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軍事天地>>軍事小說>>血祭盧溝橋——七七事變

雲台書屋

第八章 咽喉重地劍拔弩張

  且說宋哲元參加華北駐屯軍司令部的宴會,被日本軍人挾持,屈辱地在「華北經濟提攜綱要」上簽了字。狼狽地離開了宴會,回到在天津的三十八師司令部。因此事事關重大,宋哲元不得不向張自忠等人講了在日本人宴會上發生的情況。大家聽了以後,驚呆了,只好馬上向中央報告情況。一個封疆大吏,到敵人兵營裡吃飯,這還是次要的。日本人抓到把柄豈能輕易鬆手,日日追找宋哲元逼問落實情況。按日本人的邏輯,宋哲元已經簽下文書,下邊就是如何變成現實,否則,該是傳出宋將軍切腹的消息,或在報章上會不斷報道出:宋將軍向友人表示,此次簽字是國家及個人之恥辱……宋將軍已邀其妻弟為助手,將於某日在私寓切腹。宋將軍已聘請某著名外科醫生,劃定心臟位置,然後田代親自戴著黑紗到靈前祭奠,表示對這位不甘受辱的將軍的景仰……可是沒有這樣的消息。
  其實,宋哲元對被挾簽字的處理方法非常簡單,就是一個字:拖。如果這是常人,可以斥之為耍賴、牛皮糖。可是將軍這麼辦,國家這麼辦,就會令人感到高深莫測,玄機迭出。「拖」的含意是什麼,拖的含意就是等待,或說等待與準備。
  日本人早就準備了!
  本來輕度自治的「冀察政務委員會」目的是緩和與日方矛盾,當時已經被國人不容,連國民黨中央全會上都引起尖銳的爭論,北方元老張繼等人在會上大哭要求逮捕宋哲元。以「一二·九運動」為代表的民眾思潮本來目的就是反對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成立伊始 ,就把那些明碼的漢奸沐猴而冠拉進去當委員,當咨議,並給高官,授予權力,更增加了民眾對其不信任。事情鬧到簽字這步田地,輿論對宋哲元等極為不利。秦德純、肖振瀛等,不斷出面表示「出賣朋友,出賣長官,出賣國家的事我們絕對不會幹的」。話雖然通俗,定義非常明確:不當漢奸。中國漢奸的心態也很複雜,有的是在強權的壓迫下當了漢奸,有的也未必,可能是為了蠅頭小利或是個人恩恩怨怨,有的今天慷概陳詞為國為民奔走呼號,明天天亮又可能搖身一變,前面說的話餘音還在繞樑,他已經自我否定。肖振瀛由於與日人來往過密,受到國人指斥,借口出國留洋去了。宋哲元、秦德純形象如何,忠不忠還要看行動。
  日本「二·二六事變」以後,國家權力已經落入海相永野修身、陸相寺田壽一之手。海相永野大將在海、陸、外三相會議上提出對中國「總力戰」,陸相寺田大將表示贊成,外相有田也同意。怎麼解釋「總力戰」三個字,意思是綜合國力戰,或是全面戰爭。也就是準備對中國進行一場全面戰爭,吞併中國。這樣確實是比較徹底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掃清與蘇聯開戰的後方和佔領中國的戰略資源——包括物力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基地。可是經過精確的計算日本要出動9個師團的兵力,也就是40萬大軍的兵力,當前日本駐國內外的總兵力不過25萬,觀點又轉了回來,還是在華北建立第二個滿州國為妥。
  日本在華北增兵深深刺激了華北民眾,5月28日天津學生遊行抗議日軍增兵。宋哲元和二十九軍將領明確表示「二十九軍誓不與日方妥協,誓不由華北撤退。」
  日方進一步在平津市區進行巷戰演習以威脅華北軍民。
