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政治經濟>>經濟類>>一字千金

雲台書屋

第一章 大學生一步登天創業潮

   
一 邱虹云:獅子應站在獅子的行列

  l999年7月,一直備受媒體關注的清華第一家學生公司——祝美樂公司進入緊張的衝刺階段:最終完成與投資方的談判並簽訂協議,並完成產品的技術攻關,全力尋找合適的產品生產廠家和材料供應商。他們位於清華東門學苑大廈的新辦公室正在進入最後的裝修階段。
  夏日炎炎,祝美樂公司產品的研製者、清華%級材料系學生邱虹雲埋頭於實驗室,而他的夥伴王科、徐中、李益斌則忙碌地奔波於北京的大街小巷。
  5月底6月初,祝美樂成立時主要由王科、邱虹雲和同樣是清華學生、正在積極準備出國留學的慕巖、楊錦方組成,慕巖、楊錦方後來權衡再三,還是選擇了出國留學的道路並暫時離開了祝美樂,這樣,96級MBA學生徐中和另一位非清華學籍的在讀生李益斌就加入祝美樂組成了新的創業團隊。
  採訪他們是困難的,因為他們已經約定在7月29日之前不見任何記者,一則因為他們實在太忙,二則因為他們怕有關的商業秘密外洩。記者不斷地打電話,只有一個答覆:等到7月29日那一天吧,那天會有一個很隆重、規格很高、有教育部領導參加.的新聞發佈會,他們的產品在那一天公開亮相,相關情況也格在那一天一併向外界透露。
  「總工程師」邱虹云:現在不便說,等到7月29日吧
  7月22日下午3點40分,記者來到現美樂的投資與財務顧問清華興業投資管理公司,沒有人。幾經周折,記者來到位於清華園北側學生宿舍樓中的邱虹雲實驗室。此前,他們一再拒絕透露這個地點,生怕記者貿然闖入。
  推開門,一股熱浪撲面而來,只見邱虹雲正在全神貫注地擺弄著他的產品。屋內、地上、桌上放滿了儀器、零部件和工具,一台電腦放在靠窗的位子上,幾位同學正在幫邱虹雲查找網上資料,不過他們回來後,要一起出去辦一件重要的事。這間屋有20平方米,是學校專門為邱虹雲和他的夥伴辦祝美樂公司而騰出來的,放兩張床,擺幾張桌子,邱虹雲說,還是太小。
  22歲的的邱虹雲是四川威遠人,他主要負責產品開發,策劃。營銷、公關都是王科他們的事。他因喜歡搞科研發明而被老師和同學視為「發明天才」。他是在今年寒假期間著手研製現在成為公司唯一產品的科學發明的,經過幾個月的搗鼓之後,他終於拿出了樣品。由於這一發明,他決定參加學校的挑戰杯發明大賽,之後他又準備參加清華的創業大賽。4月,邱虹雲與王科等組成了創業團隊,他們的產品在大賽上引起各方強烈關注並獲大賽第一名,成為清華參加全國創業大賽的五個項目之一。
  在王科等人的鼓動下,邱虹雲決定自己開發研製這個產品,大家一起創業辦公司共同把它推向市場。創業時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邱虹雲沒有錢,他出的是技術,在公司中佔有的是技術股。邱虹雲說,他不是公司法人代表,法人代表是工科;他也不是休學創業,他是邊讀書邊創業,以前有些媒體在這方面報道有誤。邱虹雲說,他在公司的位置只相當於一個總工程師。
  房間裡有一台有幾英吋屏幕儀器正播放著電視節目,很清晰,大概這就是邱虹雲開發的產品的主要內容吧,不然他們的公司為什麼會叫一祝美樂」呢?
  記者求解,邱虹雲說不便說,等到7月29回吧!雖然記者不知道他的產品究竟是什麼,但是據媒體報道,這個產品集光化學、機械、電子技術於一體,是一個計算機外接設備。
  邱虹雲說他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時間緊迫。從5月初以來,他的產品已經由最初的原理產品上升到即將成形的商品。在即將到來的三天疲勞實驗之後,就可以大功告成了。他說時間太緊了,他不得不玩命干。
  王靜和邱虹雲之所以認定自己的產品具有極大的市場潛力,據報道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邱的產品雖然國外類似性能的也有,但是價格昂貴,而邱的產品因為設計獨到,使得產品成本大大降低,估計其價格只有市場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
  快5點了,邱焦急地等著王科他們到來,記者問他們要出去做什麼事,邱虹雲說不便說。
  「財務總管」李益激:小心翼翼避開敏感話題
  5點多,門忽地被推開,一個精明強幹的小伙子手提公文包滿臉是汗地衝了進來,他很興奮。跟著的另外兩個小伙子也是神采奕奕,一臉激動。
  邱紅雲介紹,為首的是王科,後面的是徐中和李益斌。王科馬上說,對不起,沒有時間和你說,能不能7月29日以後,我們現在有要事要出去。記者問可不可以隨行,王說不可以。
