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新時代的意識來教育孩子?
1.競爭意識是孩子在未來社會的立足之本
現代社會,誰都迴避不了競爭這個現實。從小孩上幼兒園開始,便開始了大大小小無數的考核和考試。尤其是長大成人後的高考,人們形容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因此,及早地樹立競爭意識是孩子在未來社會的立足之本。而競爭的根源是社會上客觀存在的差別,如城鄉差別,腦體差別;本科與專科,重點與一般學校的差別;熱門專業與冷門專業不同等。人們之所以考大學,並不是為了永遠在學校當學生,而是為了畢業後的物質待遇的提高。
在競爭中,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跟上時代的潮流,而不要被無情淘汰出局。1983年10月,鄧小平同志為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三個面向」科學地揭示了教育在新的歷史時期所面臨的歷史性變革。
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是我國在新世紀即將到來之時,面對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對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科教興國戰略要求有效開發人力資源,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質,培養大量專門人才。我們要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去充實、發展自己,以保持自己在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和質量觀,堅持「三個面向」,實施素質教育,全面發展學生的教育,也重視個性發展。
兒童時期自我意識水平低,只能意識到身體的外貌或行為的外部表現,而不能意識到自己個性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的社會意義。但人的自我實現,是與自我意識有很大關係的。
自我意識的力量諸如自知之明、勇氣、自信、自尊、責任心、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等在自我實現中有強大的動力功能,這些都是競爭中所必備的條件。自我意識水平高的人,很少會覺得自己山窮水盡,而總認為自己有較大潛力,有發揮的餘地,這種意識和願望便能促使他不斷地尋找機會,確定目標,提高對周圍世界的敏感力。
競爭不只體現在求學中,求職中的競爭更是日趨激烈。
人們總以為才能超群、智商高的人都能得到最好的工作。但事實上是,條件再好、學歷再高,也僅是成功的一小部分條件。即便是每門功課都拿90分以上,學術社團的佼佼者,在求得一份好工作前,仍有許多關卡要突破。未來社會的競爭意識要包括自我推銷在內。正如產品行銷專家一直在找更好的方式來銷售產品,你也可嘗試用自我推銷的方法把自己變成市場的寵兒。
在自我推銷中,要注意展示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強調自己的與眾不同之處,並且力求在同行中做得出色和完美。
培養競爭意識,在競爭中知難而上,關鍵是要使自己在實力上超過競爭對手。不要低估自己的競爭對手,或許對手還不在少數。有些對手條件不是跟你相當,就是比你還好,要時刻兢兢業業,抱著更上一層樓的態度,才能使自己發揮最大的潛能。自信和盲目自滿絕對是兩回事,要做到胸有成竹,冷靜而理智地行動。
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才能更好地立足於社會,這不一定是指剛起步或事業未成的人,事實上,很多成功企業還在因為市場競爭的日趨白熱化而奮爭不停。例如,微軟公司的創辦人蓋茨,雖然已經加入了美國億萬精英俱樂部,但數不清的金錢並沒有使他忘記努力開發新產品。而因為要加入激烈的市場競爭,蓋茨更是下定決心要成為「頂尖的個人電腦建築師」。他雖擁有了財富和權勢,但還是原本那個不擅社交的書獃子,成天吃比薩餅,喝可樂,一天仍舊上機15個小時。
而許多與蓋茨一同起家的百萬富翁,很多穿著T恤,留著鬍鬚,穿著破爛牛仔褲。在微軟公司的辦公室,一天24小時,一星期7天都會見到有工程師在終端機前絞盡腦汁。
可見競爭不光是推動社會的發展的原動力,也同樣是推動個人不斷向自己目標推進的動力。
人的一生是自我塑造的一生,有的人形象高大完美,有的人渺小鄙薄,同樣是學識豐富,有的人成為學界泰斗,文壇巨匠;有的人卻只能做些「彫蟲小技」,甚至碌碌無為。
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社會為我們提供生長的空間,為我們提供表演的舞台,也為我們提供了成就事業所需要的機會和條件。培養競爭意識,首先就必須認清自己所處的時代,認清時代給自己提供的條件以及自己所肩負的任務,抓住時代提供給自己發展才能的良機。時代需要人才,時代也造就人才。
競爭要求我們目光敏銳,能及時抓住機遇而成就事業。
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一個突如其來的機會,使有的人大展才華,從而名垂青史;也有的意外變故,影響了一個人的整個生涯等等。因此,當機遇來臨時,不要猶豫不決,要立即行動。
機遇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有承擔風險的勇氣,並有正確分析、估計形勢的能力。
競爭意識是一種健康的、開放的心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在世界日益變小,成為「地球村」的今天,人們的眼界更加開闊,而競爭也滲透到社會的各行各業。
現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在很多情況下,這種競爭最終歸結為意志力的較量。一般說來,經受的考驗越多,承受的困難和壓力越大,意志就會磨煉得越堅強。
事實上,真正一帆風順的情況是極少的,一旦考驗或困難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就要設法去迎接挑戰。這個時候,意志力的強弱就成為成功者與非成功者的分水嶺。
當我們為未來的個人事業進行策劃的時候,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培養堅強的意志。這是未來事業成功所依賴的重要資源。
培養鍛煉意志,最好的老師就是各種艱難困苦。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是種好的方法,同增強體力的方法類似,增強意志力的秘訣也是稍微超負荷的壓力錘煉。意志力增強最快的時候,也就是當你感到難以支持,到了意志力的極限之時。