  日軍坦克、步兵在北平市內以民房、公共建築以及平民為假想故進行演習,從朝陽門到東交民巷的街道被坦克輾得亂七八糟。在朝陽門內一個11歲的小女孩對著日軍坦克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被坦克掃射並用履帶輾成肉醬。
  二十九軍不甘示弱,繼之在河北固安一帶舉行聲勢浩大的反戰演習。參加的部隊有三十七師、一三二師和若干特種部隊,總兵力在5萬人左右。宋哲元將軍親自奔赴龐各莊現場指揮。隨後,駐華北的東北軍萬福麟部,商震的三十二師及駐河南新鄉的龐炳勳四十軍也都舉行了較大規模的演習。回顧幾年來,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一直到1933年長城抗戰,從長城抗戰到簽定《塘沽協定》、《何梅協定》、《秦土協定》,中國方面從軍事上,外交上步步失利。1935年下半年以後,首先是華北及全國民眾的覺醒,其標誌就是「一二·九」學生運動。1936年中國政府逐步穩住陣腳,總結過去,開始做積極的戰爭準備和外交上的反攻。
  1935年夏天蔣介石在廬山接見秦德純的時候已經表示中日兩國全面開戰在所難免。所以國民政府的國防計劃在如下方面也做了些準備:
  1.整編陸軍。
  2.整編和建立特種兵。
  3.擴建空軍。
  4.改進軍需生產。
  5.國防工事構築。
  6.整修江防要塞。
  7.實行徵兵制。
  8.普遍實行軍訓。
  9.開發經濟資源。
  當時的中國陸軍派系複雜,編製混亂,武器種類和制式不一,裝備器材缺乏,官兵大都行武出身,缺少精良的訓練,從這一點看,比日軍的軍事素質相差甚遠。1935年春天,蔣介石命令設立陸軍整理處,任命陳誠為處長,計劃分期將全國陸軍訓練為教導師,未編成教導師以前整編成整理師。因蔣預計中日大戰將在1938年夏天開始,所以計劃自1936年至1938年每年整編20個師,3年完成整編60個師,以此作為國防骨幹。另外,蔣介石還下令建立輕炮兵30個團,重炮兵5個團,騎兵10個師,戰車兩個團,裝甲汽車兩個團,高炮7個團,化學兵5個團,工兵3個團,通訊兵5個團,交通兵5個團,鐵道兵1個團,鐵甲車5個大隊。另外,將全國分為6個空軍區,設立第三第一兩個司令部,9個空軍大隊另5個中隊,4個運輸隊,建立260多個飛機場……
  另外,這裡要特別提到兩點:一是蔣介石一向崇尚德國的整軍佈陣戰術,再一個就是預計大戰爆發期限。德國式的整軍佈陣戰術,也許在德國是成功的,不失為有價值的戰術方法,具體到中國是否可行?中國兵的軍事素質差,派系複雜,相互間的協同必有問題。另外,中國軍隊面對的是強敵日本,日方的重武器必然在步兵行動之前打擊,而中國方面還擊能力不足,必然被打亂陣腳,打擊士氣。這種整軍佈陣戰術的弱點其實在長城抗戰中已經體現得比較明顯,而且在以後的抗戰中也都大吃其虧。以後的每一次中日兩軍大的交戰中,日中傷亡人數的比例大多在1︰5——1︰10之間,即:死傷一個日方戰鬥人員,中方要付出5個至10個戰鬥人員的沉重代價。當時毛澤東的軍事理論還沒有被人瞭解或是不願接受。游擊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還有運動戰、麻雀戰、地道戰……符合中國人的性格和中國當時的軍事狀態。當然這些戰術必須基於民眾和動員民眾。後來這些戰術使得日本人頭疼,並且吃了苦頭。1938年開戰的設想,未免有些呆板,致使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二十九軍力圖局部解決,而戰機一失再失,最後倉皇退出平津。
