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政治經濟>>經濟類>>聚焦新經濟

雲台書屋

第07章 新經濟時代的創業規則 

  新經濟與高科技共存共榮。隨著技術創新的飛速發展,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各自行業的風雲人物。以美國為例,微軟、英特爾、康柏、網景和雅虎等信息業鉅子顯赫輝煌。微軟公司目前股票市值已經超過了全美三大汽車公司市值的總和;雅虎在經過短短的4年發展以後,市值便達到了近百億美元,這是傳統工業企業往往需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企及的目標。這是一個個真實的神話,一個個令人瞠目的奇跡。這些IT業的先鋒能取得如此輝煌成績並各領風騷,就使得關注經濟發展動態的專家學者和關心經營管理的企業家共同聚焦於這樣的分析和研究:究竟是什麼原因促進了這些高科技企業如此迅速地發劇在這些企業的創業發展過程,有沒有一些揭示新經濟時代發展規律及共性的創業規則?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企業孵化器與風險投資的介入,使企業走上一條新的生存發展之路。
  企業孵化器,是一種為培育新生企業而設計的工作環境,是新經濟時代交新技術企業由雛形到新生的「子宮』。企業孵化器一經問世,便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催生。催熟的利器。因此,利用企業孵化器催生高新技術企業,便成為新經濟時代的創業規則之一。
  企業在企業孵化器裡運營的初期九通過優化其內部結構,使之具有獨立的成熟的經營能力以及相應的吸引風險投資的能力。有了風險投資家的直接介入,高科技企業便會一飛沖天,以令人吃驚的速度發展起來。如果企業孵化器僅僅是早期開發,是高科技企業孕育者的話,那麼,風險投資便是高科技企業的接生者。新經濟時代的高新技術企業,借助風險投資實現企業的騰飛,也就成為了新經濟時代另一創業規則。
  例如,網景公司憑借風險基金和納斯達克上市,乘Internet之東風,一夜之間從一名不文變成了擁有20億美元資產的企業巨星。雅虎尚未營業就被風險投資公司確認他所擁有400萬美元的資產了。雅虎成立剛剛一年,兩位創業者就從窮學生一躍變成令世人矚目的億萬富豪了。可以說,在新經濟時代的今天,一些擁有高新技術,甚至只是一個好主意\只是具有高智力的創業者,通過企業孵化器的孵化、風險投資的推動,頃刻之間就會成為具有億萬資產企業的當家人。
  在新經濟時代,創業不論資歷。20歲的比爾·蓋茨創辦了微軟公司,戴爾15歲創辦戴爾電腦公司,網景公司創辦時馬克·安德森只有25歲。這些年輕的創業家們擁有的不是資歷,而是智慧,這就是新經濟時代特有的創業規則。對世紀學生創業的崛起又一次突顯了這一創業規則。一、利用企業孵化器:企業孵化規則1.企業孵化景營造新經濟的創業環境
  傳統經濟無法想像這樣的事實:企業可以孵化,企業能夠孵化。企業孵化器是新經濟帶給新世紀人們的一個傑作,一個奇跡。
  企業孵化器起源於美國,由於其特殊的運作方式以及其支持中小型企業發展和促進新企業創業的目的,在新經濟浪潮的滾動中,企業的形式不同,因此認識也不盡相同。
  美國著名的孵化器專家Lalkaka認為,企業孵化器是「一種為培育新生企業而設計的工作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人們試圖創造一些條件來訓練、支持和發展一些成功的小企業與盈利的企業。其特點包括:精心挑選有潛力的新建或處於初期階段的企業;為每個租戶提供指定的空間、提供接入通訊與辦公等方面的公用設施;負責訓練、開發與協助新生企業的小規模管理隊伍;提供獲得法律和金融方面專業服務的渠道;可以接受的房租和服務收費;企業進駐孵化器三四年後,將「畢業」離開。中央與地方政府通常支持這種機構的建立並在運營中給予幫助,但孵化器本身一般實行企業化運作並經過最初幾年運營後達到經濟獨立。
  歐洲共同體委員會所推動的「企業創新中心」是類似企業孵化器一樣職能的綜合系統。該委員會認為要喚起沉睡的創業家精神,必須運用社會及行政的力量通過審慎的步驟,創建新的創新型企業。因而歐共體積極地創建「企業創新中心」,為潛在的創業家提供支持與服務,包括進行創業家基本素質和管理技能的培訓、有關建立企業和準備商業計劃的咨詢,等等。按照歐共體委員會的看法,這類企業創新的中心基本特徵是:進入運營中期後,應能自負盈虧;以標準化的形式提供一攬子服務與支持;具有一套選擇潛在創業家的程序。這樣一些企業創新中心將為歐洲製造業的小企業的復興作出貢獻製造業的小企業要獲得新生,必須建立與世界技術和市場系統的聯繫。企業創新中心作為這種世界聯繫的子系統,可以在這方面發揮作用。除此之外,企業創新中心還利用多種現存的系統、網絡和計劃項目,將創業家與技術開發、技術轉移活動相結合。運營一個企業創新中心意味著各種因素結合起來用於創業家的培養過程。
  英國學者認為創新中心就是臨近研究或開發機構的一幢或一組建築,在其中為來自研究機構或商業機構的個人或團體準備了可以短期使用的工作、生活空間,以使其得以進行戰備研究或開發等活動。該中心的管理團隊將有以下功能:
  1提供秘書人員、辦公設備和會議室與洽談室等共同設施;
