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胥士詹>>動物部隊

雲台書屋

18、象——動物軍隊的重型坦克

   

1.檔案摘抄


  像,哺乳綱,長鼻目,像科。陸上現存的最大的哺乳動物,體高約3米,皮厚毛少,肢粗如柱,鼻與上唇癒合成圓筒狀長鼻,鼻端有指狀突起一或兩個。上領門齒大而長,稱「象牙」。有兩種:亞洲象鼻端有一指狀突起,僅雄像有象牙,分佈於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泰國、緬甸、越南及我國雲南等地;非洲象,鼻端有兩個指狀突起,雌雄均有象牙,不易馴服,產於非洲。
  大象站著睡覺,睡眠時間一天不超過兩三小時。它能連續兩天不睡覺。
  把象蹄的周長乘以2,就是它的身高。
  如果說發達的肌肉是健美的象徵,那麼大象是動物中當之無愧的健美冠軍。這位身體魁偉的大力士,光是那根既能
  抬起樹木又能靈巧地拾起一枚釘子的大鼻子就有4萬塊肌肉,這大約相當於人體肌肉總數的70倍。像的大腦重量只佔自重的0.08%,這個比例數比老鼠要低得多(老鼠大腦重量是自重的3.2%)。但象並不笨。它會使用工具,例如用鼻子抓住樹枝搔癢。像「踢足球」的歷史遠遠早於人類。幼象用一些柔韌植物的根莖裹上泥土,製成大球,然後津津有味地在河邊平緩的空地上踢著玩。在東南亞各國,大象是翻山越嶺的理想郵差。在它僅僅是「舉腳之勞」,便能輕鬆地攀上45度的陡坡,86頭訓練有素的大象,終年穿行在緬甸的哈卡一皎托一洞鴿一帶郵路上,形成了舉世聞名的「像郵之路」。
  津巴布韋的三隻非洲象創造了這種動物遠距離游泳的紀錄。它們連續游了不下於30小時,行程超過35公里。
   

2.大象求醫


  為了認識大象,先讓我們來聽一個大象求醫的故事:不過這個故事的主角不是「像兵」而是「像民」。
  一天早晨,贊比亞盧安瓜自然保護區的管理人員剛打開管理處的大門,只見一隻大象站在門口,對著院內高聲吼叫,工作人員嫌它吵得慌,便拿著大木棒呼喊著把它趕走了。第二天清晨,當他們打開大門時,又見這隻大象站在門口,這次它是伏在門前,除叫喊之外,還用長鼻子把管理處將要開出去的巡邏車的車頭用力推向另一方向。管理人員聽得出,大象的叫聲似乎帶點淒楚,猜想可能有什麼事情。於是,和管理處兩位動物學家一起,坐上巡邏車,按大象鼻子所推撥的方向開車緩緩駛去。大象隨即站起,跟在車子後面,並用鼻子推著車後,催促車子快開。車子沿叢林中的公路行駛了一段之後,大象便在後面高聲叫喊,管理處的人員立刻停車,在森林中看見一群大象,圍著一隻被偷獵者打傷的母象,傷勢不輕,旁邊還躺著一隻出生不久的小象,因沒有奶吃,已奄奄待斃。像群見來了人,便紛紛走開,只剩下受傷的母象和小象。
  兩位動物學家從巡邏車上取出常備的藥物和醫療用具,為母象包紮傷口,又去取來牛奶餵養小象。此後每天他們都到那裡給受傷的母象換藥和餵飼小象;一連20多天,受傷的母象基本痊癒,能夠站立行走和喂小象了,他們才不再去了。
   