  他們留下李益斌招呼我,然後王科、邱虹雲、徐中三人一陣風似的消失在門外。目前,祝美樂公司,只有王科、邱虹雲、徐中、李益斌四個是全職。
  李益斌激動地告訴記者,他們剛剛辦完一件大事:拿下了新的執照。
  早在5月底,祝美樂公司就註冊成立,但由於涉及投資人變更等原因,執照得另起。
  李益斌正在學財會,他是觀美樂的財務總管。由於他對辦照之類的事務很熟,所以這事就落在他身上。執照申請早就遞上去了,中間因為有些地方不合要求,拿回來修改過。
  他們是今天下午3點在工商所停辦業務的最後一刻,終於拿到了執照。手捧執照,李益斌說,他們三個都很激動。為了這個執照,他們昨天上午去了一趟,人家說還沒打印。今天上午又去了一趟,人家告訴還沒輪到他們。下午終於如願以償。
  辦完執照,他們三個又去刻章。他們一到那兒,刻章的人就說,你們是學生吧。他們忙趕緊說,我們不是學生。刻章人一口咬定;你們肯定是學生。聽說清華有幾個學生正在辦公司,不是你們吧。三人聞言,全樂了。大家都知道他們的事。刻完公章,他們匆匆忙忙趕回實驗室。
  今年24歲的李益斌是在一所民辦學校新東方上學而認識同樣也是24歲的王科。王科在那裡教W,是李的老師。因為李益斌曾在很多公司幹過,並曾在加拿大一家公司從普通職員干到辦公室主任。工科很欣賞他在財務方面的能力及他的為人,所以力薦李加盟。
  愛激動的李益斌用一句話形容他和王靜的關係,他說:獅子應該站在獅子的行列。以他對工科的瞭解,他非常願意加入王靜的創業團隊。
  李益斌小心翼翼地避開敏感話題,只談今天辦照的事,儘管如此,在王科看來,他還是向記者談了不該談的事情。
  老闆、總設計師王科:任何有關產品和投資方的事,絕不能吐亟半個字
  5點半,王科、邱虹雲、徐中三人又一陣風似的回到了實驗室。王科很急,一進門就對記者說:真抱歉,等會兒要來一些人,你不方便在這兒。王科重提7月29日以後,他說他們有「紀律」規定7月29日以前絕不見記者,記者再次回到邱虹雲他們的實驗室,已是9點多。屋裡已多了很多人,邱虹雲正忙著鋸一塊金屬板。
  王科首先聲明,他們待會兒還要商量一些事,清簡短。他看上去既興奮,又疲憊。剛剛投資方的代表又一次查看了他們的產品,很滿意。但是關於產品和投資方的任何情況,他絕不吐露半個字,他說這會給合作帶來影響。
  這些日子以來,他處於超負荷運轉狀態,雖然他說所有的事都是大家一起幹,但是作為發起人,作為公司法人代表,記者感到他肩上的擔子分明比別人重。組建公司,組成公司的合作團隊,融資,營銷,策劃,談判。…他是公司裡唯一全程參與的人。.當初在挑戰杯發明大賽上,他第一次看見邱虹雲的產品,他心中立即湧起了一種衝動:這東西我想買。在很多公司幹過、商業意識很強的他立即意識到這個產品可能有巨大的市場前景。他要把它轉化為商品。他立即找到邱虹雲,並說服邱虹雲放棄賣掉它的打算一起做。隨後邱虹雲與王科等組成了創業團隊參加學校的創業大賽,一舉奪冠,名聲大震。一
  辦公司的事提上議事日程。王科是浙江寧波人,清華自動化四年級學生,英語非常好,從大三起就先後在麥肯錫管理公司、法國巴黎國民銀行等對多家公司實習或工作過,其間他有不少機會可以出國或進入外企工作,但自己創業的念頭一在京繞在他心頭,邱虹雲的發明給他提供了靈感和契機。他父母非常支持他的想法,在投資資金沒有落實的情況下,給他寄來了一筆錢,這筆錢成了他開始與邱虹雲。慕巖、楊錦方等共同創建祝美樂公司對的重要資金來源。5月底,他拿下了執照,自己當了老闆。
  按照風險投資的運作方式,王科和夥伴們最終選擇了一家投資管理公司做自己公司的投資和財務顧問,幫助他們策劃。融資。除了自己找上門來的投資人外,投資公司還幫助他們引進新的投資人。
  之所以選擇投資管理公司,王科解釋說,畢竟自己是學生,缺乏經驗,對風險投資也不是很瞭解,他們需要別人幫他們,站在非常客觀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提出建議。另外,他還指望著投資管理公司幫助創業團隊的領導層盡快成熟起來。
  在投資公司的統一運作了,他們三天內先後見了周多個投資方;工科、徐中、鄧虹雲三個輪流向他們介紹自己的公司、產品、市場情況,回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尖刻的問題。那幾天,他們累壞了。
  在經過認真的篩選和相互選擇及艱難的談判之後,最終他們敲定一家公司。據投資管理公司方面透露,這是一家實力雄厚的上市公司,但周前尚不能透露。而王科對記者隻字不提此事,更不提與各方接觸的詳情。任何與產品和這個公司有關的信息只能在7月月B那天披露。但是有知情者洩露出口風說,投資商的資金是分批投入。第一筆是風險資金,有幾百萬,第二批資金用於擴大生產規模,至少幾千萬。」
  有這麼實力雄厚的公司注入資金,第一次創業的王科們有理由小心謹慎;誰願意煮熟的鴨子飛了呢!
