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課程的教學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同時也有許多人站出來否定他、攻擊他。當然卡耐基自己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教學中的弱點,一個人所從事的工作不可能總是完美無缺的。
對卡耐基的詁難首先來自於一些評論家評論卡耐基的教學方法。而正是這個時候,卡耐基總結了一些其他演講秘訣,如:勿事先寫演講詞,切莫逐字背誦,討論中應穿插解說及範例、著作,與朋友對話時訓練你的演說,不必擔心你的演說,不要試著模仿他人,要忠於自己等。
不少學員遵循卡耐基的方法,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正因為此引起了評論家的爭議。
評論家莫卡因認為卡耐基的課程造就了一些社會投機分子,他的畢業生能巧妙地處理事物而爬上那些不曾學習過卡耐基基本方法的夥伴頭上,造成社會的不平衡。
卡耐基則反駁說,他的課程是解決一些人處理問題上的方法,而且每個人都有富有的權利,不應該貧窮。社會本來是不平衡的,無須他來製造不平衡。他還邀請許多評論家聽聽他的教學課程的一節或兩節。該課程的目的是讓參與者解除戒心。在幾節課後,有些人可能認為這像一場精神振奮的集會遊行,但若對這種課程作出評價,那就是觀察者感受到教室內充滿誠摯的氣氛。
又有些評論家則批評卡耐基對於有關真誠的問題似乎顯得過於天真。例如在《影響力本質》這本書中,他描述約翰·洛克菲勒對於歷時兩年的流血、痛苦的罷工事件,仍是以善待罷工者的方式取得喜劇收場。卡耐基只提到他的友善使罷工者回到工作崗位,而隻字未提罷工所提出的加薪問題。
這位評論家說卡耐基把問題的事實作簡單化的評價。他提出洛克菲勒的確對工人發表直接且具有信心的演說,但是,他也提出了實際解決之道遊說罷工者支持他,那便是很有威力的一項對新工資、工作生活氣質及訓練僱員的特別契約。
對於這種批評,卡耐基承認他對洛克菲勒罷工事件的確存在器重,但這種器重恰恰反映出卡耐基的信念。他說他相信洛克非勒取得優勢的原因在於善用人際關係技巧。
卡耐基認為和平地處理罷工問題就是成功。工人們是否獲得提高工資可以不問,因為結果不如方法來得重要。如果工人在相同的友善方式下加了兩倍的工資而停止罷工,他認為洛克菲勒仍然是贏家。
為了進一步說明自己的觀點,卡耐基又舉出了許多實例來駁斥這位評論家的觀點。
在他的早期事業生涯之中,他既對自己的演說經驗進行觀察,也對許多學生們進行觀察,並把這些觀察總結為一點:
很少有人能有足夠的技巧去表演虛偽的真誠,因為大多數聽眾擅長於以直覺來判斷真誠還是不真誠。
由於存在著這樣的事實,所以說他對真誠的理解過於天真也似乎過於偏激了。他在教學中沒有教導人們試著去欺騙任何人,而是去用自己的真誠感動別人,使別人來支持你的事業和幫你建設你的目標,使你獲得成功。
另一位有影響的評論家馬丹·史密斯在一這報紙上撰文評論卡耐基。
馬丹·史密斯認為這位密蘇里的農村男孩已忘記什麼是貧困,他說他從別人的不幸中而獲取生計,並且致富。
卡耐基的內心對此也有一點點認同。隨著他的教學事業的蓬勃發展,他的書籍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購買,他因此而變得十分的富有。他的確清楚並理解他是從別人的不幸中獲取生計並且富起來的,但他認為他沒有理由處於貧困之中。因為任何一個人都有追求富裕的權利。