  2就研究成果在本地區工業和商業上的應用的可能性進行調研;
  3提供對使用大學和企業的商業上的應用的可能性進行調研;
  4為辦理稅收、執照、市場開拓和商業發展等提供建議。
  對於德國來說,「大多數企業孵化器基於這樣的概念:能夠改建成可容納10至30家小企業的建築。其中具備為所有創業家服務的公用設施,包括裝備良好的辦公室和會議室、秘書及行政管理人員。這些設施的費用在租房之間均攤牌,租房可以在房租等方面享受優惠待遇。」德國學者認為,創新中心具有如下特徵:
  1創新中心聚集一些當地的年輕企業,其中多數是新建企業。這些企業的業務集中於新技術產品的開發和市場化,非常需要外部咨詢,在啟動期特別需要資金但沒有抵押或擔保能力;創新中心能夠為企業提供一般辦公及服務設施、一系列共用服務。提供建議、信用以及與中介機構的聯繫渠道等。
  2創新中心的目標是創造一個在其它情況下自然生長起來的有利於企業發展的人工環境。該環境的特點是企業尤其是技術型企業的大量聚集與新企業的快速成長。因而,在選址方面,已有企業較密集,是創新中心選址的主要條件;其次是一般服務機構如金融機構、咨詢與信息服務機構等以及高素質的研究機構的存在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3創新中心在「內生到地區發展戰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內生型發展戰略沒有傳統的注重對企業的財政補貼等,轉而注重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這種戰略,既要提高現有企業的活力,又要增加有創新能力的企業數量,創新中心作為一種實體,在這方面將起到積極作用。
  一個企業,尤其是新建企業在創新中心裡,可能會得到許多益處,如通過使用創新中心提供的公用設施和服務,降低運營費用;被創新中心選中共進駐創新中心而獲得較好企業形象;較易獲得咨詢機構的服務;獲得創新中心在信息、咨詢等方面的服務並得以建立與中介機構的聯繫;在創新中心擴大經營規模;與創新中心內的其他企業進行接觸並建立商業聯繫的可能性;由於創新中心的良好社會形象而獲得金融機構資源等。
  雖然各國對企業孵化器的看法不同,但形成一個共識是:一般來講企業孵化器是指在新經濟時代一種側重於營造新生企業而設計的創業環境,它可以為科技型、創新型企業提供可租用場地,其目的是成功地協助創業者創造出充滿創新戰略的企業,及時地為那些處於成長期的新興企業有組織地提供一些幫助,促進其有步驟地迅速發展。
  一般來說,企業孵化器的運作過程中通常存在許多明顯的特點:入駐的企業往往正處於發展的早期或初期,具有發展潛力,並且必須經過審慎選定;孵化器為每一個入駐的企業提供一定的工作空間、企業運營所需的基礎設施,例如通信和管理設施;孵化器要負責訓練、開發和幫助提高企業的管理能力;提供有關的法律和金融方面的專業性服務;租金要合理以使新建企業不致負擔過重;入駐企業經過一段時間的「孵化」以後,創業家取得了相應的業務「資格」,則必須從孵化器中「畢業」,另覓場所擴大發展規模。
  因此,企業化孵化器一般包括生產車間、辦公用的房屋和通訊等辦公設施及行政、經濟專家和秘書人員。其目標設定於「為經過挑選而進人孵化器的新建企業提供低價的生存條件和相關信息,幫助企業制定、評審、修訂業務計劃,組織必要的培訓以提高創業者的各種技能,使新企業迅速成長,在幾年內離開孵化器獨立經營。」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孵化器的發展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1)開辦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始於決定成立孵化器並著手進行調研,止於確定了辦公地點並開始受理企業進駐申請。這一過程要花費很大力氣,要準備詳盡的工作計劃,包括可行性論證、運營計劃等。
  (2)開辦階段
  這一階段的特徵是以注重實際經濟效益為目標,較少考慮創新問題,為了盡快吸收企業進入孵化器,以便創收,及早還清債務,往往不加選擇地接收企業進駐。租戶中包括不少已站住腳的公司。同新辦小企業相比,它們較有把握交付租費。這時,孵化器與租戶公司之間的關係類似於傳統的房東與客戶之間的關係。雖然也提供後勤服務,但很注重孵化器應有的管理咨詢等服務。當租用公司佔滿了孵化器的場地之後,這一階段就結束了。該階段可能持續1一3年。
  (3)業務發展階段
  該階段的特徵是孵化器達到收支平衡,至少是房租收取基本與維持生存的費用相抵。在這一階段,孵化器一般開始與租戶建立業務協作關係參與管理,並逐步完善接收步驟與企業畢業的標準與程序。
  (4)成數階段
  該階段有兩個特徵:能夠對各種租戶公司提供很體面的管理咨詢服務和完善的後勤服務;申請進入孵化器的公司數大大超過其接納能力。這時,孵化器已有較嚴格的企業接收標準,以保證其中新開辦的企業中,能力強的企業占較大的比例;已依明確的程序進行孵化企業的周轉;孵化器的收入來源不僅有租費,還有投資所盈利潤、租戶公司產品銷售提成、管理咨詢所得等。在該階段中孵化器是一個盈利的機構。
  在孵化器運作過程中,優秀的管理隊伍是企業孵化器成功運作的核心和關鍵,通常一個成功的企業管理團隊應該具有以下的標準:
