和「二李」控制,新四軍江南主力不但無法渡江,甚至會在長江和滬寧路之間遭受日本鬼子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兩面夾擊。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不但東進北上的戰略方針要受到影響,江南新四軍主力也會遭到難以彌補的損失。
  陳毅認為,李明揚和李長江的部隊和新四軍兵刃相見,不管勝敗如何,都有可能使「二李」完全投入韓德勤的陣營,而韓德勤做夢都想實現蘇北反共大聯合。如果那樣,就會增加新四軍向蘇北發展的困難。
  6月下旬,陳毅曾三次急電葉飛,要葉飛避免與「二李」作戰,必要時可退守到大橋地區或揚中。但葉飛堅持要在郭村迎敵。挺進縱隊的其它負責人也認為,郭村有新四軍1個精銳主力團和1個教導隊,憑借有利地形有把握抗擊「二李」的部隊,等待支援。
  戰鬥發起後,駐守郭村的新四軍打得十分勇猛頑強。
  與此同時,中共中央中原局也呼籲「二李」停止進攻,同時命令蘇皖支隊及江南主力3個團迅即向郭村增援。
  郭村戰鬥正在激烈進行時,發生了三個情況。一是「兩李」內部的女共產黨員鄭少儀冒著生命危險把敵人的進攻部署送給新四軍。二是「二李」下轄的5支隊4大隊突然掉轉槍口,同新四軍一起作戰。這個大隊是由王澄、姚力等共產黨員領導的。三是陳玉生支隊也回師逼近「二李」部隊的側後。
  在新四軍指戰員的打擊下,「二李」的部隊三次總攻失敗,全線退卻。保3旅在蘇皖支隊的反擊下,被迫北逃十多里。
  郭村解圍。
  7月3日,陳毅趕到郭村。
  有的指戰員對陳毅講,我們應該固守郭村,等待八路軍第4、第5支隊增援。
  也有人講:戰鬥開始,統戰結束。我們應該乘機把:「二李」的部隊打垮,一直打到泰州。
  是守?是攻?陳毅要作出新的決策。
  陳毅與新四軍挺進縱隊的領導人分析蘇北的鬥爭形勢時,認為「二李」進攻郭村主要是韓德勤策劃的,韓德勤要借此挑撥「二李」同新四軍的矛盾,他可以從中漁利。現在「二李」部隊士氣低落,韓德勤的主力第89軍正在向「二李」部隊處集中。新四軍怎麼辦?
  如果把「二李」的部隊就地殲滅,就必然會造成蘇北各派勢力聯合反共,這不利於發展蘇北的敵後抗戰。
  如果繼續在郭村同「二李」的部隊對峙,就可能出現韓李聯合、再次進攻的局面,這對新四軍也是不利的。
  如果簡單地提出和「二李」的部隊講和,這也會助長「二李」的氣焰,「二李」還會強硬要挾,利用韓德勤的支持再次向新四軍進攻。
  陳毅經過反覆思考,決定指揮新四軍乘勝攻取塘頭,直逼泰州城下,但不攻佔泰州,爾後呼籲「二李」與新四軍團結抗日,重修舊好。
  陳毅對幹部們說:戰役和戰鬥上的勝利,不等於戰略上的勝利。新四軍要向蘇北發展,就一定要打敗韓德勤的進攻;要打敗韓德勤,非爭取「二李」等部隊中立不可。現在我們雖然和「二李」打了一仗,但「二李」同韓德勤的矛盾還存在,我們還應該把「二李」爭取過來。怎麼爭取呢?就是再打一仗,打下塘頭,打出新四軍的威風,讓「二李」知道搞反共摩擦要吃大虧。塘頭大米多,稅收豐富,還控制著我們東進要經過的兩條大河。但是,我們絕對不能打進泰州。如果新四軍現在打進泰州,就會把「二李」推到韓德勤那裡去了。
  有打,有收。這是多麼高明的策略。
  7月4日,新四軍一舉攻克泰州以西的塘頭,打下了距泰州城只有7里路的麵粉廠。當時,李長江準備棄城逃跑,李明揚在興化韓德勤處如坐針氈。當他們得知新四軍完全有力量輕取泰州而停止進攻時,又驚又喜,覺得新四軍是真心團結他們。
  這時,陳毅再次給「二李」寫信。「二李」的態度有了變化。
  陳毅電告黨中央:「雖省韓派兵並接濟兩李餉彈,鼓勵兩李再打,兩李已覺悟不受其利用,認清我們不攻擊泰州符合中央七七宣言。」