卡耐基多年的教學實踐使他有充分理由讓人相信,他使那些曾經不幸的人改變了命運,使得他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他們也因接受自己的課程和教育而在社會中一展身手,去追求人生的目標。
儘管卡耐基對一些詰難作出了反批駁,但他還是處於深深的困惑之中。
這種困惑可以從他的一篇文章中體現出來。1938年,他為《礦工》雜誌撰寫的啟發性文稿中,標題非常的簡單,叫《拉你的鞋帶》。從這篇文章中讓人體會到一種愉悅感,這種愉悅感是因為在他的生命中融入了成功,從而蕩滌了他原先的抑鬱生活。
他在這篇文章中以親身經驗證明,任何人都能超越貧困和精神沮喪,倘若失敗了,那只能說是他們自己的過失。
財富的增加,以及家庭生活的不和諧,有人能理解他,有人又不能理解他,深深的寂寞感和孤獨佔據著他的心。然而他自身曾經歷的貧困使他銘記貧困的苦楚,現在他又似乎忘卻了這些。他對礦工的描寫便可見這種矛盾。
面對著別人的貧困,卡耐基確實提供了一些如何面對"這些艱難的時光"的一些特殊建議。他認為,當你的朋友談論喪平時,你應該有談論的勇氣。不要在接受文化教育時心裡牽掛著你的麻煩,而應該表現出你們不害怕並且保持身體力行。愈是喪氣,就愈應該參加到更多的高爾夫球運動中去。
這種直面困難的勇豈不僅是他自己成功的基礎和生活的信心,同時也是他鼓舞別人的方法。
有一次,《週末晚報》記者奧古裡諾採訪卡耐基時,卡耐基認為世界充滿了恐懼並且永遠對抗,在黑暗中隨處可見被幽靈追逐的人們。並且他同時認為一個成功者應是具有堅毅之心的人,隨時準備應付最糟處境的人。
卡耐基充分運用他那種樂觀的精神,去與命運拚搏。這種信心和樂觀既是家庭的影響,也和他那種樂天知命的心境是分不開的。
卡耐基成功了,但他的困惑也越來越多了。
雖然他有自己的信念,學生時代的成功就開始肯定了他的信念,但如今他總覺得路還很長。他也未曾停下來分析這些困惑。
面對這些困惑,他不禁問自己:這一切是否源於他是一名陷於教學習慣的作家?再不就是商界的救贖傳教士?或是為他人傳福音的行善者?他是個不為答案而深入研究的人。雖然如此,他確實在他的作品中,試著尋找解決這些疑惑的答案。
卡耐基從教學中致了富,同時也把致富的本領傳授給大家。在他的觀念裡,每一個人都不應貧窮,都有理由富裕起來,關鍵是你必須掌握致富的決竅和機會。
由於他的書在整個美國社會大受歡迎,許多出版商紛紛找他約稿,源源不斷的稿酬使他積累了許多財富。他有著更多的機會外出度假,或從事自由旅行。
基於他的影響力,他被視為眾人不可缺少的公共演說家,這又給他帶來了許多財富。
1938年10月,卡耐基由於工作的勞累以及與其子不和諧的生活,便想外出旅行。他的富有並沒有使他要過奢侈的生活,所以,他在遊艇上一點也不引人注目。但他度假的消息被電訊服務社記者知道了,便尾隨而來。
記者先到一等艙去尋找卡耐基先生,然而他失望了,他發現幾個有著富翁模樣的人,但都不是他想要找的卡耐基。
記者終於在二等艙的餐廳裡遇見了正在進餐的卡耐基,趕緊抓拍幾張快照後,便上去與卡耐基交談起來。令記者感興趣的是他吃的並不算很豐盛,雖然他很富有。
卡耐基微笑著說道:「節約是一種美德,也是我的一個重要致富方法。我有了錢,並不會去浪費,即使我擁有全世界的財富,我也不會多浪費一分一毫。」
這種精神在卡耐基的一生中都得以保持,直至他逝世時。