  第一,管理人員平均年齡要年輕化,教育水平要高而且具有國際運作的能力:
  第二,企業孵化器總經理應聘請高素質、高水平、國際化的復合型人才,應具備的技能如下:能獨立參加國際會議或交往活動;會計算機,能熟練使用互聯網;有較強的公共活動能力;具備一定的國際經貿知識。
  第三,全體管理人員應精通英語、企業經營、貿易和相應的專業知識。
  孵化器成功的標誌是其孵化企業的成功。因而,孵化企業的選擇非常重要。在確定孵化器的形象、主要任務的同時,就要確定選擇孵化企業的標準,並實施比較嚴格的接納步驟。
  芬蘭孵化器選擇企業的步驟如下:
  1問卷調查。調查創業者的基本情況及其基本商業計劃。
  2技術評估。由專家對創業者所持有的技術的特性、潛在專利、有競爭力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評估。
  3金融分析。由孵化器委託銀行主持,對盈利與虧損、資金、發展前景、平衡點等進行分析。
  4項目評估或商業分析。在該階段,創業者提供商業計劃,孵化器組織專家對其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分析。
  5創業者綜合評估。包括創業者的資金評估、經營歷史調查、查閱以往貿易登記或會談紀要等。
  5確定接納。經過以上步驟後,符合條件的創業者或企業就可以進入企業孵化器接受孵化。
  企業孵化器所孵化的企業規模一般很小,其業務領域比較廣泛。入駐企業的業務領域涉及服務、製造、技術交易等。其中服務型企業比例最高。
  美歐的企業孵化一般並未制定企業的畢業標準。據調查,美國的企業在孵化器中的平均入駐時間為2.2年。開辦7年以上的孵化器平均每年畢業企業3.1個,開辦4年以下的孵化器平均每年畢業企業l.5個。不同類型的孵化器畢業率相差頗大。
  由此可見,企業孵化器為創新型高科技企業的成長提供了捷徑和硬件支持。在孵化環境中新生的企業明顯快於、強於其它類型的創業企業,雙方競爭起來孰優孰劣,不言自喻。這就是新經濟時代創業規則,這也是解釋新經濟中高科技企業為什麼一夜間鋪天蓋地地萌生並超速發展現象的根本原因之一。
  2.企業孵化及的迅速興起
  世界上第一個企業孵化器於1959年建立在美國紐約。企業孵化器是伴隨著新技術產業革命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企業孵化器為創業者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幫助創業者把發明和成果盡快形成商品進入市場,提供綜合服務,幫助新興的小企業成熟長大形成規模,為社會培養成功的企業和創業家。企業孵化器是創業家的樂園。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經濟組織,企業孵化器在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扶植中小企業,以及振興區域經濟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目前已在全球得到高度重視和發展。
  美國是世界上企業孵化器最多的國家,而且仍在繼續以每週新增一家的速度增長。經其孵化的企業,成活率超過80%,這裡的成活率一般是指開辦5年後仍運營的企業數占總數的比例。據美國國家企業孵化器協會(在以後的章節中將詳細介紹)統計,1995年美國所擁有的750家孵化器中,53%在城區,19%在郊區,28%在農村,共佔地295億平方英尺,平均每家佔地59,600平方英尺。美國已有50個州建立了孵化器。
  目前,美歐各自建立了孵化器網絡組織,並在孵化器發展中起到了聯繫和指導作用。美國國家企業孵化器協會,主要是為以美國為主的北美企業孵化提供服務信息的組織。
  歐洲企業創新中心網絡(EBN),於1984年二五月在布魯塞爾成立。該網絡的主要功能是促進、加強和支持企業創新中心(孵化器)的發展。其工作包括:對創立階段的孵化器進行引導和給予支持,並在諸如孵化器的開辦、管理、業務規劃、培訓等方面提供專業性咨詢以改進其工作;通過電子通信、信息庫、訓練班,研討會等手段進行信息交流;就歐洲共同體能否提供資金、立法和支持等方面,向其成員們通報情況;根據合同,向歐洲共同體提供服務。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的企業孵化器近5000家,北美地區有1000多家,歐洲地區有2300多家,其中美國750多家,英國1314家,德國191家,芬蘭26家。許多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軌國家也採取措施,大力興建企業孵化器。目前巴西有50多家,俄羅斯有33家,波蘭有30家。
  企業孵化器能夠在國外得到迅速發展的原因是:
  (1)扶植有潛力的小企業
