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軍事天地>>軍事小說>>東北抗聯征戰實錄

雲台書屋

第十七章 

55 枕戈待旦

  根據第一次伯力會議抗聯與蘇聯遠東軍達成相互支援和合作的協議,從1940年秋冬季開始,抗聯各部在遭到巨大困難和挫折之後,便開始陸續過界來到蘇聯境內。到1941年初,先後過界的抗聯部隊已經達到了近600人。為了便於對這些過境部隊的統一領導和管理,蘇聯人為他們建立了兩個駐屯所。這便是被抗聯人稱為「野營」的地方。野營有南北之分。北野營位於伯力東北75公里處的費雅斯克村。因其處於被蘇聯人稱為阿穆爾河的黑龍江岸邊,故也有A野營之稱(黑龍江的俄文字頭為A);南野營位於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與雙城子(沃羅什諾夫)之間一個被當地人稱為蛤螞塘的小地方。因其靠近沃羅什諾夫城,故也被稱為B野營(沃羅什諾夫的俄文字頭)。
  南北兩個野營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確實是「野」:兩處都是山高林密、人跡罕至的山區,除了往野營運送給養的蘇軍外,其他人很難到那裡,也很難發現那兩個地方還有一批抗聯官兵。
  自從抗聯主力轉入野營後,他們便開始利用野營裡比較適宜的條件進行政治、軍事整訓。
  軍事訓練課目是野營裡的整訓重點(占70%),內容主要包括隊列訓練、步槍射擊、手槍射擊、刺殺等。其中射擊又是軍事訓練中的重點。周保中在1941年2月20日給野營游擊隊的全體同志信中明確指出:「要知道,戰鬥的要點在於消滅敵人,保存自己,達到戰勝的目的。無論現在兵器如何發達,步兵作戰仍居主要地位,而步兵部隊的唯一戰鬥手段是依靠射擊」,近距離還需要用刺刀肉搏。因此,他要求每個指戰員和政治工作人員,都要「盡心練習瞄準演習和實彈射擊」,將自己培養成「活羅什夫式的、朱德式的射手」。
  除了上述步兵一般戰鬥技能的訓練外,野營裡還在蘇方的幫助下組織了一些特殊技能的訓練——主要是跳傘和滑雪。這兩個課目的訓練對野營裡的戰士們來說,都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所以也給他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彭施魯回憶道:
  「(1941年)7月,我們接到上級通知,要全部到伯力城去接受一個月的空降訓練。大家歡呼起來。我們駐在城郊一個營房裡……,為了不引起別人注意,在我們的舊軍服上釘上了蘇軍領章。那裡的教官是一位少校,大家不知道他的名字,只叫他馬約爾,就是俄語裡少校的叫法。他的教授方法很得法,先學了一個星期的地面上基本動作,第二個星期就練習從跳傘塔跳傘,這個練習使大家興致很高,絕大多數跳得很成功,只有一個張鴻啟同志一到塔頂,就不敢往下看,引起頭暈眼花,更不敢往下跳。說也奇怪,和我們同來的野營蘇軍上尉吳剛第一次到了跳傘塔上也顯出膽怯的樣子,我在旁邊看了暗自好笑;蘇聯教官對他解釋了半天,要他放心大膽往下跳,保證無事。我聽到他總是一句話:『亞莫尼姑』
  (我不能跳)!終於,他又從樓梯上走了下來。
  「……經過半個月的基本動作練習後,馬約爾告知我們明天要進行第一次空中實際跳傘,大家又都興奮起來。當天對每個人又進行了身體檢查,沒有不合格的。第二天早飯後,卡車把我們拉到了飛機場。每架飛機一次可裝20多個人,由教官親自站在飛機的窗口指揮每一個人跳出飛機。第一次空中跳傘全部成功了,大家喜悅的心情真是終生難忘的,回來的路上都在誇耀著自己是如何拉傘的,傘是怎麼開的,自己在空中又是怎樣看見別人動作的,落地時誰摔了觔斗,誰站得穩等等。這些話說起來沒個完。吃飯時又說,晚上躺在床上又在說,要不是有人制止,簡直會說得一個晚上睡不了覺。」1942年7月底,周保中和張壽籛向北野營的抗聯幹部們宣佈:為了加強軍事訓練工作,提高戰鬥力,隨時準備給敢於發動侵略戰爭的日本關東軍以有力的回擊,根據共產國際的決定,抗聯的隊伍要全部按照蘇軍的編制和制度進行改編。
