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紀實文學>>愛迪生傳

雲台書屋

一 富於幻想的少年時代

  想像力引發構想,而知識實現構想。
  讀書對於智慧,也像體操對於身體一樣。
  遇到困難時,我決不灰心……成功的三個
  條件是勤勉、努力和嘗試。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AlvaEdison ),是位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和發明家。翻開人類歷史,可以發現,在科學技術史上有過種種發明或發現的人很多,但是像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有那麼多發明,而且以84歲漫長的一生,持之以恆,專心致志的為發明奉獻生命的,可說極少。正因為這樣,圍繞著這位天才發明家,熱心的人們便對他進行有點兒傳奇色彩的描述,更有甚者,竭力想在他的過去歷史中也「發明」點什麼新東西出來。那麼,愛迪生傳記中的時代特徵是什麼?他在什麼環境中長大?他的少年時代又具有什麼特點?

  愛追根問底的孩子

  一位傳記作家曾這樣說過:「越是偉大的思想家,時代的特徵在他的傳記中就表現得越明顯,他的傳記就越是自然而然地變成為歷史。」
  我們知道,「18世紀是理性時代,19世紀是科學時代,20世紀是科學在人類物質的、智力的、感情的和美學的生活的所有方面進行徹底變革性的干預的時代。」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出生於科學時代。他誕生於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的一生與美國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交織在一起。這是美利堅合眾國及歐洲技術力量高速發展的時期,蓬勃發展的美國經濟需要廣泛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以進一步發展生產力,而愛迪生則是這個科學時代的偉大發明家。有人這樣評論美國這位最偉大的發明家:「雖然愛迪生不發明歷史,但他的發明卻為歷史錦上添花。」
  愛迪生誕生的地方,是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蘭小市鎮。當時的米蘭鎮,是有名的小麥集散地。俄亥俄州東北部的小麥被運送五大湖,它是必經之地,同時富庶的休倫湖的出口也在這裡。有一家公司把航程從河口擴展了數公里,剩下的一段用來挖拙運河,可以通行載重250噸的船隻。這地方因為是穀物的出口,所以擁有「西方敖得薩」之稱。因此,造船業也很發達,使得這個小鎮十分繁華。
  關於美國這位最偉大發明家的家庭,某些傳奇故事是這樣說的:愛迪生家一貧如洗。其實這不符合歷史事實。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HenryFord )寫道:「愛氏一家不可算是真正貧寒的,換句話說,他們始終是豐衣足食,住宅也好。人家說愛迪生出生赤貧,那簡直是無稽之談。」
  阿爾的祖先是荷蘭人,於1728年從荷蘭阿姆斯特丹移居美洲。
  阿爾的祖父約翰愛迪生由於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站到了英王軍隊一邊,不久,英軍戰敗,所以,約翰不得已帶著全家躲到了加拿大的新斯科捨。他在那兒以務農為生,並安定了下來。
  他的兒子——也就是阿爾的父親塞繆爾·愛迪生(Samuel Edison ),在伊利湖畔的維恩那城經營旅館生意,生活過得還算不錯。在這城裡有個名叫南希(Nancy )的女教師,她是蘇格蘭裔的加拿大人,由於她教學認真,頗受市民的尊敬。她引起了小塞繆爾的愛慕,於是這位旅館主人開始向她求婚。後來他們的愛情日漸增進著,最後終於達到了沸點,便在1828年結婚了。結婚後,他們在城裡住了一段時間才遷走。
  這一次他們又乘著「草原馬車」再次遷徙,定居在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塞繆爾在此經營屋瓦的製造和販賣,生意還不錯,夫婦倆過著幸福的日子。
  他的住宅是一幢帶有頂樓小屋的紅磚砌的平房。房子座落在山腳處,外觀樸實大方。
  南希結婚後,前後生過7個孩子。在全家遷居米蘭之前,南希就生下了4個孩子。此後,她又生了3個孩子。愛迪生是排行第七,也是他母親所生的最後一個兒子。按照祖先長者的名字,愛迪生取名為托馬斯,由於他父親與阿爾瓦佈雷德利船長私交甚好,便又借了這位船長的名叫阿爾瓦。愛迪生的全名叫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周圍的人都叫他阿爾瓦,他的母親喜歡叫他阿爾。
  他們一直住在這個淳樸的小鎮,直到阿爾7歲他們才又離開。不過這個城市卻令阿爾難以忘懷。
  雖然他並不完全記得這城市的一切,但是教堂的尖屋頂,寬闊的原野,家門前那棵聳立的大樹等等,卻永遠留在他的腦海裡,當他年老時,他仍然清晰記得這些景象。
  小阿爾在米蘭的軼事傳說很多。有人說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首先,小傢伙出世以後幾乎從來不哭,總是笑。灰色的眼睛,亮晶晶的,看起來很聰明,不過頭顯得特別大,身體很孱弱,看上去弱不禁風。他常對一些物體感興趣,然後試圖用手去抓。他的嘴和眼睛活動起來,就像成年人考慮問題時一樣。他從來不停止他已決定做的事情。他一學會走路,就無需人的幫助。這孩子的頭髮稀少,豎了起來,一點也不服貼,長得很難看。父親看了不舒服就替他理了發,結果反而更難看,母親也皺起了眉頭。3歲時,阿爾瓦像一個大人思考問題時所做的那樣,用手指理他的頭髮。