如果這時你咬牙不肯松勁,挺過來了,意志力就會有飛速的提高,下一次再遇到相同或稍大一點的困難,就會駕輕就熟了,因為你已從以前的體驗中對自己有了更強的信心,並能把握住自己。因此,你也就有了更大的勇氣去克服困難,你的意志力也就表現得更強,而競爭力也隨之加強。
在強手如林的社會中,光榮、夢想和財富,將屬於那些既有強大的實力,又具有堅強意志的人們,而超強的競爭意識正是我們在這個社會的立足之本。
2.創新意識保證孩子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江澤民同志在考察北京大學時指出:「創新是不斷進步的靈魂。」「如果不能創新,不去創新,一個民族就難以發展起來,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創新,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
要在未來知識經濟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就必須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人類的進步和發展,時代的前進在呼喚創造性人才,教育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創造性人才。
人的本質在於創造,在一定意義上說,人類的歷史實際上是一部創造史。正是人類永不停息的創造活動推動著歷史不斷進步。沒有第一件生產工具的創造,人類就不能同猿相揖別;沒有治鐵技術的創新,人類就不能進入農業文明時代,沒有第一台蒸汽機的發明,人類就不能進入工業文明時代。從本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的新科技革命浪潮,以新能源、新材料、空間技術、信息技術和生物遺傳工程等方面的一系列嶄新的創造發明為基本標誌,其實質是一場知識革命,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發明使人類社會迅速地奔向信息社會。
縱觀人類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人類創造力發展的高度決定著歷史階級發展的高度。人類社會之所以呈加速度發展,當然是基於人類創造的文明成果的繼承和積累,但更主要的是由於人類的創新能力的極大增長。當今的世界正迅速走向知識經濟,創造性的活動正在逐漸取代重複性的非創造活動。創造性的知識活動成為人們活動的主要形式和社會發展的強大槓桿。可以說,當今世界的時代精神就是創新精神。科技的發展,知識的創新,越來越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前途。在競爭激烈的信息社會裡,不創新就落後,就死亡。因此,創新意識的培養能保證孩子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奈斯比特曾在《大趨勢》一書中說過:「處於偉大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最需要的是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創新問題,換成心理學和創造思維學的術語,就是創造性思維問題。在如今這個多變的商品社會中,激烈競爭的市場條件下,人們當然並非冥頑不化,不想創新,只是苦於未能掌握獲得創新的技術和方法。那麼,創新的真諦在哪裡?是什麼?這個問題即使讓世界上最偉大的學者來回答,也回答不出,為什麼呢?這就像佛家講道,「道」是什麼?這種「道」,往往是一代宗師畢生實踐的寶貴心得,不會輕易示人,也難以言傳明白。因而現有的論著,多是講原則,講技巧,很少講「道」,更不講「道」的精髓——心理體會和「道」的真諦——悟性。佛家宗師總是這樣給其弟子傳授「道」的真諦——「佛祖在心中,全憑悟性深」。講道,其實就是悟道。創新之道,也是這樣,關鍵在一個「悟」字。要求你獨具匠心地「悟」,別出心裁的「悟」,獨樹一幟地「悟」,推陳出新地「悟」。「悟」出超越自己,超越他人的東西,「悟」出自己沒有、他人也沒有的東西。
創新要善於借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蘭州牛肉麵,能登上大雅之堂,發展成為實力強大的飲食集團,即是借鑒麥當勞成功的經驗和模式,再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善加利用,借梯上樓。雖然梯子是別人的和用過的,但卻能幫助自己爬上一座新的樓頂,誰又說這不是「創新」呢?新和舊是相對而言的,無舊何以言新,因此,創新的最好方法是「借舊創新」,用他人的;日發揮出你的新。
推陳出新,無疑也是創新的途徑和方法之一。世界上的事就這麼怪,山不轉水轉,水不轉人轉,轉過去又轉過來,轉過來又轉過去了。如服裝界裡「10年一循環」的流行趨勢就是如此。前些年曾經流行又過時的服裝,過一個時期又重新流行起來。當然每一次的輪迴和重新流行總會有一點小小的變化,總會表現出時代的氣息,而不是完全的復古。這樣的推陳出新,「推」得合情合理,「出」得自自然然,且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新鮮感。奇怪的是,很多創新並不深奧,卻為什麼有人想不到,而有人卻因之大放光彩呢?應該說,我們首先應有發明創造的目標,然後按照目標的要求探索達到目的的途徑。在這種創造中,「發現」可作為創新的起點,許多發現不僅僅提出問題,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解決問題的途徑。羅傑·馮·歐克總裁在其《通向創造的道路》一書中總結「發現」有以下五個特點:「發現是多樣化的;發現是無窮盡的;發現的起點很平凡;發現的時機不確定;許多發現稍縱即逝。」他還指出,發現的過程並不神秘,只需時刻準備迎接發現,以發現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創造的心理對待一切發現,主動尋覓、捕捉發現,分析發現,理解發現,利用發現。生活中,有利於發明創造的現象是常有的,發現或知道這些現象的人也是很多的,但能從發現中悟道,發明創造新事物的人卻很少。差別就在於發明創造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們不輕易放過在別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現象,並及時敏銳地把它同發明聯繫起來,進行創造性的思考。結果,在人們司空見慣的事物上,他們想到了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
他們發現的是很普通的現象,從中創造出來的卻是史無前例的新事物。
創新要突破舊思維,破除舊思想,賦予事物新的意義、功能和價值,尋找新的突破口。不要讓舊事物的形象如鎖鏈一樣束縛孩子的創造力,應該鼓勵他大膽想像,主動改變舊事物的形象,思考這種改變了的形象有什麼新的作用。經過這種思維訓練,說不定在什麼時候,一個個有用的創造性設想就會油然而生。新形象是構成美好未來的藍圖,創新便是追求和塑造事物的新形象!