  改編工作包括以下幾項:
  1.充實兵員,將應徵入伍的蘇籍華人和在遠東地區的少數民族士兵編入國際旅;
  2.充實幹部力量,調配大量的蘇聯軍官到國際旅工作;
  3.建立旅、營、連、排四級編製體制,凡正排長以上者被授予蘇軍軍銜,按蘇軍軍官標準發薪金;凡連以上軍官均由抗聯幹部擔任,副職由蘇軍軍官擔任;旅、營兩級設司令部由蘇軍軍官組成,旅政治部以蘇軍軍官為主組成,因為後勤供應全是靠蘇軍,所以旅後勤部的軍官全都是蘇軍軍官;
  4.按蘇聯陸軍步兵標準配發武器和服裝。
  整編工作基本完成後,蘇聯遠東軍代表向已經身著蘇軍服裝的抗聯官兵們宣佈了國際旅的主要幹部名單:
  旅長:周保中;政治委員:張壽籛;副旅長:什林斯基少校;參謀長:馬爾欽科少校(即原來的北野營主任楊林大尉);後勤部長為金牙少校;第1營營長金日成、政委安吉;第2營營長王效明、政委金策;第3營營長王明貴、政委樸吉松;第4營營長柴世榮、政委季青。
  蘇聯人辦事喜歡講個「正規」二字,他們既然把野營裡的抗聯隊伍編成了國際旅,也就很自然地要給他們授予軍銜了。於是,抗聯的幹部們的肩上便有了被東北人稱為「大軍槓」的軍銜標誌。當然,他們戴的是蘇軍軍銜。雖然周保中、張壽籛等人想當初都是當過軍長、總指揮的人,特別是周保中,多年前就被正兒八經地授過少將軍銜,但蘇聯人可不管你這些,他們看的是你現在手上掌握著多少部隊。既然野營裡就那麼多人,所以身為旅長的周保中和旅政委張壽籛就只能得到個少校軍銜(一年後周保中晉陞為中校),金日成等各營營長和政委被授予大尉軍銜,各連連長等被授中尉軍銜。
  蘇聯方面對國際旅的成立還是比較重視的。遠東軍區司令員阿巴納申哥大將親自檢閱了國際旅,並對他們發表了講話。在講話中,他宣佈國際旅的正式番號為蘇聯遠東紅旗軍第88獨立步兵旅。
  國際旅成立後,他們的軍事訓練也走上了正規化的道路——開始參照蘇聯遠東軍司令部頒布的《步兵訓練大綱》,結合戰時需要和東北遊擊戰爭的實際,有計劃地進行系統地現代化軍事訓練。這種有針對性的正規化訓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據王明貴後來回憶說:
  「每年冬季都要組織一次拉練,在遠離駐地百公里之外,搭起帳篷,進行許多課目的訓練:戰鬥行軍隊形的編成、行軍警戒的派出,搜索、伏擊、遭遇戰鬥等。宿營後要組織宿營警戒、偵察、偷襲、實彈射擊。炊事班學習野炊。總之,在滑雪訓練中,取得成績是顯著的,非常適用於東北大小興安嶺、長白山進行冬季游擊戰爭。
  「1941年冬季,在蘇聯遠東軍區索爾根少將親自監督下,旅部組織了一次戰術對抗演習。攻守雙方都做了充分的準備,雙方表現得都很出色。證明東北抗日聯軍戰士是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女,為打敗日本侵略者,為了戰時少流血,我們刻苦地進行軍事訓練。所以,在訓練中不管遇到何種困難,沒有人叫苦叫累。」
  野營裡的抗聯戰士們在刻苦地訓練著,他們時刻都在等待著重返東北抗日戰場,為光復自己的國土而去衝鋒陷陣。

56 完成使命

  1945年5月5日,蘇軍攻入柏林,德國法西斯投降。其後不久,那些從伯力來的北野營的人便開始以無比興奮的心情向大家說起他們在伯力城裡看到的事情了:「蘇聯紅軍正在大量地向這邊開過來,用火車運到伯力來的飛機、大炮,還有坦克可是老鼻子啦!」
  大家一聽,頓時都來了精神:「蘇聯紅軍把這些老傢伙式都整到這邊來了,那不就是說,蘇聯馬上就要到東北去打日本子了嗎?」
  「那可不是咋的!你不記得今年4月份他們那個莫洛托夫跟日本駐莫斯科的大使說,他們兩國那個中立條約到期就不再延長了嗎?」
  「唉呀!那個條約好像還有一年有效期呢,要真是這樣,那還得等到一年以後他們才出兵去打日本呀!」
  一聽這話,大家又著起急來了,心裡都在算計著:什麼時候才能回東北打日本呢?真盼著馬上就能接到回國的命令。