  阿爾的與眾不同,不僅如此。孩子在小時候都有好奇心,喜歡問東問西。所不同的是,「阿爾比一般孩子更為好奇,並且有一種將別人告訴他的事情付諸實驗的本能,以及兩倍於他人的精力和創造精神。」就人們的記憶所及,他學說話好像就是為了問問題似的。他提出的一些問題雖然不重要,但不容易回答。由於他問的問題太多,他家的大多數成員甚至都不想回答。但是,他的母親總是試圖幫助他。一次他問父親:「為什麼颳風?」塞繆爾愛迪生回答:「阿爾,我不知道」。阿爾又問:「你為什麼不知道?」
  他不但好奇愛問,而且什麼事都想親自試一試。有一次,到了吃飯的時候,仍不見愛迪生回來,父母親很焦急,四下尋找,直到傍晚才在場院邊的草棚裡發現了他。父親見他一動不動地趴在放了好些雞蛋的草堆裡,就非常奇怪地問:「你這是幹什麼?」小愛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雞呀!」原來,他看到母雞會孵小雞,覺得很奇怪,總想自己也試一試。當時,父親又好氣又好笑地將他拉起來,告訴他,人是孵不出小雞來的。在回家的路上,他還迷惑不解地問,「為什麼母雞能孵小雞,我就不能呢?」
  由於阿爾對許多事情感興趣,他經常碰到危險。一次,他到儲麥子的房子裡,不小心一頭栽到麥囤裡,麥子埋住了腦袋,動也不能動了。他差一點死去,幸虧被人及時發現,抓住阿爾的腳把他拉了出來。還有一次,他掉進水裡,結果像落湯雞一樣被人拉了上來。他自己也受驚不小。他4歲那年,想看看籬笆上野蜂窩裡有什麼奧秘,就用一根樹枝去捅,臉被野蜂蜇得紅腫,幾乎連眼睛都睜不開了。
  阿爾經常到塞繆爾溫切斯特(Sam Winchester )的碾坊去玩。一天,他到溫切斯特的碾坊,看見溫切斯特正在用一個氣球做一種飛行裝置試驗,這個試驗使阿爾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裡充滿了氣,一定會升上天,那該多美啊!幾天以後,他把幾個化學製品放在一起,叫他父親的一個傭工邁克爾奧茨(Michael Oates )吃化學製品後飛行。奧茨吃了阿爾配製的化學製品後幾乎昏厥過去。阿爾似乎認為奧茨飛不起來是奧茨的失敗,不是他阿爾的失敗。
  這次事件不僅使阿爾的父母感到頭痛,同時也震驚了附近孩子的父母,他們紛紛警告自己的小孩說:「不要和阿爾玩!」
  小孩子們聽了父母的告誡,都不敢再和阿爾在一起,即使阿爾邀請他們,他們也只是以畏懼的眼光看著他,一步也不敢接近,有時幾個比較大膽的小孩,甚至會唱著歌來侮辱阿爾,他們唱著:阿爾、阿爾,奇怪的小孩;阿爾、阿爾,他是個呆子;我們再也不和阿爾玩了。
  由於做這些事情,阿爾遭到父親的鞭打。他的父親認為,只有鞭打阿爾,他才不會再惹麻煩。他的母親也認為,如果一個孩子做錯了事,你不鞭打他,他將不會成為一個好人。她不希望這種事情再發生在阿爾身上。雖然阿爾受了鞭打,但不能阻止他對一切事情發生興趣。
  他6歲就下地勞動。愛觀察,愛想問題,愛追根求源是他向新奇的大千世界求知的鑰匙。村子中間十字路口長著大榆樹、紅楓樹,他就去觀察那些樹是怎麼生長的;沿街店舖有好多漂亮的招牌,他也要去把它們認真地抄寫下來,甚至畫下來。
  他強烈的求知慾和做實驗的願望,常給他帶來麻煩。一次,他在父親的農場裡玩耍,點燃了父親的倉庫,想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狀況,結果倉庫化為灰燼。阿爾幹的事太糟糕、太危險了,不能不聞不問。阿爾為此遭到比以前更嚴厲的毒打。阿爾沒有對父親生氣。在這以後,他似乎從不把疼痛看得很重。
  阿爾不久又出麻煩了。一次他與另一男孩游泳,過了一會兒,阿爾發現他一個人在這裡,他等這個男孩轉來,但等了好半天仍沒見這個男孩回來。阿爾獨自一人回到家裡,對所發生的事什麼也不講,半夜裡父母親把他叫醒並問他的朋友怎麼了。阿爾說:「我等呀等呀,他再也不回來了。」他的夥伴後來被發現已經淹死。阿爾不知道他本應該告訴別人已出的事情。這時,他的父親開始覺得阿爾有些不正常,塞繆爾總擔心自己的兒子會對別人造成什麼麻煩。
  愛迪生7歲的時候,出現了一件對他的發展有較大影響的事。1854年,伊利湖南岸沿湖鐵路通車,使得米蘭運河的商船生意大減,並使生意的內容也開始發生變化。塞繆爾的屋瓦生意已沒有辦法再維持下去,因此他們的生活日漸困苦。為了另謀發展,愛迪生一家又再度遷居了,可是這次並不用帆船牛車。他們乘火車到底特律後,第二天早晨就上了魯比號航船。他們沿聖克萊湖岸繞行了一日,而後便溯著聖克萊爾河一直向上駛去。兩岸所經處儘是濃林僻野獸類出沒的場所。
  小孩們一會兒跑上甲板,一會兒又竄進船艙,注視著兩岸的風景。他們遇見了印第安人駕的獨木船或是裝滿木材的白底船時,便都欣喜不已。
  他們在密歇根州休倫北郊的格拉蒂奧特堡定居下來。搬到這裡不久,阿爾就患了猩紅熱,病了很長時間。因此,他的母親在那一年沒有送他上學。他只好留在母親身邊,獨自一人玩耍。後來,阿爾的耳朵聾了,人們認為這種疾病是造成他耳聾的原因。
  塞繆爾在休倫新買的房子建在松林中的高地上,能看到從休倫湖流出的聖克萊爾河。這幢房屋有十幾個房間,後面有馬房,單只建築用地就有4公頃,另外有40公頃的果樹園。塞繆爾在這裡經營制材和小麥買賣,也種植蔬菜。他把蔬菜和果園裡生產的水果一起賣到市場,生意做得很大。雖然不再是米蘭的富商,但維持一家三口的生活是綽綽有餘。這地方山明水秀,風景優美。塞繆爾還計劃在家裡的高地上造一座塔,供人們參觀湖光山色,每人收費兩角五分。這座塔建好以後,就在車站張貼廣告。這座塔高約30公尺,立在塔上可以遠眺那蔚藍的休倫湖的水天一色,漸漸地向南消失去。湖中不斷有汽輪、高桅船和各式各樣的船隻來往著,因此景色一刻萬變,不可捉摸。參觀的人,每天多到需要排隊。阿爾成為這個塔的小管理員,向每位參觀的人收費。在參觀客多的時候,每天可以達到600人,所以阿爾非常忙碌。過了一些日子,參觀的人數一天一天的減少,阿爾覺得無聊。阿爾對爸爸說:「爸爸,兩角五分太貴了,如果減價也許又會有人來參觀。」塞繆爾採納阿爾的建議,將收費減到一角,可是參觀的人還是不多。阿爾又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說:「爸爸,在塔頂上,裝個望遠鏡怎麼樣?」爸爸說:「想得好!」這座塔很快就裝置了望遠鏡,可是參觀的人數,仍然沒有增加。這樣,這座塔的生意也就無法再做下去了。阿爾變得無事可做。