  核心人物、設計師之一徐中:事關商業秘密,洩自出去會被人搶佔先機
  徐中告訴記者:其實對我們最重要的是資金,技術上他和其他每一個人一樣,都很有信心,正是因為有信心,他們幾個人才走到一起。徐中說,從原理上的產品到真正的商品,我們已經完成了這個過渡。他稱他們的產品在技術和性能方面已比最初有了很大提高和改進。現在已經到了人見人愛的程度了。他同樣不肯透露半點產品的具體情況。
  按照李益斌的說法,祝美樂有兩位設計師,一位是王科,另一位就是徐中。
  徐中,四川內江人,清華96MBA班班長,今年21歲,曾在一家規模很大的公司擔任過團委書記,有5年的工作經驗,進入清華後,又曾在一些大公司工作過。王科很看重徐中的工商管理知識背景和他的工作經驗,而且此人「能量很大」。
  一徐中加人王科的創業團隊很偶然,在一次創業大賽時,徐中是一參賽團隊的顧問,王科印象很深,雙方逐漸熟悉起來。
  今年4月的一天,正為邱虹雲的產品激動著的王科在食堂遇到徐中,王科希望徐中給他推薦一個人,結果徐中毛遂自薦。當下兩個人就擬定了一個方案。晚上。王科帶徐中去看產品。看完產品,徐中說:「我當即作出決定,要全身心地去做這件事。」他和王科共同決定選擇風險投資方式來做這件事,他們希望自己至少也能像張朝陽的搜狐公司那樣成功。
  王科意外得人才,很興奮,他說:「我這個人衝勁比較足,但容易頭腦發昏,而徐中社會經驗非常豐富。比我沉穩,我們在一起可以相互補充、相互學習。」
  後來的事情很具體、很瑣碎、很累人。跑執照。搞市場調查。寫商業計劃、跟投資管理公司打交道、跟投資方談判合作事宜,選擇產品生產廠家、選擇零部件、選擇專家和校內外人才,王科看到,徐中確實是把全身心投入過去了,問及他們產品上市的時間表,徐中說這個你很快就會知道。有報道稱,產品對徐中來說是商業秘密,他說商場如戰場,尤其在中國,競爭這麼激烈,迫使他們從公司和市場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他們不願自己的產品早早洩露出去,被人搶了先機。或許他們的考慮有幾分道理。
  他雖然不肯透露他們產品批量生產和推向市場的時間表,但是沒有不透風的牆。據某些媒體報道稱,預計他們的產品可能於明年初小批量生產。
  在記者採訪徐中的時候,剛才還慷慨激昂的王科已經累得躺在實驗室的床上快要睡著了。待會兒,像往常一樣,他們還要一起商量很多事情,包括明天一天的安排。
  知識英雄出少年,受著比爾·蓋茨,受著張朝陽他們的鼓舞,王科、邱虹雲、徐中、李益斌他們正以一種難以形容的巨大的創業熱情書寫著他們人生的道路。作為團隊,他們以各自的背景、知識、閱歷、經驗推動著整個團隊的發展。商海弄潮,他們正在學會用商業眼光看待和塑造世界,正在學會用商業語言和商業技巧與世界對話。
  秘密在7·29揭開:「上海一百」董事會半小時拍板巨額風險投資,革命性產品是多媒體超大屏幕投影電視
  日曆翻到7月四日,祝美樂公司終於向外界公佈了他們堅守多日的秘密:一個是他們已獲得上海第一百貨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對他們投資5250萬元風險投資的合同,另一個是他們革命性的產品——多媒體超大屏幕投影電視。
  在現場演示會上,祝美樂公司的技術核心人士邱虹雲展示了他發明的投影儀獨特的功能。通過這個一尺見方的鐵盒子,觀眾從大投影屏幕上可以看DVD、錄像帶以及電腦多媒體圖像,圖像非常清晰,不僅是普通投影儀不可比擬的,甚至超過了電視圖像的清晰度。
  據這位清華大學材料系三年級學生講,他研製的這個多媒體超大屏幕投影電視」超越了現有的電視技術,可以廣泛應用於家庭、教育、商業等眾多領域。因為邱虹雲一套超越傳統的技術設計,讓這個性能先進的產品價格只是國外同類產品價格的1/3,因而具有廣闊的潛在市場前景。
  這個令人震撼的發明在4月首先吸引了清華大學自動化四年級學生王科,從而促成了第一家學生創業公司「祝美樂」的成立。隨後這個產品又打動了清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潘福祥總經理,因而我國的第一例風險投資項目完全按照國際規範正式開始運作。同樣還是因為這個產品的扭力,在短短的兩個月間,吸引了十五六家投資商的關注,最終吸引了上海第一百貨的總經理張引演。
  張引演聽了老友潘福祥的介紹,立刻就被這個項目「鎖定」了。週日聽到消息,週三就到北京向「祝美樂」表示了投資意向。上報董事會後,董事會開了半個小時就全面通過了。前後僅3周,「上海一百」就成了「祝美樂」的風險投資商,一期投資250萬,只佔項目收益的20%股份,待產品完成中試後,二期投入5(X萬元,。所佔股份上升至m嘰。
  這正是國際風險投資界風險投資人和創業者在不同的投資階段風險與收益劃分的通常做法,具有鎖定風險和放大收益的雙重效果,充分體現了風險投資的扭力所在,也在現行政策允許的情況下,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做出了全新的探索。
  創新的主力軍是風華正茂的年青人,但因為年青,他們往往又缺少資金和市場運作經驗。我們國家風險投資的逐步發展給邱虹雲、李玲玲們帶來了新的機遇,他們不必像張朝陽、田溯寧那樣出國引資了。
   
二 李玲玲:第一位獲風險

  投資的在校大學生
  三年級學生李玲玲一放暑假就來到武漢科技會展中心二樓的一間二十平方米左右的辦公室,開始了自己的老闆生活。這是繼清華大學邱紅雲之後,又一個在校大學生辦公司。不同的是她註冊公司的資金不是自己打工掙的,也不是父母資助的,而是由一家風險投資公司提供的,她也因此成為全國第一位接受風險投資的在校大學生。
  當許多大學畢業生為就業而犯愁時,為什麼李玲玲、邱虹雲他們能在沒有畢業時就開始為社會提供就業機會呢?更令人奇怪的是,李玲玲在大學裡學的專業是新聞,她何以能「不務正業」去搞發明呢?投資公司的老闆們怎麼就偏偏選中她了呢?學校能放心地讓一個學生去開公司嗎?會不會影響學業呢?
