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中國科普佳作精選>>孫幼忱>>「小傘兵」和「小刺蝟」

雲台書屋

總序

楊牧之


  科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類迄今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也是科學技術發展演進和日益顯示巨大威力的歷史:人們生產工具的改進,對自然之謎的破解,生活水平的提高……無一不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晶。特別是在人類社會即將進入21世紀的今天,高科技成果的推廣與應用,正在成為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的最活躍的因素,極大地改變著世界的面貌和人類的生活,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的未來走向。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已經成為決定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主要因素之一。

  建國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黨和政府一貫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鄧小平同志於1988年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黨的十四大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又提出「科教興國」戰略。一個空前規模和意義深遠的科教新高潮正在到來。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要努力加速科技進步和提高國民、特別是青少年素質。科學技術普及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向國民宣傳和普及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破除愚昧和迷信,批駁各種偽科學、反科學的歪理邪說,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識和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同時,中共中央及時頒發了《關於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見》。新聞出版署把創作、引進、翻譯和出版優秀科普圖書,作為落實中央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並在制訂國家「九五」重點圖書規劃時,專門設立了科普讀物出版的子規劃。《中國科普佳作精選》系列叢書的出版,就是這一規劃的成果之一,並作為出版工作者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獻上的一份禮物。

  我國的科學家和科普作家長期以來在科普園地中辛勤耕耘,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創作了許多科普讀物。《中國科普佳作精選》所收入的作品,正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些佳作的共同特點,一是不只局限於對科學知識的闡述,而是注重弘揚科學精神,宣傳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二是通俗易懂,引人入勝,做到了科學性、可讀性、趣味性的統一。作家們娓娓動聽的敘述,生動形象地反映了科學家們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給讀者以深刻的啟示。正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著渴求知識的廣大讀者的心田。

  應該看到,我國的科普圖書出版工作,不論從數量上看還是從質量上看,與它所肩負的重任都還很不適應,任重而道遠。希望《中國科普佳作精選》的出版,能為促進我國科普讀物的繁榮,作出應有的貢獻。

                          1999年8月2日


代序

在童話中融入科學

葉永烈


  我先是從紙上認識孫幼忱。

  1961年,我在北京的一家書店裡買到一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科學童話集,書名叫《「小傘兵」和「小刺蝟」》。開卷而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小傘兵」和「小刺蝟」》,作者的名字第一次引起我的注意——孫幼忱。

  書的編者十分推重孫幼忱的這篇科學童話,不僅用篇名作書名,把這篇作品列為書中16篇科學童話之首,而且還在《編輯後記》中提及:

  「這本集子的名字叫《『小傘兵』和『小刺蝟』》,不只因為裡面有這樣一篇童話,還想借這個題目來說明我們的編輯意圖。我們希望科學童話像『小傘兵』(蒲公英的種子)和『小刺蝟』(蒼耳的種子)一樣,到處傳播,到處扎根,開出千千萬萬鮮艷的新的花朵。」

  此後,科學童話在中國大地真的「到處傳播,到處扎根」。

  此後,過了20年,我去北京開會,遇上童話作家孫幼軍。他對我說:「我弟弟來了!」他的弟弟,便是孫幼忱。

  我這才第一次見到孫幼忱。我吃了一驚,他竟用雙拐支撐著,步履是那樣的艱難。他是以雙倍於常人的毅力,在兒童文學創作之路上一步步前進。

  《「小傘兵」和「小刺蝟」》是孫幼忱的科學童話處女作,1959年發表於《新少年報》,當時他年僅22歲。從那以後,他堅持科學童話創作,寫出眾多的作品。

  我讀了孫幼忱的科學童話,覺得充滿詩意,富有兒童情趣,如行雲流水一般自然流暢。

  《「小傘兵」和「小刺蝟」》是孫幼忱的處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篇1000多字的短小的科學童話,如同一篇散文般優美。

  作者給科學童話中的兩位主角取了形象化的「外號」:

  「秋天,蒲公英媽媽的孩子們都長大了。他們每人頭上長著一撮蓬蓬鬆鬆的白絨毛,活像一群『小傘兵』。」

  「小蒼耳長得真奇怪,身體小小的,像個棗核,全身長滿了尖尖的刺。小傘兵親熱地把他們叫做『小刺蝟』。」

  「小傘兵」、「小刺蝟」這「外號」,取得十分傳神,如同《水滸》中把李逵稱為「黑旋風」,把時遷稱為「鼓上蚤」,把張順稱為「浪裡白條」。「小傘兵」、「小刺蝟」同時也是十分貼切的比喻。

  在科學童話的創作中,能否處理好科學與童話的關係,是創作成敗的關鍵。是機械地組合,還是有機地化合,成為兩種不同作品。倘是組合,在科學童話中往往夾雜著「知識硬塊」,作者忽然板起面孔講起科學知識來了。這樣的科學童話,像夾生飯似的,讀者「吃」起來倒胃口。

  孫幼忱的科學童話中,使科學知識「溶解」於童話之中,渾然一體,顯得很自然,沒有那種編造、「加入」的痕跡。這是他的科學童話的一大特色,也是他的成功之處。

  他的《「小傘兵」和「小刺蝟」》,寫秋風吹動了「小傘兵」,小鹿帶走了「小刺蝟」。於是,到了來年春天,到處有「長著有刺的葉子,開著美麗的小黃花」的蒲公英,還有「長著鋸齒的心臟形的葉子,開著綠色的小花」的蒼耳。他把植物種子傳播的知識,巧妙地融入童話之中,沒有編造、說教之感。

  孫幼忱的另一代表作是中篇科學童話《小狒狒歷險記》,同樣反映了他的創作特色。

  《小狒狒歷險記》寫的是一隻淘氣的小狒狒離家獨自外出,在大森林裡經過了一番歷險。雖然這樣的童話故事是常見的,但是孫幼忱卻在小狒狒的這番歷險之中,穿插寫了森林中各種「居民」的生活習性、各異形態。作者以小狒狒的眼光看大森林,對什麼都感到新奇。作者筆下的種種動物學知識,便在小狒狒的左顧右盼中很生動地寫入童話。

  孫幼忱的科學童話用兒童語言來寫,很有童趣,頗為幽默。以小狒狒巧遇大猩猩的一段為例:

  「我是大猩猩。」這隻大猴子告訴小狒狒。說完,回過身坐在地上。

  小狒狒忍不住笑了。他朝天上看了看,這時不管是大星星,小星星,很亮的星星,黯淡的星星,全沒有了,只有一朵朵的白雲在藍天上飄蕩。

  「大星星,」小狒狒以為大猴子在逗他玩,就笑著問,「你該不是大月亮吧?」

  「什麼?」那隻大猴子更生氣了,喊道,「我就叫大猩猩。大猩猩,明白不明白?我不是天上的星星,是樹林裡的大猩猩!」

  真是「秀才遇上兵」,在小狒狒面前,大猩猩講了半天,小狒狒還是鬧不清楚。這裡,作者完全以小狒狒的目光來看大猩猩,所以寫得很有兒童情趣。科學童話的讀者是兒童。只有充滿童趣的科學童話,才使小讀者讀來津津有味,忍俊不禁,愛不釋手。

  在中國的科學童話作者隊伍中,孫幼忱是一位堅持創作多年、形成自己風格的作者。他與哥哥孫幼軍有著「童話兄弟」之稱。

  願孫幼忱同志在科學童話園地中取得更豐碩的成果。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