  1936年連續發生成都事件和北海事件。中國外長張群和日本大使川樾茂因兩事件而引起的馬拉松式的談判,雙方提出談判的核心都不是事件的本身,長達三個月的談判,中國方面的目的是拖延時間,日本方面力圖要求更高的籌碼。英國報紙曾稱中國不再「吃耳光、賠笑臉」,談判的中心內容仍是華北問題。
  成都事件:1936年8月,日本政府決定恢復成都日本領事館。按國際慣例,領事是商務代表,只能設於通商口岸,成都不屬商埠,而日本卻堅持在此地設領。因此遭到成都民眾的強烈反對。但日方對此不加理會,依然派領事野村率隨員入川。野村一行抵重慶後,派隨員深圳經工、渡邊洗三郎、田中武支、瀨戶尚四人先行前往成都。8月21日,憤怒的成都民眾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議示威遊行,與四名日本人發生了衝突,混亂中,渡邊與深圳先後被青年學生打死,田中、瀨戶受傷。
  北海事件:成都事件幾天以後,中野順是以開藥店為名潛伏於廣西北海的一名日本間諜,其間諜活動早已被當地百姓察覺。為了抗議中野的不法行為,9月3日,北海群眾舉行示威,當天下午,中野被闖進藥店的三名買藥人刺死。
  兩事件發生後,日本政府立即抓住這兩事件大作文章,外相有田發表了措辭強硬的講話,陸軍、海軍、外交三相舉行會議,對中國政府提出種種無理要求。軍部甚至叫囂:「如事件解決拖延下去,即行使兵力的決心。」由於日方的渲染和誇大,成都和北海事件在當時造成了很大影響。中國國內各大報紙也紛紛以「成都月」、「北海月」為大字標題披露這兩個事件。
  9月中旬至12月30日,國民政府外交部長張群與日本駐華大使川樾茂就兩事件舉行了數次談判,日方提出:
  解散一切抗日團體。
  杜絕一切排日運動。
  實行共同防共。
  華北經濟提攜。
  減低關稅。
  張群外長提出五點反要求:
  1.取消塘沽、上海兩協定。
  2.取消冀東偽組織。
  3.停止不法飛行。
  4.取締走私。
  5.在綏東剿匪(指綏遠省東部偽蒙軍)。
  雙方要求背道而馳,談判無法進行。
  不法飛行,日方稱為自由飛行。
  《塘沽協定》確定冀東22縣為非武裝區以後,關東軍以監視非武裝區內是否撤除武裝為名目,沒有經過中國同意,飛機經常在這個地區上空飛行,後來不僅飛出非武裝區,甚至遠至山東等地。不僅作為軍用,後來竟然發展成定期運輸旅客。後來,中國當局公開命令中國人在機場跑道挖了溝渠和建築障礙物,飛機實際已不能起飛降落。
  對冀東走私,中國當局也開始採取對抗措施,凡是沒有輸入證明的物品,就是正當途徑進來的物品也當走私品全部沒收。在冀東積壓著無數的貨物,對日本的貿易打擊很大。
  日本政府與中國的外交戰走到了軍人的前面,當發生了成都、北海事件以後,日本政府氣焰很盛,他們估計關東軍、華北駐屯軍的戰爭發燒友們必然有所呼應,尤其冀東走私和自由飛行受挫,發燒友們必不會坐視。可是關東軍、華北軍都很平靜,沒有任何積極的反應。此事使外交官員不解,一直到戰後,這些人寫回憶錄對此事也無法解釋。
  可見這些文官和武將之間的心靈並不溝通。日本外交官員們和中國政府的外交戰打得火熱的時候,田代皖一郎中將等人一個心思想經營華北,田代對發展華北經濟尤為感興趣,所以有田代設宴挾持宋哲元簽字之事。或問,中國政府取消冀東自由飛行和冀東走私不是妨礙經營華北了嗎?當時田代胃口不在冀東一隅,他早有取消冀東自治政府而將殷汝耕納入宋哲元門下的想法。廢止表示獨立的冀東自治政府把它變成整個華北自治的一個行政區的設想,特別得到「住友」總理事小倉正恆的讚賞,小倉進一步說服關東軍人,小倉磨刀霍霍等待著宋哲元履行諾言,並準備邀請宋哲元為滄石鐵路動工儀式剪綵,一旦滄石鐵路開工,田代馬上命令殷汝耕實行易幟。
  諸位,宋哲元將軍能同意滄石鐵路動工嗎?駐屯軍一旦絕望,後果是什麼?