創新還需要聯想。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事物構成的,事物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正是因為這些差異,人們便難以把它們聯想到一起,如牛奶和汽水沒有關係,但請看,牛奶汽水既可口又富有營養……在原來沒有聯繫的事物之間建立起聯繫,並使之演變成新事物的過程便是發明創造的過程。提高自己的聯想能力吧,總有一天你會有所創造發明的。
在創新能力的培養上,充實或完善已有事物也是其中一種。首先,我們要發現事物的不足或缺陷,由於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無缺,加之人們對同一事物又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所以在經過一番又一番的思索後,可以在該事物的原有基礎上加以改變和創新附加。如在鉛筆上加上握筆器,香煙上附加過濾嘴,自行車上附加快速綁物器,步槍上附加瞄準儀等。這些發明創造雖小,卻能因此而增加效益。所以,當思考問題時,可以把面臨的問題加重一倍、減輕一半,使它靜止、重組、合併、翻過來、倒過去,等等。總之,創新的秘密在於專心於新的組合,也可用逆向思維的方法去做反面突破。開拓自己的思維,創造就會一點而通。
一般來說,孩子們的思維很少受到限制,這也是發明創造的一個資源,但當他們長大了的時候,會逐漸形成一些錯誤的觀念,從而降低他們的創造力。那些觀念包括「出錯是壞事」,「別做蠢事」。「那不是我的領域」,「實際一點」和「遵循常規」。這些觀點對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是有指導意義的。但在激發新創造時,卻約束了想像力的發揮。常言道:「失敗乃成功之母」。創造,隨時都會面臨失敗,失敗在創造的任何階段都可能出現,而如何對待失敗,如何認識失敗,如何減少失敗,如何轉敗為勝很關鍵,要剖析失敗的原因,力爭糾正錯誤,重整旗鼓,繼續攻關;或將錯就錯,轉變思路,轉移創造目標,為失敗得出的產物尋找市場,使其直接成為有用的創造。這樣,失敗就不再是創造的休止符,而成為繼續創造的轉折點。羅傑·馮·歐克博士在其《通向創造的道路》一書中指出:「失敗和成功是同時開始的,人們不能只關心成功、讚美成功,應該更多的關注失敗、研究失敗。」
大多數人對失敗持冷漠與迴避的態度,尤其對前人的失敗或他人的失敗更覺得與己無關。但是如果把前人的、他人的每一個失敗彙集起來,作為後人進行創造的路標,那就會看到更多創造的希望,能得到更多成功的機會。失敗所能給予人們的啟迪比成功更多。
創新的方法很多:反其道而行之即是其一,所謂反常而行,就是打破常規,倒行逆施;就是逆向思考,獨辟溪徑。
有道是「條條道路通羅馬」,認準目標,旱路不通走水路,大路不通走小路,反常而行的結果,往往產生全新的創意,全新的結果。
利用創新思維,可出奇制勝,與眾不同,但要注意合乎實際,合乎常理,並要有遠見卓識,善於發現和捕捉機會,並準確分析、把握和判斷各種機會的價值;同時精心運作,認真實施,並做好科學、系統的策劃,把握好分寸尺度。人們大多都有一種求新的慾望,如果你把握了這一點並盡力為此做點什麼,那麼創新便會伴隨你終身。
有些兒童創造能力顯露很早。例如數學家高斯3歲就會做算術題;莫扎特5歲開始作曲,曹植7歲能做詩;美國控制論創始人維納14歲進入哈佛大學,18歲取得博士學位;司馬光從小聰明過人,他砸水缸救人的故事廣為流傳。美國心理學家佩特羅斯總結出衡量早期創造能力的準則有以下六點。
1用不同方法和不同觀點解決所探求問題的能力。
2把常規方法轉用在新情況的能力。
3確定完成任務順序和循序完成它們的能力。
4想像力、思路的新穎性和發明才能。
5善於發現新的用途和新的課題。6)善於應用已有的知識和以往的經驗。
每個人的創造力都是不同的,都具有個人的特點,它不但表現為個人所具有的不同的創造力,也表現為同一種創造能力的發展水平有高低,以及創造能力表現早晚的差異方面。為了激發兒童的求知慾,以及形成創新者所具備的個性如自信、獨立性、目標的始終如一以及好奇心、好學好問等等,家長可有意識地為兒童創造教育環境,使兒童的創造想像有所發展,注重對他們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如:讓兒童生活在心理上鬆弛的環境中,為他們獲得發揮創造力提供理想的先決條件;讓兒童少受經驗思維習慣和下意識動作的影響,讓他們把周圍環境當做新的東西來體驗和發現;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精神,注意吸收他人的長處以及汲取集體的智慧;培養兒童身心專注地做事,在他們忙忙碌碌擺弄自己心愛的玩具時,不要去打擾和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培養他們發散性思維的能力,讓他們自編故事、圖畫、作文等等,小學生在解複雜的應用題時,一種算法解不通,需要立即轉換思路,另找其他關係,考慮新的算法等等;幫助兒童認識自己,找出自己的優勢,並因勢利導,對其特殊興趣加以熏陶,不要壓抑幻想,並對之嘲笑諷刺和挖昔;也不要槁一言堂的家長作風,使兒童不敢發表自己的看法和異議。要鼓勵兒童大膽嘗試,不怕失敗。