  發展小企業的需要是國外企業孵化器產生與發展的最重要原因。在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中,鋼鐵、化工、電力、石油、汽車等行業,一直是其經濟支柱和基礎。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科技革命的不斷深入,新領域的不斷開拓,大公司已不能包攬一切。相反,小企業的數量越來越多,對經濟生活產生的作用也日益加大。美國的硅谷、波士頓128號公路等地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的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高技術小企業的自發增長,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們對小企業刮目相看。在這樣的形勢下,出現了重視小企業的作用,重新評價小企業地位的趨勢。扶植小企業,以推動經濟發展成為歐美各國政府加強經濟競爭能力的主要決策之一。而企業孵化器則是扶植小企業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
  (2)鼓勵發明家成為創業家
  建設企業孵化器的另一個原因是試圖彌補科學園的缺陷,鼓勵有科學發明新技術的人創辦自己的企業。西方科學園的主要功能是在大學和企業之間建立聯繫及建立技術轉讓、技術交流的渠道。儘管它吸引了大量的新建小企業,但由於不是專門為小企業服務的,不能滿意地解決小企業的需求。科學園往往把精力集中於建設環境優美的辦公場所,吸引已經站住腳的公司,而不是把重點放在培養、扶植小企業身上。其扶持的對象也是基本上無選擇的。科學家雖也向發明家提供技術上的幫助,對其成果的商業化提供咨詢,卻不鼓勵發明家成為創業家,去創辦自己的企業。許多企業孵化器的目標則是彌補科學園的缺陷,培養創新型的。技術密集型的新建小企業,通過提供整套服務設施和管理咨詢服務,使小企業失敗率降到最低程度,同時培養一大批科技型創業家。
  (3)發展高新技術
  高新技術具有產品的附加價值高,產業的發展速度快和就業增長率高等特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特別突出。因此,世界各國的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力圖從高技術領域尋找出路,以增加本國或本地區的技術和經濟競爭能力,或使衰退的傳統工業復甦。實踐證明,發展高技術產業,除了一些實力雄厚的大企業之外,大批科技小企業的作用不可忽略。這類企業在其發展道路上通常會遇到一些問題,如管理問題、「青春過渡期』」問題、資本不足、成果轉化、市場問題,等等。高新技術公司只有適當地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脫穎而出。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小企業單靠自己的力量難以辦到,一般要尋求外界幫助。因此,企業孵化器應運而生。
  中國的企業孵化器還在起步階段,僅在少數幾個高科技產業相對集中的地區面世,這是我國眾多創業者的希望所在。新經濟的創業規則告訴我們:發展新經濟離不開高科技企業,而發展高科技需要企業孵化器的扶持與催生。願中國的企業孵化器更多地為我們的新經濟事業盡培育之責,獻催化之功。
  3.加速孵化催動,加速創業
  企業孵化器的目標主要是為新興高科技的創業家提供一定的服務設施以及相應的服務,支持和協助人性的被孵化的項目和企業。企業孵化器提供的服務範圍取決於孵化器的目標、租戶類型、財政狀況和管理水平等。在其發展過程中,孵化器提供的服務經歷一個由簡單的基本服務到較深層次服務的過程。
  企業孵化器越多所孵化目標也就越多。孵化的內容越好,孵化企業的質量也就越好。加速孵化必然帶來高科技產業的興起和高科技企業的強盛。
  一般來說,企業孵化器對新建高科技小企業的支持主要表現在:
  (1)向新建高技術企業提供場地
  這是企業孵化器的基本功能。場地包括辦公、實驗和生產用地。提供的場地要讓客戶負擔得起,且搬進、搬出都很方便。
  (2)為客戶公司提供後勤服務
  提供一系列共享的後勤服務,包括:收發文件和信件、辦公室設備及傢具、複印、文字處理與打印、計算機設備、商業圖書館、安全設施、庫房、接待設備及接待員、會議室、電傳電話。秘書工作、食堂以及場地的維修等。
  (3)幫助企業家制定經營規劃
  企業孵化器向申請的小企業的人員提供基本訓練和一般性指導,幫助他們制定一份周密可行的經營計劃。這也是企業孵化器篩選、考核申請進入孵化器企業的一個重要步驟。通過這一步,篩選出那些市場前景有相當把握的企業進入孵化器,以保證較高的孵化率。
  (4)提供科研設備
  進入孵化器的公司大多從事高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但他們一般都缺乏研究尖端技術所需要的實驗設備。孵化器通常利用其與大學或科研機構的緊密聯繫,促使大學科研機構向客戶公司無償或廉價倍於科研設備。
  (5)幫助解決資金
  幫助高技術企業打通與商業銀行或風險投資公司的聯繫渠道;建立孵化器自己的種子投資基金,或作為風險投資的代理人;為高技術企業進行資金擔保,簡化資金借貸手續,使財務資助更方便。
  (6)幫助開發市場
  通過與孵化器與其它機構的聯繫,建立地區、全國乃至國際市場支持網絡,幫助高技術企業開發新產品市場。
  (7)提供律師和會計師等專業服務
  客戶公司所需用的專業服務,有的由孵化器中的行政管理人員中有上述專長的人擔任,而更多地則依靠當地人才庫的協助。