  投資公司用意何在?
  武漢科技會展中心是一個新落成的大樓。武漢世博投資公司和武漢科技市場坐落在這裡,李玲玲的辦公室也在這裡。這是由世博公司免費提供的。又給錢,又給房子,世博公司怎麼這樣大方呢?
  世博公司總經理王一鳴博士告訴記者,世博公司是一家官辦民營性質的企業,由武漢市計委、經委和東湖開發區三家共同出資於今年6月初成立,每年有2000萬元投資,專門用於科技創新項目的轉化。武漢當代公司通過招投標方式獲得經營權後經營世博公司,他們的任務就是要盡可能多地找到好點子、好項目,把錢給出去,再獲得回報。但是作為第一筆投資,既要講回報,又要起到拉動新機制運行的作用。公司決定從設立大學生風險基金著手。於是,李玲玲成為第一筆投資對象。對此,王一鳴先生說出了心裡話:「我們建立大學生風險金就是要推出一種全新的科技產品運作理念,而不是為了給某個人提供一個就業的機會或飯碗,我們要嘗試將投資行為與項目交易行為結合起來。」但如果李玲玲創業失敗,投資公司將獨立承擔十萬元風險金。
  世博公司相信,如果這種新的科技運行方式能夠被大學生們接受,那麼他的導師們和其他資深科研人員也就會認可這種機制。
  讀新聞的去搞發明這是不務正業嗎?
  有人說所有愛搞小發明的人專業都學得不怎麼樣。那麼,李玲玲的正業修得怎樣呢?
  看看她在武漢電視台實習時的作品,便可略知一二。從『海考第一天」到抗洪第一線,都有她的聲音和足跡。連續多日的批評性暗訪報道「如此執法」則讓人們感覺到這位新聞系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勇氣。此外,她還是華中理工大校園有線電視台的副台長兼新聞部部長。
  當經理前她已經聯繫好準備去深圳電視台實習,畢業後再到國外去留學,而且已經申請到獎學金。可是應了那句話「計劃不如變化快」,就在她忙著變賣家產準備南下時,世博公司看中了她的發明專利,要給她投資十萬元,讓這些專利變成產品走向市場,她就來了。
  在她的辦公室,我們看到一本名為《為梅等你》的個人詩集已經完成了校對工作,即將出版。這位小發明家原本就是個多愁善感的小詩人,喜歡養各種花草,還有一些小動物,只是大概太忙了,她每養一樣東西都把她的室友忙得要命,因為她往往是買回來就顧不上了,只好由室友來照料。她還是湖北省宜昌市最年輕的作協會員,從中學起至今已經發表了近200餘曹作品。
  他的發明為什麼被選中?
  大概也正是這種新聞人的敏銳和詩人的細緻,使她的發明充滿了人文關懷和生活化。實用而且有市場是她的發明受到歡迎的重要原因。
  她發明的高桿噴藥器聽起來好像是農村中用來噴灑農藥的,其實是家中滅蚊蠅的工具。這個發明的最初動因是為了對付弟弟的調皮搗蛋。李玲玲家在湖北枝江農村,每到夏季都要噴藥滅蚊蠅,可是這些小東西是越來越狡猾,總是躲得高高的,讓人奈它不得。這時,只有站到凳子上與之周旋,可這時小弟弟就會來搗亂,搖凳子取樂,或者做其它看起來好玩卻充滿危險的動作,害得她不得不動腦筋與之「智斗」。最初是用一根竹稈紮在藥瓶上,用線一拉,但每次只能拉一下。經過多次改造,加上父親的幫忙,終於有了這個小發明,她最得意的就是自己終於用上了槓桿原理,那時她是在枝江一中讀高二。
  在大學裡雖然學的專業是新聞,可學校裡舉辦的科技講座也經常看到她的身影。今年4月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專利博覽會上,她發明的防撬鎖獲得了本屆博覽會的金獎,她也因此成為全國第一位獲得此項殊榮的文科女生。
  詩人老闆的日子好過嗎?
  算起來,李玲玲當老闆也有半個月了。這段時間這位詩人小老闆當得怎麼樣呢?