  談判中,新四軍提出送還全部2000多名俘虜及大部分槍支,歸還原來由「二李」防守的郭村、塘頭等地;「二李」必須讓路幫助新四軍東進。
  得知這麼寬厚的條件,「二李」起初很興奮。但是,當他們知道韓德勤的4個團和保安旅的3個團進至泰州及其附近時,「二李」的態度又強硬起來,提出要讓陳玉生、王澄等部隊「返部歸建」。
  對此,陳毅堅決不同意。
  當時粟裕已率領江南主力於7月8日到達蘇北,蘇北新四軍連同陳、王等的部隊已有9個團的兵力。陳毅和粟裕經過研究,向「二李」表示:新四軍東進以後,可以把每月收稅5萬元的吳家橋一帶根據地讓給他們。
  這著看似「慷慨」的妙棋,實際上是為了高度集中兵力。
  新四軍讓出吳家橋,可以不再分兵駐守。
  「二李」見此,欣然同意協助新四軍東進黃橋。
  郭村一戰,孤立了韓德勤,擴大了新四軍的政治影響,為進軍黃橋、打開蘇北敵後抗戰的局面創造了條件。
  由陳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揮的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渡江北上後,於7月奉命改稱蘇北指揮部,先期北上的部隊與挺進縱隊,蘇皖支隊合編,成立第1、第2、第3縱隊,共轄9個團約7000多人。
  黃橋周圍沒有國民黨的正規軍,日軍兵力也比較薄弱。江北新四軍建立以黃橋為中心的根據地,便於控制長江通道,便於向南通、如皋、海安、啟東發展,也便於同江南的新四軍相呼應。新四軍東進黃橋,勢在必得。
  7月14日,陳毅打電報給新四軍軍部,請轉告中共中央及重慶周恩來處,決定部隊整頓一星期以後即向東挺進,建立以黃橋為中心的根據地。
  7月25日至28日,陳毅率領所屬部隊從泰州以西直下黃橋。新四軍經過「二李」的防區時,李長江果然命令部隊朝天放槍,給新四軍讓路。新四軍通過以後,李長江卻向韓德勤報告:繆灣一帶發生激戰,新四軍「傷亡慘重」,一部繞道東去。
  韓德勤也同時收到了駐黃橋的保安第4旅旅長何克謙的報告,說新四軍1000多人已經從宣家堡「東侵」,韓德勤馬上命令何克謙和陳太運「各派精銳部隊一大部迅即前往包圍而殲滅之。」
  對於何克謙和陳太運這兩部分敵人,陳毅採取了不同的策略。
  陳太運是黃埔軍校的第一期畢業生,又是國民黨軍統局的核心組織「復興社」的成員,他的部隊連以上軍官都是軍校生。這路敵人雖是國民黨的頑固派武裝,但他們同韓德勤的矛盾很深,陳太運一度被韓德勤軟禁在興化,只是在他人的幫助下才逃出來的。陳毅認為,可以把陳太運指揮的稅警總團爭取為中間勢力。因此,當稅警總團攔阻新四軍時,陳毅命令部隊只要把他們擊潰就可以了。
  可是這些敵人戰鬥力弱。新四軍同他們交火時,還是殲滅了陳太運的一個營,抓了不少俘虜。戰鬥結束後,陳毅馬上命令遣返全部被俘的官兵,送還槍支。
  何克謙的保4旅與日偽軍勾結,新四軍早就要打他們。戰鬥中,新四軍迂迴包抄,追擊突破,一舉殲滅其主力2000多人。
  29日凌晨,新四軍進佔黃橋、蔣垛、古溪、加力等地。
  這一仗,陳毅區分對象,打得得心應手。28日夜晚,進佔黃橋的戰鬥正打得激烈,陳毅和葉飛輕鬆自如地在老葉莊揮扇談心。
  8月2日,陳毅收到劉少奇以中共中央代表、中原局書記的身份發出的電報,稱:蘇北各部隊將來由你擔任戰役上的統一指揮。當時,蘇北除了陳毅率領的新四軍部隊外,還有八路軍南下的部隊和渡河東援時的4、5支隊。
  新四軍進佔黃橋以後,連續打下了靖江東北的孤山、西來鎮等日偽軍據點,粉碎了敵人的報復性「掃蕩」。正當新四軍準備進一步擴大戰果時,韓德勤卻集中了20個團的兵力舉行大規模的摩擦戰爭,進行糧食封鎖,企圖趁新四軍在黃橋立足未穩之際予以消滅。
