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戲開鑼了!「舞台」在一條街口搭起來了,我不知道舞台是怎麼搭起來的,也許本來就有這麼一個舞台,抗戰時代的後方,話劇是人人入迷的娛樂。男主角是我爸爸,女主角是我媽媽。
瞿伯伯是真正的幕後英雄——他是製作人、前台經理、後台經理、佈景、道具、效果、配音、服裝、燈光,總之,一切的一切,由他一手包辦。
當然,更重要的是,他是編劇,兼導演!
現在回想起來,瞿伯伯真的頗有一些戲劇天才。這出話劇,實在「極具水準」呢!
大人們忙於演戲,孩子們可就樂極了。戲開演前,沒有人管我們,我們大可盡情的玩樂,戲開演,更樂,看自己父母在台上演戲,那是多麼光彩,多麼過癮的事。
我一直是最忠實的觀眾,他們演出幾場,我看幾場,看得我把台詞都記得滾瓜爛熟。
我記得那齣戲叫做《紅薯熟了》。
故事講一個小家庭,丈夫要出征,與妻子話別,妻子依依不捨,對丈夫說我正在煮紅薯,等紅薯熟了,吃了紅薯再走。窗外徵集的號角響了——瞿伯伯的配音。
丈夫雖然很焦慮,但還是與妻子滔滔不斷的互訴衷情。
嬰兒的哭聲傳來(當然是瞿伯伯的配音),妻子進去哄孩子。孩子哄睡了,妻子又出來情話綿綿。
號角又響了,妻子說我進去看看紅薯熟了沒有,等了一會出來,說:「紅薯還沒有熟,但是快熟了!」
號角又響了!一會兒孩子又哭了,妻子焦躁地進進出出,但紅薯一直沒有煮爛。徵集號角更響更急了!出征的丈夫,實在不忍心再待下去,不忍面對離別的場面,等妻子再進廚房的時候,越窗而去。妻子手裡捧著一盤滾燙的紅薯上場,嘴中說:「紅薯熟了!紅薯熟了!」但是發現已經人去樓空,淚滿眶,手一鬆,盤子破了,紅薯落滿一地。嬰啼聲,號角聲,馬蹄聲,啜泣聲中幕下。
這齣戲非但寫出了夫妻深情,也把當時抗戰的氣氛寫得淋漓盡致,小故事看大時代,實在是很成功的呢!
觀眾倒也十分踴躍,觀眾的反應也十分熱烈,但是在看完戲後,大家就快樂地、滿足地一哄而散,很少有人自由樂捐一些演出的經費。因此,演了幾天的戲,非但不能賴以賺出一些家用,連每天必須打破的盤子,和那盤紅薯都無法籌錢去補充,也就只好真正落幕了。我們這一路的「逃難」,實在是高潮起伏,好戲連台。只會教書和唸書的父母,為了謀生,簡直使出了渾身解數。紅薯、滋粑賣過了,粉墨登場也試過了。到此時,已經一籌莫展。這是我們無數次「山窮水盡」後,又面臨到一次「行不得也」的困境。好心的縣長,看我們戲又演不成,強盜也抓不到,覺得我們弄到這個地步,確實與他管理不善有關。當下,就急忙替父親和瞿伯伯安排了兩份工作,熱心的對我們說:
「不要再走了,留下來吧!」
事實上,我們已經走得太累了,經過縣長一挽留,大家真的在劍河停留下來。這一停留,居然留了半年多。
|
|