3.古老的戰象


  在中國象棋中,像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在現實生活中,像確實曾經在戰爭舞台上作過一番精采的表演。
  最早用大象進行作戰,據說是印度。在古代,騎兵曾風行世界,成為國家強盛的重要標誌。印度由於氣候關係難以培養出品種優良的馬匹,因此,它的騎兵很少。為了加強其國防力量,就把大象訓練來作戰。據說大約在公元前600年的時候,印度就開始用大象進行作戰。古印度亞格伯皇帝在一次戰爭中利用300頭大象參戰,踩死敵人士兵無數,一舉攻佔了有8000名敵軍據守的希托安要塞。這種巨型動物組成的部隊突然出現在戰場、好像是不可戰勝的龐然大物,使敵人恐慌萬狀,從來不敢等閒視之。加上大象生性聰明,力大無比,勢不可擋。當它剛出現在戰場上的時候,給敵軍在心理上產生巨大的威懾作用。好比第一次世界大戰坦克剛使用於戰場一樣,曾使對方束手無策。因而大象的使用很快擴大到了近東和非洲地區。迦太基統帥漢尼拔在同羅馬人作戰中就曾使用過戰象。第二次布匿戰爭之後,古羅馬人曾迫使迦太基人接受和談,規定在作戰中禁止使用大象。
  我國是最早使用大象作戰的國家之一。據考證,在殷初或更早的年代,可能有過象車出現。春秋時候,吳國同楚國作戰,一直打到了楚國京都。楚王弄來一群大象,在象鼻子上繫上尖刀,尾巴上綁著火種,讓象群列隊出陣。人們在它尾上點燃火把,使其拚命向前猛衝,終於把吳國軍隊趕跑了。
  傳說中國南北朝時宋國名將宗愨(言確),被文帝(劉義隆)任命為「振武將軍」,征討林邑國。在戰鬥中,林邑國王一見宋軍到來,便命令大象部隊出戰。由於象的力氣很大,皮又厚,刀槍不易殺傷,宋軍難以取勝。於是,宗愨便設計製作了一些獅子的模型,上陣迎敵。像見假獅子,嚇得亂跑。宗愨乘勝追擊,獲得大勝。
  儘管大象具有很大威力,也有很多局限性。一是目標大,容易被發現和擊傷;二是不太聽指揮,很容易四散亂竄,反而將自己的隊伍搞得亂七八糟。由於有這些弱點,各個國家很快找到了對付大象的辦法。如印度軍隊用沉重的鐵箭和燃燒的火箭射擊大象;希臘軍隊用與現在的反坦克地雷場相似的辦法,將鐵尖樁連環埋在大象必經的地方,以劃破大象柔軟的腳等。
  從此以後,大象作為作戰部隊逐漸在戰場上消失。但是,如今大象作為運輸工具、仍在東南亞一些國家中存在。如柬埔寨愛國武裝力量,在反抗越南侵略的戰爭中,以大象擔負前輸後送的任務,往返於深山密林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泰國還存在訓練大象的專門學校。訓練大象用頭推倒大樹,用腳蹬踏地面,用鼻子搬運木料,發動推土機和電鋸上的引擎,以及在狹窄的樹林小道上行走保持平衡等。教會大象這些本領,目的是使它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但在戰爭情況下,無疑也可以為戰爭服務。
   

4.「白象王國」的象軍


  泰國人喜愛大象,崇拜大象,這不僅是古代神話傳說中大象總是吉祥的象徵,而且也是因為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像與人確實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泰國的歷史風雲裡也常常出現象的足跡。
  像一般是黑色的,因此,一旦發現或捕獲白象,就是十分罕見的事,古時,泰國人以此作為國運昌盛的吉祥之兆。
  泰國大城王朝十六世王時期,曾因獲白象7頭,群臣勸王晉號「白象之君」。此時,泰國以「白象王國」的美名蜚聲中南半島。
  大城王朝時期,白象還被作為「友好使者」送來我國。據《明史》卷324暹羅條記載:「三十二年遣使貢白象及方物,像死於途,使者以珠寶飾其牙,盛以金盤,並尾束獻,帝嘉其意,厚遣之。」
  現今的曼谷王朝拉瑪二世時,曾因喜獲白象3頭而改國旗,把當時一色紅的國旗,改為紅底中有白象圖案的國旗。至拉瑪六世時則有明文法規,凡捕獲到的白象都要獻給國王,被王宮接受的白象稱為「御象」,尊為國寶。
  每年11月10日是泰國的象節。那一在,全國各地的大象「健兒」,要在素攀市舉行運動會,進行拔河、舉重等項比賽。
  大象雖然體態笨重,行動緩慢,但卻聰明乖巧,跋山涉水,如履平地。在泰國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歷史上,經過訓練的象,在戰爭中不但是交戰雙方帝王將相的理想坐騎,而且還是雙方的主要武裝力量。在200多年之前,泰國王家軍隊中曾有2000頭馴練有素的戰象,當時連國王出巡也都是騎著大象,在曼谷大王宮中至今仍完好無損地保留著一個3米多高的御象台,是專供國王乘象而設立的。
  作戰時,經過訓練的戰象,衝鋒陷陣,勇往直前,給對方以很大的威脅。正因為象體笨重龐大,有如現代戰爭中的坦克和大炮,在古代戰爭中,常用它破城門,毀營棚,拔鹿寨,無堅不摧。一頭戰象,其背上常設一象輿,輿中插有各種長兵器,坐一戰將,前後各配一馭象手,他們都是既武藝精通,又能熟練指揮戰象的兵將。在象的四條粗腿旁,各有一士兵手持武器保護象腿。這樣便組成一個獨立的作戰單位。
  如果象頸上坐的是帝王或統帥,像輿中則坐一士兵,雙手高舉長長的孔雀尾羽,相當於軍中的號兵,給自己一方以信號。
  一次重大的戰役,投入戰鬥的大象,有時多到幾百頭,遠遠望去,宛似滾滾黑浪席捲而來,勢不可當。
  一頭有功的戰象,還受到封官晉爵的待遇,爵位高至「昭帕耶」,相當於我國古代「公、侯、伯、子、男」中的「公爵」。
  泰國歷史上有功的戰象名載史冊。如素可台石碑上記載著素可台王朝膺塔拉貼一世王時期,19歲的王子蘭堪亨騎象奮戰敵酋,營救父王,反敗為勝的事跡。王子的英名與其坐象的名字——「餒蓬」一起銘刻在石碑上。
  在泰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象戰,是泰王納黎萱同緬甸王儲帕瑪哈烏拔拉的一次戰鬥。
   

