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李河>>得樂園?失樂園

雲台書屋

腦外信息貯存和印刷術革命


  互聯網中有一對功能鍵:上載(Upload)和下載(Download),也就是文件的傳輸和接收。它很形象地告訴我們,網絡中似乎有一輛車子,它可以把你的文件或你需要的文件運來運去。

  信息是在傳播中流動的。它的流動和保存需要一定的載體。人的口頭言語需要以聲波為載體,每句話都引起一定的聲波振動,我們在儀器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聲音振動的波形。同樣,那些形象的、訴諸視覺的信息則是通過光波來傳遞的。

  在文明初期,人類信息交流多半是以自然的聲、光為載體的。前幾年有一本美國暢銷書《根》,當該書作者到西非岡比亞一個原始村落中去尋根時,一位長者憑著記憶向他講述了二百年前他的七世祖在這個村子中的生活情況。在原始民族中,口耳相傳就是文化的基本傳播方式。人的口頭言語就是以具有一定音節和音位的自然聲音為載波的。

  此外,人的聲音還可以作為相對遠程的信息傳遞工具。1770年,一位英國船長到達澳大利亞後發現當地土著人是用各種呼嘯聲來報警、捕獵的。這種呼嘯聲的變化常常代表著一些非常明確的意思。中國古代宮廷內專門設有宣旨官一職,他們的任務就是毫不走樣地將皇帝的旨意高聲傳送到宮外。相比之下,自然光在古代社會中多用於距離相對較遠的信息傳遞過程。中國古代的烽火台就是一個範例。西週末年,周幽王為博得寵妃褒姒一笑,在驪山之巔大舉烽火。史書上說,當時鼓聲如雷,火光燭天,方圓百里內的畿內諸侯聞訊星夜馳來,那場面是很壯觀的。即時在電信業產生之後,人們還在海上通過燈光來傳送莫爾斯密碼。

  從傳播學的角度看,上述信息傳遞大體都具有實時傳播的特點:傳遞者和接受者必須同時在場。此外,我們也可以把口語交流視為一種窄播:人們所交談的總是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這種交談具有強烈的私人性色彩。不過,這種信息傳遞只局限於狹小的空間和短暫的時間。言談總是在一個很小的空間中進行的;即使是百丈狼煙,也不過把訊息傳遞到百里以內。就信息保存而言,在文字未產生之前,人們只能以人腦作為唯一的貯存器,所以那時的知識本質上都是傳說,而博聞強記也就成為一種特別重要的能力。

  文字記載使這一局面大大改觀。歷史學家通常把文字的出現當做文明史的開端。文字記載是人在大腦之外尋找到的有形記憶方式。通過記載,人的思想和關於歷史事件傳說得到保存、複製和流傳。這種信息傳播方式突破了實時性、個人性交流的時空界限,它的非實時性傳播的特點使人類具有了一種連續性的歷史意識。人們由此而有了歷史。有人稱文字的出現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劃時代的信息載體革命。在我看來,這場革命的實質就是實現了腦外信息貯存方式。

  文字是具有一定形狀的符號,它是人類信息內容的主要載體。然而有形文字又需要自己的載體,比如紙張和銘刻。18世紀末,拿破倫率兵佔領埃及,一些隨軍博物學家在發掘金字塔時發現了一些紙草,那上面就有一些文字。19世紀,考古學家又在小亞細亞半島發現了數千年前的楔形文字,它們都是刻在泥版上的。

  中國古代的甲骨文、金文以及簡書也都刻寫在一些不易腐爛磨滅的物體上。考古學家估計,還有許多文字或許寫在樹葉、獸皮或絹帛上,但它們都隨著這些速朽的物質化為烏有了。

  在印刷術產生之前,人類文獻是通過手工抄寫來複製的。因此,那時的文獻大多是所謂孤本、善本或秘本。由於手工書寫的文本數量不多,而且要傳諸後世,所以古人特別重視書寫的規範性。中國人素重書法藝術,這種藝術最初就源於手工複製文獻的需要。無獨有偶,歐洲古代也有非常規範、藝術的手寫體(如花體字)。然而這種手工複製方式不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現錯誤。它嚴重地限制了知識的傳播範圍和精確度。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印刷術應運而生,它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信息複製革命,也可以說是繼文字出現之後的第二次信息載體革命。

  在西方,人們一致認為印刷術的出現孕育了後來的工業革命和現代文明。據布洛代爾《世界文明史》一書統計,在15世紀中期印刷術傳入歐洲之前,整個歐洲大陸僅有二十萬冊圖書,然而僅僅過了不到一個世紀,各類書籍便激增到幾千萬冊。

  時至今日,世界上排名前四位的大圖書館,分別都藏有一千萬冊以上的圖書。顯然,通常所說的信息革命包含著信息內容和信息載體兩方面的變革。如果說有多大的車子就能拉多少貨,那麼信息載體的容量和傳輸方式就直接決定了信息膨脹的速度。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