  不過,在管理這座塔的時候,他對工作發生了興趣。阿爾對父母親這樣說:「我想到鎮上去賣菜。」父母起初不同意,由於阿爾向父母再三作出承諾,表示願意吃苦,一定要幹到底,雙親也就答應了。阿爾用車子載著家裡所種的菜到鎮上去賣。大家都對阿爾很友善。紅蘿蔔、馬鈴薯、高麗菜的銷路特別好。阿爾為人老實,不好的東西不賣出去,價錢一般也比別人的便宜。過了一些時,阿爾又從別的農家買進水果去轉賣。生意越來越興隆,阿爾自己一個人忙不過來,便雇了一位少年來幫忙。阿爾做賣菜生意,一年多就賺了500多元。
  由於他們全家從一個城市搬遷到另一個城市,由於他的疾病,阿爾在8歲時才開始上學唸書。進的那所學校,只有一個班級;校長和老師都是那位恩格爾先生。學校課程設置呆板,老師還經常體罰學生。老師講課枯燥無味,引不起阿爾的興趣。因此,他從來沒有好好的坐在椅子上過,老師在講台上教課,他就在下面走動,有時還跑到外面去。
  有時候,他會收集附近人家丟棄的物品,而製造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並且帶入教室,整天就玩這些東西,完全不注意老師在台上講些什麼。長期下來,老師感到很頭痛,因為他往往妨礙別人的上課。
  由於追根究底的個性,阿爾對於課業方面的問題非常固執,一個問題未獲解答,他就不會繼續作下道題目。因此,不瞭解他個性的老師,便把他當作是一位「遲鈍」的學生,斥他為「糊塗蟲」、「低能兒」。一次,在上算術課的時候,教師講的是一位數的加法。許多學生都肅靜地聽講。只有阿爾忽然舉手質問說:「二加二,為什麼等於四?他問得老師張口結舌,實在沒有辦法可以回答。
  這樣,在校學習不到三個月,老師便把他的母親叫來,對她說:「阿爾瓦這孩子一點不用功,還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問題。昨天上算術課時,他居然問我二加二為什麼等於四,你看這不是太不像話了嗎?我看這孩子實在太笨,留在學校裡只會妨害別的學生,還是別上學了吧。」他母親非常生氣地說:「我認為阿爾比同齡的大多數孩子聰明,我將教我的阿爾,他再也不會來到這裡!」
  當她攜著孩子走出校門時,覺得一陣心酸,眼睛不覺掉下淚來。她始終不承認自己的孩子是低能兒。因為這時她正做女子學校的教師,是一個富有教育經驗的人。據她平日留心地觀察,阿爾不但不是低能兒,而且時時表現出非常優秀的品質來。在受了這種刺激以後,愛迪生的母親決心用全力教育阿爾,要使他成為世界上第一等人物。
  回到家裡時,母親這樣問他說:「先生說你是劣等生,你以為羞恥嗎?」愛迪生對母親的問話,回答得很巧妙:「不以為羞恥,但覺得悔恨。」他接著又說:「可是我要知道的事,先生一點也不教我,我不要知道的事,偏偏又教我起來。」母親接過他的話說:「是呀!先生說你是低能兒,但母親不以為然。你明天起,不要到學校裡去了。母親今天在先生面前已發過誓了:學校裡當你低能兒,無法教育,我總得在家裡好好地教育你。阿爾,我今天也應該和你立一個誓。母親已立了決心,無論如何要使你成為世界上第一等人物,你能不能發這個誓呢?」阿爾說:「母親,我願意發這個誓,我定要做番大事業,使現在說我低能兒的先生聽了寒心。」
  阿爾的母親接著說:「從現在起,我就是你的老師,但我有兩項約束。第一,你要做什麼事必須先告訴媽媽,因為你做的事雖好,但也許會妨礙別人。你要知道,給別人惹麻煩是不好的。另外一件事,就是不可再去妨礙別人,長大後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今後你得好好的用功,媽媽要當你的老師,你必須認真聽我的教導。」
  阿爾點點頭,眼中充滿了淚水,母親緊緊地抱住阿爾,母子倆人臉上都閃爍著淚光,倆人的心緊緊繫在一起。
  阿爾一生中只上過三個月的學。從那以後,他的母親是他的「家庭教師」。愛迪生的母親南希的決定是正確的。此後,愛迪生便在母親的親自指導下如饑似渴地汲取著人類先哲的智慧思想。根據他母親的固定計劃,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在其他孩子玩的時候,他堅持每天學習。有一個當時和愛迪生同游的人記得「我們幾個人在屋前正玩得高興,這時門口出來了一個和善可親的女人,衣著很樸實,戴了一頂時式的花邊便帽。她對我們望了一下,和藹地喊道:『托馬斯·阿爾瓦,可以進來上課了。』那孩子默默順從著,跟了她進去,臨走時回過頭來帶著憐憫的神態望望我們。在這美麗的夏日,而且還是假期中,硬要從游嬉中叫去讀那枯燥無味的課本,這該是多麼難受的事啊!」
  小阿爾雖然具有小孩喜歡玩的天性,但他不反對母親的教育。因為母親教給他的不僅是知識,而且是學習方法。她認為,多思比簡單地死記硬背更重要,只要阿爾看得懂的書,不管多難的,都給他看。愛迪生的母親具有高超的教育才能,她把家庭教育辦得生動活潑。春天,樹木抽出嫩枝時,她和兒子坐在屋門前,邊曬太陽邊上課。夏天,密密麻麻的星星,庭院裡一片蔥綠,她和兒子來到高高的瞭望塔上,一面納涼兒,一面讀書。到入了秋,愛迪生又念上了《魯濱遜飄流記》,《悲慘世界》這一類古典文學作品。冬天,天寒夜裡,她又與兒子在一起圍火授課。她講地理,如同把愛迪生帶到世界各地周遊,穿洋過海,登山探險;她講英文,又非常注意打下良好的基礎。特別是她教文學,使愛迪生對雨果(Victorh ugo )愛慕不已。以至朋友們都管他叫維克多·雨果·愛迪生。在這些教育中,愛迪生深深地感到讀書的重要,他說:「讀書對於智慧,也像體操對於身體一樣。」他也認為,母親是真正理解他的人,後來,愛迪生說:「我在早年發現了慈母是如何有益的。當學校教員叫我笨蛋時,她來到學校為我極力辯護,就從那時,我決定要給她爭臉面,不辜負她對我的盼望。她實在是真正理解我的人。」