沒有任何東西比人類的發明創造更具有挑戰性和思想性。從人們的衣、食、注行到工作、學習、娛樂等一切方面和領域,無不充斥著各種各樣、五彩紛呈的創造。其實,人類的偉大成就就是建立在迎接各種挑戰的思想基礎之上的。發明創造之所以引人入勝,是它常常使我們看到,歷史上某個時候的某人頭腦中的思想,是怎樣改變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創造發明的影響力是極其巨大的,即使是一項簡單的創造發明影響也可能是巨大的。簡單的軋花機的發明,改變了美國南方各州的經濟;伽利略對擺錘的觀察,使他很快就試製出了準確的鐘……我們正處於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知識不斷創新,高新技術產業化。要使知識能夠不斷創新,高新技術能夠迅速產業化,關鍵在於有一批富有創新思維、有強大的發明創造力的優秀人才。為此,必須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培養具有創造欲和創造能力的勞動者,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從而使創造力成為推動我國知識經濟的發動機。
中國的父母們,創新意識和創造力——這部知識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將由你們來啟動!
3.讓孩子牢記保護環境即是保護人類自身
過去200年,對環境的需求顯著增加,已超出免費供應的限度。人們逐漸認識到,他們只有兩種選擇,要麼約束自己的需求,要麼為保持環境的相對清潔而付出代價。
環境污染的問題已日益受到關注,今天的日本把國民生產總值的約1%用在防止污染的措施上,這個比率可能比其他任何發達國家都高,這個國家在創造保持環境清潔的技術方面也居於前列,這種技術能夠很容易地成為日本的一個重要出口項目。由於日本人口高度密集和過去幾十年中經濟的驚人發展,所以他們所經歷過的污染問題特別嚴重。發展既快又無環境管理費用的負擔,使他們得以在短期內成為富國。他們過去執行這種政策雖不一定錯,但現在就必須為調整被忽視的環境付出代價。可是現在他們已有了所必需的金錢和技術,而且通過事後的認識,人們也可以懂得事情原應該怎麼辦才好,所以日本可能成為許多較不發達國家的模範:它過去的成功和錯誤都有助於向後來者提出一條更滿意的途徑。例如:日本人所犯的嚴重錯誤之一,是忽視來自重金屬廢物的潛在毒素,水銀中毒造成了水誤和新瀉縣海灣的重大悲劇,致使100多人死亡,並給鳥、魚、貓帶來了災害。
一般人認為,我們目前所面臨的環境問題,乃是技術和技術人員造成的,因此,有人企圖通過停止經濟的增長和技術的進步來改善環境狀況。但這種想法其實是錯誤的。
技術的進步,雖然使人類製造出造成空氣污染現象的汽車,但這只是因為技術人員在設計汽車時,未考慮到公害的問題。當然,造成公害問題的技術會比不形成公害問題的技術更加簡單。而現有的技術也可以製造出公害發生率很低的汽車。但是,必須花費數年的歲月和大量的投資金額,才可製造出完全不會形成公害的汽車。雖然技術並不一定能夠解決所有的公害問題,但是大部分的公害問題確實可以通過技術途徑,予以解決或減輕,並協助創造更理想的社會和文化的環境。
有時,在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之前,必須全面終止產業活動,或者暫時停止產業活動或計劃。在現階段,公害已變成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西方的環境學家們在70年代後期短暫的幾年歇息後,再度重整旗鼓,這一次力量比從前任何時候都強,而且有更多的民眾的支持。這種情況是很有理由的,有關致人死命的水污染、空氣污染、土地污染的報告越來越多,同時也使更多的民眾由一般的擔憂升高到全然的恐懼。
一般說來,大多數政治家都認為,大部分國家與世界的問題(例如核子威脅與經濟壓力,都能在2000年有所改進),但是環境問題卻無法改善。他們覺得,到本世紀末,這個問題會變得更糟。有39%的人認為生態和環境問題是美國當前的首要難題之一,而認為2000年仍有這個問題的人則增加到55%。
人們所關注的環境災害有以下幾個方面。
大範圍的水污染;城市與大氣層上層漸增的空氣污染;海洋生物鏈的生態失衡;有毒工業廢料的任意傾倒。
環境的破壞是全球性的。在過去,大自然的激變經常造成大災禍,即便在今天,像火山爆發、地震、海嘯一類的事件仍然會造成重大傷亡,但是當前我們環境最大的問題卻是來自人類的文明。除草劑、殺蟲劑與其它有毒物質,在不久前還受到大家歡呼致敬,認為是現代的奇跡,可以使農民種出足夠滿足全世界的穀物,但是,現在這些化學劑殺手已被視為禍害的根源。
工業化與機械化的運輸當然在某一層面上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水準,但是也增加了空氣、土壤與水污染的程度。
科技進步對環境造成最嚴重的危害之一,就是損及全世界的生態鏈。生態學是一門相當新的科學,是有關有機物與其生存環境之間關係的生物學旁支,它主要的觀念是,每一生物都有一特定的適宜生存的地方,在此環境中該生物能得到最自在的發展成長。所有生物都依賴別的生物,依賴身邊的環境而生存,如果自然界秩序因為外在力量的干預而改變,就可能引發災禍。
例如,在六億五千萬年前,以及四億五千萬年前,全世界的海洋曾發生海藻類大量死亡的情況。海藻類是低等植物,含有葉綠素,卻沒有脈管系統,是海洋生物的食物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由於海藻類的滅絕,許多硬殼海生物與其它海洋生物都隨之消失了。一位研究者曾說,雖然我們不能確切知道這種海藻大量死亡的原因,但很可能和當時出現環境變化有關。