  (8)培訓服務
  為客戶公司的職工,包括經理進行創業和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訓。企業孵化器自己舉辦培訓班;介紹客戶到當地辦的專門培訓機構去學習;介紹客戶參加當地大學辦的講座、研討會,或攻讀一部分研究生課程等。
  (9)發現人才
  企業孵化器有步驟、系統地培養具有特色經營科技企業的人才,即挑選可孵化的創業家。這些人包括:準備創辦新企業的人才;現有中小企業的經理和從大公司分出來的小企業經理。在這方面,孵化器通常要取得已有的科技企業網絡的協助,請他們推薦人才。
  (10)鼓勵創建高科技企業的精神,樹立成功創業家樣板
  通過孵化,鼓勵科技人員尤其是有才華的大學生創辦風險企業。孵化器為創業者提供相對優越的環境,使成功的機會大於失敗的比率,以榜樣的力量激勵創業家精神。
  能夠得到的數據表明,企業孵化器通過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扶持,提高了就業機會,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作出了貢獻。例如,從孵化器開辦開始,美國平均每個孵化器畢業企業創造的就業機會為853個。1991年每個畢業企業提供224個就業機會。美國亞特蘭大的高技術開發中心在經過了幾年的運營後,為社會培育了22家企業,並正在孵化36家高新技術企業。
  歐洲及發展中國家,企業孵化器也在發揮著類似作用。芬蘭第一個孵化器於1987年建立,該國到1995年已有25家孵化器,孵化企業200家,僱員450人。這些企業多是開發專利項目的新建企業。其中30%的企業擁有一項專利產品或註冊設計。這些企業在各自的技術領域具有專長,但需要孵化機構在整個發展方向進行幫助。據芬蘭貿工部的調查,孵化器最受企業歡迎的方面是:能提供資金、形象設計、協調、專家和開發服務。89%的被孵化企業表示,若再興辦企業還願意入駐孵化器。
  捷克的17個孵化器已經孵化了440個新企業,在過去的三年多時間裡,平均每個孵化器孵化26個企業,增加1000個工作機會。其孵化企業的成功率達到80%。
  在新經濟時代,利用企業孵化器進行創業已成為一條新經濟時代的創業者普遍遵循的創業規則。從企業孵化器的作用對像來講,企業孵化器就是高新科技企業迅猛發展的推動力和高科技巨人的加速器。
  二、借助風險投資:企業騰飛規則
  1.風險投資造就新經濟的創業機制
  新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隨著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各自行業的風雲人物。『揭開這些企業超速成長的神秘面紗,我們發現了一種行之有效地促進新企業成長的融資體制——風險投資。正是由於風險投資的支持才使得這些企業獲得了超常發展。可以說,借助風險投資實現企業騰飛已成為新經濟時代創業的基本規則。
  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研究所所長米勒說:「由於科學研究的早期有風險投資的參與,使得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商品的週期已經由20年縮短為10年以內。」英國首相撒切爾曾經針對歐洲的經濟說:「歐洲經濟落後於美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歐洲的風險投資落後於美國而造成的。」風險投資極大地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推動了世界經濟的快速增長,風險投資已經成為創業者的親密夥伴。
  創業家創業大致要經過以下的過程:確定需要解決的問題;創造解決問題的辦法;規劃企業;選擇創業組;籌集創業所需要的資本;最後是製造並試銷產品。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創業者所遇到的最大的障礙就是資金短缺。創業者往往具有創業的熱情和一定的技術能力,但缺乏的是企業起步和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保金。
  在新經濟時代以前,一般情況下企業的融資可以通過銀行貸款、個人借貸、貸款擔保、供應商貸款、應收帳款貸款、權益性融資等途徑來解決,在國外有時還可以通過小型公司管理機構獲得一定的優惠貸款。新經濟時代,風險投資作為權益性融資的一種方式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日益成為重要的融資方式,並且逐漸向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通過風險投資的發展以及形形色色的企業神話的成長過程,我們可以看出風險投資是新經濟企業誕生的催化劑,是創業者堅定的支持者。
  風險投資,又稱做創業投資。根據美國全美風險投資協會的定義,風險投資是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有巨大競爭力的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