  由於母親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阿爾對讀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不僅博覽群書,而且一目十行,過目成誦。」8歲時,他讀了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劇作家莎士比亞(Shakespeare )、狄更斯(Dickens )的著作和許多重要的歷史書籍。到9歲時,他能迅速讀懂難度較大的書,如帕克(Rich ard Green Parker )寫的《自然與實驗哲學》。這本書有好幾百頁,書中內容從蒸汽機到氫氣球。關於那個時代的科學的知識,差不多都已包含在內,是中學畢業生也覺得難念的一本書。送給他這本書就好像向他打開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愛迪生如饑似渴,認真讀完了這本名著。後來,愛迪生曾回憶說:「《自然讀本》是我第一次讀到的科學書籍,那時我還不到10歲。」
  阿爾10歲時對化學開始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在休倫港自己的家中地窖裡按照帕克的教科書做了實驗。他向當地的店主要了許多空瓶,爾後回憶起來,竟有200只之多。他在一個個的瓶子裡裝了不同的化學藥品。常常搞得險些爆炸,或是發生別的事故。他的父母既因此擔驚受怕,又為自己的孩子能懂得這些事情而感到自豪。為了不致惹麻煩,他把地窖充當實驗的權利,受到很多限制,特別是在他試驗後雜物零亂地放著不加整理時,他母親就命令他把儀器藥品統丟出門去。但經他的苦苦哀求,她也覺得於心不忍,總是應允了他。本來阿爾在貯有毒藥的瓶上總標著「毒」字以示警戒。後來她發覺別的孩子時常私自的來試弄藥品,覺得危險還是很多,堅持要他隨時鎖藏起來。
  在母親的啟蒙下,阿爾在10歲時讀完了吉朋(Gib -bon )的《羅馬帝國衰亡史》、休謨(Hume )的《英國史》、席爾(Sear )的《世界史》。他還讀過托馬斯潘恩(ThomasPaine )的著作,很快,愛迪生被潘恩的真知灼見所吸引,並一直影響了他一生。後來他回憶說:「閱讀那位偉大的思想家對政治與神學等問題的論述,我得到了啟示。潘恩使我瞭解了許多新的問題。我可以清楚地憶起讀過潘恩的著作後那種如見光明的感覺……對於潘恩,我抱有極大的興趣。看一遍不夠,我就一遍又一遍,反反覆覆地研讀。」他還吃力地讀完了牛頓(IsaacNewton )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這本書教他重視實踐,而不是理論,這也就是他後來為什麼成了一名偉大的發明家,而科學界卻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不承認他的成就的緣故。讀了牛頓的這部傑作,愛迪生開始蔑視數學,這種態度並非是由於他不必借助數學就能一眼看出涉及數字的許多問題的中心環節,而是因為愛迪生家的一夥朋友幫助他解釋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的許多疑難。愛迪生後來記下了他的看法:「我立刻得出結論,牛頓如果少知道些數字問題,他的知識面就會更寬。我從此開始討厭數學,並一直不曾恢復起對它的好感……我把數字看成是一種數學工具,可以用它完成推理的邏輯結論,但它並不能幫助人們理解這一結論。」數年之後,他宣稱:「我不是數學家,但我在這一領域裡的名次可以處於領先地位。」接下去,他的話更為貼切,也更加狂妄,「我能雇來數學家,可他們不能雇我。」愛迪生後來在財富的積聚上遠遠超過了大多數數學家的原因,乃是他夜以繼日地實驗。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的童年時代,人們對電的興趣正如我們現在對宇宙旅行一樣濃厚。對一切事物感興趣的阿爾愛迪生,通過電報對電發生興趣。
  電報是一件具有重要意義的新事物。到阿爾11歲時,在紐約和幾個城市遠至芝加哥之間架起了電報線,約800英里。報紙上登載了用電報線連接美國的電報員的故事。
  11歲那年,愛迪生實驗了他的第一份電報。他確信他也將要發明一種電報。但是,他需要錢買電器裝置,而塞繆爾愛迪生的生意不好,家裡無錢做任何而許多必需做的事。於是,愛迪生決定干幹農活這一行,通過叫賣新鮮玉米和其他東西,獲得幾百元錢。
  1859年,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已12歲。這一年大幹線鐵路部分通車。該線從緬因州的波特蘭起,至聖克萊爾河東岸的薩尼亞止。在河的西岸,開闢了連接薩尼亞與休倫港的輪渡;與此同時,又開闢了從休倫港到底特律的南北單線。鐵路為愛迪生提供了機會。
  他聽說在從底特律到休倫港的新鐵路線上需要一個男孩在火車上賣水果和餅子,鐵路上不付任何報酬,但可以用很少的錢買下食品,然後在火車上再用高一點的價錢賣出。阿爾要求得到這份工作。
  阿爾向母親談了自己的想法,但母親加以反對。他的母親想到了那些可能發生的可怕事情——火車失去控制相撞、翻車甚至翻個個兒等等。她也擔心阿爾在底特律等火車時會遇見壞人。但是阿爾的父親知道他沒有那麼多錢送阿爾上學唸書,說阿爾在等火車時能夠學到有用的東西。阿爾想到的只是掙許多錢搞他的實驗。
  經過和母親的討價還價,起誓保證,愛迪生終於在從休倫港駛往底特律的早班列車上當上了報童。據說,他當時曾這樣對母親講:「媽,我是一蒲式耳小麥;我有80磅重了。」在愛迪生12歲那年,他結束了他的童年生活。

  休倫——底特律的報童

  阿爾愛迪生開始在火車上出售食品時,已是一個中等身材的男孩。他有一對藍色的眼睛,一頭蓬亂、稀少、褐色的頭髮。他穿的衣服並不新,保護的也不好,他似乎不管別人如何看他。他花很少的錢買了一套衣服,由於衣服不太合身,很少穿它。他的母親迫使他洗他的手臉,穿上乾淨的襯衫,但似乎沒有人叫他擦他的鞋子。
  雖然阿爾對穿著不講究,但人們喜歡他的外表。他總是希望手裡有什麼事幹著,沒事可幹的時候,他可以到處休息。對他來說,睡幾分鐘所起的作用就好像別人睡了幾小時一樣。他十分愛忘事,因為儘管他有時也和別人在一起,但腦子裡卻總是在想著如何做點新鮮的事情。他和別人談話或者玩遊戲時,頭腦裡卻常常忙於考慮其它事情。
  應該承認,天才就是天才,愛迪生賺錢的本事或者說他的發明天才,最早是在列車上當報童兼營水果時就閃現了出來。火車是在清晨7點駛離休倫港,10點抵達底特律,下午5點半又從底特律往回開,到了9點半才回到休倫港。愛迪生就在這班火車上當報童。這14個半小時的工作日對於年輕的愛迪生來說,有雙重益處。他既能賣報賺錢,又能代銷糖果。