  最近又有一項專利被批准,李玲玲說那是一種測溫裝置。不過,她現在還顧不上開發這項專利,現在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對高桿噴藥器和防撬鎖兩項專利品的修改。因為專利品與商品有一點不同,武漢市專利事務所的潘傑和王和平兩位先生免費為她提供一年的專利顧問服務,幫助她進行完善。具體加工將委託廠家進行,她面臨的最大問題將是如何開拓市場。畢竟,發明只是創業的一個部分,更多的困難還在等著她。
  世博公司與她同址辦公,許多問題李玲玲還要經常向他們請教。世博的王總很為難地告訴記者:「新聞界採訪時都問我投資後管不管李玲玲。我真的不知道該怎樣回答」答『管』,好像我們不放手讓李玲玲去創業;答『不管』,很多事我們又不能不出手,我們不能看著她為難吧?」李玲玲則表示,在公司的發展過程中非常需要世博公司的幫助。目前,在這間二十平方米左右的辦公室內,除了她的一張辦公桌外,還有兩張辦公桌並排著,其中一張已經有主了,是她請來的助手,現在主要負責公司的日常接待和一些事務性工作。另一張虛位以待,每天來應聘者很多,有帶資金來的,也有願意義務幫忙的,其中很多人都是年輕人,她非常感謝大家。不過,面對每天不斷的來訪者和咨詢者,她這個發明小天才還沒有想出一個好點子來決定到底請誰來幫忙,公司該怎麼運行。她需要社會的幫助和理解,畢竟她還是一個大學三年級的學生。
  小發明能當學分使嗎?
  華中理工大學校長周濟博士一談到李玲玲辦公司的事,就連聲說「這是一件好事」。他表示,學校要開一個口子,讓學生的創新才能充分發揮出來。像李玲玲這樣的學生,完全可以推薦讀研究生。今後,讀研究生不能光看分數,只要在挑戰杯中獲獎就取得這種資格。在一旁的李玲玲心中直樂,因為她現在確實想畢業後繼續讀研,同時辦好公司。
  說起休學創業,周校長也明確表示支持。他認為,現在不是能不能休學,而是年輕人有沒有創業的願望、勇氣和能力,這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不過,周校長相信李玲玲不需要休學,因為她已經讀完三年新聞專業知識,最後一年寫論文和實踐,她完全有能力兼顧。對此,李玲玲也有信心。
  這對許多人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因為,大學的創新口子打開了,才有可能讓中學和小學的創新者有脫穎而出的機會。如果上大學只看分數,就無法改變現在教學跟著分數走的傳統應試模式,更多的李玲玲也就不可能脫穎而出的。
  李玲玲之後還會有誰呢?
  世博大學生風險投資基金選擇投資對象的標準有四條,即一是有科技含量;二是能夠產品化並有產業化的前景;三是經過專家的論證;四是發明者為在校的大學生。
  通過首次選擇,王總深有體會地說,他覺得。像李玲玲這樣的與生活十分貼切的專利非常少,許多學生,特別是理工科學生們喜歡鑽牛角尖,發明脫離了生活。公司不怕李玲玲這樣的學生多了沒錢給,而是怕人太少了。如今,他們又有四五個項目報上去了。
  王總透露,雖然目前這項基金只對武漢的大學生,但將來會考慮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大學生風險投資基金,吸引全國的青年才子到武漢來創業。所以,將來的大學生們機會很多。
  李玲玲說自己的這些小發明與父親李天國有密切的關係。小時候,玲玲沒有玩具,他就鼓勵她自己動手去做,只要玲玲提出問題,他總是激勵她「你去做做看」。結果「小聰明」一發不可收拾。這或許對許多父母都會有所啟示吧。
   
三 林偉:高科技產品創業第一人

  1997年11月,四川用會大學皮革工程系95級碩士研究生林偉,在南京理工大學舉行的第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其參賽作品「利用紅礬母液和鉻酐下腳料生產蒙囿高吸收鉻鞣粉劑KMRC」獲一等獎,並被重慶農藥化工集團公司以700萬元人民幣,獨家買斷了這項制革技術的使用權。林偉從而成為令媒體嘩然,國人矚目的新聞人物。
  一心嚮往熱門電信專業的林煉,卻被陰差陽錯地錄進了大冷門專業
  林偉於1972年出生在河南省潢川縣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在供銷社工作,母親是小學教師。林家4個孩子中,林偉最小。林偉學習上從不讓爸爸媽媽操心,那種永遠沒有壓力的家庭氣氛,也讓她如魚得水,她可以盡情涉獵感興趣的事物,滿足自己的各種好奇,給自己打下一個廣博的知識基礎。
  1991年,林偉考入成都科技大學(現在的四川聯合大學)皮革工程系。命運之手悄悄撥轉了她的航向,林偉考大學的時候填報的志願是電信專業,不知怎麼陰差陽錯,卻被錄取進了皮革系。「這個專業學出來不就是做皮鞋的嗎?我不幹。」林偉心裡嘀咕著,非常懊惱地把自己的心思告訴了媽媽。媽媽開導她說,專業並不重要,一個人只要有干一行愛一行的思想,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可以出狀元。
