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塔朗菲,L.V.(Luduig Von Bertalanffy)
加拿大籍奧地利理論生物學家,一般系統論的創始人。
1901年9月19日生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附近的阿茨格斯多夫。
1926年獲維也納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該校任教。
1937∼1938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任教。
1948年任加拿大渥太華大學醫療系系主任、教授。
1954∼1955年參加國際斯但福研究所行為科學研究會。
1954年同 A,拉波波特等人一起建立一般系統論研究會,出版《行為科學》雜誌和《一般系統年鑒》。
1955∼1958年任蒙塔西郎醫院生物研究所主任兼南加利福尼亞大學訪問教授。
1961∼1969年任阿爾貝塔大學理論生物學教授。
1969∼1972年任紐約州立大學理論生物學研究中心教授。
1972年6月12日卒於美國紐約州布法羅。
在1924∼1928年曾多次發表文章闡述系統論的思想。他反對生物學中機械論的思想,強調生物學中有機體概念,主張把有機體當作一個整體或系統來考慮,認為生物學的主要任務應當是發現生物系統中一切層次上的組織原理。1932年,他發表了《理論生物學》。1934年又出版了《現代發展理論》,進一步論述了整體性原則,提出用數學和模型來研究生物學的方法和機體系統論的概念。1937年,他提出了一般系統論原理。1949年發表《關於一般系統論》,1950年發表《物理學和生物學中的開放系統理論》。1955年出版專著《一般系統論》(1969年第二版,1973年第三版)。
貝塔朗菲認為機械論的觀點是錯誤的,其主要錯誤觀點:一是簡單相加的觀點,即把有機體分解為各要素,並採用簡單地相加來說明有機體的屬性;二是機械觀點,即把生命現象簡單地比作機器;三是被動反映的觀點,即把有機體看作只有受到刺激時才能反映,否則就靜止不動,他概括地吸取了生物機體論的思想,並加以發展,提出了新的機體論思想,其主要觀點:一是系統觀點,認為有機體都是一個系統,並把系統定義為相互作用的諸要素的復合體;二是動態觀點。認為一切生命現象本身都處於積極的活動狀態,活的東西的基本特徵是組織:主張從生物體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說明生命的本質,並把生命機體看成是一個能保持動態穩定的系統;三是等級觀念,認為各種有機體都是按嚴格的等級組織起來的,生物系統是分等級的,從活的分子到多細胞個體,再到超個體的聚合體,可謂層次分明,等級森嚴。貝塔朗菲的上述思想,既受到一些科學家的讚賞,又受到一些科學家的責難,幾經波折,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他的系統論思想,才逐漸得到承認,系統論作為一問新學科才得以成立,並不斷發展。50年代,貝塔朗菲為宣傳和發展系統論作了艱苦的努力,60∼70年代,系統論
思想才真正受到人們的重視。他臨終前,發表了《普遍系統論的歷史和現狀》,試圖突破人門對一般系統論,僅從「技術」和「數學」上去理解,認為系統論作為新的科學規範,可運用於廣泛的研究領域。它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關於「系統」的科學和數學系統論;二二是系統技術,涉及系統工程的內容,研究系統思想和方法在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各種系統中的實際應用;三是系統哲學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