  國際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則將風險投資定義為,凡是以高科技與知識為基礎、生產與經營技術密集的創新產品或服務的投資。相比之下,這個定義就寬得多。
  風險投資是投資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商業銀行相似之處在於風險投資家也像銀行家一樣,充當投資人(如貸款人)與企業家(或貸款人)之間的媒介和管道。但與商業銀行貸款截然不同之處在於:銀行家總是迴避風險,而風險投資家則試圖駕馭風險。銀行在貸款前,總是向借貸者要求財產抵押;而風險投資家則是一旦看準了一個公司或項目有前途,他們就會投入資本,同時他們還會幫助他們所投資的公司經營管理。因此,對那些處於起步階段的創業家而言,接受風險投資,投資家們帶給他們的不單純是錢,還常常有更重要的,諸如戰略決策的制訂、技術評估、市場分析、風險及回收的評估以及幫助招募管理人才等等。
  風險投資也是一種主動從事創新冒險的行為,與被動防禦市場中不可預測又難以避免的不確定性有本質上的差異。根據風險收益的配比原理,風險投資之所以迎著風險而上,是因為預期資本能大幅增值。從根本上說風險投資的高收益來自極具潛力的新興高科技產業,但也與這一資本運營制度內部有效的運作機制密不可分。
  從嚴格意義上說,風險投資是介於直接投資與間接投資之間的新型金融體制。它以風險投資公司為中樞,一方面要吸收閒置資金形成風險基金,一方面還要評估、篩選目標企業或項目,並直接參與企業的戰略規劃和經營管理。顯然風險投資家要面臨技術、生產、市場等風險。面對投資成敗起關鍵作用的不是來自投資而是融資方面的風險。這一點使風險投資中介機構的業務性質區別於其他傳統金融中介,如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等。人們習慣上把後一種金融機構的業務稱為「賣方金融」,而把風險投資業務歸入「買方金融」。這是因為後者的主要職能是通過出售自己的中介服務賺取利潤,其收人表現為利差、佣金和手續費。而風險投資機構則不同,它首先要以所籌得的資金購買充足的權益資本,再以所籌得的資金購買新興科技企業,經過幾年的經營再適時出售企業股份,取得資金。其贏利來源是資本買賣的差價。與傳統的經營借貸資金業務的機構相比,進行高風險收益的買賣活動無論在籌資難度還是在資金成本上都遠大於前者。所謂「買方」是強調在這一金融過程中,融資(購買資本)較之投資地位更為重要,融到資金對風險投資家而言往往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來自資金提供方的經營壓力無形中就構成了風險投資內部的一個有效的動力機制。
  風險投資的初衷是作為風險資本投資於新的或年輕的小企業。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幾乎已成為一個為私有公司進行股權融資的通稱,在北美以外的地區尤其如此。風險資本家也開始涉足那些本屬於投資銀行家的事務。在西歐,絕大多數風險資本被用來收購那些業已成立的高科技公司,或者投資於創新企業的較晚期的發展階段。由於機會眾多,東歐的風險投資公司甚至可以選擇既有很高的報酬率又有很好穩定性的公司作為投資對象。可見,風險投資功能和作用幾乎涵蓋所有有關金融投資、高科技投資、小企業投資的內容。
  對新經濟時代的企業創業來說,風險投資是新生企業的權益資本的主要來源,它構成了新生企業的創業的重要部分。可以說,風險投資造就了新經濟時代的創業機制。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現在所指的「風險投資」應該稱其「創業投資」更為恰當。
  2.風險投資的類型
  根據風險投資企業的不同階段,我們一般可以將風險投資分為四種類型。
  (1)種子資本
  那些規模很小,或者剛剛處於發展早期的高新技術企業,既不可能從傳統的銀行獲取信貸(原因在於缺乏可資抵押的財產),也很難從商業性的風險投資公司獲得風險資本。除了求助於專門的金融渠道(如政府的扶持性貸款)以外,這些企業更多的目光投向提供「種子資本」的風險投資基金。種子資本主要是指為那些處於產品開發階段的企業提供小筆融資。由於這類企業可能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一年以上)都難以提供具有商業前景的產品,所以投資風險極大。對「種子資本」具有強烈需求的往往是一些高科技公司。它們在產品明確成型和得到市場認可前的數年裡,便需要定期注入資金,以支持其研究和開發。儘管這類投資的回報可能很高,但絕大多數商業投資公司都敬而遠之,主要是因為:對投資項目的評估需要相當的專業化知識;由於產品市場前景的不確定性,導致這類投資風險太大;投資公司進一步獲得投資人的資本承諾困難較大。
  (2)導入資本
  當一個公司擁有了確定的產品,並具有較明確的市場前景後,由於資金短缺,企業便可尋求「導人資本」,以支持企業的產品中試和市場試銷。但是由於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的存在,企業要想激發風險投資家的投資熱情,除了本身達到一定的規範外,對導入資本的需求也應該達到相應的額度。這樣才能更具規模效應,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3)發展資本