  9月3日,韓德勤命令部隊分兩路南犯。李明揚、李長江、陳太運等的部隊為右路,在姜堰地區集結;第117師、獨立第6旅、保安第1旅等部隊為左路,在曲塘、吳家集、海安地區集結。
  兩天以後,左路敵人侵佔營溪,並開始對古溪進行試探性的進攻。這時,陳毅主張新四軍撤出古溪,再退10里,這樣就可以誘敵深入,迂迴包圍。但是有人認為韓德勤進攻的部隊不多,完全有把握殲滅當面之敵,不必再退。
  9月6日,新四軍一舉將保1旅擊潰,俘虜1000多敵人。但是由於少退了10里,部隊迂迴未成。戰鬥結束後,陳毅等人決定把被俘的保1旅副旅長以下1500多人全部釋放。
  這是陳毅為爭取保1旅中立打出的一個智慧之「球」。
  當韓德勤發現新四軍實力強大,強令保9旅嚴密封鎖新四軍的糧食來源,強令李明揚和陳太運的部隊向新四軍進逼時,陳毅又採取了軟硬兩種攻勢。
  軟攻勢是輿論宣傳。陳毅抓住韓德勤封鎖糧食這一不得人心的做法,向各方中間勢力寫信,說明韓德勤進攻與封鎖新四軍的真相,進行輿論宣傳。這一做法非常有效,當地各界人士奔走呼籲,連李明揚也答應進行調停。許多人都說,封鎖糧食是「餓了老百姓,肥了韓德勤,難了新四軍,幫了日本兵」。
  硬攻勢是武力打擊。陳毅決定用兩個縱隊的兵力攻打右路敵人的集結地域姜堰。姜堰的敵人修置了36座碉堡,還擺出了電網地雷陣。9月12日夜晚,新四軍指戰員巧妙地用自行車內胎裹住馬刀柄,斬開電網,打開了突破口,經過一天激戰,攻佔了姜堰,殲滅了1000多敵人,也打破了糧食封鎖。
  陳毅軟硬兩手都達到了目的後,再次呼籲韓德勤停止內戰,團結抗日。韓德勤卻要新四軍退出姜堰作為停戰條件。
  韓德勤認為,新四軍決不會退出姜堰,他就能以此為借口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哪知陳毅早已料到這一手,當即決定接受韓德勤的條件,新四軍於9月30日撤出姜堰,姜堰的陣地交給李明揚、陳太運的部隊接管。這麼一來,韓德勤同李明揚和陳太運之間的矛盾又加深了。
  新四軍撤出姜堰之前,陳毅派人送給李明揚和陳太運的部隊100多條步槍和幾挺輕機槍,並轉告他們:如果韓德勤戰勝了新四軍,回頭就會收拾他們。這正是李明揚和陳太運等人最擔心的。李明揚和陳太運都向陳毅表示不再參戰,並為新四軍提供情況。
  韓德勤得知陳毅把姜堰陣地交給了李明揚和陳太運,非常惱怒。他一面向國民黨軍委會告狀,又用優勢兵力來壓迫他們參戰,一面又給「二李」10萬元錢,進行拉攏,命令左右兩路軍隊與新四軍決戰。在這種情況下,陳毅決定採用後發制人的策略殲滅國民黨頑固派的軍隊。
  黃橋決戰是驚心動魄的。
  10月1日。
  韓德勤的部隊齊頭並進,向黃橋攻擊前進。黃橋外圍新四軍的警戒分隊進行了一定的抵抗以後,主動撤退。陳毅的意圖是誘敵深入,掩護主力集結。
  韓德勤果然上當,繼續命令頑軍向黃橋前進。
  陳毅坐鎮徐莊,泰然自若。粟裕到黃橋前線指揮。
  10月3日。
  韓德勤的部隊進抵黃橋外圍。
  八路軍第5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黃克誠率領縱隊主力馳援黃橋作戰,開始南下阜寧、鹽城。
  延安:中共中央向重慶國民黨當局提出:「韓不攻陳,黃不攻韓;韓若攻陳,黃必攻韓」。短短16個字,對蔣介石和韓德勤產生了巨大的政治壓力和軍事威懾作用。
  10月4日。
  敵第33師經分界向黃橋東北進攻。第117師在野屋基、何家塘一線進攻黃橋,獨立第6旅也從高橋北面進攻黃橋。槍聲一響,蘇北各種勢力都密切注視著黃橋決戰的勝負。李明揚「謝絕會客」,中止了同新四軍代表的見面。但是,新四軍黃橋大勝以後,李明揚又開始「會客」。
  陳太運派專人到通揚運河堤上,向南眺望黃橋的戰況。
  偽軍據點裡的漢奸也密切注視著黃橋的戰鬥。