  後來林偉瞭解到,科大在這個專業設有輕工博士後流動站,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其學術地位在全國首屈一指,便很快安下心來投入了學習。特別是大三時開始接觸皮革專業實踐,所學的專業知識能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使她越發對這個專業感興趣起來。大學本科4年,她不僅成績優良,而且還先後擔任了班級團支部書記、系組織部部長、校學生會副主席兼女生部部長,多次被評為「校三好學生」、「優秀幹部」,並於1997年12月就人了黨,成為當時該校輕工學院發展的年級最低的一名學生黨員。
  皮革業發達地區的老百姓都不吃本地雞蛋,皮革商燒了錢到外地買飯吃
  真正使林偉立志在皮革工程中做出一番成績來的,是她後來的導師張銘讓教授。1995年3月,林偉在四川彭州炬星皮革廠的一個鄉下河壩上的分廠裡實習,正好張教授帶著兩名研究生也住在廠裡搞「三個廢液的循環利用」研究。勤奮好學的林偉,自然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學習機會,因為對張銘讓教授,她早已慕其大名。此人是中國皮革學會的副理事長,學識淵博,思維新穎,治學態度認真嚴謹,而且對學生也是關愛有加,在皮革工程系口碑極佳。所以林偉一有空閒,便往張老師那裡跑,張老師雖和林詩是第一次接觸,但已感到她好學,有事業心,悟性好。於是,張老師常在工作和學習上給予林偉許多鼓勵和啟迪,一些研究生做的項目也讓林偉參與做。經過張老師身體力行的指點,林偉開始找到了做實驗的樂趣,並真正對搞科研產生了「感情」。也正是這個時期,林偉從張老師那裡瞭解到了一些我國皮革製造業的情況。
  1994年以來,我國皮革製造業創匯量一直居輕工行業首位。但是我國皮革製造業又是僅次於造紙業的環境污染大戶。在一些皮革業製造發達地區,地下水污染嚴重,老百姓不吃本地產的雞蛋,皮革商賺了錢都到外地買飯吃。目前尚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徹底解決制革終端污水;我國全部的制革終端污水,即便達到日本和韓國目前的處理水平,就需要投資一萬億元人民幣。
  林偉對皮革製造業的水污染問題產生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她開始學著思考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原因,探求清潔化制革的生產新路。
  一次,在與張老師的交談中,林燒得知當時炬星皮革廠用的最多的皮化材料KMC蒙困鉻躁劑和ChC高吸收鉻棵劑都是張老師帶領的課題組研製成功的,但這兩種讀完嘟各有特點和缺陷,於是,一個大膽的念頭跳了出來,能否將兩種性能結合起來,研製出一種兩全其美的換代產品呢?她的想法立即得到了張老師的贊同,並在研究方法上得到了張老師很多指導。這年4月,林偉以專業統考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為碩士研究生,這使她有機會在張老師的指導下,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此後,她利用假期和業餘時間,邊查閱資料邊做實驗,尋求最佳的添加劑,以及研究鉻與添加劑的絡會及最佳絡會比問題。
  一位皮革廠的廠長曾以開玩笑的口吻對林偉說,如果你在街上看見狗跟著人攆,那人一定是我們皮革廠的人。這話雖有了些挪揄的成份,講的卻是實情。制革業是一個又髒、又臭。又累的行業,從皮革廠轉一圈出來,身上都會帶股難聞的氣味。對林偉而言.這些都已是題中應有之義了。對出頭的大姑娘,沒有在花前月下享受生活,卻一頭扎進了這樣一個世界。
  要研究新型續劑。絕大部分工作要在試驗基地和工廠車間完成。為了不影響學業,這幾年,林偉利用寒暑假時間,參觀』考察或實習了二十多個制革廠和化工廠『,連續幾個假期都泡在工廠和工人吃住在一起。皮革廠一般都建在遠離城市的鄉村,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都相當差。特別是制革車間,濕度大,地上到處是污水。一到夏天,又潮又悶又熏人,那種滋味,簡直難受死人。可林偉不在乎,抓起那些血乎乎的生皮,心裡雖直翻騰,實驗卻依然進行。泡過的豬皮、牛皮都很重,實驗時要消耗較大的體力,男人都喊吃不消、不願幹,林偉一個弱女子,還照樣幹下去。不認識她的工人還以為她是廠裡新來的學工。林偉的吃苦實幹精神感動了許多人,他們嘖嘖稱讚:「這個小女孩真能吃苦,不簡單。」
  1996年春節,爸爸媽媽想女兒,非常希望林佛回家過節,一家人能團聚,而課題正進入最後階段。她說服了父母,便一頭扎進浙江湖州市的一家皮革廠。讓林偉感到委屈的是,有時試驗準備就緒,那些工人卻撂挑子,林偉不得不求他們幫忙。好幾次,林偉偷偷抹眼淚,傷心至極,卻不能一走了之。有時,實在憋得慌,便抓起電話,向導師告苦。
  歷經上千次艱苦的實驗,1996年3月,林偉的新型鉻棵劑KMRC終於問世了。這項科研成果解決了困擾皮革業多年的治污問題,而且較國內同類名牌產品,性能優越,甚至與德國拜耳公司的高吸收性鉻踐劑相比也高出一籌。所以就在同年6月,被紅礬母液和鉻醉下腳料污染物困惑多年的重慶農藥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聽說了林偉的成果,找到林偉馬上將其成果運用到生產之中,至1997年6月,該廠試銷了800噸,新增效益240萬元,降耗治污增效,一舉多得。難怪在本次「挑戰杯」賽成果轉讓會上,當南京和濟南的兩家化工廠也相中林偉的成果,意欲高價洽購時,原本只想出什D萬元買斷此項成果的重慶農藥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一舉用7ho萬元的高價獨家買斷,可謂志在必得。需要說明的是,「700萬元」並不是憑空想的,它是以廠方年產1萬噸該產品新增效益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提取的。而據重慶農藥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楊世倫介紹:「全國每年KMRC鉻凝粉劑的市場需求量至少4萬噸,每賣一噸起碼有2000元利潤,隨著環保要求的日益嚴格,KMRC鉻股粉劑市場需求量會更大。」