  他認為,他似乎能夠從出售糖果、食品方面賺到大錢。4小時後,火車到了底特律,他便去報館批報,預備在歸途上販賣。火車到站後,小孩們便自動的跑來幫他叫賣剩下的報紙。
  不久,鐵路當局又開通了底特律到格拉提渥加鐵路線,車輛每天早發夜回,中途和那混合車交過。阿爾也安置了一個報童在這輛車上。後來他又每天早晨從底特律裝運兩筐蔬菜,火車到後,他的助手便把菜運到一個租下的由另一個小孩看管的攤上去。由於這些蔬菜比當地出產的好,需要量便大大增加。
  除了賣菜以外,他在這條鐵路線上又發展了幾種營業。農夫們把新鮮牛酪在車站上交給他,托他運到底特律去發賣。在各種漿果成熟的時節,他用低價將大批漿果批發到手,然後賣給底特律的果商。除了漿果外,他還販賣各種應時水果。車上的人對於他的活動漸漸發生興趣,一方面是由於對他工作的欽佩,認為他年紀輕輕就已經成為一位出色的商人了,另一方面也因為他們能夠照批發價格買得貨物。
  這時,幹線上又增加了一節列車,在這車上愛迪生又雇了一個男孩作他的幫手。他每天能收入好幾元錢,相當於當時一個成人每天的收入。這樣,不出數月,他已能在一星期內賺到20美元。
  下一步,他開始出售自己家周圍菜園裡的蔬菜產品。他曾說:「在火車上跑了幾個月之後,我在休倫港開了兩個店舖——一家出售期刊,另一家賣蔬菜、黃油和適季的草莓。一個店舖一個夥計,他們與我分享利潤」。他也經常帶他們到鎮上餐館去吃飯。
  他的營業收入相當可觀,每天都能抽出一元錢交給母親貼補家用。餘下的除了吃飯以外,全用在買書和充實實驗用品上。日長月久,他從沒亂花過一分錢。
  火車要在底特律停留6個小時,每天火車進了底特律站,阿爾迅速把事務料理之後,就趕到青年人協會的閱覽室裡看書。不久那裡就被闢為底特律公共圖書館。館中有各種各樣的書籍,藏書有16000部。他到圖書館看書,一直到火車駛回的時間才離去。
  每當愛迪生靜靜地坐在圖書館看書時,母親的話便在耳邊響起:
  「牛頓和瓦特在學校都不算是優秀的學生,可是他們並不灰心,仍然繼續不斷的努力,最後終於發明了對人類有用的東西。所以只要你好好用功,媽媽相信,你也可以發明東西。」母親的話一直鼓舞著他,使他不斷地向艱深的學問挑戰。愛迪生在心中發誓:「我一定要好好用功,將來成為牛頓和瓦特那樣的偉人。」
  愛迪生廣泛地閱讀,不斷地追求知識。隨著歲月的流逝,時間長了,上底特律的圖書館去看書成為愛迪生十分開心的事。不論颳風下雨,也不論身體多麼勞累,他都堅持不懈,從不耽誤。由於他天天去圖書館,他和圖書館人員也就熟悉起來。一天,管理人員問他讀過多少書了?愛迪生說:「我已經讀完第一架上的兩層書了。」管理人員聽後,不禁哈哈大笑,然後嚴肅地說:「我看你先後讀的這兩本書,內容是毫不相干的呀!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呢?」愛迪生說:「我是按照書架上的次序讀的。我想把這裡的藏書全部讀完。」管理人員非常佩服年輕的愛迪生讀書的毅力,但認真地勸他:「你的精神真令人欽佩,但讀書要有個明確的目的,什麼書都看,效果不好。你以後應選定一個目標,圍繞著這一目標看書才好。」管理人員的勸告,使愛迪生深受啟發,他開始懂得了學習要有明確的目的的道理。從此,他更加刻苦努力地學習,並注意學習方法。
  愛迪生立志:「長大後,我一定要蓋一間很大的研究所,裡面有這麼大的圖書館和這麼多的藏書。」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愛迪生一回到休倫港,就開始認真地做他的實驗。
  雖然一天的工作已使他精疲力盡,但是一回到地下實驗室,他就忘記了身心的疲勞,埋頭做實驗,如果有搞不懂的地方,他就記在筆記本上,第二天再到底特律的圖書館去查找有關資料。
  有時,他在圖書館一邊讀書,一邊思考新的實驗方法,回到休倫港,他就用新的方法從事實驗。他完全陶醉在這種全新知識的領域中。
  1860年,主張廢除奴隸制度的林肯當選為美國第16屆總統。1861年,美國圍繞解放黑奴問題,爆發了南北戰爭。這時愛迪生已經15歲了。
  當時美國的鐵路已很發達,但火車仍是舊式的,也就是由儲藏室、抽煙室和載客室3節車廂組成一列火車。其中儲藏室又分成3個房間,一間放貨物和行李,另一間放郵件,還有一間是休息室。這間休息室由於空氣不流通,所以並沒有人到這裡來休息,它就成了一個空房間。
  阿爾做化學實驗必須等他回家之後才能在地下室做,因為他每天回家很晚,所以感到時間不夠用。於是阿爾想到用車內空閒的時間來做實驗。
  「如果把休息室改為實驗室的話,在返回休倫港的途中,我就可以嘗試這項實驗了。」
  一有這種念頭,愛迪生便迫不及待地想實現。但是火車的列車長是個少言寡語的人,他一直找不到機會和他商量。愛迪生只得靜靜地等候良機。一天早上,那位列車長見到愛迪生,便微笑地向他打招呼:「早安!怎麼這麼早就在休息,是不是報紙全賣完了?」「謝謝你,全賣完了……列車長……」
  愛迪生認為這是最好的機會,因此鼓起勇氣繼續往下說:
  「列車長,我有一件事想和你商量……」
  「到底是什麼事?」
  「我想借用那間空的休息室,不知道可不可以?」
  「你要那間空氣不流通的房間做什麼?當然可以借你使用,不過你要小心使用才行,不然一有損壞,我就不好向上級交待。」
  「列車長,真謝謝你!我明天就開始使用。」
  愛迪生很高興,他鄭重地向列車長表示他由衷的感謝。愛迪生就這樣順利地借到了那間休息室。第二天,阿爾就開始搬了些實驗器材和藥品到火車上來做實驗。最初只有一點點藥品,他把賣報的錢全部用在購買實驗器材上,慢慢數目增加,變成一間完整的車內實驗室了。
  他仍舊很賣力地賣著報紙,可是當他一進入實驗室,就忘記了外界一切的事物,專注在自己的實驗上。這時愛迪生雖然只有15歲,但是卻已具備了向新事物挑戰的精神。
  一旦開始做實驗,就不能在列車內跑來跑去賣東西了,需要看住試驗管內的藥品反應。於是,阿爾又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個時代美國小學在星期天和星期六都放假,就讓閒著的孩子乘車,替自己賣東西。想到這辦法,阿爾馬上開始進行。孩子們也很樂意,因為他們能不花錢乘車旅行,又可以賺些零用錢。實行了這個辦法,阿爾在星期六和星期天這兩天,便可隨心所欲地做實驗。