  華北駐屯軍可能隨時被激怒,戰爭可能突然而起。這裡不防再把華北駐屯軍與二十九軍的情況對比介紹一下。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廣田內閣已經正式決定向華北增兵,強化華北駐屯軍。天皇親自任命田代皖一郎中將為華北駐屯軍新陣容的司令官,使華北駐屯軍的規格提高到和關東軍平行地位,為將出現的第二滿洲國——華北國已經粗劃出規模。
  華北駐屯軍下轄駐屯軍旅團、守備隊、憲兵隊等部。其中步兵旅團為駐屯軍主力,旅團長河邊正之少將,旅團司令部設於北平。
  旅團編製:
  步兵第一聯隊,隊長單田口廉也大佐。
  駐北平市內、豐台。
  步兵第二聯隊,隊長萱島高大佐。
  駐天津。
  炮兵聯隊,隊長鈴木率通大佐。
  駐天津,炮12門。
  通訊聯隊隊長真崎信行大佐。
  駐北平,轄6個中隊。
  航空聯隊,隊長小吉介中佐。
  駐天津、北平,轄3個中隊,飛機18架。
  戰車隊,隊長福田豐雄大佐。
  駐豐台,轄大小坦克24輛。
  騎兵大隊,隊長野口欽一大尉。
  駐天津。
  汽車大隊,隊長福田吉次大尉。
  駐天津,轄軍用汽車180輛。
  輜重大隊,隊長木野茂義大尉。
  駐北平,轄3個中隊。
  工兵大隊,隊長田中寬大尉。
  駐天津。
  小炮隊,隊長上田武夫大尉。
  駐天津、塘沽,轄2個中隊。
  此外,步兵旅團內還有機械化大隊、化學戰大隊等。河邊旅團長還自兼駐屯軍守備隊司令官,轄5個中隊,約1000人。
  駐屯軍憲兵隊總隊長籐井慎二大佐,隊部設於天津,在北平、通州設分隊,共457人。
  首批增兵華北的日軍部隊於5月9日從日本宇品港登船,先後分8批,均在塘沽登陸,然後進抵平津各地。6月上旬,整個駐屯軍完成了新編製。
  這次增兵的總人數,東京公佈為6000人,連同駐華北2400人,總計8400餘人。據上海《申報》1936年9月間調查,增兵後的華北駐屯軍人數不下1.4萬人。而《我們的華北》一書作者則指出,增兵後的華北駐屯軍,兵力超過2萬人。此外,華北駐屯軍還在華北19個城市設立了特務機關,同時豢養了一大批偽軍等。
  從抗戰時期中日兩軍的質量看,大約1個日軍的戰鬥力能抵5——10個中國士兵。除武器的因素外,軍事素質相差懸殊。日軍士兵都經過嚴格的軍事戰術技術訓練,戰鬥意識強,各級指揮官均出自軍校,自陸軍小學到陸軍大學的軍官比例很大。中國的士兵均出身農民,絕大部分抱著當兵吃糧的僱傭意識,戰鬥的意志不強。二十九軍的軍官絕大部分行伍出身,在軍閥混戰中提拔起來,雖然戰鬥經驗比較豐富,但過去遇到的對手均為不分仲伯的國人,在長城抗戰之前尚未遇到過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鬥意識很強的對手。軍官的指揮水平帶著很大的隨意性和個人的性格特徵,教育士兵的指導思想非常陳舊,二十九軍的士兵課本就是四書五經,孔子的哲學是治世哲學,用於對付外國侵略者頗為迂腐。日本華北駐屯軍1.4萬人與二十九軍10萬人同時雄踞華北,一旦戰起,鹿死誰手很難定論。再加日軍已經捷足先登佔住軍事要地交通樞紐,且有漢奸效力,無疑雪上加霜。
  二十九軍也難脫軍閥混戰時觀念,對日本方面的軍情,如:軍隊數量、調動、裝備等基本情報也只是粗知大概,至於更深層次的敵方的軍事秘密,更是一片漆黑。長城抗戰之時,中國軍隊只知硬打,敵方軍情多來自老百姓提供的直觀感覺。否則何至日軍128騎占承德,星宿上將軍狂逃沽源,是有時間慢慢地走的!又何至簽定「塘沽協定」?中華民族是個出思想的民族,幾年過去,中國方面是否應該很好總結一下經驗?