  陳毅分析了全局情況,決定先從獨6旅下手,迅速殲滅敵人。
  獨6旅是韓德勤的主力。當其先頭部隊接近黃橋時,後尾脫離高橋,3000多人形成一路長蛇陣。前線指揮員粟裕根據陳毅的決斷,採取「黃鼠狼吃蛇」的辦法,指揮部隊激戰3小時,全殲該旅3000多人,中將旅長翁達被迫自殺。接著,新四軍第1、第2、第3縱隊將敵第33師和第89軍軍部包圍於黃橋以北地區。這路敵人人多武器好,戰鬥很激烈。陳毅向黨中央和葉挺、項英報告的電報中說到,黃橋「空前惡戰」,「攀登屋頂頑固抵抗拼刺刀七八次」,「我一、二、三、四、九各團進攻兇猛,刺死敵官兵在千名左右,敵膽始寒」。
  6日凌晨,戰鬥基本結束。敵第89軍軍部及第349旅大部被殲,軍長李守維中將在逃跑時被敵兵擁入河中淹死。韓德勤見大勢已去,率殘部千餘人逃回興化。李明揚、李長江、陳太運更不敢輕舉妄動。
  黃橋一戰,陳毅指揮新四軍殲敵11000多人,乘勝連克海安、東台。14日,黃克誠率領的八路軍第5縱隊在東台縣白駒鎮與陳毅、粟裕指揮的新四軍部隊勝利會師,從而基本完成了八路軍、新四軍協同開闢蘇北的戰略任務。
  11月,遵照中央軍委指示,成立了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葉挺為總指揮,陳毅為副總指揮。
  黃橋決戰大捷,陳毅欣喜地賦詩一首:
  十年征戰幾人回,
  又見同儕並馬歸。
  江淮河漢今誰屬?
  紅旗十月滿天飛。
  10月9日,毛澤東、朱德和王稼祥打電報給劉少奇、陳毅、葉挺和項英,其中指出:
  陳部大勝振我士氣,寒彼賊膽。
  無論何部向我進攻,必須堅決消滅之。只有消
  滅此等反共軍隊,才有進攻日寇之可能。
  陳毅同粟裕在黃橋同國民黨頑固派激戰時,新四軍軍長葉挺正在皖南涇縣同日本鬼子作戰。
  當時,皖南的日本侵略軍調集重兵,又一次進行殘酷的「掃蕩」。從繁昌、南陵出動的5000多日本鬼子在航空兵的配合下,分兵向涇縣撲來,企圖圍殲新四軍軍部。
  敵情十分嚴重。葉挺身邊只有駐在雲嶺北面的第1團和軍直特務團第1營的200多人,教導總隊的千餘名學員,但葉挺對打擊日本鬼子顯得很有信心。葉挺當軍長已有3年,時時都有一種上前線奮勇搏殺的心情。這一次日本鬼子來「掃蕩」,他毫不猶豫地親赴前線,往日那種勝利的喜悅激起了他打擊日本侵略軍的激情。
  部隊集合好了。葉挺走上講台,掃一眼會場,問:「你們知道今天是開什麼會嗎?」
  「動員大會。」大家一齊回答。
  「為什麼要動員呢?」
  「要打日本鬼子。」
  「打鬼子要勇敢,會流血犧牲。大家有決心嗎?」
  「有!」指戰員們的喊聲驚天動地。
  「好!新四軍是抗日的一面旗幟,我們一定能粉碎日本鬼子的『掃蕩』。」
  動員結束後,葉挺又到預定戰場指揮大家構築工事。忽然,葉挺看見了上次帶他們到湖南學爆破技術幾個人,於是幾步走到近前,說:「喲,劉奎,你現在是爆破專家了吧,你們要好好教大家埋地雷,把學到的技術都用上。」
  10月2日,日本鬼子從戴家會、三里店向南進犯。新四軍將士利用連綿起伏的山地預設埋伏,節節抵抗,在龍洋崗、鳳凰山、台山等地有效地殺傷敵人,阻止了日軍的進攻。僅僅20華裡路程,日本鬼子整整行進6天6夜。
  7日傍晚,日本鬼子進入汀潭。但是,不等敵人站穩腳跟,葉挺親自指揮從中村、茂林趕來增援的部隊,把鬼子趕出汀潭。此時,這路敵人離雲嶺只有7公里,卻不敢再向新四軍軍部前進,在新四軍的連續打擊下被迫轉向青弋江西岸的涇縣縣城。
  9日,日本鬼子在涇縣城內到處放火,還燒燬了著名的涇縣宣紙廠的一些廠房。
  葉挺率領新四軍進入硝煙瀰漫的涇縣城時,一面組織部隊打擊敵人,一面調遣人員滅火救災,還幫助人民群眾修復住房,為鄉親們做了許多好事。當地群眾專門為新四軍舉行了一次祝捷慰勞大會,稱新四軍為「救苦救難菩薩軍」。
