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中國科普佳作精選>>劉後一>>北京人的故事

雲台書屋

捕魚


  這天,半圓形的月亮高懸在天空。剛剛吃過晚飯,三個同學就坐在山頂洞口等著黃爺爺了。

  小紅問東火:「你猜,黃爺爺今晚該講什麼了呢?」

  「是呀,」東火把頭轉向方冰,說,「山頂洞時期,雖然距現在1.8萬年,可那時人們的事跡卻不少:縫衣呀,做裝飾品呀,埋死人呀……從什麼講起呢?」

  方冰慢吞吞地說:「我想,首先應當解決生活資料問題吧!」

  小紅拍手笑道:「那就是說,應當從捉魚講起囉!」她在白天參觀時,對山頂洞時期人吃魚,有著深刻的印象。

  黃爺爺悄悄來到他們跟前,拈鬚微笑說:「你們猜對了,我正準備說捕魚哩!」

  他們走下山坡。山坡底下是幾十萬年前老頭兒、小猴兒、阿馬、阿鹿等猿人居住過的洞穴,不過現在洞口已經堵塞,連一點兒痕跡都看不出來了。正像從他們身上,再也看不出尖嘴猴頭、哈腰曲背的「北京人」形象來一樣。

  他們似乎是一些沒有穿衣服的現代人,只是由於當時除了用10個手指作為天然的梳子以外,還沒有任何其他理發工具,所以頭髮都是長長的,散亂地披在肩上和背上。

  娃母50多歲了,久經風雨、黑裡透紅的臉上,刻下了不少皺紋。加上明眸皓齒,顯得很精神。她腰間圍了一塊獸皮,脖子上掛著一串用海蚶殼穿成的項鏈,手裡拿著一根尖頭的木棍。

  阿垂有三四十歲,小累、小巢也就十五六歲,她們全都是細長的身子,也有肩上搭塊獸皮的,也有腰間繫塊獸皮的,手中拿著木棍或石塊,但是脖子上都沒有懸掛項鏈。她們跟著娃母,像魚兒游水似的,一個接一個地走著。

  孩子們有的也拿著根木棍,但都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前呼後擁地奔跑著。

  他們來到河邊,逆著水流的方向往北走,一路上摘著椿芽,捋下榆錢,挖著刺兒菜、苦苦菜等各種野菜,把它們放在攤開的獸皮上,準備帶回去。他們都很清楚:哪些是好吃的,哪些是可以吃的——雖然不太好吃。

  小河上游折向西北,河床這邊出現了一片沙石灘,水的主流沖刷著對岸,但在這邊沙石灘上,也有清且淺的一層水,鑽縫覓洞,或者逕自衝過石面,向南奔流著。

  孩子們最喜歡水了,他們立刻跑上沙石灘,玩著水,撿些小石頭。他們知道:不一會兒大人們也要到這裡來休息、喝水,甚至洗洗身子的。

  小淘是個七八歲的胖小子。他什麼都吃。除了跟大人們吃過各種嫩芽、野菜、獸肉外,還吃過蝸牛、螞蚱、屎殼螂等小蟲子。天牛的幼蟲最好吃了,在火上烤一烤,就跟我們現在吃油炸花生米一樣香。有一次,小淘看見蜘蛛在吃蟲子,就把蜘蛛抓來塞到嘴裡,說:「你吃它,我吃你。」可是蜘蛛不好吃,他連忙吐出來,以後就再也不吃了。