  1996年9月,林偉與導師參加了在日本舉辦的第三屆亞洲國際皮革科學技術會議。林偉不僅宣讀了論文,還主持了會議。這一年,她才24歲。
  林偉不承認有什麼「靈感」。她覺得,自己的成果完全是「水到渠成」。實習中發現了皮革生產中的問題,就想解決,最後終歸有了結果,很順理成章的事。
  對於成果的高價轉讓,林偉顯得平靜。她覺得成果能運用於生產,是對她多年研究的一種肯定。至於700萬元如何處理,她還來不及細想。簽約後的當天晚上,她與老師商量,如果拿到這筆轉讓費,她想首先用作課題經費。1996年,林偉的成果在重慶化工廠試產後,工廠踐約付給林偉10萬元酬金,林偉全部作了課題經費。林偉說:「我並不是為了錢才搞科研的。」她很不習慣人們稱她為「大學生首富」。在學校裡,她生活十分儉樸。20多歲的姑娘,從來沒買過化妝品,也沒穿過一套高檔服裝。她自我解嘲地說:「我一直是素面朝天。」
  (摘自抓大校刊》李嵐文)
   
四 朱升發:上帝把所有的門都關上後,還會留下一扇窗

  我是1993年進入湖北大學的,讀保健專業。剛進校時,老師把我們這個專業吹得天花亂墜,說這個專業是復合型專業,既有體育性質又帶有醫學的性質,就業面寬,畢業分配會很好……讓人聽著挺帶勁的。我們班大都是從廣州來的委培生,家境都很好,很多同學對畢業分配什麼的並不在乎,對他們來說,大學是一個美麗浪漫揮灑青春快樂的地方。旅遊、聚餐、週末舞會,這就是大家喜歡的大學生活,但我不這樣想。
  從小家裡人都說我「精」,因為我無論做什麼,都要想下一步該怎麼走。我很珍惜這個學習機會,我相信,大學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的積累階段,而真正的人生,是在大學畢業後開始的。所以我一頭扎進了學習中,我有一手黃值得誇耀的舞技,但我從來沒有參加過一次舞會。第一學年下來,我門門功課都達到優秀,拿到了一等專業獎學金。捧著那份獎勵,我心裡卻一點安慰都沒有。一年的學習,我發現自己學的這個專業和自己的想像相距甚遠,老師說它既是體育專業又是醫學專業,但事實上它兩者都不是。我通過朋友瞭解到,廣東根本不需要我們這樣的人,而畢業後我是肯定得回廣東的。那就是說一畢業就意味著要失業,那我這三年的學習有什麼用?
  古人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而我覺得,你只要多想想將來的事,現在這根弦就放鬆不了啦。看著同學們開開心已滿不在乎的面容,我挺羨慕,但每天早上從睡夢中懶懶地睜開眼睛,透過窗簾縫隙中的陽光,我好像總能看到有一個未來在遠方輕輕地向我揮手。
  我一個鯉魚打挺就跳下了床,一個人有了未來感,生命之弦就只能繃緊。
  每一天都在趕路,每一天都在收穫
  校園很大,有用的東西會很多。我又開始東張西望,尋找機會和突破。同學們說,我每天來去匆匆,不知在趕啥?我也說不清楚,我只覺得,應該讓每一天都有點收穫。
  後來,經過朋友介紹,我又開始在一個學校的成教部自修體育專業的本科文憑。我想,畢業後也許我可以去做一名體育教師。同時修兩個專業,壓力很大,但我這個人只要有目標,做什麼都精力充沛,我不但不覺得累,反而有精力去想一想別的問題。我認識了一些高年級的同學,他們很多在考研,我腦子裡一下就有了新思路:我為什麼不去考研,去學習一門更有用武之地的專業?
  想到就做。我立馬報考了武漢大學行政學院的研究生,那是一個炎熱難當的暑假,我沒有回家,每天早早起床,挾著一大提書,趕到華師去聽課,我是一個體育保健專業的委培生,還沒畢業就去考武大這樣名牌大學的研究生,同學們知道了不笑掉大牙才怪呢,所以,我每天就跟做賊似的,把複習的書籍夾在衣服下面,生怕被人看見似地逃進圖書館,一呆,就是一整天。
  辛苦了幾個月,考研成績出來了,離分數線還有一大截,我一點都不傷心,因為這幾個月我過得很充實,我一點兒也沒有浪費自己。
  當上帝向你關了所有的門,還會給你留下一扇窗
  很快就到了三年級,班上洋溢著濃濃的畢業氣氛,我們專業學習氣氛本來就不濃,此時更是一派歌舞昇平、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景象。很多同學都有了女朋友,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他們抓緊著畢業前的分分秒秒暢遊愛河,我有時候把視線從書本上收回來,眺望窗外,一絲或淡或濃的孤獨也會浮上心頭,也很想輕輕鬆鬆地享受一下Rolnanic的校園生活。但一想到畢業,我的心馬上就收回來了,我可不甘心就這樣兩手空空地回家去。
  我照舊天天上自習,天天泡圖書館。到考研複習的時候我又跑到武大去聽課,有時候去晚了,就站在教室的後面,一站就是幾個小時。目光越過人頭攢動的人群,看著那塊寫滿各種字跡的黑板,我的心很沉靜。