  與此同時,周子昆指揮的一部分新四軍,在汀潭東北阻擊另一路日軍時,經過數日苦戰,不但打退了日本鬼子,還乘勝打下了南陵。
  這些戰鬥中,新四軍共殲滅了1000多敵人。10月12日,葉挺率領新四軍回到軍部時,雲嶺的人民群眾敲鑼打鼓歡迎打日本鬼子的凱旋之師。第二天,葉挺和項英等人商量之後,親自執筆寫了涇縣戰役中打日本鬼子的報告,送給上饒的顧祝同,要顧祝同轉報蔣介石。其中寫道:
  委員長蔣鈞鑒:
  日寇自上月進攻蘇皖邊境慘敗後,復自京滬增
  兵皖南,本月2日開始,以步騎炮5000餘人,配合空軍向我進攻。其一部千餘人由戴家會犯汀潭,主
  力由南陵犯三里店。職軍當經分別迎擊截伏,激戰於龍洋崗,鳳凰山、台山、大小嶺及巨坑等處八晝
  夜。反覆肉搏,糾纏苦鬥,戰況之烈,前所未有。至7日晚首先將龍洋崗、鳳凰山一線之敵擊潰,8日晨復將大嶺、蜈蚣山之敵全線擊潰。敵退據涇縣。我
  跟蹤徹夜猛攻,9日晨光復涇縣,敵殘部向東北潰竄。犯三里店之敵,經我數日苦戰,傷亡慘重,向
  南陵潰退。我尾隨猛攻,同日並克南陵。此役斃敵千餘,俘虜敵軍中並有西班牙人一人。繳獲詳數正
  清查續報。
  蔣介石很快復電,給新四軍「傳令嘉獎」。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個「嘉獎」離蔣介石10月19日簽發的以何應欽、白崇禧名義發出的「皓電」僅僅只有數日。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蔣介石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
  與中國的抗日戰爭息息相關的歐洲戰場上,法西斯軍隊發動了新的進攻,接連佔領了西歐4個國家。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國軍隊在荷蘭海岸至馬奇諾防線之間地域展開全面進攻,德軍的飛機猛烈轟炸荷蘭的戰略要地,空降兵突然襲擊了海牙、鹿特丹等政治和經濟中心。荷蘭軍隊遭到德軍進攻以後,全線敗退,短短幾天,荷蘭全國陷於一片混亂和極度恐慌之中,威廉明娜女王和主要大臣見德國軍隊攻勢猛烈,荷蘭軍隊無還手之力,竟然登上驅逐艦逃往英國。
  威廉明娜女王臨走前把荷蘭總司令溫克爾曼將軍叫到跟前,心驚膽顫地說:適當時機,宣佈投降。
  沒有什麼適當時機了。
  5月14日,德國軍隊攻佔鹿特丹。第二天,荷蘭投降。
  德國軍隊在侵佔荷蘭的同時,一支由一名上士指揮的80名德軍小部分乘滑翔機突然降落在著名的埃本·埃馬爾要塞的工事頂部,用炸藥和火焰噴射器攻打炮塔和碉堡,在地面部隊的支援下只用30個小時就佔領了當時被認為是「歐洲最難攻克的工事」。埃本·埃馬爾要塞被攻克,德國軍隊順利地渡過了馬斯河,擊敗了英國和法國軍隊的抵抗,在5月17日佔領了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
  德國軍隊在向比利時進攻的同時,也向盧森堡發起突擊,人口只有30萬的盧森堡面對強大的德國軍隊的攻勢,不戰而降。
  5月14日,德國軍隊通過阿登地區以後,又從法軍兩個集團軍之間的結合部色當強渡馬斯河,再以每晝夜20至40公里的速度向西挺進。5月20日,德國軍隊佔領阿布維爾,德軍的快速部隊第二天就到達英吉利海峽沿岸,分割了英法聯軍的戰略正面,封鎖了加來海峽。這一招十分厲害,英國和法國的33.8萬軍隊不得不由敦刻爾克從海上撤退。這次撤退,僅僅英國軍隊就丟棄了2400門火炮,700輛坦克,8000挺機槍,226艘艦船。