  中國是產生《孫子兵法》的國家,據現代人研究,這部「世界兵法之最」已經被洋人炒得熱火朝天。「兵者,詭道也。」而又被國人奉為正宗的儒學宣稱:「君子不施詭計」,謀將焉出?二十九軍的將軍們,如宋哲元、佟麟閣、張自忠、秦德純等深受儒學影響。「君子之謀」無可厚非,「小人之謀」大該商榷,從平津佈防即可明顯看出。
  1936年春天,北平形勢已經日趨緊張,華北駐屯軍已經佔領豐台。距豐台5公里即是北平咽喉通道盧溝橋,二十九軍的將軍們才考慮到加強盧溝橋及宛平縣城的防務。決定派三十七師一一○旅二一九團第三營接防。
  第三營是加強營,計有步兵4個連,輕重迫擊炮各1個連,重機槍1個連,約1400人。營長金振中中校是個倔強、經驗豐富的軍官。金營長接防之時,心裡已經明白,形勢已經被動。豐台之敵,隨時有從背後突襲的可能。可是,現在盧溝橋是通往內地唯一咽喉要道,固守住盧溝橋,雖然未必能保衛北平(因日軍已在背後),棄守盧溝橋,北平必是死城,所以喘息之道尤顯重要。
  1936年平津已是被日軍三面包圍之勢。「塘沽協定」以後,日軍勢力東起塘沽海口,西至昌平、延慶,日軍已在平津之北成弧線形包圍,日軍控制天津即等於控制住北去東三省的北寧鐵路和南下江浙的津浦鐵路。《秦土協定》中國失去察東6縣,日軍兵力已近張家口,北平向西通道隨時可被切斷。剩下的唯一通道,也是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只有平漢鐵路一條。平漢鐵路出北平13公里由盧溝鐵橋過永定河,沿太行山緩坡南下中原腹地。
  北平北靠燕山山脈,西依太行山脈,桑干河水於太行燕山之間衝出官廳峽谷,於門頭溝附近流向平原,更名為永定河,古稱盧溝或無定河。然後向東彎曲,在北平之南形成緩緩弧線。查看世界城市,幾乎所有大城市不是傍河即是臨海。北平的形成自然離不開這條有名的河流。永定河沖積扇形的背脊即是經過3000餘年發展起來的北平。50歲以上的北京人都會記得,當時北平城的水源豐沛,鑿井汲水,噴泊為流,停瀦為湖。山水景色,天賜帝王之象。永定河南即華北平原,因河流縱橫湖泊星羅,是以白洋澱、東澱為中心的湖泊沼澤地帶。現在雖然生態環境屢遭破壞,河流枯竭遍地乾旱,仔細觀察還可看出水鄉田園風光。因這廣柔平原佈滿湖泊河網,所以交通不便,致使北京南控中原必行大行山東麓緩坡,東據齊魯江淮須經天津或走水路,自佔以來太行緩坡都是進出京城交通要道。而盧溝橋即是要道的咽喉。可以說有了北京城就有了盧溝橋,有了盧溝橋才有了北京城。元朝以前,北京曾被稱薊、中都、大都等名,金代以前,盧溝橋是渡口,有浮橋。金大定年間(1189年)始建石橋。
  這座11孔聯拱石橋保存至今。橋長266·5米,橋面寬7.5米。橋面分作橋面伏石、仰天石、橋面石三層。石欄杆279間,欄板279塊,望柱280根。欄杆每間是望柱,柱頭刻仰俯蓮座,座下刻荷葉墩,柱頂刻獅子。石獅形象生動活潑。共485個,坐臥起伏,極富變化,有揉胸昂首,仰望雲天,有雙目凝神,注視橋面,有側身轉頭,兩兩相對,有撫育獅兒,輕輕呼喚。這些獅子有雌雄之分,雌的戲小獅,雄的弄繡球。大獅子身上又爬著小獅子……
  盧溝橋兩端入橋口兩側有石製華表四根。兩端雁翅橋面及橋頭上,有碑四通,有康熙帝修盧溝橋碑,乾隆帝葺盧溝橋碑。「盧溝曉月」碑及乾隆題察永定河詩碑的碑亭。
  盧溝橋自建橋至清末經過18次修繕。
  明朝末年,為了防備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北上進攻京城,崇禎13年(1640年)在盧溝橋東岸約200米距離築起拱北城,即後稱宛平城,宛平城只東西開二城門。有甕城,有閘樓,東城樓稱順治門,西城樓稱威嚴門,典型明代建築。二城門間距640米,城池寬320米,青磚結構,城池堅固,是全國最小的縣城。城內主要建築是軍衛營房、倉庫、馬廄等,城東還有觀音庵,城西有興隆寺。西城外至盧溝橋之間有旅店、茶樓、酒館、車馬店、民房等。