海藻花了一億年左右的時間,才重新回到它們先前在全世界海洋的優勢地位。
我們現在面對的情況是,不均衡與分裂狀態的發展可能像大量海藻死亡一樣造成大災害,所不同的是,如今該為此負責的是人類,而不是某種自然界的外在力量。輕率地使用工業化學製品,也許已經對生態系統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就生態鏈方面來說,我們的環境中似乎有兩大易受污染的基本要素——我們飲用的水和呼吸的空氣。
水的威脅。1983年,美國密歇根州湖泊附近的塞與瑙灣有成千上萬的鯉魚受到戴奧辛的污染:密歇根的保健局發出警告,要消費者減少魚的食用量,不幸的是,那時正值猶太人的節日,而鯉魚又是節日晚餐中必用的一道主菜,於是有些猶太人就對此事表示密切關注。在這個例子中,或許他們不必過分擔憂,但是當水源污染的情形越來越嚴重時,人們有理由給與更多關注。例如,殺蟲劑的使用與地下水與飲用水污染有關;而棉農們使用的一種毒劑「坦米克」出現在許多地方的泉水裡。1980年長島在一個泉水中測出此物質已超過環保局制訂的標準時,便立法禁止使用了。
而河川污染的嚴重程度也到了令人警戒的地步。如賓夕法尼亞州羅布可諾山脈山頂的居民發現,有毒的化學與工業廢料被不合法的埋在鄰近地區,賓州環境資源局從地下水中採集的水質標本中,發現有毒化學物質——包括致癌的物質在內——數量比政府的規定高出1000倍,這些物質中包括有甲苯、石碳酸、乙苯、水銀、鐵、鉛等。
而在民意測驗中,許多人認為即使為著經濟復甦的目的,也不該犧牲乾淨的水質。最大的危機是,若繼續污染水源而不盡快加以清除的話,很可能會爆發全球性大災難。
美國環境官員布朗曾說:「世界各地的人污染水質的速度遠比保護水質的速度快,到最後,潔淨水的缺乏將導致國際衝突。」他還指出,在發展中國家,有1/5都市居民與70%的鄉下居民飲用受污染的水,此外每天有25000人因為與水污染有關的疾病致死。
但是,比因水引起的國際衝突更可怕的威脅也許還在於大自然的環境承受度。當污染太過分時,我們或許就越過了不可回歸點,到那時我們只有面對一場自然界的大變動,就像數億年前發生的海藻大量絕種的情況一樣。因此,水的供應情況是我們在未來生存的主要關鍵之一。為了明天,也為了我們後代的生存,讓我們共同關注水源的保護!
空氣的威脅。由於生態系統環環相扣,因此很難判別出不同形式的污染的後果。如,空氣污染就經常直接影響到水污染。儘管這些污染可能有其各自的成因。
對空氣污染的關注還在於汽車排放的廢氣造成的公害上,還有就是酸雨問題。
酸雨是指由二氟化硫與氧化亞氟所造成的空氣污染,這些毒素大部分來自工業地區的工廠、發電廠與交通工具,毒氣在空中飄遊數十里或數百里,並在大氣層中不斷經過化學變化,然後以酸雨、酸雪或塵土的形式回到地面上。酸雨對農作物、森林與淡水生物都造成嚴重危害,因此,科學家呼籲對這種災害做專門研究,以中止這種禍害。
酸雨對人類也是一大威脅,除了酸性沉浮物,天空還降下鋁、銅、鉛、鋅等微粒,這些東西都是工廠煙囪冒出的黑煙。當污染已經威脅到家庭,社會與整個城市時,愈來愈多的民眾開始加人生態保護運動,要求還給地球清潔的空氣、水和土壤。
環境保護運動將會是長期性的,它需要人類的不斷努力。如果由於科學或技術,使地球有所影響的話,那招致影響的最大原因可能是:由於人類輕率地進行一些無法挽回的冷酷、悲慘的行動造成的。如由於大規模的核戰爭,或是促使新冰河時代提早來臨,而無法抗拒地球冷卻化。但相反地,促使地球的氣候變暖,又往往引起冰山急速融解,而此種可能性也極大。
此外,由於科學家利用自然變異而產生的濾過性病毒散置在地球上,極有可能引起可怕的流行性疾病,或是偶然從火星或金星上,傳播來危險的濾過性病源、病毒體等,也可能造成地球上不可抗拒的災害。
中國制定的資源與環境保護的目標與任務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建立在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上,國家保護整個生命支持系統、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生物的多樣性,解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重大生態環境問題;保護自然資源、保護資源的可持續供給能力,避免侵害脆弱的生態系統,發展森林和改善城鄉生態環境,預防和控制環境破壞和污染,積極治理和恢復已遭破壞而污染的環境。同時積極參與保護全球環境生態方面的國際合作活動。到2000年,使環境污染基本上得到控制,重點城市的環境質量有所提高,自然生態惡化趨勢有所下降,逐步使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相互協調。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每個人的加入和努力。
4.讓孩子熱愛大自然至關重要