  想到的事情,馬上就干,這就是阿爾的作風。一天工作結束了,阿爾付給小幫手零用錢。小幫手把別人付給他的錢交給阿爾,愛迪生從來不點數。小幫手問阿爾:「你為什麼不點一下錢呢?」阿爾回答:「我相信錢數是對的。」
  他從來對錢不是很感興趣,只是關心錢能買什麼東西。亨利福特說:「不以蓄財為樂,是愛迪生的特色」。他相信他人直到他們證明再不能被信任時為止。
  1862年春初,愛迪生發現了一件事情,這也可以證明他敏捷的智慧。他發現報紙上如果載有戰事消息,那麼銷數就大為增加。若是他能預先得到這類消息,那他便可以先宣傳一番,引得更多的購買者了。他便這樣的記在心中,他找到了一個《底特律自由報》的排字工人,和他約定在新聞稿送上印刷架之前,讓他先看一遍校樣。這樣,愛迪生便可以提前知道第二天報紙的內容,判斷一下能賣出多少報紙,然後再決定買進數。
  4月初的一個下午,阿爾在底特律站看見一群人正在看佈告板上的新聞。阿爾讀了廣告板上的新聞之後,獲悉許多人在夏伊洛戰役被殺。他心想:「這一下,可不得了!」於是,他很快跑到車站的電信室,對電信員說:「拜託,拜託,請你馬上拍電報給各站,要他們在車站佈告張貼夏伊洛激戰的消息」。由於這不是站長的命令,電信員正在猶豫,阿爾焦急地說:「請快點拍出去,像這樣的消息,有必要爭取時間告訴大家。凡是有家人在戰場上的,一定很關心。如果你拍了,以後每天我送一份報紙給你。」電信員聽說每天會送一份報紙給他,便馬上開始拍發電報。阿爾隨即跑去《底特律自由報》社。他對賣報的人說:「今天多給我1000份報紙,現在只有300份的錢,不夠的明天付給你。」報社的人佩服地將1000份報紙賣給了他。
  阿爾雇了一個孩子幫同把大束的報紙搬往行李車上。火車開出後,他便把它們折疊起來。不久便到了6公里外的猶蒂克,這是火車離開底特律後的第一個小站。這裡平時只能售出去兩份,他想這次當可以增加到6份,於是在車子徐徐停下時挾了6份預備下車。他向窗外望去,不由的擦了一下眼睛,驚異起來。月台上竟擠滿了客人,這時他們正等候著他的報紙。他以通常5美分的價格,售出去了40份。
  火車到克利門斯山站時,報價已由5分漲至一角。「洶湧的一群」(後來他曾這樣描寫過)等候著他的來到。這裡本來只能銷去12份,可是這次的新價格竟賣出去了150份。到休倫站時情形還是這樣。在這裡報價雖然已經漲至2角5分,大家都依舊急於知道會戰的消息。
  愛迪生回憶說:「就這樣,我一直賣到了休倫港站。我把剩下的報紙搬到了總在那裡等我的馬車上,並雇了一個小男孩坐在車後的報紙堆上,以防有人偷竊。然後以每份2角5分或更高的價格把所有剩下的報紙賣得一乾二淨。」
  當阿爾經過一個教堂時,所有的人都從教堂出來,想買他的報紙。每個人給的錢比他的鄰居給的錢還多,一些人花1美元買一份報紙。沒有什麼比閱讀在夏伊洛犧牲或受傷者的名單更重要。
  1000份報紙就這樣全部賣光了。阿爾一下子賺到一大筆錢。
  他賣報回家後,平日總是給他母親一個美元,但這一天他給母親100美元。
  那一次賣報的成功,給愛迪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由此,你可以理解我當時為什麼會把電報看成是最好的發明了吧。因為正是各車站站長在廣告牌上寫了電文,才有如此巨大的成功。於是我毫不遲疑地決定自己要成為一名電報員。」
  由於長斯賣報,愛迪生深深地體會到:報紙上的消息愈新,銷路就愈好,因為每個人都想從報紙上得到最新的消息。南北戰爭期間,每個人都搶購報紙,想早點瞭解戰爭的消息。同時,搭火車的人也都想看些有趣的報導和讀物以沖淡旅途的寂寞。基於這兩點,愛迪生認為,若能在車內發行報紙,銷路肯定不錯。賣報的錢已經不能滿足添置實驗器材的需要,因此必須再多賺點錢才行。他想如果能自己發行報紙,一定能賺更多的錢。
  但是發行報紙談何容易。不僅需要印刷機,還要有新聞記者。印刷機的價錢昂貴,愛迪生買不起;而且撰稿人必須是行家,才能寫出好的新聞報導,愛迪生更出不起高價來聘請這些行家。
  有一天,愛迪生走在底特律的馬路上,在一家叫做路易斯的商店裡發現一架小型的印刷機,這本是菜館裡印刷菜單用的。後來菜館停業,便作價抵給了這家文具店。他謹慎地察看了一番,決定把它買下。他對老闆說:「叔叔,請你以最低的價錢賣給我。」老闆以不解的眼光看著愛迪生:「你還這麼小,要印刷機做什麼?」愛迪生並沒有回答他,只是再一次地要求他說:「我一定要買下這部印刷機,現在我沒有足夠的錢,明天中午我一定帶錢來,請你不要賣給別人。」說著就離開這家商店。
  他買到了這部印刷機,終於實現了發行報紙的美夢。愛迪生從來沒有辦過報,不懂報紙的撰寫方式,所以便開始研究。由於他寫得一手好文章,不久,他就能寫出很好的報導來了。
  報紙即將發行。他既是社長、記者、發行人,同時又是印刷工人和報童。辦報的全過程都由他一個人包辦,所以他的工作十分繁重。
  由於採訪新聞和撰寫報導需要很多的時間,所以他並不想每天出版。他把各地的主要消息收集起來,一周發行一次,並把這份報紙命名為大幹線《先驅報》。
  《先驅報》有進取的意思,以此作為報刊的名字倒是頗合適的。由此也可看出愛迪生是個天資聰穎的孩子。
  《先驅報》是一種小型的週刊。這份報紙是對開版,比許多報紙小,但內容豐富,頗受讀者的歡迎。阿爾以每份8美分的售價賣給別人,每天大約有400人買它。他們當中的許多人,是在鐵路上工作或是住在鐵路附近的人。報紙登載了有關鐵路沿線和在鐵路上工作的人和他們家庭所發生的事情。愛迪生回憶說:「我的報紙純粹是鐵路新聞,出了車廂,大概沒人發生興趣。但是我對自己的創造感到十分自豪,把自己看成是地道的報人。我的新聞經常是『詹姆斯溪車站的行李長約翰羅賓遜昨天摔下站台,一條腿受傷。他的同事都表示同情。』或者是:『伯林頓三號機車已進廠大修。』」他自己講,也有一些更吸引人的新聞,如在「出生」欄下就有:「A·利特爾的妻子在底特律樞紐站G·T·R休息室裡生下了一個女孩,此為第二十二例。」
  亨利福特回憶說:「愛迪生常有一種才力,就是他只要用幾個字,便可以把他所要講的意思完全寫出;並非常簡潔。他的思路既清晰,無怪乎他的文章亦條理清晰了。」