這就是西方稱之為「戰爭史上一大奇跡」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然而,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慾望遠遠沒有滿足。6月3日至4日,德軍航空兵大規模襲擊法國各機場和重要目標,摧毀了900架法軍的飛機,掌握了制空權;地面部隊在180公里的正面上分兩路向法軍發起攻擊。意大利政府見德國法西斯勝利在望,乘機對法國宣戰。意大利軍隊越過阿爾卑斯山,侵佔法國。6月11日,法國政府遷出巴黎。3天後,德國軍隊未經戰鬥就進佔巴黎,巴黎城著名的艾菲爾鐵塔上掛起了法西斯德國的旗幟。
  6月22日18時50分,法國和德國的要人來到法國東北部康邊森林中,法國全權代表查理·享茨格將軍和德國最高統帥部參謀長凱特爾走進一節車廂,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法國政府投降。
  戰爭就像一個大舞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國也是在這節車廂中籤署投降書的。
  這時候,北起挪威、南迄西班牙的全部西歐海岸,都被德國軍隊控制,英國陷入了三面包圍的困境。
  德國法西斯軍隊在歐洲戰場的侵略行徑刺激了日本侵略軍。就在德軍佔領巴黎的前一天,日本侵略軍侵佔了湖北省的一個重要城市——宜昌。
  蔣介石感到十分震驚的是,日本侵略軍佔領宜昌以後,又派出空軍和海軍的大量飛機對重慶等重要戰略目標進行轟炸,其中攻擊重慶市軍事設施的炸彈就有1萬多枚,企圖以瘋狂的轟炸來動搖中國人民的抗戰意志。
  一天,日本陸軍的35架飛機和海軍的89架飛機聯合出擊,自16時28分開始集中轟炸重慶市區兩個多小時,炸彈落在蔣介石行營附近,一時間,黑煙沖天。
  根據日本方面統計,7月中旬,重慶市區遭到轟炸以後損失嚴重,其中20%的設施遭到破壞,該市經濟生活停滯,物價飛漲,人民厭戰情緒空前高漲,由於連日長時間隱蔽,不少人患病。
  日本侵略軍的轟炸一度使國民黨上層集團籠罩著一種失敗情緒。蔣介石等人也曾經寄希望於美國和英國的援助,然而,英國和美國的決策者們似乎還沒有從法國迅速滅亡的惡夢中驚醒過來。
  美國和英國暫時沒有力量東顧,卻又極不希望日本在亞洲戰場上繼續得勢,因而支持中國抗戰。
  蘇聯也積極支持中國抗戰。
  蔣介石看到了美國、英國和蘇聯支持中國抗戰的期望,也想用這種無形的力量同日本政府討價還價。
  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也有變化。日本為了鞏固其侵華的既得利益,結束對中國的戰爭或穩定在中國的戰局,決定:「除繼續進行武力戰外,應採取斷絕英美的援蔣行為及調整日蘇邦交等一切政治和軍事手段,力求摧毀重慶政權的抗戰意志,以迫使其迅速屈服」,實現「蔣汪合流」。
  岡村寧次稱這種「誘降」企圖為謀略戰。
  當日本人伸出誘降這只「手」時,蔣介石並沒有拒絕,而是匆匆忙忙地舉行長沙會談,達成了與日本方面代表板垣征四郎的長沙會談備忘錄。蔣介石並不是要走汪精衛的老路,而是借與日本談判,來壓美國、英國、蘇聯給他更多的援助和支持。
  在縱橫交錯的戰爭形勢中,蔣介石還摸到了一張牌。蔣介石漸漸看到,日本決心南進,要到地球上最大的太平洋上去同美國爭奪利益,日軍在中國的打擊重點是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已經不可能對正面戰場的國民黨軍隊發動大規模進攻了。
  有了以上3張牌,蔣介石覺得自己正處於「左右逢源」、「待價而沽」的地位。
  於是,蔣介石決心繼續執行既抗戰,又反共的兩面政策,這是一種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的政策。