  然而,他們卻遲遲沒有接到這樣的命令。
  回國的命令沒來,可情況卻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6月份,部隊的伙食標準提高了,原來需要交錢吃飯的軍官們現在也不要交錢了——伙食費全免了!就連一直限量供應的香煙、黃油和糖的供應量也比以前多起來了。搞不清楚蘇軍供給制度的抗聯幹部戰士就悄悄去問蘇聯軍官:「這到底是咋回事呢?」
  蘇聯軍官告訴他們說:「這就是戰爭二線部隊的供應標準」。
  「那不就是說要打仗了嗎?!太好了!」他們一下子又高興起來了。可是到了7月份的時候,一些戰士又有點著急了——從伯力回來的人說,現在已經很難在那裡看到前兩個月當中那種繁忙的軍事運輸場面了,原來滿大街的軍官也不知道都哪去了!
  戰士們哪裡知道,這正是大戰到來前那段特有的寂靜!此時,他們的領導人周保中、張壽籛等正在一起制定配合蘇軍反攻東北的作戰計劃:他們挑選了100多人組成了一支空降部隊,攜帶電台,執行偵察任務,二是確定在蘇軍指揮機關任嚮導,待蘇軍進攻時隨同蘇軍執行任務;三是抗聯主力部隊隨蘇軍一道進攻東北,消滅敵人、保護交通、發動群眾、擴大軍隊、發展黨的組織建立政權。上述計劃在徵得蘇軍的同意後,他們便加緊了各項準備工作。大家枕戈待旦,心早就飛回東北去了。
  8月8日下午,從蘇聯軍軍官那裡傳來了小道消息:「蘇聯和日本的軍隊在烏蘇里江邊上打起來了!」
  「啊?!是真的嗎?」聽到的人有點吃驚地問道。儘管誰也不知道這事是否是真的,但誰都忍不住要把這個小道消息悄悄地向與自己關係較好的人透露一下。沒過多一會,這個小道消息便在野營裡轉了好幾圈,那幾個最初向外發佈消息的人又被別人極神秘地拉到一邊,說我要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對誰也別說……
  8月9日一大早起來,從收音機裡傳來的「大道消息」終於證實了前一天在野營裡廣為流傳的小道消息:8月8日,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召見日本駐蘇大使佐滕,當面向他宣讀了蘇聯政府對日宣戰的宣言。告訴他說:「蘇聯政府宣佈:從明天即8月9日起,蘇聯政府認為其本身已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目前,蘇軍已經進入中國東北,正在向腹地順利推進!
  「小日本快完蛋啦!」
  「我們就要打回老家嘍!」
  野營裡頓時響起了一片歡呼聲。
  早飯後,周保中在北野營國際旅全體軍人大會上做了報告。在講了當時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在望的大好形勢、抗聯的現狀,表達了對向斯大林、蘇聯政府、蘇聯紅軍的感激之情後,他告訴大家,從現在起,每個人都要做好隨時出發的準備,要同蘇聯紅軍並肩作戰,解放東北、光復家鄉,完成抗日戰爭的歷史使命!
  在談到反攻後的任務時,周保中專門講了要迅速恢復與中共中央的聯繫,要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東北會師;抗聯要貫徹黨的七大路線,放手發動群眾,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建立人民民主政權,準備與國民黨反動派做長期的鬥爭。最後,他再一次告訴大家,一定要做好隨時投入戰鬥的準備。具體的行動方案則由旅裡另行通知。
  周保中講完話後,大家便開始對具體行動方案翹首盼望。可是等了一天又一天,這個具體方案就是不下來。一直等到8月下旬了,上級的命令倒是來了,可那不是讓他們立即回東北參戰的命令,而是通知他們,原定的作戰任務有了改變,蘇軍最高司令部命令獨立步兵第88旅原地待命,準備接受新的任務。
  這一下又把他們搞糊塗了,大家紛紛向自己的上級發問:
  這到底是咋回事呀?