人類是自然的產兒,並且始終是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與我們的存在息息相關。春夏秋冬、風花雪月,大自然的節奏也是我們生命的節奏。我國遠古時代的《擊壤歌》中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就反映了人們根據大自然的節律安排生活的經驗。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大自然的博大豐富,為我們的個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充分的施展天地。但是伴隨著現代化的進程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人們正在遠離孕育了自己的自然母親。這已經使我們自己受到損害。憂鬱、焦慮、苦悶,種種現代文明病症,某種程度上正是對我們遠離大自然的報復。一旦我們回到大自然的懷抱,種種憂慮、煩惱就會渙然冰釋。對於這些現代文明病症,大自然無疑是一位良醫。
大自然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孩子的天性更適於在自然的環境中生長、發育。據一些研究者的調查,一個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比很少接觸自然的孩子具有更豐富的個性,感覺更敏銳,也更具有創造力。難怪古今中外的大藝術家,大多具有在大自然懷抱中自由成長的童年經驗。而另一些研究者斷言,這一經驗甚至對科學家和其他從事抽像思維的專家同樣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相反的,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很少接觸自然,長期生活在一個單調的環境中,他的個性就會受到壓抑,甚至變得鬱鬱寡歡、焦慮不安,在與人的交往中也會發生困難。一些患有自閉症的孩子提供了這方面富有說服力的案例,而一旦這些孩子被移入一個自由的環境中,能夠接觸到陽光、草地和一切自然的事物,他們的病症就會減輕,有的甚至完全自愈了。當然這還要依賴人際關係的改善,特別是父母的細心關愛。
大自然是博大的,包容萬物,又千變萬化。對於人類,大自然可以說是一個永恆的謎。即使在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大自然仍然充滿著人類無法解釋的奧秘。德國大詩人歌德在談到大自然時曾不無感慨他說:「我們雖然生活在自然的懷抱中,卻一點也不瞭解自然。自然一直不停地和我們說話,但卻一點也不告訴我們它的秘密。」「自然永遠都以一種新姿態出現」。大自然似乎永遠跟我們玩著捉迷藏的遊戲,它既招呼我們前去,卻又在我們面前隱身。自然的魅力也正在此。它不斷地激發人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它不單給了我們慰藉,而且幫助我們成長。
大自然是美的不朽的源泉。
人們去旅遊、度假,休養就是要享受大自然賜予的美。
大自然的美無所不在,包括有形象美、色彩美、線條美、動態美、聽覺美、嗅覺美……。
大自然的美給畫家以創作的源泉,給詩人以靈感,給科學家提供考察研究的課題。大自然的美令人留連忘返,還可以起到為人們消除疲勞、調劑精神、陶冶性情、激發熱情等心理上的積極作用。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形象他說明了自然美對人的精神感應作用。還有如辛棄疾的「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應如是」。李白的足跡更是踏遍大江南北,寫了不少讚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篇。
「仁者愛山,智者樂水」。「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斜,觀山使人博大;「江作青蘿帶,山如碧玉簪」,觀水使人靈秀。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奇山異水,遍佈大江南北。
讓你的孩子去到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享受自然母親的佳釀美果,讓他在自然的懷抱中自由成長吧。在自然懷抱中的經驗一定能使他終生受益!
大自然是神奇的,讓我們熱愛大自然,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去感受她無窮的魅力!
5.你知道潛意識的作用嗎?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注意到一些具有特別才能的人,即使,在忙亂當中,仍能優雅而從容地完成異常複雜的工作,令人驚歎不已,就像芭蕾舞者令人眼花繚亂的美麗舞姿。這是經年累月修煉而來的能力。
在這種看似不可思議的非凡能力中,隱含心靈的另一個層面——潛意識。事實上,人們都曾不自覺地透過潛意識來處理複雜的問題。但智慧極高的人與一般人的區別在於,他們能在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發展出較高的契合關係。而且與一般人偶然短暫的感應不同,他們將潛意識的運用當作一種修煉來加以提升,他們的實踐證明了一個真理:「世界上最大的尚未挖掘的領域,是位於我們兩耳之間的空間」。
這些所謂「非凡」的能力,實際上跟生命中許多「平凡」的事物密切關連,以致我們幾乎未注意它們。我們自己也常常十分巧妙地處理生活中細微複雜的工作,卻幾乎不經意識的思考。
請你嘗試做一個實驗,觸摸你的頭頂。你會怎樣做呢?