  就量而言,能夠發揮更大作用的是用於企業擴張期的「發展資本」。這種形式的投資在歐洲已成為風險投資業的主要部分。以英國為例,目前「發展資本」已佔到風險投資總額的30%。這類資本的一個重要作用就在於協助那些高科技企業突破槓桿比率和再投資利潤的限制,鞏固在行業中的地位,為他們進一步在公開資本市場獲得權益融資打下基礎。
  (4)風險並購資本
  風險並購資本是一種特殊的風險投資工具,一般適用於較為成熟的、規模較大和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企業。與一般槓桿並購的區別就在於,風險並購的資金不是來源於銀行貸款或發行垃圾債券,而是來源於風險投資基金,即收購方通過融入風險資本,來購併目標公司的產權。以管理層購併為例,由於風險資本的介入,購併所產生的營運協力效果(指購併後反映在營運現金流量上的效果)也就更加明顯。
  3.風險投資的特徵
  與一般投資相比,風險投資具有以下四個顯著特徵:
  (1)投向集中
  風險投資集中於風險大、週期長、資本收益高的項目,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但在不同時期,產業投資的重點也有所不同。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產業投資重心開始向軟件產業、醫療保健產業、生物技術產業和通信產業轉移。
  (2)週期性強
  經營學家通常將企業成長分為創立期、擴展期和成熟期等三個主要階段。風險投資家則通常在擴展期或成熟期的早期就開始出售股權等方式撤回資金,去從事其他新項目的風險投資。這便是風險投資「投資——虧損——高收益——再投資」的週期循環。
  (3)風險大
  由於受種種因素制約,科技項目調研論證的難度比一般項目大得多,風險投資機構對自己投資開發的項目前景如何,能否順利投產、達產,產品銷售行情怎樣等一系列關鍵問題都難以瞭如指掌,因此常有如履薄冰之感。
  (4)回報率高
  風險投資家採取分散投資的方式,往往能以某些項目的高額利潤補償另一些項目的風險虧損,使投資始終處於高收益狀態。三、不論資歷線圖對:學史創業閒崛起
  1.新經濟時代創業不論資歷
  在工業經濟時代,石油大享、鋼鐵大工等企業鉅子必須通過一生的努力,甚至是幾代人的不懈奮鬥,才能逐漸完成巨額財富的積累。而新經濟時代的今天,一些擁有技術,甚至只是一個好主意的創業者,通過與風險投資家的聯姻,頃刻之間就會成為億萬富翁。微軟如此,雅虎如此,新經濟時代的企業創業大多都是如此。這是新經濟時代又一創業規則:創業不再論資歷,一定意義上說,今天的創業最需要的是智力。
  ZI世紀,人類將告別工業經濟時代進入一個新經濟時代。江山代代人才出。在這個由知識創造財富,智力就是資本的時代中,英雄輩出,人才盡顯。於是創業者中出現一支頗為壯觀、屢創奇跡的生力軍:書生。
  從哈佛大學肄業的窮小子比爾·蓋茨,以開發計算機軟件為主,經過二十年的努力,一躍成為世界首富。對「勞動創造財富」這一鐵律提出了挑戰,讓人產生了深深的思考。蓋茨的微軟公司,沒有大規模的生產,沒有大規模的原材料消耗,沒有大規模的產品堆積,所擁有的資源只是知識和智慧。「開發部」是微軟公司的核心,每個人只有五平方米的辦公室,除了一把椅子和一台電腦外,幾乎見不到其他任何東西,但它的用戶遍佈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而且還日益劇增。
  比爾·蓋茨的崛起揭示著在新經濟時代中,創業是智者的遊戲,智力也是創業的資本。
  對於新經濟時代的種種變化,有人用了一句話來加以總結:「智力代替了美元。」從創業者的角度看來,智力便代替了由資歷來積累的財富。這就突破了傳統的陳規陋習,打開了全新的創業之門,因為年輕的學生擁有的資本和優勢就是智力,而不是資歷。
  20歲的比爾·蓋茨從哈佛大學退學創辦了微軟公司。
  20歲的史蒂夫·喬布斯創造了三種改變20世紀的產品:蘋果n型機、麥金托什機和激光打印機。
  24歲的馬克·安迪森作為第一個環球網瀏覽器軟件的發明者,大學畢業僅僅四年就登上了《時代》的封面,成為繼蓋茨之後又一個「電腦金童」。
  這些當代英雄們,正是適應了新經濟時代的創業規則而扶搖直上的。
  新經濟時代,創業不論資歷憑智力的規則,通過學生創業的現象得以驗證。
  1999年7月29日,一則由中關村傳開的消息迅速驚爆全國:四位清華大學生開了個公司。學生開公司雖在國外早已成風,但此舉在中國乃開天闢地第一回。
  學生可以辦公司,而且還可以在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千萬富翁,乍看十分不可思議。實際上,這正是新經濟時代創業規則的應用罷了,學生創業就是智力創業、知識創業,這就是新經濟時代的客觀現實和要求。
  2.學生創業構成新經濟時代亮麗的風景線
  1999年7月29日下午,清華大學。
  一個由在校學生組建的視美樂公司向外界正式公開了他們守了多日的秘密:一個是他們的革命性產品——多媒體超大屏幕投影電視,另一個是他們已獲得上海第一百貨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對「視美樂」投資5250萬元風險資金的合同。