  原來,這道令人感到突然的命令的到來和任務的改變,是由於當時蘇軍在東北戰場上的迅猛推進引起的。當初蘇聯紅軍在確定反攻計劃時之所以決定讓抗聯教導旅與蘇軍一同行動,主要是估計到日本可能會在中國東北做殊死抵抗,對日作戰將會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殘酷鬥爭階段才能結束。可是沒有想到的是,幾乎就在蘇軍剛一進入東北,日本人就告饒了。8月10日,日本政府發出了「乞降照會」,5天後,日本天皇正式發佈投降昭書,宣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條款,向盟軍投降。
  日本人投降後,蔣委員長一見「摘桃子」的時候到了,便立即下令讓解放區裡的由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就地駐防待命」,不得向日偽「擅自行動」。與此同時,麥克阿瑟也以遠東盟軍總司令的名義命令日軍,只能向蔣介石的軍隊和政府投降,不能向共產黨的軍隊投降。
  美蔣已經動手了,共產黨怎麼辦?
  當然是針鋒相對!
  8月26日,遠東蘇軍軍事委員希金中將召見抗聯教導旅旅長周保中,向他傳達了遠東蘇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的指示:獨立步兵第88旅中現有的中國人員和蘇聯人員要分別行動,蘇聯人員暫時不動,中國人員要隨蘇軍各方面軍分別佔領東北各戰略要點,並準備接受駐各城市蘇軍衛戍副司令的任命。返回東北的抗聯人員都有抗日聯軍和蘇軍的兩重身份,他們將擔負以下幾項任務:
  1.幫助蘇聯紅軍維持佔領地的革命秩序,肅清敵偽殘餘和一切反革命分子,提高紅軍在群眾中的威信,促進中蘇友好;
  2.利用軍管的合法地位建立黨的組織,開展群眾運動。在蘇軍撤出東北後,順理成章地以抗聯人員的身份接管政權。
  最後,希金告訴周保中,既然抗聯人員要以蘇軍衛戍副司令的身份出現,就得有相應的蘇軍軍銜,他要求周保中在8月29日前,將軍官提職授銜名單報到遠東蘇軍總司令部。
  8月28日15時,周保中回本部隊,召集高級軍官各營長、黨政工作人員及連長、指導員會議。指示:本旅不獲全部直接參加反日作戰之原因,戰局急轉直下,日本倒台迅速,出人意外。然後,他向大家宣佈了有關人事調動的命令及通訊系統和通訊工具的使用規定,要求大家準備好出發時所要帶的各種文書。為了鬥爭形勢的需要,他要求每個軍官、軍士、兵士應有自己的證明文書。在軍官證明文書內的簽名一一用假名,……一定要讓全體軍官和兵士知道各種文書之重要,每個人應有自己的行動知識(指周保中為抗聯全體人員制定的關於政治、組織、行動的三個備忘錄的小冊子)。
  根據周保中的這項命令,抗聯的幹部們在回國前都準備了一個假名字——周保中改為黃紹元,張壽籛改為李兆麟,崔石泉改為崔庸健……
  1945年9月2日,日本侵略者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日戰爭終於取得了勝利!但是,抗聯的任務還很艱巨——他們要保住這經過浴血奮戰得來的勝利果實,還需要做許多工作。其中當務之急就是搶佔東北的戰略要地,發展黨組織,建立人民自己的軍隊和政權。為此,抗聯主力部隊從9月3日起,在周保中、張壽籛的率領下分批趕赴長春、哈爾濱、瀋陽、佳木斯、牡丹江等地開展建黨、建軍和建政工作。
  隨著抗聯人員的回國,中共黨組織很快便遍佈於東北各地:
  在長春,以周保中為書記的地委於9月中旬成立。隨後,中共長春市委及伊通、雙陽、公主嶺、乾安、德惠及九台等縣委相繼成立;
  在哈爾濱,以李兆麟(張壽籛)為書記的中共松江地委及其下屬的哈爾濱市委,珠河、阿城、方正、賓縣、延壽、雙城、葦河、安達、巴彥、木蘭、五常、通河等縣委相繼組成;
  在瀋陽,馮仲雲與不久前到達那裡的八路軍黨的組織取得了聯繫,建立起中共瀋陽地委並在遼東、安東、大連、遼陽等地建立起黨的基層組織;
  在黑龍江地區,王明貴、王鈞、陳雷、張光迪、張瑞麟等先後領導建立起中共齊齊哈爾市委和黑龍江地委及其下屬的海倫、北安、綏化、克山等縣委;