在戴爾·卡耐基的課堂上,每個學生都可以被看作是成功的範例,他們每個人都是贏家。在實際生活中,的確也是如此。
公共演說是人們學習怎樣與社會交往的有效途徑。將自己展露於教室的安全環境下,成功地展示自己的信心,達到思維、語言、行為的完美統一,使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並且使他人在現實的社會中變得更自在、更適應、更投入。
卡耐基要求他的學生以思維、語言、行為的完美統一,使自己在現實中取得地位。有一個工廠的經理依斯·麥克利遜是一位聰明機靈但又害羞的人。他有時會在公共場合怯場,從而導致他的生意冷落。在此情況下,他報名參加了當地的卡耐基訓練班。
一開始他在班上對那種安全的環境還是感到害羞和懼怕。通過為期十四節的"卡耐基課程"的幫助,他逐漸敢於在班上展示信心而且忘掉了羞怯心。
三個月後,他從學校畢業了,他運用他所學到的知識拿到一堆訂單,這一結果使他欣喜若狂。
但這些訂單所要求的時間非常短,短得他都不敢去接受這些訂單。
他沒有催促工人加快速度來趕製這批貨,他知道,這樣做會適得其反。他又再次運用卡耐基課程中學到的東西。
"我們有什麼辦法完成這訂單呢?」
"有沒有別的的方法來處理它,使我們能接受這些訂單呢?」
僱員們紛紛提供意見,並堅持他接下這些訂單。他們用一種"我們可以辦到"的態度如期完成了這批訂單的任務。
依斯·麥克利遜成功地運用了卡耐基學說,在社會生活及生意場上表現得極為自在,游刃有餘。這些成功的例子在卡耐基學生中比比皆是。
卡耐基強調,要想每個人都成為贏家,這一點並不困難。
卡耐基對現代心理學的人際關係"我很好,你很好"的方式感到很自在。他的最終目的是創造贏家,在人際關係的定義中贏家是真正的自我。也就是說,贏家是他們自己,贏家不把他們的精力放在成就上,或維護表面成功或操縱他人。贏家就是展露自己,而不是為討好或觸怒他人而表現。
這就是創造贏家時需注重的品格。這樣,才是真正的贏家。
卡耐基致富的觀點取向和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取向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富蘭克林對卡耐基而言是個重要的參考形象。
卡耐基本人財富不斷增加,但他卻沒有沉溺於財富之中,他十分的節儉。
但他和富蘭克林相似,願意將金錢上的回饋推薦給他人並成為他人的目標。他因此開設了卡耐基課程,讓學員們通過訓練及鍛煉而成為真正的贏家。
致富的關鍵字眼便是"只要你願意"五個字,只要自己願意便可去致富,這是最重要的。
卡耐基在他的公眾演說教科書中,印上了羅素·康威爾《鑽石田畝》一書的啟發性觀點,啟發他們知道鑽石就在他們自身——他們的個人品格及技能。
1937年,戴爾·卡耐基繼續受到批評家們抨擊。
當一個人成為公眾注目的名人時,緊隨於他不僅是鮮花和掌聲,也有揮之不去的抨擊和誹謗。卡耐基亦如此,但他對此顯得十分超然灑脫。他有自己的整套看法。
"1929年,發生了一樁事件,轟動了全美教育界。"卡耐基講評了故事,"各地學者紛紛擁向芝加哥,介入這一事件。一位名叫羅伯特·赫金斯的青年,在半工半讀的情況下,於幾年前完成了耶魯大學的學業。他做過服務生、伐木工人、家庭老師、推銷員等。然而,八年之後,他年僅三十歲,竟被任命為美國第四富裕的高等學府芝加哥大學的校長。資深的學界精英們紛紛大搖其頭,抨擊的炮口一平地瞄準了這位年輕的大學校長:'太年輕,太缺經驗,教育觀念有失偏差……'新聞界也和學術界保持了同一步調。在羅伯特·赫金斯校長舉行就職典禮那天,他的一個朋友對他的父親說道:'今天早上,我在報紙上讀到攻擊令郎的社論。我感到非常憤慨。'"老赫金斯不以為然,平靜地說:'是的,他們的批評很刻薄。不過,任何人都不會去踢一隻死狗的。'」
