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暴跌後,許多人還沉浸在懊喪的回憶中,然而,一般新生力量已悄悄誕生,這種力量隨著暴跌的持續,反而迅速膨脹……
等我們沉溺於這個市場,常常有被動的感覺,當我們面對撲朔迷離的股市,常常有被狂流所淹沒的氛圍。一錯在錯總讓人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於是有了偃旗息「股」的說法。無數實踐證明,自覺懷才不遇的人,往往沒有真才。不要卻埋怨生不逢時,癡癡的盼望「陽光普照」,而應全身心地投入:機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堅定地走出徘徊,再蓄勢尋找向上的突破口。
不要在危機發生之後,才去痛悔,而應在危機發生之前就有敏銳的嗅覺,這是對機遇的一種詮釋。而另一種理解就是自身的奮發圖強:在股市的下降通道剛形成時,破位即採取明智的停損,就是為了今後能有更好的機遇;在上升通道中,則去努力把握領漲板塊。這並非是市場上所說的高拋低吸,而是看到股市內有的運行規律後的一種主動出擊,是生命力持久旺盛的體現。
1995年11月中旬的基金板塊在眾多人企盼創新高的心理下產生大跌行情,是在上旬就明明白白地告訴了我們:其整體形態和當時大盤的792點、769點階段性頭部有驚人的相似,聯想到已經大跌的大盤,出局即是機遇。而新高走勢實際上是主力表達意願的窗口:看漲即跌,形態差卻底部抬高,這是不是可以看作一種狂流潛在湧動的嘗試?嘗試固然可能會失敗,但首肯的是進取的精神,其次就是積累反省的經驗。從765下跌以來,多方節節抵抗,節節敗退,而在「武漢電纜」第三個新股上卻和空方打了個平手。「東方電機」的高開高走並沒有帶動大盤,這是大盤前期走軟的怔兆,那麼650區域新股板塊似跌非跌是否亦孕含著一種衝動。狂流總是在衝動後產生的。
在下降斜率極陡的通道中,面對無量的加速下跌,多方心中的吶喊悄悄的在茁壯成長,與大盤背離的狂傲不羈即孕含著新機遇招手。一旦火候具備,隨時會匯成一種狂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