  此外,以彭施魯為書記的佳木斯地委、以金光俠為書記的牡丹江地委、以王效明為書記的吉林地委和以姜信泰為書記的延吉地委也都在9月份建成並開始了積極的工作。
  考慮到日本已經投降,人民軍隊的任務已經不再是抗日,而是保衛自己的勝利果實,現在再叫抗日聯軍已經不太合適了,所以他們決定,將東北抗日聯軍改為東北人民自衛軍。東北人民自衛軍成立後,發展十分迅速,在9月中旬到10月下旬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就發展到了4萬多人。
  部隊發展這麼快,槍從什麼地方來呢?日偽軍又奉命不向中國共產黨的軍隊投降,直接收繳他們的武器就有些困難。這怎麼辦呢?這就用得著蘇軍衛戍副司令的大牌子了。由於抗聯人員出任蘇軍衛戍副司令,他們就可以以蘇軍的名義收繳,這樣日偽軍就沒有敢不交槍的了。在巴彥縣,就有一個工作十分出色的抗聯人員張祥。
  張祥當時出任的是蘇軍巴彥衛戍司令部的少尉副司令。可別看他肩上扛的牌子只有一條槓一個豆,但由於他是正兒八經被任命為蘇軍衛戍副司令的,所以別人還是不敢小瞧他的。張祥也確實有副司令的氣派,他一到巴彥便決定開倉放糧,擴大抗聯在群眾中的影響。此舉果然收到了極好的效果,等到他到巴彥中學去動員學生參加東北人民自衛軍的時候,當時就有100多個學生站起來要跟他走。張祥一看人已經有了,便以張副司令的名義下令收繳了偽警察大隊的100多支步槍,將他們武裝起來了。幾天後,他的這支部隊便發展到了3個營共1500多人。
  抗聯人員回東北後的建政工作是在協助蘇軍肅清敵偽殘餘、維持進駐地的治安和配合關內我軍進軍東北的過程中進行的。在這一過程中,以抗聯人員、中共地下黨員和愛國民主人士組成的民主大同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於抗聯人員與蘇軍有著特殊的關係,大同盟的盟員又多是本地人,所以他們可以向蘇軍揭露一些反動分子的罪惡歷史,嚴厲限制那些主張反共擁蔣的傢伙的行動,甚至將其逮捕起來。1945年10月20日,東北黨組織及抗聯領導人周保中、崔石泉,一起來到瀋陽,和已經在那裡的馮仲雲一起向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彭真做了初步匯報,並向他移交了東北黨委員會的全部關係和黨費、檔案材料。在認真聽取了他們的匯報後,彭真感慨萬分地說:在我們中國共產黨人20多年的革命鬥爭中,有三件最艱苦的事:第一件是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第二件是紅軍出征後,南方紅軍的三年游擊戰爭;第三件就是東北抗聯的14年苦鬥。
  194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決定:將由抗聯隊伍發展而來的東北人民自衛軍和挺進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部隊一起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以林彪為總司令,彭真為第一政委,羅榮桓為第二政委,呂正操、李運昌、周保中、肖勁光為副司令,程子華為副政委。至此,東北抗日聯軍終於完成了它的全部歷史使命,將自己匯入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洪流之中,為創造和建設新中國開始了新的戰鬥。
  在行將結束本書的時候,才疏學淺的筆者坐在電腦前望著螢光屏,好一頓搜腸刮肚也沒有想出什麼樣的文字,才能更好地表達出對書中那些英雄們壯舉的讚譽之情。最後只好借用一個著名抗聯史專家李惠同志的一首小詩為結:

          白山蒼蒼,
          黑水泱泱。
          抗聯之風,
          山高水長。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