戴爾·卡耐基,作為著名的成人教育專家、人際關係學研究者,講到這裡並未停頓下來,他繼續說:
"的確,越重要越勇猛越優秀的狗,去踢它逗弄它,才越有更大的滿足感。英國皇太子——即後來的愛德華,現在的溫莎公爵——在少年時代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他年方十四歲在德凡夏的達牧瑪斯學院——相當美國的阿那伯利斯海軍軍官學校——就讀。
"有一天,一個軍官發現他正哭泣,便走上去詢問原因。起初,他不願回答。經再三追問,他才回答說一群軍官學校的學生拿腳踢他。軍官馬上向校長報告。
"校長聞訊後,召集學生們訓話。他表示,皇太子並沒有怨言,但是,校方必須瞭解為什麼只有他會遭到這種待遇。這些軍官學校學生開始不敢據實交待,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後,經過一番動搖,他們坦白地講出了真正的動機:'有朝一日,當我們當上艦長或海軍司令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自豪地向世人宣稱:「我曾經踢過國王一腳。"'」
戴爾·卡耐基評論道:
"所以,當你被批評時,完全可以認為,那是批評者企圖借此體會某種成就感,這也就意味著你在從事著某一項值得世人矚目的事業。世界上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可以通過抨擊成功人物或比自己受過更高教育的人,來獲得某種野蠻的滿足感。」
卡耐基回憶到,因為他曾在電台上對英國宗教家、救世軍的創立者布斯先生大加讚揚,所以收到了一位女士指責布斯將軍的來信。她在信中指證布斯在募集的貧窮救濟捐款中竊取了八百萬美元。當然,這種指控是毫無根據的。她這樣做並非為追求真實,而是想整垮一個居於高位的人,從而藉以獲得某種快感。
卡耐基的處理方式是,"這封充滿惡意的信,我把它放進了字紙簍。感謝上帝,幸好這位女士不是我的妻子。這封信絲毫無損於布斯將軍的人格。這封信的唯一效果,就是暴露了寫信者的缺點。叔本華曾經說過:'卑賤的人對偉大的人的缺點或愚行最感興趣。'這位哲學家的觀察是正確的。」
卡耐基撰文說:
"大概沒有人會認為耶魯大學校長是卑俗的人。然而,卻有一位早期的耶魯校長,對辱罵政界的風雲人物似乎有莫大的樂趣。這位名牌大學的校長警告選民:'這個男人如果當選為總統,我們的妻子和女兒將淪為公平制度的犧牲者,受到莫大的屈辱而墮落,同優雅的人格永遠分道揚鑣,從而遭到上帝和大眾的厭棄。'
"這難道不是對希特勒的彈劾宣告嗎?」
"事實並非如此。這位校長所說的'這個男人'不是法西斯瘋子希特勒。他的抨擊對象是湯姆斯·傑斐遜。他是民主主義的導師、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者。
"某報刊登了一幅這樣的漫畫:這個'男人'站在斷頭台前,旁邊放著砍頭用的大刀;'他'被拉到大街上遊行,公眾們指著他高聲痛罵。在美國歷史人物中,有誰做過這樣的事呢?
"這個'他'究竟是誰?'他'幹了什麼磐竹難書的罪惡行徑,竟至於遭到如此猛烈的口誅筆伐?