  不久後,大幹線《先驅報》傳到國外。那是因為有一回,一位叫喬治斯蒂芬遜(GeorgeStevenson )的英國工程師搭乘了這班車,覺得這份小報很不錯。這位工程師說:「少年人能發行這樣的報紙,真不簡單,我想買1000份帶回去。」一次訂1000份這是頭一回。阿爾很高興,其他的事情都放下不做,趕印了1000份賣給那位工程師。這位英國工程師拿走阿爾的《先驅報》回到英國後,在世界第一流的《倫敦泰晤士報》上大肆讚美愛迪生的出版物——把這份小報稱作第一種在火車上出版的報紙。
  像這樣有名氣、暢銷的報紙,阿爾突然決定不辦了。是什麼原因呢?原來是有一次,阿爾和人家商量要怎樣才能增加週刊的發行量,那人告訴他:「想增加發行數,要多刊載一些讀者喜歡的雜談。人們都喜歡知道他人的秘密和失敗經過。如果有這一類的內容,大家覺得有趣,就會買了。」
  於是,阿爾和一位朋友開始辦起了另一份報紙,該報取名為《秘聞報》。他將附近鎮上一些有趣的傳聞或他人失敗的經過都登了上去。該報自然很受讀者歡迎,報紙的發行量也大大地增加了,但卻使那些被刊載的人非常惱火。休倫港的一個重要人物,由於他的故事被登在《秘聞報》上而十分惱火。一天晚上,他在聖克萊爾河旁遇見阿爾,十分生氣地對阿爾說:「把這些事登出來,實在太不像話!」這人抓住阿爾,凶狠的罵過之後,又將阿爾丟進聖克萊爾河。因此沒多久,阿爾就停止了對《秘聞報》的發行。
  阿爾在火車上自己辦報,傳遞鐵路沿線有關南北戰爭的消息、市場動態、物價行情等,從採訪到排版、印刷直至出售,都是他一個人。這在一般人看來是根本不可能的,這恰好說明他是一位「刻苦堅毅的天才」。亨利福特對愛迪生曾作過這樣的評價:
  「我不是說青年的愛迪生能破天荒的在火車中印刷報紙,也不是說他能在這樣幼年時候辦成第一流的報紙;卻是說他有一種不可遏止的意志去成為科學家。並能運用他的天才向各方面進展;使自己能夠賺錢去實行他真正的工作。
  「當時,他還不知道他的真正的工作是什麼,但他已知道一定先把物質的性質弄清楚,才能夠利用物質。他不只是一個聰明能賺錢的孩子;他去賺錢不過是想達到目的。他的金錢除了維持簡單生活之外,都用來供給買書籍買化學用品」。
  愛迪生買了許多化學用品,放在火車間裡,在逢著空暇的時期,努力於化學的研究。那時,人們常常看到,一個不修邊幅的少年,在車廂試驗室裡一手翻看著化學課本,一手配製著什麼藥品。有時又在擺弄著電池和不少瓶瓶罐罐。德國大學教授弗瑞森斯的《定性分析化學》英譯本,成了他在顛簸的行車中潛心鑽研的內容。但是,好景不長。有一天,火車開到離休倫港約10公里的地方,經過曲折的路基,因為路軌輔得不很完善,車身忽然震動起來。有一樣東西砰然一響,落在地上。正埋頭做實驗的阿爾急忙回頭一看,原來是實驗室裡放磷塊的玻璃瓶由架子上翻下,瓶子打得粉碎,那塊磷因摩擦而起了火,把車廂地板也燃著了。愛迪生吃驚不小,連忙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脫下來,想撲滅那火,可是火勢不小,愈燒愈烈。他正在束手無法之際,一個名叫亞歷山大史蒂文森(AlexanderStevenson )的鐵路業務員推門進來。史蒂文森對阿爾一直友好,但當他看到此景,由不得生氣了。史蒂文森一將火撲滅,就在阿爾的耳部重重打了一巴掌。等到車抵次站,他便對阿爾說:「火車裡不能留這樣危險的東西,而且一刻也不能再留,快去快去!」他不由分說立刻勒令阿爾下車,並把所有的實驗用具,印刷機、鉛字、桌凳以至書籍、衣服等全都拋到車廂外。
  阿爾無法,只得轉回家去。他在火車上闖禍的事,早已傳遍家鄉。有人甚至添油加醋地說,他差一點把整個列車燒光了!只有母親完全瞭解兒子,不相信那些流言飛語。當他走到家門口的時候,突然看見母親懷著急切的心情,正在門前等他。愛迪生心中的委屈和痛苦,頓時煙消雲散了。他回到母親的懷抱,渾身又有了無窮的力量。
  母親重新替愛迪生開闢了實驗場所。為了防止意外,新實驗室重設在頂樓上,地窖裡只堆放器材和雜物。在這個新的實驗室裡,愛迪生開始進行電學實驗。
  依據有關他的生活的最早出版物的說法,愛迪生的耳朵是被車長打聾的。愛迪生本人也曾一度默認了這種說法。還有一種說法,「有一天,他正在做化學試驗時,偶一不慎,旁邊所置的磷,倒於地上,突然間火即沿燒至床上,他受驚急忙逃出,但不幸身已負傷,愛迪生的耳聾,就是此時遭禍的。」
  但是,他在晚年又作過另外一種描述。由於一群人買報,所以他沒有趕上火車,等他來到月台,火車已徐徐開動。他寫道:「我追上列車,抓住了車後的扶梯,但無法攀上去,差點被甩了下來,因為那時的列車扶梯離地面很高。一個列車員來了,他抓住了我的雙耳,就在他往上提的時候,我覺得耳朵裡出現了破裂的聲音。自那以後,我就聾了……如果說是那位列車員傷害了我的聽力,那也是因為救我的命。」
  愛迪生起初只感到耳部疼痛,後來發生了微弱的聽力受阻,隨著年紀的增長,症狀也愈加嚴重,最後就完全聾了。至於真正的原因是什麼,至今仍是個謎。有人說是猩紅熱的後遺症,又有人說是遺傳。不過,愛迪生在他漫長的一生中飽受耳聾之苦卻是無人否認的。但他能變害為利。
  阿爾在少年時代也常常玩些孩子們的遊戲。其中之一就是「電報遊戲」。他對於電報術,第一次是在帕克的《自然與實驗哲學》上學到的。在那本書上有10頁左右的篇幅講到模爾斯的偉大發明。他讀過這本書後便學著架設電線,裝置儀器,開始試驗電報。
  當時,美國小孩子們對電報感興趣的很多,成千的孩子都在他們的地窖中,頂樓上或是木屋中進行著這不可思議的實驗。洗鍋的銅底和火爐的鋅墊都被拿了當業餘設計的電池極板。
  有一天,阿爾向一個報務員問道:「電究竟怎樣會傳送音訊?」沒有人能解釋這奇怪的現象。
  離愛迪生家半里遠的樹林中住著一個叫華德(Ward )的鐵路工人。他的繼子詹姆士坎西(James Cancy )非常聽從阿爾的話。詹姆士對於電報術,也特別感興趣,阿爾便要他一同工作。由於沒有出售電報材料的商店,什麼都得自己做。阿爾收集了好些攀煙囪管的銅絲,他便把它們攀在他們兩家的屋頂上。他們在樹枝上離地七八尺處把電線架設起來,用玻璃當作絕緣器。小孩們看著這些電線全都望而生畏,因為愛迪生曾警告過他們,不要接觸這些電線,否則就會遭到可怖的命運的!