  在橋樑建築史上,盧溝橋也佔有重要位置。1290年意大利人馬可·波羅過此,驚歎其建築絕倫壯麗神秘,並做了詳細記載,使盧溝橋的形象進入歐洲,所以歐洲人往往稱盧溝橋為馬可·波羅橋,歐洲人談起東方的神秘也往往以盧溝橋為證。盧溝橋除其實用意義以外,其已成東方文化的象徵和北方遊牧文化和中原文化結合的代表作品。
  漢、唐時人們離別京城長安,送行的人都要送至灞橋,折柳贈別。金、元、明、清定都北京,送客出城,都至盧溝橋,小住一夜,次晨起程過橋,所以後來有了燕京八景之一的「盧溝曉月」。下弦之月,銜在西山邊上,黛色籠罩,滔滔大河衝出峽谷,如銀蛇蜿蜒,至橋下奔騰東去。過往商旅,文人墨客,陞遷或謫貶的官宦或寄情山河,或感慨人生短促,或歎息旅途艱辛,或留墨或留詩,已經形成盧溝文化現象。以盧溝橋為背景的詩流傳下來有幾百首,以唐朝劉皂「渡桑干」最為著名: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此外還有北宋詩人蘇轍的「北渡桑干」(永定河古稱桑干河),金代文學家趙秉義的《盧溝》詩,南宋詩人范成大《過桑干》,元人尹建高的《盧溝曉月》詩,文學家張野的《滿江紅》詞,楊奧的《過盧溝橋》詩,詩人兼畫家王紱的《扈從過盧溝橋》詩,明人馮琦的《桑干歌》,王英的《盧溝曉月》詩,楊滎、張元芳、顧起元等人的詩。明永樂年間,以胡廣為首寫「燕山八景」詩124首。清康熙的《察永定河》,乾隆的詩與碑——《盧溝曉月》,和清代詩文若干首。
  另外,元人著名畫家文征明(真尚待鑒)的《盧溝運筏圖》大幅主軸畫卷,明人王紱的《盧溝曉月圖》,日本人繪製的《唐土名勝圖會》,清代人張寶繪製的《泛槎圖》等等,以及《盧溝記事》等文章。
  這些帶著古遠、淳樸、壯麗、粗獷……帶著鮮明的遊牧文化和中原農耕文化相融合特點的作品,是中華民族極為重要的文化財富。
  1936年金振中帶著他的加強營到盧溝橋接防,他不是來寫詩的,也不是來感歎河山壯麗的。他是軍人,他帶著他的隊伍在盧溝橋出現,預示著盧溝文化淳樸古風的結束,將開始的是為民族生存拚搏的血與火!那是新的歌,悲壯而又悲慘!
  宛平城,過去稱拱北城,也稱拱極城。拱北,拱衛北京的意思;拱極,「極」是人臣之極,即皇帝,拱極也就是保衛皇上保衛社稷了。
  從盧溝橋和拱北城建築位置分析,盧溝橋為交通咽喉,拱北城為屯兵之地。拱北城在橋的內側,即靠北京一側東側。從軍事角度看,敵人來自對岸,來自橋的西側,拱北城西出,控制住石橋,使西側攻來之敵不能通過。
  現在的情況,今非昔比。日本的華北駐屯軍已經捷足先登佔領了豐台,豐台距盧溝橋只有7公里,而位置在宛平城東,盧溝橋與北平城之間。「拱北」、「拱極」現在都失去了意義。它唯一的目的是守衛住北平與中原腹地的交通咽喉,使其通暢,勿令日本人扼死北平。前面已經提到,實際上守住盧溝橋,不等於交通線不被日本人切斷,但是不守住盧溝橋,咽喉必被日本人切斷。而且敵人在其背後,隨時可能遭到敵人突然襲擊切斷宛平城與北平聯繫,使宛平成為孤立據點。可見守衛宛平實為艱險任務。再看看金營長的兵力部署,你會感到莫名其妙,其實也是必然。一旦戰起,不僅存在固守橋頭的艱巨,同時面臨著爭奪豐台的廝殺。日軍已經經常以盧溝橋為「假想敵」進行演習,戰事已迫在眉睫,已經不是希望中的爭奪豐台,而是盧溝橋能不能自保的問題。一日,旅長何基灃來宛平視察,金營長請示:「如敵人進攻宛平,怎麼辦?」何要求注意監視日軍行動,如日軍挑釁,一定要堅決回擊。聽者會馬上悚然吃驚,因為一旦槍響,那將是兩國全面開戰,將是國策、國運、國家前途大事,牽一髮而動全局,一個旅長豈能輕易決定?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