"這個'他',就是美國獨立戰爭的領導人、'天國領袖'喬治·華盛頓。」
卡耐基說:「這些都是古老的故事了,如今的人性或許有所改善吧!我們不妨以海軍軍人、探險家伯利的故事為例證來說明問題吧。伯利是一位當之無愧的探險家,他1909年4月6日乘雪橇到達北極。這次探險取得的圓滿成功,使他佔盡風流,名噪全球。這次紀錄是幾個世紀以來許許多多勇敢者不惜冒著生命危險、飽嘗艱難險阻之苦也沒能達到的。伯利本身也付出了沉重的凍創,他不得不切除了八個腳趾頭;接二連三而來的苦難,使得他幾乎要發瘋了。
"儘管這樣,他的上司卻因為他獨霸了名聲而對他表示出極大的怨憤。因此,當伯利再度提出北極探險計劃時,他們立即予以強烈反對,抨擊他是借'科學探險'之名,行募集資金'到北極去逍遙快活'之實。他們狼狽為奸,相互勾結,竭力阻撓北極探險計劃。後在麥金雷總統的干預下,伯利才得以繼續進行他的北極探險計劃。」
"讓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伯利一直都呆在華盛頓的海軍總部大樓裡進行他的日常事務,那麼,他還會遭到那種抨擊呢?"卡耐基評論道,"我相信,是不會的。這是因為,他在海軍總部的重要性、知名度、影響力,都還不至於招引某些人的嫉妒。」
"格蘭特將軍的遭遇,比之伯利來更加慘痛。"卡耐基繼續舉例。
"南北戰爭期間,格蘭特將軍於1862年在北方旗開得勝,傳出令軍心民心都大為振奮的勝利喜訊。這一勝利是經過艱苦的奮戰贏來的。這個勝利使得格蘭特將軍在一夜之間被全國民眾奉為神聖的偶像。這是獲得極大反響的勝利,是震撼世界的勝利,這是使得從大西洋沿岸至密西西比河的廣大區域的教會鳴鐘傳遞喜訊並鳴炮慶祝的勝利。
"然而誰也不曾料想到,還不到六個星期,這位大獲全勝的北軍英雄卻遭到逮捕,並被削去軍職。這位將軍為這樣的屈辱和絕望而哭泣。
"那麼,為什麼格蘭特將軍在達到勝利的項峰時卻被捕了呢?這是由於格蘭特將軍顯赫的名聲和崇高的威望,使得他的上司們感到了巨大的震驚和嫉恨。」
所以,卡耐基得出一個結論:
"當你被不公正的批評所困擾的時候,你遵循的第一項原則應該是:
"不正當的抨擊,往往經過偽裝的讚美;一隻死狗,根本就沒有誰願意花費心力去理睬它們。」
卡耐基正是基於他的這些見解,來處理他所受到的抨擊。
"凡事務求至善,即可不在意任何人的批評。」
這是卡耐基恪守的一個信條。他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題為《不要受譏誚的傷害》。這是一篇很精彩的文章,我們應靜下心來讀讀。卡耐基以第一人稱寫道:
我曾去拜訪過享有"天眼通"、"地獄惡魔"等綽號之譽的史梅德利·巴特拉少將——美國海軍中最出色的人物,一個活力充沛的司令官。
巴特拉將軍告訴我,他年輕時十分在意聲名,總是希望所有的人都對他作出良好的評價。只要一聽到一點即便是極少的一點不好的批評,他就會緊張得不知所措。但是,在經歷了三十年的海軍陸戰隊生活之後,他的皮膚已經硬化起來了:「我常常遭到侮辱、惡罵,如'膽小鬼'、'毒蛇'、'臭鼬鼠'等。我被專家們批評得一文不值。大概英語詞彙中所有的惡毒字眼都曾經落在我的身上,它們似乎都和我有過聯繫和交情。但是,現在,哪怕有人當面臭罵我,我連看也不會看對方一眼了。」
由此可見,這位"天眼通"可以說是已經從批評學校畢業了。但是,我們呢?