  這會兒,他又在沙石灘上找小螺、蛤蚌吃。

  吃著,吃著,他忽然看見一群小魚在沙石灘上一小股水流裡擱淺了,急得亂鑽亂蹦,立刻伸手抓過一條來,塞進嘴裡。

  「好吃嗎?」

  小淘回頭一看,見是阿渾,便不願意答理他。

  可阿渾仍然執拗地問:「好吃嗎?」

  「好——吃!」小淘不耐煩地答應了一聲。

  阿渾也立刻抓起一條小魚,塞進嘴裡。

  小累、小巢走過來了,她們叫道:「喲,這能吃嗎?」

  阿澤很快地將小魚嚼碎,吞下肚去,也轉過身去問小淘:「喲,這能吃嗎?」

  小淘說:「你不是吃了嗎?」

  說得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

  這時候,娃母、阿垂她們全都過來了。

  娃母一看阿渾也在這裡,就問他:「你不是跟兮爺他們打獵去了嗎?」

  「他們走得太快,我跟不上。」

  「兮爺和巫爺同我一般老了,都能跟得上,你一個壯年人,會跟不上?再這樣,你就別在我這兒呆著。」

  「我今天不舒服。」阿渾嘟嘟囔囔地說。

  娃母還要說他兩句,只聽小累、小巢她們叫嚷起來了:「哎喲!難吃死了!」

  娃母聽說他們抓生魚吃了,就對他們說,她小時候,姥姥給她吃過烤魚,不但不腥,而且味道還很鮮美。

  接著她又問孩子們:「魚多嗎?」

  「多多的!」

  娃母就讓大家抓一些來,帶回去烤著吃。

  娃母他們回到山頂洞裡,就開始烤魚。小淘、阿渾幾個把採來的椿芽、偷錢和刺兒菜、苦苦菜等野菜搭配著,分成許多份。

  不一會兒,打獵的也回來了。

  阿誇,一個膀闊腰圓、身高腿長的中年漢子,一手拿棍棒,一手提了隻狼,第一個衝進洞裡。接著是小遂,一個十四五歲細瘦的少年,提了只獾子跟著跑了進來。可是接著進來的幾個男人,只拿著棍棒,卻沒有獵獲物。最後進來的是拿著大枴杖、邁著大步的兮爺和沒有拿枴杖卻喘著粗氣的巫爺。

  兮爺坐下來,歎了口氣說:「難哪——阿誇跑得快,才逮了隻狼,小遂這孩子也不錯,打了只獾子——這是他第一次打到這麼大的野物。」

  「好啊,值得慶賀!」娃母安慰他們說,「打獵是不像我們採集這麼靠得住的。好在今天逮了些小魚兒,烤著吃挺香的。犒勞犒勞你們。」

  很多年輕人第一次吃烤魚,都覺得這玩意兒味道挺鮮美的,都嘖嘖讚歎起來。

  娃母說;「大家愛吃魚,這好辦。這東西今年多的是,又不像狼那樣會咬人。」接著,她對兮爺說:「休息一會兒,你帶著大家去抓魚,我和巫爺去打蘆柴,來烤狼和獾子。」

  「空手能抓多少魚啊!」兮爺搖著頭說。

  「你不是辦法多麼?」

  「大家一起來想法子吧!」兮爺答應了,又對阿垂說:「你也出個主意。」

  阿垂他們幾個人商量了一陣子,就領著小遂、小累一夥,拿著石斧去砍了一些小樹幹回來,用刮削器把梢頭削尖,再放在火上燒一燒,說這樣更結實些。

  兮爺知道阿垂是想用這東西去刺魚,高興起來了,便坐到他那繩結架前出起神來。

  原來兮爺有一個繩結架,是和巫爺合夥編起來的。那是用一根長繩橫掛起來,上面掛了許多直繩,三條繩一組,拉來拉去結起來,用來記事的。他們常說:「年紀大了,很多事情容易忘。」有什麼事,在某一組直繩上打個結,就不會忘記了。

  這時候,兮爺對著繩結架出了會神,又看看山洞角落裡的蜘蛛網,不由想起了當年在蜘蛛網的啟示下用草編成草兜,逮住兔子的事來。

  那是在兮爺年輕的時候,當時他們住地附近有許多兔子。兔子可狡猾呢,它住的洞有三個洞口,你守住這個洞口,它就從另外的洞口逃走了。

  怎樣才能把狡猾的兔子逮住呢?

  有一天,下著雨,兮爺躺在洞裡,看著洞頂上的蜘蛛結網,只見它結完網以後,爬到洞的角落裡守候著。不一會兒,一隻蟲子飛過來,撞在網上,粘住了。蟲子掙扎著,蜘蛛網輕微地抖動起來,通過一根蜘蛛絲,傳導到洞角裡的蜘蛛那兒。蜘蛛立刻爬了過來,用蛛絲把這蟲子牢牢地纏住。

  蜘蛛的動作啟發了兮爺。他跳起來,招呼了幾個小伙子,冒雨就去找兔子洞去了。

  常言道:兔子不吃窩邊草,兔子窩洞口的野草特別茂密,使敵人難以發現它的洞。兮爺他們把兩個洞口的草結成兜,罩住洞口;然後從另一個洞口轟兔子,兔子驚慌地從這兩個洞口躥出來,落在草兜裡了。

  兮爺他們用這個方法逮住過很多兔子。

  現在能不能用這樣的方法來逮魚呢?

  年老的兮爺想到這裡,就把繩結架上的繩子,照著蜘蛛網的樣子編了起來,編成了個八角形。

  阿垂做完了刺魚的叉,走了過來,一看就知道兮爺想用這東西來捕魚,便提出了個問題:「這樣怕不行吧?魚不是會從邊角上跑了麼?」於是幫著兮爺,用一根根長繩把直繩聯結起來,做成一張長條形的網。

  娃母、阿誇、小累、小遂全都跑來看熱鬧,圍成了一堆。小淘擠不進來,他便從山洞角落裡,在地上爬著,鑽進網子底下來看。

  娃母指著小淘喊道:「呀,魚跑出來了!」

  說得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

  兮爺和阿垂卻陷入了沉思。

  太陽偏西了。

  兮爺領著大家來到了沙石灘。阿誇、阿渾、小遂、小累拿著魚叉就要去刺魚,被兮爺攔住了。

  兮爺說:「你們看過河狸築巢麼?它們將巢築在淺水裡或河岸上,然後銜來樹枝,築起攔河壩,使水升高,讓水將窩巢的兩個洞口淹沒,使敵人找不著它們的住處。」

  小巢點了點頭,似乎有所領悟。可是阿渾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他不懂兮爺說這個幹什麼。只聽兮爺又說:「我們現在也把河道攔起來!」於是他便不再細想,跟著大家搬石塊,拾樹幹,在河道上攔腰堆了一條堤壩。