  於是,轟轟烈烈的抗日戰爭中出現了皖南事變,出現了新的反共高潮。
  這也是國民黨頑固派蓄謀已久的。
  1940年7月1日至8日,重慶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五屆第七次全會,蔣介石主持會議並致開幕詞。這以後,國民黨頑固派又製造了大規模反共摩擦事件,其中一個主要矛頭就是企圖消滅和驅逐新四軍。
  蔣介石耍出了幕前和幕後2套把戲。
  幕後的把戲是:秘密命令顧祝同和韓德勤調集部隊,準備消滅長沙南北的新四軍。
  幕前的把戲是:在所謂「中央提示案」中,強令黃河以南的新四軍全部集中到舊黃河以北的冀察地區,指使顧祝同通電全國,誣蔑新四軍「破壞抗戰」,大肆宣傳統一「政令和軍令」。
  抗日戰爭整整4年了,蔣介石又彈起了「統一」的老調。這種「統一」實際上只是要「統一」2個軍,八路軍和新四軍。
  但是,這不是普普通通的2個軍,而是一支團結抗戰的革命力量。
  新四軍在江南抗日,八路軍在敵後戰場上抗日。就在蔣介石玩弄「中央提示案」的時候,八路軍總部於7月22日向晉察冀軍區、第120師、第129師下達了關於擊破正太鐵路為中心的《戰役預備命令》。其中指出:「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動,我西南國際交通線被截斷,國內困難增加,敵有8月進攻西安截斷西北交通之消息,似此一部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之更加動搖,投降危險也隨之嚴重,我軍應以積極的行動在華北戰場上開展較大勝利的戰鬥,破壞敵人進攻西北計劃,創立顯著的戰績,影響全國的抗戰局勢,興奮抗戰的軍民,爭取時局好轉。」
  這一命令表現出了八路軍將士為中華民族的利益而浴血奮戰的崇高精神。
  這一命令也導演出了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那是抗日戰爭歷史上的一個奇跡。
  誰知,當八路軍的勇士們在敵後戰場同日本鬼子奮勇拚搏時,蔣介石卻指使何應欽和白崇禧於10月19日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和副參謀總長的名義,向八路軍、新四軍領導人朱德、彭德懷、葉挺發出了所謂「皓(19日代號)電」。「皓電」除了繼續誣蔑八路軍、新四軍「破壞抗戰」、「不服從軍令、政令」外,強迫命令黃河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於電到後一個月內,全部集中到黃河以北的冀察地區,從而掀起了抗日戰爭中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在中國革命戰爭中,蔣介石總是千方百計要消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北伐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時刻,蔣介石之流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革命人民。當革命的火種在紅色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時,蔣介石又調集上百萬軍隊,連續五次「圍剿」中國工農紅軍。如今,日本侵略軍野蠻地在華夏大地掠奪、屠殺,蔣介石又要對新四軍下毒手了。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