就大多數人而言,都會很在乎嘲笑或惡語。僅以我個人的經驗為例來說吧。有一次,紐約太陽報記者前來採訪我的成人班成果發表會,並在報道中譏諷我和我的工作是可笑有趣的。我在報上讀到以後,感到非常憤慨,認為這是對我的人格和尊嚴的侮辱。於是,我立刻打電話給太陽報董事會執行主席吉爾·荷瑞斯先生,要求報社據實報道,並考慮追究執筆記者的責任。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所採取的行動實在太冒昧和衝動了。假如我冷靜地分析,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太陽報的讀者,也許有一半的人會沒看到或者沒有注意到這一篇報道;而且讀到過這篇報道的讀者中又會有半數的人會認為那是沒有惡意的笑談;另外,只消經過幾個星期,這些人就會把這篇報道的內容統統忘得乾乾淨淨了。如此想來,我還有什麼必要值得發火的呢?
經歷了這麼多事,現在的我對此種事情已有相當的瞭解,我認識到世上的人對別人的事情、別人的譏誚,實際上大都漠不關心。人們一天二十四小時,能思考的問題幾乎全集中在為他自己這一焦點上。可以說,他們關心自己的輕微頭痛千百倍地勝於關心別人的死訊。
所以,我們如果因為被欺騙、被嘲弄、被出賣,或背後被捅一刀,而陷入自怨自憐,那是一種非常可悲的愚蠢。我們再來看看基督,他最信任的二十二個信徒中,有一個只因為別人施予的約九美元的賄賂就背叛了耶穌;另一個還三度發誓說他根本就不認識耶穌。耶穌的遭遇尚且如此,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怎麼能對於更好的待遇持太高的期望值呢?
卡耐基說,許久以前,他就有所了悟:儘管我們不可能阻止別人對你做出不公正的批評,但是,我們能夠做到,可以不為這些批評所困擾。
雖然這是明確的事實,然而卡耐基並不主張對所有的批評都一概置之不理,束之高閣。他的意思是,希望你在面對惡意的攻訐時,大都可以付諸一笑,不要耿耿於懷。
卡耐基曾經問過小羅斯福總統的夫人葉麗娜:「你如何應對那些不當的批評?」
她告訴他說,她在少女時代的害羞幾乎算得上是病態的了。她非常害怕任何閒言碎語。有一天她特意為此向她的姑媽——老羅斯福總統的妹妹——求教:
"我常常想做種種事情,卻老擔心人家會說閒話。您告訴我,我該怎麼辦呢?」
姑媽告訴她:
"只要你心中瞭解那是正當的事情,你就應該不必在意人家說什麼。」
這位總統夫人透露,姑媽的這句忠告成為她後來作為白宮女主人的心理支柱。她說:
"擺脫無謂批評的唯一方法,就是像端坐在棚架上的瓷木偶那樣:無動於衷。」
這位美國"第一夫人"建議:「只要你確信是對的事情,就盡可以去做,不要在乎別人的評論,因為我們無法逃避批評。有時候,你會因為做了某件事而遭致批評,但不做的話,你也會被責怪。」
已故的美國國際公司總裁馬休·C·布納遜在任內時,曾就上述問題接受過卡耐基的訪問。他答道:
"早年的時候,我也十分在意別人對我的批評。我總希望我在全體員工的心目中,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物。如果我覺得他們沒有這種想法的話我就會深感煩惱。所以我就想方設法地去籠絡對我最反感的那些人。然而始料未及的是,這樣一來反而招惹了某些'第三者'更大的憤怒。於是再跟這些人達成妥協,可接著又引起其他人的不滿……如此往復,惡性循環。