  嘩嘩的流水,碰到堤壩,流不過去了。水位升高了,於是另找出路,向沙石灘這邊流過來。沙石灘漸漸淹沒了,只有一些大石頭還露在外面。

  兮爺和阿垂把那張編好的網,橫著張開放在沙石灘尾下游河道上,兩頭繫在河兩岸的小柳樹上。

  佈置好了,兮爺跟大家說:「準備好,在沙石灘上抓魚吧!我們要打開堤壩了。」

  說著他把堤壩中間幾塊大石頭搬開,水沖進了主河道。

  沙石灘上的水漸漸淺了,許多大小魚兒在石頭中間亂蹦亂跳。阿誇、阿渾、小巢、小遂他們拿起魚叉,揀大個的亂刺。小淘他們沒有魚叉的,就用雙手去抓。

  兮爺跑到張網的地方去看,魚網被水流沖得漂了起來,他對站在沙石灘盡頭的阿垂說:「魚跑出去了——娃母說對了。」

  阿垂說:「不要緊,我想出了個辦法。」

  說著,她撿了一些長條形的石頭,把它們一個一個地繫在網下端的繩子上。這一來,網的下端被石頭墜著,就沉下去了。

  有的魚從沙石灘上直接游進了主河道,有的魚逆流而上,再從堤壩決口游進了主河道,還有新從上游下來的魚,也通過堤壩決口游進了主河道。它們最終都游到了魚網跟前,在魚網上亂闖亂碰。

  兮爺在沙石灘上走了一轉,見阿誇他們刺了好多條魚,用一根根楊柳枝穿了起來,擱在岸上。再看沙石灘上,就剩下些小魚在蹦跳了。就對阿誇、阿渾、小遂說:「你們到阿垂那兒去幫著拉網,我再把堤壩堵起來。」

  兮爺把堤壩堵起,水又往沙石灘這邊流過來了。主河道的水慢慢淺了,大小魚兒一齊向魚網那兒衝去。

  「抬網呀!」

  阿垂指揮著阿誇、阿渾、小遂,一齊把魚網抬起,大大小小的魚兒在網上亂蹦亂跳。他們把網抬到岸上,叫小累、小巢、小淘他們幫著來抓魚。

  大魚抓完了,剩下些小魚鑽在網眼裡亂搖亂擺,但他們看不上眼,於是仍由阿垂、阿誇、阿渾、小遂抬著網張掛在下游河道上。

  忽然,他們看見一條草魚在主河道淺水裡跳了起來。

  霍,這條魚真大啊,足有小孩兒那麼長!

  阿垂、阿誇、阿渾、小遂一齊跳入水裡,東抓西摸地來捉。草魚急了,從這個胯下鑽出來,又向那個胯下鑽過去。最後阿誇看準了,一下撲過去,把大草魚抱住了。大家幫著,抬到了岸上。

  太陽快落山了。兮爺看捕到的魚不少了,就指揮大家收起魚網,提著一串串的鮮魚,回山頂洞去。

  跑在最前面的是身高腿長的阿誇,他緊緊地抱著那條大草魚,草魚還在一甩一甩地抽打著尾巴掙扎著。

  

  故事講完了。小紅第一個下評語:「故事還有點意思,只是那些人名,什麼娃母、兮爺囉,小遂、小巢囉,古里古怪的。」

  黃爺爺解釋道:「這都是根據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取名的。神話傳說中不是有個女媧嗎?所以就來了個娃母……」

  「那小遂、小巢呢?」東火搶著問。

  方冰說:「燧人氏鑽未取火,有巢氏構木為巢嘛!」

  「那為什麼不用他們的本名呢?」東火又問。

  黃爺爺說:「那是因為有些事跡不完全相同啊!譬如兮爺吧,傳說中有個伏羲氏,他會漁獵,這和我們故事中的人物有點像;可是伏羲氏又畫八卦,山頂洞人時期還沒有這麼進步啊——就連結繩記事或記數以及用網捕魚我都覺得早了點呢——所以只用了他名字的一半,而且還是同音字。還有阿渾、小淘、阿垂、小累,總之都是根據神話傳說人物起的名。」

  小紅聽了,連連點頭,小辮兒跟著一動一動的。

  可是,方冰又提出了個問題:「不是先有母系社會,後有父系社會嗎?怎麼前面講的『北京人』故事是老頭兒為頭呢?」

  黃爺爺解釋道:「『北京人』時期稱為原始人群時期,還沒有進入氏族社會。那時候女的男的都可以為頭。到現在講的母系氏族社會就經常是婦女為頭了。為了避免重複,我在前面講『北京猿人』故事的時候,就找了個老頭兒為頭。至於父系氏族社會,那還在以後哩!」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