多數人都差不多回答:「我只想把我的手放在頭上,它就在那裡了。」但是在神經生理學家看來,把你的手舉上頭頂,恰恰是一件異常複雜的工作。大腦傳遞訊號到手臂,訊號再傳回大腦,這個過程牽涉到無數神經細胞的刺激與反應。這項複雜的活動從開始到結束之間所需要的微妙的協調,我們並未在意識上察覺。同樣的,假如你必須思考步行的每一個細節,你的麻煩就大了。走路、談話、吃東西、穿鞋子、騎單車,這些行為都是在幾乎沒有意識的情形下完成的,然後事實上這些都是極端複雜的工作。這些工作之所以能正確地完成,便是靠潛意識的作用。
潛意識對於我們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出生伊始,嬰兒就開始學習每一件事情。任何新的工作,起先都需要意識非常專注與努力。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整個活動從有意識的注意,逐漸轉變為由潛意識來掌管。譬如,在你初學開車的時候,需要相當大的注意力,甚至要和坐在你身旁的人談話都困難,然而,練習幾個月後,你幾乎不需要在意識上專注,就可做同樣的動作。不久以後,你甚至可在車流量很大的情形下,一面駕駛,一面跟坐在旁邊的人交談。顯然這時你對於必須監測和回應的上百個變數,幾乎不必在意識上加以注意了。學鋼琴,學繪畫,學舞蹈,學打球,學太極拳都是如此。把熟練的部分交給潛意識來掌管,而讓意識專注於其它部分或新的事物上。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不斷對潛意識加以訓練和培養,而熟悉各類技能。而一旦學會了,就會變成好像天生就會的。
所謂「熟能生巧」,就是如此。所以,當我們運用潛意識的時候,甚至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但是,要熟練掌握諸般技能,做到精益求精,不斷發展我們一般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契合,則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和強化。
,潛意識沒有自己的意志,也沒有特定的目標和方向,當我們意識的心思十分活躍的時候,潛意識便被矛盾思緒的洶湧浪潮淹沒。如果心靈處於平靜的狀態,如我們專注於某些特別重要的事情時,潛意識便浮現而不易分心。
學習專注於心中真正想要的結果是一種技能,這在開始的時候是不容易的,需要時間與耐心去培養。對多數人來說,一想到某項心中重要的目標,就會馬上想到實現這項目標的種種困難或障礙。雖然不斷思考達成目標的各種可能策略是很有幫助的,但這也可能是缺乏訓練的結果。一個訊號——對於「過程」的過分專注,會不斷地掩蓋目標的焦點。
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學習如何將自己真正想要的,與達成它的過程加以區別。
我們必須學習更加準確地把焦點對準想要的結果。不斷對準焦點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潛意識對明確的焦點有較佳的回應能力,如果我們不能明白分辨階段性目標與終極目標,潛意識就無法區分輕重緩急和對準焦點。
另外,對目標作明確的選擇也很重要。只有經過選擇,潛意識的能力才能充分發揮。
但是這一切中真正的關鍵,仍然在於認識對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在不知道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麼的情形下,將易流於機械式地運用潛意識。
總之,培養潛意識最重要的是,它必須契合內心真正想要的結果,愈是發自內心深處的良知和價值觀,愈容易與潛意識深深契合,或甚至有時就是潛意識的一部分。所以,聰明的大腦能充分調動其潛意識為它服務。
潛意識的發現,證實了人的智力資源有很大的潛力。人的神經系統分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大部分。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是人的智力發展的物質基矗我們每個人的大腦約有1萬億個腦細胞,僅活動神經細胞就有1000億個。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報告說,假如你終身勤學,那麼你的腦子裡所儲存的知識,將可容納5億本書的知識。所以,國外一些學者認為我們只用了大脅潛力的20%。如果從孩子出生之日起就重視開發智力,合理利用大腦的功能,那麼,人們的智力水平就要高得多。
中國的父母,你們是否已經懂得如何去引導孩子發揮潛意識的作用了呢?這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的作用也許是你意想不到的。為了把你的孩子培養成高智力的人才,趕緊行動吧!
6.讓孩子有能力比有知識更重要
現在不少機關、單位在招聘人才時,高學歷往往是一個首要條件,高學歷的人也往往被人另眼相看,當成寶貝。
但事實上,學歷高的人在單位作的貢獻不一定就大。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發生呢?其中的道理也很簡單,高學歷的人固然是讀了不少的書,掌握了大量的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如果他不能靈活運用,不能有效地把知識及時轉化為能力,運用於解決實際問題,那麼他也只是一個「書櫥」而已,並不表明他是真正有才能、有能力的人。
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將知識等同於能力,讓孩子有能力比有知識更重要。
手持高學歷文憑者往往自以為出師必勝,進入社會後必然馬到成功,但事實證明這是求職者的一個誤區。
哈佛大學是美國頂尖級的高等學府,它曾為美國各行業培養了成千上萬的人才。據統計,有6位美國總統,32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全美500家財團中2/3的決策經理們,是從哈佛大學畢業的。然而,僅有一紙哈佛文憑,卻沒有能力的人,絕對當不上老闆,擔不起重任。手執哈佛畢業證,有時卻連工作也難找到,這在哈佛畢業生中也並不少見。