"最後,我終於發覺,為了避免批評,我愈是作出致力於安撫不滿分子的舉動,不滿分子反而更增加,此伏彼起,連綿不斷。
"於是,我告訴自己:'只要是居於上位的人,就不可避免會遭到批評。你唯一的妥善對策,就是不要把它放在心上。'這種觀念產生了巨大的良性效果。自那以後,我確立並遵循一項基本原同:擬訂計劃時,務求考慮周全;一旦付諸實行之後,就要不在乎別人的任何批評。」
而音樂家狄姆斯·泰勒的行動則更進一步。當他面對惡意言語時,依然可以在大眾面前保持微笑的態度。他在其著作《人與音樂》一書中,不無幽默地寫道:「我們指揮的紐約交響樂團每週日下午在電台裡播送演出。有一次,我利用演奏的間隙講了幾句話。很快就有一個女性聽眾寫信來罵我'騙子、叛徒、毒蛇'等。我心想:'也許是我的話她不愛聽吧。'所以我在下一周的廣播節目中,對著幾百萬聽眾,把她的信一字一句地讀了一遍。過了四五天,這個女性又寫信來。她的意見仍沒有改變,依然罵我'騙子、叛徒、毒蛇'等。」
這位音樂指揮家面對指責時的態度,不能不使我們由衷地欽佩。他的平靜、自信和幽默,令人頓生敬意。
查理斯·蘇瓦普在普林斯頓大學發表的一次演講中,對這所高等學府的畢業學子們指出,他平生所獲得的最珍貴的教訓,是從他的制鋼工廠中的一位德籍老職工那兒學來的。
他說,這位年邁的德國人,有一次被捲入大戰中時常發生的激烈的戰爭論中,他被情緒激動的員工們推進了河裡。"當他滿身泥濘、猶如一隻濡濕的老鼠一般走進我的辦公室的時候,"蘇瓦普說,"我問他,你爬到岸邊後是怎麼對待那幫推你下河去的同事們的?他答道:我只是笑了一笑而已。」
蘇瓦普從那以後,就決心把這個德國人所說的"笑一笑"做為他的座右銘。
當你成為不公平、不妥當的批評的犧牲者時,這個座右銘是非常有效的。因為當凶狠的攻擊,一旦面對善意的微笑時,大概也就只有頹然而退了。
假如林肯不瞭解"答覆尖刻辛辣的攻擊是件愚蠢的事"這個道理的話,那麼,在南北戰爭中,他可能就會心力交瘁而一命嗚呼了。他對如何處理這一問題的敘述,業已成為不朽的經典作品。林肯的這段經典性的敘述是這樣的:
"我不想閱讀,更不會答覆攻擊我的批評文章,否則,我的辦公室將無法處理其他的事務。我在實行我所確認的最好的工作,並決心貫徹到底。如果最後的結果是美好的,那麼一切的批評都無所謂;如果最後的結果是壞的,則縱然有十個天使為我辯護也無濟於事。」
卡耐基認為,如果要使人的行為相互影響,就應採取勸說的方式——和藹而不自傲的勸說方式。有一句歷久而常真的格言:「一滴蜂比一加倫苦汁,能吸引更多的蒼蠅。"人類也是如此。若希望一個人贊同你的目標,首先要使他相信你是他真誠的朋友,這其中正有一滴蜂蜜會吸引他的心,而他的心,不管他說什麼,正是通往他的理智的一條大道,而且你一旦獲得了它,你便會發現,要使他信服你的目標是公正無私的並不難,只要那個目標確是公正。相反的,你若專橫地干涉他的判斷,指使他的行動,或把他列為應躲避或鄙視的人,他便會從內心裡開始撤退,關閉所有通往腦部與心靈的道路;即使你的目標本身誠實無隱,且化為重矛,比鋼鐵堅硬,比鋼鐵所能製造的更尖銳,而且你以大於赫丘力斯(希臘神話中的大力士)的力量和準確來投擲,也無異企圖用黑麥稈來刺穿一隻烏龜的硬殼,絲毫無法穿透他。
這就是人的特徵,因此應當讓領導他的人們瞭解他,而且這也是為了他的最大利益……。
卡耐基還以其他民族的人對待批評的態度和方式為例。
你覺得自己優於日本人嗎?人們可能會作肯定的回答。
事實是,日本人還認為他們遠優於你呢?舉例來說,一個保守的日本人,見到白人同日本女子跳舞就會動怒。
你自認優於印度人嗎?