  這些機件全是用手制做的。電磁線圈的電線外面包了些破布,算作絕緣。零星的金屬片用來充當電鍵。
  最困難的是電源,首先試用的是摩擦法。他們捉住了許多隻貓,想摩擦貓皮產生電流。但是,貓給用力摩擦後,掙脫了阿爾的手逃走了。「用貓還是不行。」阿爾再去查書,自己動手製造簡單的電池。產生的電流雖弱而肉體的痛苦卻可免去了。
  一天晚上,他們兩人開始試驗通報。坎西在電線那頭髮報,阿爾在電線這頭收報。長短不一的嗒嗒聲,在夜深人靜時分顯得格外清脆悅耳。電報機在開始工作了!幾天來他們每夜工作得很晚,父親關心阿爾的身體,規定他在晚上11點必須睡覺。
  這一限制給年輕的阿爾帶來了麻煩。他的報紙通常總得在11點才能賣完,如果在11點睡覺,他就沒有機會做實驗了。於是阿爾又想了一個計謀。平時阿爾晚上回家後,他父親總是看他帶回的《底特律自由報》。這時阿爾思索著為什麼不可以把這些新聞像底特律報館那樣的經過電報線傳進屋內呢。坎西能夠發,阿爾也能夠收,那麼這11時必須睡覺的限制就可以取消了。
  計策進行得很成功。阿爾把報紙送到華德處,馬上趕回家來。他告訴父親報紙全賣完了,可是他能從電線上把新聞探得來。塞繆爾說道:「也好,去試試看吧。」
  因為事先已經和坎西約好了,所以對方馬上回電。最先是戰場的消息,再來是議會的新聞,以及加州發現新油田等等。阿爾馬上把它寫成文章。「啊!這真方便。」父親大感驚歎。他們父子倆人竟遲至午夜1時才就寢。第二夜他們又繼續冗長的談話,第三夜還是如此。這時塞繆爾準備妥協了。他告訴阿爾,只要他能夠照常把報紙帶回家,那麼他就不再干涉他的工作時間。報紙馬上又在家中出現了,阿爾每晚都和坎西玩「電報遊戲」。
  關於摩擦貓毛髮電的事,後來有人認為不可能。像阿爾那樣有學問的人,怎麼會想用貓來生電?曾經有人問這位發明家,究竟是真是假?
  發明家笑著說:「我少年時代的事情,傳說很多,有些事情,連我自己也不曉得。那時候,究竟有沒有摩擦貓毛生電我不記得了。總之這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不過,或許擦過也不一定。不管怎麼樣,那時候的我,確實是個很頑皮的孩子。哈哈哈……。」
  阿爾對拖動火車的機車頭構造也很感興趣。他曾參觀過設在波特——休倫的大幹線鐵路機械工場,他在火車上時,只要有空就鑽進機關室,向火車司機尋問鍋爐或齒輪構造的問題。後來阿爾就想自己試開機車。阿爾時常向司機請求,但每次都被司機拒絕了,司機總覺得,小孩子開車太危險。可是有一天,司機由於跳舞跳得很晚,非常想睡覺,便答應了阿爾開車的請求。司機對阿爾說:「從這裡向前,有一段路是直的,你可以開開看。」
  阿爾高興地動手開起機車來。司機跑到後面去,馬上就睡熟了。阿爾開著帶有7節車廂的列車,以每小時12公里的速度行駛。阿爾是頭一回開車,自然覺得很開心。沒多久,鍋爐裡的水流出來了。如果沒有水,鍋爐就會爆炸。阿爾趕緊去叫司機,可是司機睡得很熟卻不想起來。阿爾大膽地將閥門關緊,使蒸汽減少。沒多久,又從煙囪噴出泥水樣的東西,弄得機車和阿爾一身漆黑。過了一會兒,泥水不再噴了,直到這時司機還沒醒來。
  阿爾下決心開到終點。他曾看到司機不時打開油瓶加油,阿爾心想也該加油了吧。好不容易加好了油,蓋好蓋子,人也非常疲倦了。後來司機叫阿爾打開油瓶的時候,先把蒸汽關好。噴出黑泥水是因為鍋爐裡的水增多,使得煤和油都給壓出來了。阿爾不懂這樣做,一直讓蒸汽去吹,吹得渾身漆黑。到終點站時,站上人員發現阿爾滿身漆黑,一個個不禁大笑起來。
  阿爾在他12歲至16歲時,在底特律至休倫線火車上做報童,其主要活動是販菜,研究化學,車上販賣,學習電報,讀書,自編大幹線《先驅報》。如果他後來不被攆出車廂的話,他的鐵路生活和新聞職業究竟將繼續到何時,那就簡直無從臆測了。
  回到前面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出:愛迪生是在密歇根一種與一般傳說相反的「繁榮、巨變、美好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