  第二次考研,我專業門門都在80分以上,但英語卻沒過關。那一夜,天上的星星報亮,我坐在教室,在空白的稿紙上反反覆覆抄著一句格言:「當上帝向你關了所有的門,還會給你留下一扇窗。」我對自己說,那一扇窗一定在某處等著我。
  學校有專科升本科的規定,我跑去問,教務處說我們這個專業沒有本科,因此不能像其他專業那樣升本科。我有些失望,但放棄不合我的性格,我徑直敲開了學校管教學的副校長辦公室,把自己所有的成績單遞給了他。當他抬起頭來,我者到他臉上有一絲微笑,他說:「如果你找到能夠接受體的本科專業,我批准你升為本科生。」可我到哪裡去找接受我的專業呢?走出校長辦公室,我順著學校捻熟不過的道路慢慢走著,走到行政學院的大樓時,我突然發現心中有一扇窗悄悄地打開了,涼爽的風兒長驅直入,直達心田。
  我決定去敲行政學院的大門。當我向院長講明了我三年的學習生活,又把我考研的成績拿給他時,他沉默了很久,然後,他說:「小伙子,你報考武大行政學院研究生的成績比我們本科專業的本科生的成績還要高,如果學校同意,我們願意接收你為本科生。」眼淚奪眶而出,那一刻,面對逝去的歲月,我終於可以微笑著揮手作別。
  「萬對我更多不是物質上的意義:它證明我從沒放棄過生活給我的任何機會
  那一年暑假,我愉快地回家了,這是上學三年來我第一次回家。家鄉變化很大,什麼都讓我感到新鮮。和以前的老同學聚會,聽他們神侃社會上的所見所聞,我輕輕鬆鬆的心又惦記上事兒了。我發現這三年我沉迷於課本,對社會的瞭解卻又落後了。社會也是一本大書,這一課我也得趕緊補上。
  回學校不久,我就找到武漢一家機械所打工。工作很簡單,但卻和學校生活完全不一樣,我經常要從機械所送圖紙到武鋼,每次都看到武鋼裡面用過的軸承堆成一堆堆的,沒人管。我就問師傅們:「師傅,這些鐵還有什麼用?」他們一揮手:「沒用了!」
  每天都從那裡廢棄的鐵堆邊經過,一個念頭也就揮之不去:能不能將那個聯軸器改進一下,讓它廢物利用呢?一旦有了想法,我就興趣盎然地準備將它付諸實施。至於成功與否,那並不重要。
  我從圖書館抱回來一大堆有關聯軸器的資料,像個耐心的淘金者每天撲在裡面。我想,能不能將滾珠聯軸器改為滾柱的呢?當我終於把自己的想法在圖紙上一點點繪出來以後,我腦子裡第一個念頭就是:這是我的成果,我得去申請專利。
  拿到專利以後,我想,得把它變成產品生產出來,不然,圖紙是死的,有什麼用?研究所的老師們此時都喜歡上了我的窮鼓搗勁兒,他們給我介紹了浙江一家機械廠生產。當時許多廠家都不敢生產我這樣一個未出校門的毛頭小孩子的產品,但這位廠長卻對我身上的這股勁很感興趣,他當即拍板:「我不需要專家鑒定,所謂專家鑒定,不過是請專家吃飯,說說好話就走人。我認為這種產品有價值。」生產廠我佩服像這位廠長一樣性格的人。
  後來,我的產品獲獎了,很多廠家找上門來,要求我轉讓專利,開價都很可觀,我以m萬元價格轉讓給浙江那家廠因為我的第一件產品是他們生產出來的。
  有人問我,滾技聯軸器與你所學的專業風馬牛不相及,你怎麼能發明出這種高科技產品?我一聽這句話就急,因為滾柱聯軸器並不是高科技發明,我覺得只要人留心,誰都可以幹出來……
  60萬確實是一大筆錢,但對我來說,它在物質上的意義卻遠遠不如它對我精神上的首肯:因為它證明我一直都在辛苦地耕作,從沒放棄過生活給予我的任何機會ˍ。
  60萬元,給還未畢業的朱分發身上蒙上傳奇色彩。在沒見到他之前,我在一些大報上已看到過有關他發明滾柱式聯軸器的報道,想像中,他是一個深度近視、不善言談的文弱書生。
  但我錯了,眼前的朱升發高大英俊,渾身上下活力四溢,一開口便滔滔不絕。·、…後來我想,朱升發就應該是這個樣子,不然,他怎麼可能從體育保健專業折騰到行政學院,在行政學院裡又鼓搗出滾柱式聯軸器呢?這還不算,他還漂漂亮亮地把自己的勞動賣了一個好價錢。凡此種種,絕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文弱書生能實現的。
  而他最吸引我的,是他身上很明亮的一種底色:從不怨天尤人。他常常是在微笑,微笑中他的目光熱切地擁抱眼前生活。有人說,這個世上有天份的人很多,但只有在時光的流進中外地將自己的天份打磨成才能的人,才會成功。這份外表裡面,正包含著從不絕望,從不放棄,絕不怨天尤人的精神與品質。
  仔細地看,朱分發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他的智力也絕不出類拔草,但他從不抱怨,專業不好,學校的課程大多學無所用,考研兩次失敗……這些可以用來消磨生命的借口他都不屑一顧。他只是踏實、沉著地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生活中開墾,不放棄生活中一閃即逝的任何機會。
  剛剛結束的世界盃上,人們評價勇捧「金靴獎」的蘇克說:「你只要給他一次機會,一次就足以讓他置對方於死地。」在這僅僅閃現一次的機會後面,是無數次外(地打磨自己,尋找機會。
  專家說,21世紀需要的是復合型的人才,既具有良好的職業技能又具有良好的適應社會能力的人。我想,良好的適應能力裡包含的重要的一點就是:面對生活的順境與逆境,從不怨天尤人,而只是外在地打磨自己。生命只有一次,不容任何借口消磨。
  (摘自《創業潮》韓敘文)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