那是你的權利;但是數以百萬的印度人,卻覺得自己不知比你優秀多少。因此,他們不肯委曲自己,不願觸碰被你們這些異教徒的影子污染過的食物,以免弄髒了自己。
你以為自己優於愛斯基摩人嗎?
這仍然是你的權利;可是你想不想真正知道愛斯基摩人對你的想法呢?愛斯基摩人中有少數浪蕩子,是無價值的游手好閒的人。愛斯基摩人就稱他們為"白人"——那是表示極度輕蔑的詞彙。
每個國家都自以為優於別的國家,這便涵育了愛國主義——也造成了戰爭。
幾乎每一個你所遇到的人,都認為自己在某一方面優於你,這是不可抹殺的事實;而一個保證可以通往他的心靈的方法,就是以某種巧妙的方式讓他瞭解,你承認他在他的小世界裡的重要性,而且是真心的承認。
卡耐基引用愛默生的話來說明朋友的重要性。
愛默生說道:朋友是我能真誠相處的人,在他面前,我可以大膽地思考。我終於來到一位這樣真實而合適的人面前,我甚至可以除下那些虛偽、禮貌和猶豫不決,這些人從不脫除的外衣,並以一個化學原子遭遇另一個化學原子的單純和完整來與他交往。每個人獨處時是真誠的,可是第二人介入之後,虛偽就開始了。我們以恭維、閒話、娛樂、事務等來擋開或抵禦同類的靠近。我們把自己的思想嚴密地遮掩起來……。幾乎我們所遇見的每個人,都需要禮貌,需要遷就——他有某種名氣,某種才氣,腦中有不容置疑的、獨特的宗教或博愛思想,這些,便破壞了與他的交談。但是朋友則是一個理智的人,他不鍛煉我的技巧,而是鍛煉我。我的朋友歡娛我,卻不要求我俯首屈尊,或喃喃感謝,或偽裝我自己。因此一個朋友在本質上是一種矛盾。我,這孤獨的我,我在大自然的存在中,見不著相同的例證可以確證我的存在,現在卻見到與我自身類似的東西,以它自己的高度、變異和奇特,重複於另一個形象中;因此一位朋友,真可以說是大自然的傑作。
卡耐基認為,微笑對生活是十分必要的,微笑彷彿是在說,"我喜歡你,你使我覺得快樂,我很高興看到你。」
這就是狗兒所以如此受人歡迎的緣故。它們非常高興看到我們,總是興奮得不能自抑。因此,我們自然很高興看到它們。
沒有誠心而只是應付地動動口是豈不了人的。我們會知道那是機械式的應付,因此而憎惡它。而真心的微笑,是使人溫馨的微笑,是發自內心裡的微笑,是那種在市集裡能帶來好價錢的微笑。
卡耐基告訴我們,你能在自己能力之內,輕易地增加這個世界裡的快樂,怎麼做呢?對寂寞失意的人說幾句真誠讚賞的話。或許,你明天就忘記了今天所說的好話了,但是聽話者卻可能一生都珍惜著它們。
讓我們不再去想自己的成就和自己的需求。讓我們試著去想想別人的優點。然後忘去恭維,發出誠實、真誠的稱讚和慷慨的讚美,就能使人們珍惜你的話,把它們視為珍寶,並且一輩子都重複著它們——在你已經遺忘以後,還重複著它們。
卡耐基對詰難的批駁是有力和成功的。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來自多方面的抨擊,尤其是當你獲得某種名譽和成就時。卡耐基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同時他自己對處理詰難的方式的論述以及他引用的幾位名人對友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看法,也有很深的啟發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