曾有這樣一個例子:一位學生在進哈佛商學院以前,曾經到一家公司面試,也許是面試時給對方留下了一個好印象吧,他馬上被錄用了,不巧同時,他也接到了哈佛商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經過反覆權衡,他婉言謝絕了該公司的聘用,選擇了去哈佛深造。而當他從哈佛拿到學位,又去這家公司應聘時,卻被拒絕了,公司負責招聘的人事部長,竟在他的履歷表上寫下這麼一句「來自哈佛的硬石頭」,然後就將之束之高閣了。同是兩年前的他,同樣對廣告業抱著非凡的熱情,竟然被看作石頭一塊,其原因,只不過是他拒絕了該公司的聘用而在哈佛進修了兩年!哈佛的文憑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是張暢通無阻的通行證,同樣也不是個人能力的保證書。
又有一位王姓的朋友,讀書頗多,手上經常拿著幾款不同類型的證書。同時,他又喜歡掛名擔任一些社區組織的幹事,30多歲的人了,仍然生活盲目入不知道今世的方向和目標。和他相交的朋友,第一次接觸的時候,都投以尊敬羨慕的眼光,殊不知,其名片上印的頭銜一點用處也沒有,只能令人望之生厭。
所以,天下人最大的誤區就是自以為手上有幾張證書文憑,便失了常態地誤認自己有了可以驕人的真才實學。
受教育少的人,心裡可能會存著一種退縮感,沒有信心,處處受限制,生活上很壓抑,而受教育多的一些人正好相反,拿了幾本文憑、證書後,便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盲目自信。
其實,真正的能力,並不能從學校書本中得來,也不是靠文憑證明得了的。它需要從實踐中獲齲那些上過大學的人,至多不過掌握了尋找學問的門路,如果沒有實踐的檢驗,他的實際能力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一個人從上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在學校度過10多年的光陰,如果他不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而只是在圖書館內死啃書本,不注意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那個人的前途,真有可能會被大學這東西吞噬。
而許多成功者不全是從大學讀出來的,相信比爾·蓋茨的故事已是家喻戶曉了。事業成功的人,在學校讀書的時候雖少,但本身自強不息、努力學習的精神不減。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裡得曼曾說:「不要把在學校的時間多少與學問的高低混為一談。有些人在學校念了很多書也沒有什麼學問,有些人唸書不多,但學問卻非同小可。」
現代社會是社會化程度極強的社會,很多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如果不具備高明的為人處世的能力,那麼,他多半不可能取得成功。不管他是多麼地雄心勃勃,能力非凡、頭腦清晰、事事精通、機智果斷,也不管他是如何地訓練有素、責任心強、嚴肅認真、辦事老練、聰明睿智並且情趣橫溢,只要他高做自閉,不能與他人很好地相處,那他就不可能完成任何具有長遠意義的大事。因為缺乏對自己和他人能力的正確瞭解,缺乏對周圍人們的真誠熱情以及與他們建立牢固個人關係的能力入將極大的限制個人所能取得的成就。
回看近年來我國各高校中學習經濟等專業的人很難分配,較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甚至包括一些著名的名牌學校,道理何在?這就和他們在學校學的課程有關:這些學生學得又雜又淺,就像萬金油一樣,似乎什麼都懂,但一旦更深入一點,用人單位就會發現其實這些學生又什麼都不懂。
現代社會工作日益複雜,要想成就一番事業,積極的人生觀也是一個必備的條件。事實上積極的人生觀也是個性魅力的一部分。對生活抱有積極樂觀態度的人,較易與別人合作,因而成功的機會也大些。
運用知識的能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那麼我們需要加強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首先是讀寫及算術。也許你會感到驚訝,但就業部門收到的履歷表和求職表中常有錯字和文法不通的現象,而這些大都出自大學畢業生的手筆。但也不要因為自己文字欠佳就氣餒,一般企業並不要求你具備學者那樣的水準,只是要求你拿到工作後,可馬上寫出簡潔的文書和報告。
書寫是一種重要的溝通技巧,但是我們最常用的還是聽人說話和用語言表達這種人際交往的能力。不必崇拜那些所謂天才顛三倒四的似乎很有「深意」的話;主要是要表達清晰明白,辭能達意,而且不僅要自己會說話,更要學會聆聽別人談話的技巧。
隨機應變的能力也很重要,這要看你是否擅長解決問題,並有創意。現代社會需要競爭型人才,能不斷解決問題,有創意、肯苦幹的人才是大受歡迎的人才。
在現代企業合併、收購、裁員的壓力下,許多人因為無法達成目標而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想到虛無縹緲的未來,很多人在夜裡都難以成眠。而在這種情勢下,冷靜和自信是人們必備的能力,要做到有主見,做事效率高,並能在險境中發揮最大的潛能。
組織能力也是能力發展中要注重的一環。《美國與新經濟》一書作者卡納維爾指出:我們一定要找出在企業迷宮裡的運作之道,現在的員工要有很強的組織能力來參與緊密相連的工作網絡,以取代過去那種僵化的階級制度。
最後要提到的能力便是協調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即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有人進入社會後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輕鬆自如,心情舒暢,從而取得事業的成功,而有人進入社會後則如人蛛網,剪不斷,理還亂,結果造成無窮無盡的煩惱。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是我們要努力的目標,如做到與人相處時以誠相見,格守信用,不可隨意猜疑他人;與同事相處要與人為善,公正處事,不偏不倚,要多關心體諒。當別人有求於己時,就應熱情相助;在一些生活瑣事上給他人以幫助,使人感到溫暖,有助於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
要做到善解人意,但也不要曲意逢迎,一味順從。凡事要有自己的主張和看法,但要審時度勢,與人相處不卑不亢。
「和為貴」,與人相處要豁達大度,「小利不爭,小忿不發」,做人做事光明磊落,背後不搬弄是非、陽奉陰違。這樣,友情便會環繞在你周圍,為你的成功打下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