5.泰緬象戰


  1569年,泰國大城王朝被緬甸滅亡。1584年泰王子納黎萱在肯城自立為王。緬王聞訊,於1592年派王儲帕瑪哈烏拔拉率兵討伐。納黎萱與弟帕埃戛托薩錄在素攀府領兵迎戰。當緬軍剛進入泰軍埋伏圈時,伏兵四起,緬軍陣亂。其時,泰王及其弟所騎之象春情勃發,見敵象奔逃,立即追趕,塵土蔽天。待塵土漸落,泰王發現已陷入敵陣,只見緬王儲騎象率眾立於樹蔭之下。泰王當即以言相激曰:「皇兄!為何呆立樹下,敢來一決雌雄否?良機莫失!」當時,緬王儲若要一聲令下,將士峰擁而上,泰王及其弟必被殺或被俘,因為泰國王周圍只有數名隨從。然緬王儲也非聞鳴鏑而戰股之輩,若不應戰,有失王威。泰王話音一落,緬王儲就催動坐象向泰王坐象撞去,撞得泰王坐象橫向緬王儲,王儲乘勢舉刀砍去,泰王俯首閃過,砍破帽盔。此時,泰王坐象回過身來反撞緬王儲一之坐象,也使其象橫向泰王,泰王舉刀猛砍,正中緬王儲之右肩,王儲當即死於象頸。緬軍見將帥已死,無心再戰,退兵而回。
  這次象戰,泰王納黎萱名聞遐邇,威振四方,對泰國歷史起到重大的影響。這以後,150年間無人再敢染指大城,侵犯泰國。像戰中泰王坐象——昭帕耶猜耶勢拍,與泰王一起名垂青史。
  今天,在泰國素攀府,矗立著一座泰王納黎萱騎象出征的紀念像。每年素攀府都要舉行象節遊行,大象被裝飾得彩色繽紛,馭手戴盔穿胄,手執長矛,其他的象手也按古時裝束打扮,活像一支古代出征的象軍隊列,以此紀念泰國歷史上這場著名的象戰。
   

6.鄧子龍破象陣


  這個故事發生在雲南。
  明朝萬曆年間,漢奸岳鳳勾引外敵入侵雲南。敵人擁有朋千萬大軍,像隊、馬隊,浩浩蕩蕩,直逼姚關、施甸、永昌、危及雲南全省。鐵蹄所至,人民遭殃。
  無數戰象,身披甲衣,刀槍不入,身馱「戰樓」,內藏槍手、弩手,好似現代的坦克,威風凜凜,所向披靡。雲南巡撫劉世曾苦無破敵之策,焦急萬分。
  這天,劉世曾突然想到一個人來。他叫鄧子龍,1531年生於江西豐城,1558年中武舉,後轉戰於今福建、廣東沿海抗倭戰場,由小旗升至把總,是難得的將材。經劉世曾舉薦,1583年(明神宗萬曆十一年)鄧子龍被任命為永昌衛(雲南保山)參將。劉世曾命鄧子龍率數千兵丁星夜馳往前線抗敵。
  鄧子龍驍勇又穩健,精於用兵。他與敵人對峙,任憑敵人叫罵討戰,並不貿然出擊。只是帶領少數隨從,騎馬四處察看。經過反覆思考,他終於想出了破敵良策。像、馬戰陣雖然厲害,但到了狹窄地帶,就難以發揮作用,只能挨打了。
  因此,鄧子龍決定把敵人誘入預先選好的戰場。
  這時,敵方派來間細向鄧子龍詐降。鄧子龍識破了敵人的伎倆,將計就計,對敵方間細慇勤接待,裝出十分信任的樣子,任其在營中到處走動。間細看到,明軍不足萬人,而且軍紀渙散,士兵怯戰,武器不精,不覺心中暗喜。夜間,鄧營中豎起兩個紙紮的龐然大物,裡面點著油燈。間細問道:
  「這是什麼東西?」鄧子龍說:「這是怯象神燈,敵人的象隊見此物必然後退。」間細自以為探得鄧軍機密,急著回去報功。
  鄧子龍暗中通知衛士佯裝瞌睡,不加攔阻。
  敵軍頭領聽了間細的報告,決定對鄧軍發起進攻。前邊是象隊,後邊是馬隊和步軍,其勢洶洶,直撲鄧營。鄧子龍在山道口、柵欄旁,早布下火弩、利箭,嚴陣以待。等象隊走近,只聽一聲令下,火弩齊發,雨點般落在象背的戰樓上。
  頓時,烈焰升騰,像隊大亂。埋伏在壕溝裡的鄧軍士卒一躍而起,手持利劍,專砍象鼻。缺了鼻子的大象,疼痛不已,折身回竄,與馬隊相撞,戰樓墜地,人死馬翻。巨大的象掌,在敵陣中亂踩,敵軍死傷無數。鄧子龍乘機揮軍掩殺,十萬敵軍敗如枯朽。
  戰後,鄧子龍命人烹殺大象,犒勞三軍。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