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東
信息技術正在引起人類社會的巨大變革,這一點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受得到的。但是,它究竟在哪些方面引起變化,發生了哪些變化,將要發生哪些變化,沒有一個人可以說得清楚。用一些專家的話說,關於信息社會的討論,「大家都是在盲人摸象」。
信息技術所帶來的變化實在太快了,一個人會在短短的十幾年中就看到過去的時代中也許要幾代人才能看到的變化。變化太快,以至於我們根本無法把握這些變化。這一點從信息產業的發展就可以看得十分清楚:許多十幾年以前的大公司如今或已消失,或已奄奄一息,而一些十幾年以前還不存在(甚至是幾年以前還不存在)或微不足道的公司,成了今天信息產業的帝王,如微軟、英特爾、網景等都是這樣。這些公司之所以順應了發展趨勢而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並不是因為它們比別人更聰明,因而看清了今天的局勢,而是因為運氣好,碰對了路子。在美國的硅谷,公司的建立就像魚甩子一樣,成千上萬的甩出來,成活的卻極少。因而,成功與否並不是靠基於理性分析之上的預測,而是靠碰運氣。
要真正能夠看清信息技術所帶來的變化,也許要十年二十年之後。那時再來看我們今天的預測,有許多肯定是十分可笑的。塵埃落定之後,你也許會發現,我們今天所說的話百分之五十是錯的,另外百分之五十是蒙對的。即使如此,我們今天的探索也仍舊是有意義的:力圖瞭解自己周圍的環境,在不可知的海洋上為自己導航,仍是人類即時生存之必須,其間或能瞥見一絲真理的毫光,則可傳之後人。
我對於信息時代的把握,當然也是盲人摸像一流,但我迫切感到,即使僅僅是左摸一把,右摸一把的感覺,到了今天,也有必要把它們用思考聯結起來,繪成一張大致成形的圖,呈獻給世人。這肯定是有意義的,因為我們要在不可知的海洋上為自己導航。
我的這本書力圖把有關信息時代的一些大感覺(這些感覺就其原始材料而言,並不是我個人的,托信息技術的福,我才能夠在極大的空間範圍內,將這些材料搜集起來)串聯起來,勾畫出我們今天所能想像的未來信息時代的人類社會的一些輪廓,包括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國際關係等各個方面。
在勾畫這些輪廓時,我並沒有嚴格屬守「信息技術」、「信息時代」等「信息」這個名詞的限定範圍。如果在勾畫這些輪廓時,其它的東西也很重要,為什麼不能加進去呢?再者,「信息」的範圍本身就是劃不清的,誰能嚴格地說清楚我們周圍的事物哪些是「信息」的,哪些是「非信息」的呢?比如說,我在書中用了「比特」與「原子」的兩分法,藉以比喻「信息」的和「非信息」的事物,但這僅僅是一個大概的比喻,不能深究。譬如,我在書中把人的生物學特徵說成是「原子」的,而把人的文化特徵說成是「比特」的;然而,人的生物學特徵是由其細胞核所攜帶的遺傳信息所決定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你的塊頭大小,原子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比特」的。但另一方面,你卻不能說,使用這樣的比喻,作這樣的兩分法沒有意義:至少,一個人的文化特徵是在童年時期很容易用其周圍的文化環境加以塑造——這正是信息技術的長處,而一個人的生物學特徵卻迄今不容易被改變——改變它的手段我們一般也不叫信息技術,而叫生物學技術,儘管生物學技術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操縱信息的技術。
關於這些問題,可以把書看完之後再去細究。總之,我是把我認為該加進去的東西都加進去,而不考慮這些東西是否是嚴格「信息」的。
美國生物學家劉易斯·托馬斯曾經把他的思想比作由好幾個自我組成的委員會。這些自我開會時,常常是吵吵嚷嚷,沒個日程,也沒個主席,但他卻一直感覺正常。當然,他覺得還是有個主席好,還是排隊挨個來好。我在本書裡也時常出現這種「委員會現象」。你只要把問題往寬裡想,往深裡想,「委員會現象」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相信大家都會有這個體會。當然,最好還是有個主席。另一方面,我想提醒讀者的是,在有些地方,我的觀點看起來矛盾,實際上並不矛盾。
打個比方說,有A、B、C、D四種觀點,也許大多數人都認為,持有A觀點的人必持有B觀點,而持有C觀點的人才會持有D觀點,否則就是自相矛盾;但為什麼持有A觀點的人才能持有B觀點呢?這理由也許僅僅是因為許多書上都這麼說,但實際上,卻是持有C觀點的人同時持有B觀點才更符合羅輯。在我們現有的人文、學術,乃至傳媒背景下,往往是錯誤的搭配佔據了主流地位,以至於人們根本想不到還可能有另外的搭配方式。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的這本書並不能構成一個體系--我認為,一個東西,無論是什麼東西,自成體系的想法已經不符合這個網絡化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每個人應做的是編織自己的那一塊小網,拼湊到大網上去,而這張大網博大無邊,變幻無窮,無法由我們作出價值判斷,我們只是感到非常有意思。另外,對於書中涉及的許多技術領域,我和大多數讀者一樣,並非這些領域的技術專家,對於技術專家們的不同觀點,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加以判斷,但把普通人對於這些專門技術領域所發生的事情的感受聯繫起來,並且進行智力上並非不嚴肅、不認真的處理,寫成一本書,肯定還是會有價值的。
作為一個社會中的人,我還感到,無論是在政治、經濟、國際關係等「軟」領域,還是在科學技術這樣似乎應該是一絲不苟、直言不諱的「硬」領域,總是有一些十分重要,而大家卻避而不談的問題。比如說,有關「智商」的許多問題就是據科學家們說「我們大家都知道是事實,但誰也不去談……」的問題。本書當然也不可能事事直言不諱,但盡可能觸碰所有有重要意義的問題,乃是它的一個原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