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政治經濟>>經濟類>>股市基本分析

雲台書屋

第08節 「配股生命線」問題

  根據有關規定,淨資產收益率連續三年超過10%,上市公司方可配股;而上市公司若連續三年虧損,則將被摘牌。淨資產收益率達到10%是上市公司配股的「入圍線」,而不虧損則是保持上市公司資格的「生命線」。
  縱觀『97年報,我們可以發現,業績剛好在上述「兩線」之上的上市公司可謂眾多。據統計,兩市淨資產收益率在10%—11%之間的上市公司有213家,佔上市公司總數的27.5%;每股收益在0—0.10元的上市公司有74家,佔上市公司總數的9%。兩類「壓線」上市公司共計287家,佔上市公司總數的37%。而有趣的是,淨資產收益率在小於10%的另一相同寬度區間9%—10%之間的上市公司只有21家,佔上市公司總數的2.7%,而這21家企業中,又多數為能源、原材料、基礎設施類上市公司,其配股資格線為淨資產收益率達到9%,因此也屬於剛剛「壓線」之列。同樣地,每股虧損在0—0.10元之間的上市公司只有5家,佔上市公司總數的0.6%,二者合計為26家,佔上市公司總數的3.3%。
  更為有趣的是,滬市每股收益在0—0.10元之間的上市公司有46家,每股收益不足0.01元的,也有10家,而每股虧損在0—0.10元之間的上市公司一家也沒有,滬市每股虧損最少的上市公司為金泰B股,每股虧損0.115元,可謂是「不虧則已,一虧驚人」。
  「兩線」上下的上市公司分佈相差如此懸殊,絕不會是什麼巧合,而是遵循了「落上不落下」的原則。這其中雖然不排除一些公司的業績剛好「過線」,但是那麼多的公司聚集在那麼小的一個業績區間內,則不能不讓人懷疑上市公司公佈的業績有人為的因素在起作用,而且已不是個別現象。
  有資料顯示,上市公司業績服從於淨資產收益率均值為11.5%左右的正態分佈。根據統計學原理,淨資產收益率落在11%—12%區間附近的上市公司最多,而在這個區間兩側呈現相對平均的正態分佈,從而在理論上絕對不會出現以上發生的情況,即10%以上一側公司特別多,10%以下特別少。」微利」與「微虧」的公司的分佈也莫不如此。因此上述分佈是與統計學原理相悖的,上市公司的業績存在著明顯的利潤操縱。這便給人這樣一種感覺,好像利潤不是創出來的,而是根據「線」的標準倒推出來的。
  隨手拈來的幾家淨資產收益率剛剛「壓線」的上市公司的年報,可以發現這樣一些現象:上市公司與關聯公司之間發生較高比例的應收賬款;上市公司從關聯公司獲得了較高比例的投資收益,有一家上市公司從關聯公司獲得的年投資收益率達到65%;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長幅度遠遠超過銷售收入增長幅度。有的上市公司不僅今年的淨資產收益率比10%剛好高一點,前幾年也是比10%剛好高一點。
  試想一下,如沒有上述非正常收益,這些剛剛「過線」的上市公司的業績自然要滑到「線」下去了。
  再來看微利公司。這些微利公司許多為主業虧損,其微薄的利潤大都是靠營業外收入與投資收益實現的。在』97年度每股收益不足0.01元的17家上市公司中,只有馬鋼股份、山川股份、遼源得亨的主業利潤率為正值,其餘公司主業均虧損。如某微利公司,1997年每股收益為0.004元,淨利潤196萬元,而該公司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就有5個多億,而且這196萬利潤還包括了職工「自願」放棄的部分工資所得5000萬元,以及從集團公司調回的以前年度的管理費2584萬元等。可見該公司表面「微利」的背後,隱藏著的是如此巨大的「潛在虧損」。
  分析1996、1997年報可以看出,1996年淨資產收益率在10%—11%之間的102家公司已有19家1997年度的淨資產收益率跌到10%以下;而1996年93家微利公司中,也有20家跌入1997年度虧損行列,不知今年剛剛「壓線」的上市公司明年又有多少家會跌落到「線」下。
  迫於「進線」要求,部分上市公司採取這樣或那樣的手段虛增賬面利潤(往往是把尚未實現的銷售「虛擬」在應收帳款上),這種現象對投資者來說,實在是令人擔憂的。為了認清在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中存在的這種問題,建議投資者具體的研究一下財務報告中的「應收帳款」。因為應收帳款是公司經營中無法迴避的事實,是一個非常客觀的數據。並且從該數據的歷年變化和銷售收入的比例及應收帳款周轉速度,可以看出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行業的競爭狀況,那些在激烈的競爭中仍能維持較好收益和較合理應收帳款的公司值得成為中長線投資的重點關注對象。
  但願這些公司能更多地把功夫下在公司經營管理上,爭取業績早日真正「過線」,這樣就不必在出年報時為「進線」而煞費苦心了。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