  在現場演示會上,視美樂公司的技術核心人士邱虹雲展示了他發明的投影儀獨特的功能。通過這個一尺見方的鐵盒子,觀眾從大投影屏幕上可以看DVD、錄像帶以及電腦多媒體圖像,圖像非常清晰,不僅是普通投影儀不可比擬的,甚至超過了電視圖像的清晰度。據這位清華大學材料系三年級學生講,他研製的這個多媒體超大屏幕投影電視超越了現有電視技術,可以廣泛運用於家庭教育、商業等眾多領域。因為邱虹雲一套超越傳統技術的設計,讓這個性能先進的產品其價格是國外同類產品價格的1/3,因而具有廣闊的潛在市場前景。
  這個令人震撼的發明在4月首先吸引了清華大學自動化四年級學生王科,從而促成了第一家學生創業公司「視美樂」的成立。隨後這個產品又打動了清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潘福祥總經理,因而我國的第一例風險投資項目完全按照國際規範正式開始運作。同樣還因為這個產品的扭力,在短短兩個月內,吸引了十五六家投資商的關注。
  上海第一百貨的總經理張新進聽了老友潘福祥的介紹,立刻就被這個項目「銷定」了,聽到消息的第三天就到北京向「視美樂」表示了投資意向。上報董事會後,董事會開了半個小時的會就全體通過了,前後僅3周「上海一百」就成了「視美樂」的風險投資商,一期投資250萬,只佔項目收益的20%股份,待產品完成中試後,二期投入5000萬元,所佔股份上升至60%。
  這正是國際風險投資界風險投資人和創業者在不同的投資階段與收益劃分的通常做法,具有銷定風險和放大收益的雙重效果,充分體現了風險投資的魅力所在,也在現行政策允許的情況下,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模式作出了全新的探索。
  現在「視美樂」已從初期的50萬變成了300萬,幾位學生股東的投入現在已變成了300萬的80%,即240萬了。如果第二期的5000萬再投進來,學生們就成了5000萬中40o即200萬的擁有者了。
  這就是新經濟時代的知識英雄所創造的神奇。
  學生創業在美國高校是由來已久的,一般,有志創業的學生在學校就要進行創業計劃。創業計劃又名商業計劃(BusinessPlan),是高科技與風險投資浪潮興起的產物,是一無所有的創業者就某一項具有市場前景的新產品或服務,向風險投資家遊說,以取得風險投資。
  商業計劃競賽在美國高校由來已久。美國已有35所高校舉辦過該賽事,如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等。其中以麻省理工學院最為成功,從1990年至今已舉辦了9屆,1990年僅有一份獲獎的計劃贏得了風險投資,但1997年的競賽結束後,當年就有70家學生公司從中誕生。據MIT的一家咨詢公司統計,在這個高技術公司雲集的地方,表現最優秀的50家公司中有48%就出自創業競賽。這些由創業計劃直接孵化出的企業中,有的短短幾年內就成長為營業額達數十億美元的大公司。一批批的創業者在比賽中得到鍛煉和成長。
  風險投資家們蜂擁而入校園,尋找未來的技術領袖。從某種意義上說,高校的商業計劃競賽已經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美國經濟的直接驅動力量之一,
  中國的第一個創業計劃大賽是1998年在清華大學舉辦的,由清華科技創業者協會發起,歷時5個多月,共收到100多份參賽作品。麥肯錫等國內外大公司總裁對此予以高度評價。
  第二屆清華創業計劃大賽於1999年3月份開始,它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認可,清華校方也推出了一系列有利於學生創業的新舉措和政策。這次大賽誕生了像視美樂這樣的一批學生公司,清華大學為此專門開闢清華創業園供學生公司入駐。此後上海交大、浙江大學、華中理工大學及重慶等地高校紛紛舉辦創業大賽。
  可以預計,校園創業計劃也將推動在中國的學生創業的崛起。實際上,也正是如此。
  1999年6月28日,由北京大學政治學與行政管理系應屆畢業生李永新等人一起創辦的北京新興偉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掛牌。這是一家專門從事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服務公司。李永新由此成為中國第一個提出辦素質公司的校園創業者。
  1999年7月中旬,已擁有6項專利技術的華中理工大學在校三年級學生李玲玲依靠她的2項發明專利註冊了屬於自己的武漢天行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她註冊公司的10萬元資金來自一家風險投資公司,她因此成為中國第一位接受風險投資的在校大學生。
  由學子帶頭掀起的創業潮,有其必然性:他們具備了創業的智慧和頭腦,他們處在一個知識就是財富、智力就是資本的創業環境下,這使得學生們登上了新經濟的舞台。學生創業的崛起實踐著新經濟時代的創業規則,構成了新經濟時代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